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迈向世纪媒体新纪元两岸传播交流延续不断 20 世纪末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主办了一场名为“两岸传播媒体迈入二十一世纪”学术交流。来自海峡两岸五十多位学者齐聚一堂,为二十世纪的媒体现象下了精辟的批注,同时展望二十一新世纪媒体的前景。此研讨会已堂堂迈入第三届,初始由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的传播学者提议举办。第一届研讨会在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举行,由于研讨会圆满成功,海峡两岸的学者因此倡议每年都应有机会相互交流,彼此了解两岸之媒体发展。于是,第二届由上海交通大学及南京大学于 1999 年 10 月举办,来自两岸的学者在传播媒体的议题上做了更多的信息交流与思想的沟通,更有学术的切磋与建设性的
2、意见。尽管在台湾大地震中遭受巨大财产损失,朝阳科技大学毅然担起筹备组织主办第三届研讨交流的重任。 坦诚交换意见促进学术交流 第三届研讨会的主办单位朝阳科技大学传播艺术系主任林念生教授表示,在当今人类面对传播新科技之发展,特别是网际网路方面,其对社会带来之挑战、冲击与影响等相关议题,在本次会议发表中占有相当2之份量。而以现今“知识”创造经济与财富的时代,传播学教育在培养新时代所需要之新传播人才方面,两岸传播学者亦提出改革性之探讨。而在崭新的社会情势下,两岸传播学者对传播媒体之体制与新闻事业运作方面之转变的议题,也正切合现今社会发展之所需。本届论文发表中之另一特色是:也特别邀请台湾几所大学传播学硕
3、士班、博士班之学生,发表数篇研究论文,凸显两岸传播学界老、中、青三代的共同努力。 传媒操守传媒教育 在世纪末网际网路(网络)普及,将对两岸的新闻传播事业、新闻教育事业发展有更大的影响。研讨会首先由上海新闻记者主编吕怡然发表论文,他与新民晚报总编办副主任秦亚萍合作讨论有关网络新闻传播把关人的议题。网络时代,可以说就是网络及讯息唱主角。这个现实暴露很多或者说传递很多非常丰富的讯息。然而,以讹传讹,藉助网络传播的便捷、迅疾,很多虚假讯息就在网络上非常迅速地扩张开来,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提出真实应该是网络的生命。有人认为在网络上不可能对讯息进行监控,所以传统的大众传播当中的讯息把关、讯息过滤,实
4、际上是不可能的,是不是把关人就从此消失,是不是把关人就无所作为了呢?网络新闻传播者,尤其是有品牌重声誉,追求公信力的网站,绝不会放弃新闻真实性的原则,这就必然会对他所传播的新闻进行严格的控制, “把关人”的角色不可缺失。台湾淡江大学大众传播系许雅丽副教授强调,要在社会中落实一个所谓信息媒体、信息素3养的媒体公民教育,也就是说,未来作为一个大时代的人类来讲,我们都面对网络的冲击相当大,将来最大的一群信息一定出现在网络上,那么就期待记者做把关的动作,那当然是传播教育的理想,但是如果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时候,希望让教育这部分分担一些,也就是说训谏未来所谓媒体公民,能够具有一些基本的信息处理的能力,
5、还有基本的判断能力非常重要。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丁柏铨教授则以传媒操守来讨论传媒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包含的有三个层次,首先新闻传媒和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社会公共道德,必须在社会公共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运作、经营。其次,从事此职业的人,必须遵循专门的职业道德。最后运作过程中,所展现的高风亮节。我们的传媒和传媒工作者,应该有自己的魅力,对人而言,那就是人格魅力。对于在网络时代传播教育的目标,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夏之蓉副教授提出在新闻传播的教育领域,确实也受到讯息技术的冲击,对于传统媒体形成冲击。在网络时代传播教育的课程体现,有三个观点:一、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将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结合,形成注
6、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二、新闻传播体系应该强调文理渗透。最后一个方面,在课程建设体系方面,需具备应用性和开放性的特质,在大陆过去很多人认为新闻是无学理的。另一方面要避免另一种倾向,把本来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弄得故作高深,非常学究式的研究,这对整个社会的研究是相违背的。台湾世新大学新闻系李茂政副教授亦提出新闻工作是一个长跑,假如说忽略除了在专业教育以外的相关学习,那么可能会有所迷失。 4大陆报业新闻竞争 北京广播学院郑保卫教授发表的论文论述都市报现象与大陆报业改革。他认为都市报的出现集合了整个大陆报业的市场,使得大陆的报业竞争更加激烈。大陆在报纸竞争上有六大战区,即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
7、、成都。而都市报现象对大陆报业的改革启示,必须要以读者本位思想、以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办报要旨,其次明确报纸市场定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发展,最终则是加强报业管理,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化企业的运行管理。四川新闻界何光?鞅嗵岢鼍赫?最终的走势应当是报纸的特色化、个性化,有自己的特色才能站得住脚,有自己的个性才能赢得市场、赢得读者,竞争最本质的便是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但是在竞争的情况下,报纸却有着严重的趋同化。四川大学新闻系董天策副教授就以成都报业趋同化的实证分析,总体从版面、报道内容、广告市场分割来看趋同程度很高,但是从趋同方向划分为一个是创造性的学习,另一个是模仿。如果是创造性的学习会提供一些
8、新的东西,迫使原先处在优势地位的报纸反过来学习它,推动报业的进步;如果是单方面的模仿,这就可能是一种恶化的趋同,这就造成新闻资源的浪费,而且使市场竞争在同一层面展开,对于报业业务拓展造成相当的限制。台湾交通大学传播研究所杨台恩副教授讨论时指出,媒体本身好像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如果机制相同,那新媒体的生命力必定如同旧媒体。但机制不同的情况下,市场导向的报纸一定会胜过非市场导向的报纸,这在任何的企业都是如此。 5多面向传播面面观 台湾台南艺术学院陈龄慧助理教授以哈伯玛斯的观点分析了台湾公共论域的转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韩丛耀副教授首次提出了视觉传播中的一个至为重要的问题,即:视觉界面。视觉传播的物理
9、元点,论及影像画面语言的有效而节约的组成,包括约简出最小的视觉物理单元;结构成视觉识别的影像主体;确定为视觉传播的概念;规范形式承载内容的要义。这就使得视觉传播研究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使得传播影像的语意更为丰富和精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林之达所长认为传播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应重新建构,而主要原因则是不了解传播与心理的实际关系;其次是用心理学的理论框架这把刀,把本来是活生生的有机整体的传播过程切割成一堆杂乱的碎片。论文以新的建构思路,以传播与心理的实际关系为基石,从考察传播的信息转化为心理能,心理能外化为行为做功的过程入手来建构传播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传播新科技网络新世界 新加坡南洋理工
10、大学传播学院郝晓鸣教授与李展研究生提交的论文认为,传播科技的发展对中国大陆传媒制提出挑战,使国内大众传播在市场的推动下向繁泛化方面发展,打破了大一统的原有传播模式。传播技术的发展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并加强了他们的反馈能力,从而6扩大了受众决定大众传播内容的权利,使国内传播和国外传播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造成管理上的困难。关于网络对文化发展之影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陈先元副教授与唐一中副教授认为,与传统传播相比较的话,网络有一很大的特点:它有时间上的计时性,空间上的零距离性、媒体上的多元性,以及方法上的互动性。这样的特性可说明网络传播涵盖的范围广、速度很快。网络传播对于文化发展既是一个契机,
11、又是一个挑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徐泓教授认为目前中国还没有实际的网络记者。现在网络上的新闻基本上是复制新闻,没有真正的原创新闻,愈来愈多的新闻人已经认知到网络的兴起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有内容,如果没有自己新来源的消息,那就不能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网站,因此原创新闻已经成为占领网络制高点的重要因素。台湾交通大学传播研究所李秀珠副教授评论指出,新闻网站最新的管理方法,比较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它的时效,另一个当然是它的准确性。 新世纪传媒新愿景 跨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将加入 WTO,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再加上媒体新技术以及网络的发展,台湾地区的传媒是否有必要组合传媒集团,有何应对措施?台湾政治大学潘家庆教授
12、认为在意识形态中,基本上并不赞成跨媒介集团;在老一点的观念来说,这样等于垄断意见市场,有鉴于美国从本世纪开始,媒介集中化以及被少数集团所控制,基本上来说这对传播自由及新闻自由有相当大的妨害,站在学界立场,是反对这种7组合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赵腓罗副研究员提出,一旦加入 WTO之后,各种国际媒体大量涌入,倘若媒体弱小,就没法和其对抗。媒体集团能否克服垄断现象,西方和大陆的新闻本位还是不同的,以大陆现在政情来说,不可能有这种情况发生。 研讨会结束前,台湾文化大学新闻系郑贞铭教授作了语重心长的结束语。他指出学习传播的人基本的一个认知,因为传播最终的目的是在促成人类的和谐、了解、沟通,如何让影响、让效果更能够积极,我们的心态必须是非常开放的,也就是说,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注入活力,为两岸的同胞们都能得到一个美丽远景,所以在这样的形态之下,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