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互助发行策略探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1494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纸互助发行策略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报纸互助发行策略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报纸互助发行策略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报纸互助发行策略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报纸互助发行策略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报纸互助发行策略探析美国战略管理大师波特说:“单项能力在日益复杂的市场上,已经越来越难以取得成功,所以必须重新调整和整合企业的各个系统,使之形成支持品牌发展的合力。 ” 发行不仅仅是发行部门自己的事儿,发行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发行人,所以,不应孤立地封闭地做发行,需要以开放的胸怀、合作的精神与报社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联动,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发行质量的全面提升。这就是本文所要论述和倡导的互助发行。一、为何要重视互助发行 一、发行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发行人 惠普电脑的创办人之一大卫?帕卡德(DavidPackard)有句至理名言:“由于营销过于重要,因而营销的任务无法由营销部门

2、单独负责。 ”报刊发行的好坏并不仅仅取决于发行工作者本身的努力和能力。作为报业经营的一环,影响发行的因素很多,诸如产品、时效、价格、投入、竞争对手,甚至广告经营等客观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制约着发行的效果。 1抓发行的前提是抓产品 产品是皮,发行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产品好,发行事半功2倍,如插上了翅膀,高高飞翔;产品弱,事倍功半,发行人纵然有再大的营销技能,也难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所谓产品为王,产品是发行的基础。国内许多城市,都市报一创办,便如脱缰的野马,飞速发展。主要是产品定位准,站得住,发行往往没下多少功夫,便一路攻城掠地,凯歌高奏。至今,在一些都市报竞争不充分的城市,产品质量

3、往往是强者致胜的主要武器,发行的能量与水平并没有真正体现。反之,一些竞争惨烈的城市,产品弱的报社,在发行上下了不少功夫,依然收效甚微。所以,发行最依赖产品,抓发行的前提是抓产品。从京华时报到重庆商报 ,我感觉两家报社工作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前者产品比较适销对路,我主要抓好发行就够了;而后者,我不得不拿出相当的精力关注产品,影响产品,并促其提升。 2判断产品优劣的通路 对于报纸产品的强弱,不应该孤芳自赏,自娱自乐;也不应该只听专家一面之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与渠道判断产品的好坏。其一,采用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对同城媒体阅读状况、读者满意度和版面阅读状况进行调查。比如重庆商报就委托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

4、每月都对重庆的日报进行调查;其二,报摊零售。零售量的大小往往能推测该报刊受欢迎的程度。因为征订可以通过送大礼或关系行为、权力行为等实现增量,而零售是难作假的。发行人员把报纸按规定时间送到报摊上,卖不卖得出去,主要是读者说了算,你不可能强逼别人买你的报纸;其三,口碑。周围的亲戚朋友或同事,大多数人看什么报纸,如何评价现有的报纸,也是一种检验渠道。自吹自擂是没有用的,公道自在人心,3对于产品质量的认定,报社要学会通过上述客观数据和现象进行判断。 3时效对发行的影响 “出好报不如出早报”业界一句至理名言道出时效的重要。报纸是“快餐” ,也是“早餐” ,出得早,销得快;出得晚,再好的报纸也销得少。报纸

5、发行要抓几个关键时间:家庭订户最好在主人上班前送到;单位订户希望在员工到岗前送达;零售报纸要赶在第一拨上班人流出现时上摊。否则,会丧失许多发行量。在京华时报时,我经常宣传一个观点:迟 1 小时就会失去 3 万份发行量。 当然,时效要靠相关各部门的高度共识与配合。采编要按时交版,印刷要准时出报,分发要及时,运输不能迟,各发行站分报与投递更要准时,一环扣一环,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时效。所以,必须建立严格的制度以保证时效。在重庆商报 ,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要重罚 1000元,且执行到位。久而久之,各部门时效意识提升了,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印刷设备的先进与落后对发行时效影响很大。如果设备差,只能两个

6、印张一叠,增加发行员的合报时间,影响进度;设备先进,三个印张一叠,则会节省不少时间。 4价格因素对发行的影响很大 价格策略主要针对读者和报商。对于读者和报商来说,产品定价要顺应其心理。太高与太低都会有问题,特别是竞争对手的价格因素尤其要注重。 京华时报创刊时保持与对手北京晚报 、 北京晨报 、 北京娱乐信报相同的价位,使读者容易接受。 南方都市报2000 年采取4比对手高出 0.10 元/份的提价政策,发行量下滑 1/5,好在及时采取增版策略,稳住了忠诚读者。当然,定价也不是一味就低不就高的,比如新京报进入北京,采取厚报、高定价策略,针对的就是北京青年报 ,使竞争对手的读者流向新京报 。 低价

7、策略往往是后进入者与弱势媒体习惯采用的。在南京市场,低价竞争引发恶性循环。应该说,低价策略确实有效,但不是屡试不爽的灵丹妙药,最终产品质量才是最关键的。 5竞争对手反应能力强弱,其体制的优劣也对发行有相当的影响 比如京华时报上市时,对手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使我们长驱直入,未遇阻击便攻上了山头。在许多城市,现有的报业格局是暂时的,经不起冲击的,新的报纸进入,便能迅速发行奏效,皆因对手外强中干,抗打击能力弱。 举一个例子:在西部一个省会城市,两家最主要的都市报在 1999 年之前,零售市场比例是 8:2。那一年遇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新闻。弱者发力,报道内容做得丰富,出报时间比对手早两个小时

8、。同时开打价格战,给报贩的批发价低于强者(一个是 0.14 元/份,一个是0.25 元/份) ,结果此消彼长,强者变弱者,弱者变强者。 这就告诫我们:当外敌进入时,一定要采取措施进行封堵,否则会贻误战机。 6投入是发行的心病 投入低,必要的成本不付出,令发行经营水平低,无法吸纳优秀的人才进入,此为普遍现象。 5对发行投入一直存在观念认识上的误区。许多报纸领导认为节省发行成本就是业绩;还有的领导喜欢用邮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发行队伍。这两种思想对发行的负面影响很大。 如今,报业大战十分惨烈,市场竞争十分残酷。我们已无法以常规的理念来对待发行。 “敌人”进攻时,我们就要应战;“敌人”采取低价策略,我

9、们也应该以毒攻毒。此时,很难按以往的经验核算成本。更不可能与邮局相比,邮局发行上千种报刊,报社自己的发行队伍主要发一种报纸,成本一般会高一些。加上报业恶性竞争,低报价、订报送礼等促销成本不断升级。国内发行渠道的不成熟与市场不规范的现状,逼着我们只能高成本运营自己的发行网络。 我们应该将发行成本看成广告经营的成本。一般产品是一次销售,所有支出都算成本。因为报纸是两次销售,第一次是亏本的,第二次才是赚钱的,发行是为广告服务的,所以,应该将发行视作广告的成本。以京华时报为例,2002 年,发行支出占广告收入的 23%,2003 年占15%;而 2003 年与 2004 年相比,发行增加 10%,广告

10、增加 80%。此案例表明:发行支出成本是比较小的,但发行基础夯实了,广告增量却是惊人的。 如果因为发行是花钱的,广告是进钱的,就厚此薄彼是十分可笑的。发行是广告的基础,适当的发行投入,对广告的支撑是坚实的。根基不稳,广告经营始终处于“求爷爷告奶奶”状态,始终处于不安稳状态,即使广告暂时上去了,也不踏实,随时有崩塌的危险。有的报社发行做得好,广告部门不需要太多的创新活动,就轻轻松松完成任务;相反,6有的报社广告队伍很强,但因为发行基础弱,广告人做得很辛苦,也一直不踏实。两相比较,当然第一种状态好。 7广告对发行的伤害 广告经营也会对发行造成伤害。如果发行基础薄弱,广告为了稳住客户,只能采取降价打

11、折的策略,造成版面含金量低、广告占版率高,于是自然要扩版加厚报纸。这对发行有双重负面作用:一是广告报的媒体形象对读者缺乏吸引力;其二,加厚的报纸使发行员增加了负担,对投递质量、队伍稳定有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影响发行的因素很多,许多问题光靠发行是无法解决的。因此,我们要强调发行与相关部门的互助互动。 二、互助发行能有效地实现资源整合,解决互相扯皮的问题 1报纸经营的产业链 产品、发行、广告是报纸经营的一个产业链,彼此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采编制作的产品不适销对路,发行受影响;发行质量欠佳,广告很难上去;而报纸缺乏影响力,又会影响采编的战斗力,形成恶性循环。虽然,我们希望每一环都做

12、得很好,一顺百顺,但现实生活中,还是不顺的时候多。 2互相扯皮,发行最倒霉 如果形成恶性循环,肯定是相互扯皮,相互拆台。其中,发行肯定最受气,因为是两头受气。广告部埋怨发行是有理由的,发行基础差,广告效果不好,当然要埋怨发行。然而,发行要把责任推给采编则比较7困难。因为,传统报社编辑部一直是老大,报社领导一般都是记者编辑出身,要承认自己的产品不行,等于说自己不行,没那么容易。况且,发行人员本来就素质低,有文凭的都没几个,加上经营能力本来就差,问题一堆,有什么资格说产品呢?发行无法与采编公平对话,那么,发行永远别想抬起头来。其实,发行出问题往往不是简单的原因,很可能是综合因素,需要各部门互相协调

13、解决。 3广告效果差的多重原因 广告效果差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除了确实效果不行之外,有可能是业务员能力低,为了推卸责任;有可能是广告客户为了争取更多的优惠,借故达到压价的目的;还有一种原因,发行量大,并不一定所有广告效果都好;发行量低,也不一定广告效果都不好。广告有“扎堆效应” ,比如某一类广告集中在某报刊登,消费这类广告的读者也可能“扎堆” ,广告效果自然就好,这就不是发行量所能解决的。20 世纪 90 年代初,广东的信息时报办过一个 HIFI 音响版,很专业,吸引了广州主要的 HIFI 发烧友。虽然当时信息时报发行量并不大,但音响器材的广告上这张报纸上是最有效的,比发行几十万、上百万的大

14、报还管用。在北京市场,房地产广告集中的报纸,并不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发行量最大的北京晚报的地产广告远比不上北京青年报 。 重庆商报2005 年初的汽车广告占重庆平面媒体投放量 50%以上,但其发行量并未达到 50%的份额。这都是“扎堆效应”的结果。遇到类似情况,发行人员很可能被埋怨,往往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报业经营不可能完美,总会有漏洞,总会有遗憾。产品如此,广告、发行亦如此。广告8部门面对着几十个行业、上千家客户就不错了,而发行面对的是上万、几十万、上百万的客户,每天提供服务,不是这里出问题,就可能那里出问题。加上发行队伍的基层员工素质低,管理困难,有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反而

15、不正常。比如未收到报纸就有多种可能:可能没送到,也可能送到后被别人拿走了,或者有人故意捣乱,什么情况都有。发行工作确实很琐碎,遇到问题不要看得太重,要以平常心对待之。我去过不少报社,结识了不少发行人,基本上都是灰头土脸的,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狼狈不堪的日子。因此,作为其他部门的人要理解发行,发行人也要以一种开阔的心胸,虚心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指责,采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对待工作,如此,就能与兄弟部门相处好。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提倡一种互助合作发行的意识。 4采编、广告资源可充分利用 另外,采编和广告都有许多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比如记者让被采访对象订份报纸比较容易, “跑口”的记者让对应单位订

16、报相对简单;广告业务员发动其客户订报纸更加轻松。发行部门要善于利用这些关系,与兄弟部门通力合作,整合资源,借水行舟,顺势而上。以此角度看,也应该提倡互助发行。 二、互助发行案例剖析 一、双向互助发行与多向互助发行双向互助发行是指发行部门与采编、广告、策划等任何一个相关部门的发行合作;多向互助发行指发行9部门联合多家部门共同策划联动的发行合作。前者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活动会比较经常与频繁,后者牵涉部门多,组织较复杂,但影响力可能会比较大。 二、发行与采编的互助协作 采编与发行恰似一对夫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产品差很难卖好,卖得不好反过来又会影响采编的自信心和增加采编难度;而如果产品好,卖不好,产

17、品落不了地,同样会影响采编士气;只有产品好,卖得也好,广告的基础才牢靠,报业经营才会步入良性循环。 既如此,发行人员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营销水平,同时一定要了解采编,熟悉产品。如果卖东西的人对东西的性能都不掌握是绝对卖不好的。另外,要有反馈、沟通意识,及时把自己在销售一线获悉的读者对产品的意见进行反馈,使采编部门加以消化吸收并改进,最终达到适销对路的目的。采编人员不应该“文人办报” ,要放下老大的架子,也应该认真听取来自发行一线的信息反馈,提高办报的市场意识。 京华时报创刊初期,发行中心与采编部门合作默契,发行中心通过不断收集整理读者信息反馈和召开卖报员、终端销售商家以及热心读者座谈会的方式,为采

18、编部门提供来自市场的信息,使其不断改进产品结构和提高质量。比如创刊初期我们发现“胡同”版很受读者欢迎,采编部门马上从原来每周 5 期加至天天有,即使节假日减版,也不拉下“胡同”版。而且,该版不允许登广告,以保证其可读性等等。2002 年, 京华时报还推出发行奖,由发行中心出钱奖励对发行工作有10突出贡献的采编人员。2002 年 5 月 8 日, 京华时报两位记者卧底 3 天,揭开了走俏京城的“年糕场”是如何在脏乱不堪的环境中加工食品的黑幕。推出 3 个版的“年糕场”加工黑幕 ,轰动一时,当天报纸销售一空,第二天,丰台工商部门就查封这家企业, 京华时报再以 3 个版的篇幅继续报道此事。结果,5

19、月 9 日报纸比 5 月 8 日零售量净增 2 万多份。于是,发行中心向采编中心写去感谢信,并为有关的编辑记者颁发了奖状和奖金。 这种发行奖模式 2004 年下半年也被重庆商报移植了过来。当年底我们颁奖两次,分别给予文化娱乐部和一位编辑部中层骨干,前者主动与发行中心合作策划了“集报花看电影” 、 “订报看电影”等活动;另一位中层干部策划订报免费坐轻轨活动(2004 年 12 月 26 日至 2005 年 1月 8 日期间,订商报读者免费坐轻轨),效果很好。发行奖能培养和提升采编人员的发行意识,使采编部门能群策群力支持发行。 重庆商报有不少发行活动是由采编部门发起的。比如去年 9 月,重庆一郊县遭遇洪暴灾害,县城被淹,采编部门领导主动与发行部门联系,希望组织义卖捐款活动,报纸配合宣传。第二天发行公司发动上千人上街卖报,所得报款捐给灾区,有力提升了本报的品牌形象。今年 5 月,社会新闻部策划“热线社区行”活动,即深入社区宣传本报搬家后的新热线。编辑部主动打电话给发行部门,希望到现场进行宣传订报活动。 其实,采编与发行是关系最密切的,也是最需要互动的。 三、发行与广告的互动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