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67278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摘 要: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他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中有这么一句话“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教师在拥有一颗童心的情况下,还要善于保持一颗童心,尽量与学生保持一致。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l)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因此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始终坚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贴切生活,尽量创造较为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兴

2、趣去学,去完成任务。 关键词:导入;课堂设计;教师的个人因素 十几二十年前,当我们还是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上英语课的时候,也许也会在疙疙瘩瘩背诵英文单词与课文时忽然产生一丝浮躁与厌烦,也许也会在春天的午后难以抵挡那潮水一样涌来的瞌睡,终于趴在了桌子上;或者在老师讲解枯燥的语法时,心就飞向了窗外。但是.,我们肯定也有过这样的情形:当老师把我们的英语小作文当作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的时候,我们万分羞涩又满怀得意;当我们被一则富含哲理的故事深深地吸引、在某一个瞬间被某一句话击中了心脏,我们感觉到了语言的奇妙;当我们更多的了解了西方以及他们的文化时,2比如,美国黑人打招呼的方式,一些时尚的用语,

3、欣赏那些配音无法享受的美国大片,认识世界各地的朋友,遨游在新奇的世界当中的时候,我们激情万丈、热血沸腾!这些与现在坐在教室里或埋头题海或左顾右盼的学生不也很相似吗?那么,我想说明的究竟是什么呢?我想说明的是:英文的本身是多么的丰富瑰丽,是多么的奇妙博大,是多么的吸引人啊!只是这种丰富、这种奇妙、这种吸引力,常常被湮没在茫茫的题海中,常常被束缚在应试的枷锁中,常常被闷死在竞争的重压之下!所以,我们英语老师应该而且必须是一位领路人,一位优秀的导游,我们必须使出自己的十八般武艺来引导学生去发现语言文化的美,然后去亲近它,并且爱上它!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一直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我的教学工作的首

4、位。下面我主要从英语课的导入和课堂活动设计及教师的个人因素三个方面说说我自己个人的看法。 一、导入的意义 在英语新课标教学改革实践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衡量一堂英语课成败的主要依据;而一堂课的好坏,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堂课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导入新课的艺术性,是每一位有经验的英语教师必备的、追求的目标。 导入的功能:我觉得好的导入必须具备两个功能。一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课后的打闹或者从其他状态下迅速进入你的课堂。第二个功能便是承上启下,好的导入应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知识,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与本课相关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能够导出

5、新课所要教授的部分新词或句式结构。 3案例一:Go for it 八上 unit4 Reading : Whos got talent? 我在教授 Go for it 八上 unit4 Reading : Whos got talent?这一课时的导入就引用了中国达人秀当中 singer,dancer,magician 以及 pianist 等的精彩视频片段,迅速抓住学生们的眼球,激起了学生们对话题的兴趣,营造出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使学生们乐于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活动中来。 案例二:Go for it 七下 unit6 Im watching TV. 我在教授 Go for it 七

6、下 unit6 Im watching TV.第三课时时,由于学生们对于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子表达方式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在课前准备好了一些纸条放在信封里,纸条上写着人物姓名、动作以及地点。导入时让学生们自告奋勇地上来抽取信封中的纸条,被喊到名字的同学上台来表演,其余的同学猜测句子,最后由抽取纸条的同学公布答案。于是出现了诸如“Sam is swimming in the library.” “Mary and Lucy are playing basketball in the bathroom.”这类滑稽的句子,在同学们此起彼伏的笑声中开始了我们的新课。 二、课堂设计环节 1.建一个以生

7、为本的课堂 2011 版初中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这一理念体现了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即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要“以生为本”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教师本身和环境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平时的课堂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重4视体验参与,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重视语言运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完成任务,使课堂语言活动近似于习得过程。例如,教学 go for it 9 年级 unit10 SectionB 3atable manners时,因文章介绍的是法国的餐桌文化,我就创造性的使用

8、了教材,在接触文本之前,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列举他们所知的宁波或中国的餐桌文化,小组汇报并辅助演示,其他同学判断得体与否。学生们在探讨中主动实践语言,在对比中相互促进,在体验中习得文化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当然,活动设计时也应该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要考虑所选的语言材料对学生的难易程度。较难的内容在设计任务时要多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次听课,上课老师在教授 Go for it 九年级 Unit9 Reading Sad but Beautiful 时,该教师设计了一个环节 Close your eyes and keep yourselves relaxed,then t

9、ell me what appears in your mind. 设计本身很好,但施教对象是一所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本身对于音乐的欣赏水平有限,老师播放了Moon Reflected on Second Spring ,接着让学生们填写信息 I think _ ; I sense _ ; It makes me recall _.遗憾的是并没有学生听出了这支悲伤的二泉映月。该活动设计也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其次,要考虑所设计的任务形式是否为学生所感兴趣、乐意接受,是否有操作障碍,是否有助于他们运用英语。再次,要考虑在执行任务中是否会有影响学生专心、顺利操作的因素,如形式太夸张、材料过于新颖、图

10、片不够清晰等。最后,要考虑任务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有利于5教师观察他们运用语言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任务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更不能仅仅为取悦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而设计活动。记得有一次听课听到七下 unit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上课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个问路的对话,把教室的座椅重新摆放设计成一个街区的模样,学生很开心,但是耗时太多。 2.给一方无拘无束的自由天空 中学生是想象力极为丰富的时期。 英语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要在发展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做个有

11、心人,努力挖掘文本中的空白点,精心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唤醒学生的记忆,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的心灵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例如,教学八上 unit7Will people have robots?时,我先向学生展示了电脑及机器人的演变史,接着让他们展开充分的想象,20 年后的机器人又会是怎样呢?他们又会有哪些新的用途呢?用英文介绍一下自己想象中未来的机器人,然后同学们相互交流。这种活动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同学们在愉快的交流中实践着语言。学生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英语教学就要为课堂的有限时空注入无限张力,增强课堂活力。 3.供一段真实可感的多彩生活

12、社会生活的信息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也使英语随处可见。因此可以说英语的外延是生活,五彩斑斓的生活是英语教学的内容,它给英语课堂提供了源头活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打破6课内课外的壁垒,创造性使用教材,使英语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开放快乐的课堂中学习,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英语离他们很近很近,生活其实才是最好的老师。平常多让学生们讨论当日的天气,最近品尝过的美食以及生活中有吸引力的事物。记得一次有幸听了宁波外国语学校盛艳萍老师的一堂阅读课,她演绎的是九年级的一篇难度挺高的课外材料Making Spring , 盛老师语音语调漂亮地道,教材处理合理且有艺术;课堂

13、设计有层次、有深度,活动开展扎实有效,做到了活泼和深度的完美结合。盛老师自己首先研读了文本,感知亮点;读前活动,突出亮点;读中活动,展示亮点;读后活动,运用亮点。盛老师在这节阅读课中运用 how,what,why,who,where,when等疑问词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追问,在帮助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同时也发散了他们的思维。盛老师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让我受益匪浅。也令我想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有时也能加入一些英美人写的地道的,优美的,能激起学生和老师共鸣的课外阅读,让我的学生在欣赏和享受这些美文的同时,感受到英美人的生活背景,文化习俗,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

14、,更能激发起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思想的火花。相信我自己在与孩子们交流的同时,他们的回答也会给我以启迪。 三、教师的个人因素 1.别吝啬自己的笑容:俗话说看人先看脸,教师微笑进教室,我想学生首先感受到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快乐、愉悦的。语言也不要过于平淡,课堂用语应该通俗易懂。如教师在解释 relative 这个单词时:(1)7“Relative“ means “relation or person to whom one is related by blood or marriage”. (2)If someone is your relative, they belong to the same

15、family as you.显然第二种解释方式就更通俗易懂,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接受。又如解释 think 这个单词时:I see with my eyes . I hear with my ears. I walk with my legs. I speak with my mouth. I think with my head.是不是就非常的巧妙呢?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及主动学习的行为应及时给出评价和赞美。教师应应用丰富的课堂语言给以赞美,不要总是说 good,well done,还可以说:Oh, I like your answer/idea. Maybe, but Im not sure.

16、 Thats very special.What an amazing idea! You really have a gift for English. I couldnt believe my eyes.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work. 2.能耐心对待学生知识结构上的错误: 教师对待学生知识结构上的错误的处理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对影响句子中单个成分但不影响交际的局部性错误不必过多关注,但对影响整个句子结构进而影响交际的全局性偏误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课堂上应注意两点:第一,如果学生的错误是典型和普遍存在的,可集中讲解;如果学生的错误属于个人偏好,则可以在课后单独向学

17、生指正。第二,当面纠错时,态度要真诚,言辞要温和,必要时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如:Good, but youd better say it like this.) 3.走进你的学生并且了解他们: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8全的课堂氛围。 ”我国亦有“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的确这样,教师能让学生感到快乐,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便会全情投入,就自然会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所以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后我们都该努力和学生们建立民主、平等、互帮互助、亦师亦友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有助于我们营造信任

18、、合作、快乐的教学氛围。了解学生也可以给我们的英语课堂提供很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你要谈歌手,说刘若英、张学友之类的,学生不一定感兴趣,但如果你用 tf boys 效果可能就不一样。 4.保持一颗童心。也许你并不喜欢足球,但你的学生在课间谈起马拉多纳便眉飞色舞,那么你最好关心一下电视台的足球转播;也许你对港台流行歌曲并不太感兴趣,但你的学生如痴如狂,那么,你也不妨听听 Jay Chou、邓紫棋。哪怕你不喜欢,也要知道一些,这样才能熟知学生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这绝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

19、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 ,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四、结语 最后,让我再说一句大俗话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我们向这位最好的老师寻求帮助,让我们向所有教学界或非教学界的先哲学习请教,向几千年来不断被发现的教学规律汲取营养,向我们自己引以为傲的大脑和炽热的心肠寻找指示,去做一位领路人,一位优秀的导游,使9出我们的十八般武艺,去激起学生潜藏的兴趣,让他们轻松快乐地学习英语,以生为本,用心打造快乐高效的课堂,让孩子们去发现语言文化的美,去亲近它,并且爱上它! 参考文献: 1Anderson , N.J.(2013)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赵国忠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年.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