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2847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研究摘要: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认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是胡锦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的新的继承和发展,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是一个有机的科学思想体系。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构建;价值取向 一、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内涵 1.关于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理论内涵博大精深,胡锦涛同志概况可谓精辟: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

2、个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2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

3、、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关于和谐社会。2005 年 2 月 19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民主法治。所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要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所谓公平正义,就是

4、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所谓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所谓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3安定有序。所谓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两个支柱,相

5、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指导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继承,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 (一)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在阐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 决定提出要做到“五个统筹” ,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

6、和对外开放,这就科学地阐述了新时期的科学发展的思想。 (二)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 ,明确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突出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4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这是党在新世纪全面正式的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坚持了其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一贯精神特质,即辩证的、历史的、人道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可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不仅是对以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更是

7、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和理论指导,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我们要科学认识、正确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清楚二者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 (一)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在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的基础上,党的十六

8、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进一步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科学发展观的地位予以了更新、更高、更清晰的确定,而以人为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 5和谐社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 “和谐社会”是指全面系统的和谐,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这四个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处于统一体中的和谐,都是从“人”与其他对象或人与人本身来展开的。以人为本,就是突出人是社会的核心和主体,而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

9、上讲就是围绕人这一核心和主体处理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保证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等各个层次结构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和发展。 (二)坚持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内容。统筹兼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自我国开始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来,我们党就探索、提出、实践着这一方针。其间有过严重的挫折、失误和沉重教训,但也更有着因把握好这一方针而使经济社会成果显著的成功的经验和辉煌成就。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这几位不同时期的党的领导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对统筹兼顾的认识和实践,是不断深化的。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要求在搞好“五个统筹”上。

10、这五个统筹,无论从总体上还是每一方面,也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或必然选择。 全面发展是指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领域、各方面都要获得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是指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具体地说,协调发展就是主要体现在搞6好“五个统筹”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发展道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或核心内容所在

11、。 (三)坚持以“发展”为前提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更加突出和谐,即和谐发展;是在发展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同时,更加强调和谐社会建设,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

12、布局的深化与拓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同时借鉴了人类文明中关于社会和谐的有益成果。表明我们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使发展的内涵更加深刻,发展的内容更加充实,发展的指向更加明确。 (四)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突破了过去把发展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强调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全面,是指发展集科技、经济、社7会、政治和文化于一体,是一个多维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和人的综合发展,是经济增长,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全面发展。协调,是指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各方

13、面的利益关系,处理好新形势的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同时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是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相适应和良性循环。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在实现经济指数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人口爆炸,土壤沙化,粮食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使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原则,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经济实力增长、综合国力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社

14、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激发社会活力,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则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坚持发展的全面性才能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只有坚持发展的协调性,才能有效地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8参考文献: 1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第162 页。 2 雷国珍: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版,第 32 页。 3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4 年版,第385-364 页。 4 李君如: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新认识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第 320 页。 5 肖机:社会主义:转折与创新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