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辩证把握个性化阅读的内涵,以致出现了一些偏差。如由于强调个性化阅读的人文性倾向,在教学中过分演绎“独立选择学习内容” 、 “独立选择学习方法” 、 “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由于强调个性化阅读的体验策略,在教学中就忽略学
2、段目标和文体特点而一味地引导体验,以致忽略思维的激发与引导。由此引来对新课程阅读教学的一些诟病。 正确理解新课标“个性化阅读”的精神,辩证处理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对个性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才能使新课程阅读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一、课程目标与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则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阅读的教与学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实现课程目标,包括个性化阅读的目标,就要受课程目标的制约,从目标出发,为实现目标服务。 2首先,必须受到总目标的制约。总目标中的工具性目标是,要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以及初步理解、鉴赏作品。个性化阅读,必须有利总目标的实现。 其次,个
3、性化阅读要受学段目标的制约。在教学中既要防止不到位也要防止越位的情况。第一学段的阅读,主要是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方法的学习要求上不作具体要求。第二学段,在发展阅读兴趣的同时,对阅读方法的学习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词句的学习,要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篇章的学习,要求能学习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第三学段,则要求在学习与运用阅读方法中享受阅读兴趣,并强调言语形式的学习。第一学段的“个性化阅读”指导,要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内容去感受;第二学段,则要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第三学段,个性化的阅读,则必须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从言语形式入手,体验与思考言语内容。 二
4、、文本意义与个性化阅读 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即内在的价值取向,文本意义的模糊与蕴藏之深如朦胧诗,读者也是把读懂其文本意义视为阅读目标和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而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阅读朦胧诗,不管融入多少个人的经验,还是要从特殊的言语形式入手,通过对文本意象及意象之间的联系把握去理解文本的意义。新课标的修改稿中,加入“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是大有深意的,体现了个性化阅读要以文本为本,以文本的言3语形式为本。在指导学生钻研文本的过程中,如何指导个性化阅读呢? 1.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引导 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共性特点;但同龄儿童的思维特点,又是有差别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树
5、一菩提” 。如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有的侧重整体思维,在于对全文的多遍的阅读;有的侧重分析思维,遵循从部分到整体。因此,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指导,既要有几次的从整体上的把握,也要有一部分一部分的或针对重点部分的阅读指导。强调整体感知,忽略一部分一部分或重点部分的学习,是对侧重分析思维的同学的学习方式的不尊重。又比如兴趣的激发,有的同学的认知是情感型的,情感的激发能很快使其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有的同学是理智型的,知识的吸引能使学生很快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因此,在教学中一味的强调激发情感,对理智型的同学也是不公平的。根据文本特点,综合运用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交叉运用激发情感的教学策略和引发知识经验的
6、策略,是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 2.根据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经验背景指导 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对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同,知识背景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由于个性特点、家庭与社会背景的不同,生活经验也有明显差别。因此,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带有个体的特点。老师应从不同层面去指导,并认可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三、言语形式与个性化阅读 4阅读教学,最主要目的是学会阅读,即学会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对文本内容的个性化阅读,离不开言语形式。文本的言语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概括的表达,也有细节的描写;有情感的直接抒发,也有曲折的表达;有按顺序写来,也有倒叙插叙的峰回路转;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也有“人比黄花瘦”的清新婉约,即使是同一主题,言语形式也是千变万化的。 总之,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要根据课程目标,要尊重文本意义,要关注言语形式和正确对待误读。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魏桥实验学校) 责编 /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