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论主持人的人文情怀“人文情怀”,听来并不陌生,与之相近的“人文主义” 、 “人文精神”、 “人文化” 、 “人文关怀” 、 “人文意识” 、 “人文素养”等词语随社会发展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不过,在主持人研究领域的类似表述却近几年才出现。“ 在主持人播音员群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业务上追求卓越,推动主持播音事业向前发展的同时,还应关注人的内心,关注人文精神层面,业务能力与内心修养二者不可偏废。近年来,一些关于主持人人文素养的论文相继发表,作者们从各自的工作实践出发,针对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以及主持人获得人文素养的途径等进行了探讨。在解放日报主办的“文化讲坛”上,央视半边天节目主持人张越也以“人文
2、关怀”为主题,审视当前媒体环境,大声呼唤“媒体善意” 。 作为一名从业十年有余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笔者在学习借鉴他人理论观点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自己的思考。 “人文情怀”的内涵是什么?怎样培养、获得,并在实践中体现“人文情怀”?“人文情怀”给予播音主持事业发展的动力支点在哪里?这里就是初步思考的一点梳理和记录。 “人文情怀”的内涵 2人文情怀是精神上的一种人文主义倾向,而所谓人文主义,“原意是指文艺复兴时期借助于古典(主要是希腊哲学与艺术)来反驳经院哲学与神学,提倡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解放的思潮,是一种与以神为本的神本主义相对立,反对野蛮、愚昧与迷信的世界观。但现在,人文主义已经泛化为一种强调人的
3、价值、地位与作用的世界观” 。 本文所要探讨的主持人“人文情怀”与“人文主义”的原意和现代引申义是有差别的,我们更强调对人内心世界的关注。具体而言,是指主持人超越“微笑亲和”#的浅层表达,由表及里,更加关注人的内心感受。以真诚、善意作为对人对事的出发点,关爱、体察受众,并在叩问人心的过程中,传播善良、正义、理解等人间美好品质。 真诚面对观众相知何必曾相逢 “真诚”是人文情怀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东方时空在开播之时便将“真诚面对观众”作为节目的一句口号。20 世纪 90 年代初,这平实而又极具穿透力的六个字将一档晨间节目带进了百姓生活,拉近了媒体与观众的距离,这距离是心与心的距离。而“真诚面对观众”
4、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同时成为指导节目操作的原则,成为电视人的“全赢法宝”,沿用至今。 3打破樊篱,建立互信。 “真诚面对”首先需要传播者与观众之间跨越隔阂,消除疑虑,建立认同感。在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建构主义”被普遍认为是最具解释力和影响力的理论学派。其理论核心是,人类关系结构主要是由共同观念而不是物质力量决定的。具体说,“行为体对理解、期待和知识的分享程度造就了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性质,分享程度越高,行为体彼此更为相互信赖。 ”$假如将国与国之间的行为关系理论借用到媒体与观众的交流互动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若要建立一种理想的荧屏内外的交流关系,互动双方需要拥有高度的信赖与情感认同。 用实事求
5、是的态度来直面新闻事件,反映客观事实,这一新闻原则说来容易,做来却并非简单。1976 年唐山大地震时的新闻封锁与 2008 年汶川大地震时的信息全开放,可谓形成鲜明对比。思想解放、知识多元、技术发展、政治宽松,这样的社会氛围为媒体的客观真实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在梳理整合各种信息的过程中,媒体记者、制作人员以及主持人也应避免掺杂不必要的主观因素,尽可能在媒体世界中为观众还原一个真实世界。然而,“事实真相”已不再是当代观众需求的全部,“请给我权威解读”,这是观众对媒体提出的更高要求。告诉人们是“怎么回事”并不难,只要有一定的表达技巧就可以,问题是观众们还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观众会评判媒体对事
6、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发展趋势等进行的分析,或耻笑,或认同,或产生敬佩与依赖。成功的媒体与观众之间的认同关系便4在一次次的“给予解读”与“认可接受”的过程中得以确认。观众中普遍存在的“收视习惯”便是互信与认可的一种具体体现。 想其所想,用心体察。这是真诚面对观众的另一个题中要义。如果说建立互信与认可所需的“实事求是”与“权威解读”具有刚性味道,那么“想其所想,用心体察”则更具柔和亲切的关怀意味,二者刚柔并济,相得益彰。 “想其所想”需要一种平常心态。其实每一个屏幕前的主持人既是媒体信息的传递者,也是媒体受众的一分子。直播台上正襟危坐,下了班便是普通百姓,打开电视机同样需要媒体同行给予的各路信息
7、。这种角色转换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这种身份的回归更能体现生活常态。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主持人想观众所想,用心体察观众所需,给予观众其内心的渴望,并不是一个高要求。然而在工作实践中确有不少主持人很难克服“明星心态”,或者在潜意识中把展现自我风采当作主持工作的核心价值,这其实是主持人的自我定位出现了偏差。 “用心体察”令人联想到主持播音技巧中的一个老话题对象感。“对象感是指主持人播音员在工作中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使自己的创作处于运动状态。 ”%而今我们所提到的真诚面对观众所需要的“用心体察”不仅仅局限于播音主持创作过程本身,而应延伸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去,成为主持人的思维习惯
8、,进而融化成主持人的人5文情怀。与其说它属于专业技巧范畴,倒不如说属于精神追求层面。关注人的前途命运,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生存质量,关注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关注体察得越具体、越细微,与广大受众的距离就会越近。 唯有“想其所想,用心体察”所体现出的真诚,才有可能触动人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屏幕前同样的西装、言语,不同的主持人传递出的是不同的潜台词。或微笑应付上班这点事,或微笑体现出从业者的专业精神,用心与不用心都将通过不可言传的细节被电视机前的观众敏锐地捕捉到。观众将宽容主持技巧与业务水平的生涩,却不能容忍一个不敬业者对他人的不尊重。由此可见,真诚、真心面对观众,不仅仅是媒体传播者珍
9、贵的个人品格,同时也将成为一位主持人职业生命力的重要预言。 真心善待嘉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随着现代传播形式的逐步发展与丰富,嘉宾已经成为媒体传播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不仅仅在人物访谈节目中,在每日直播的新闻节目里,嘉宾也已成为拓展节目深度、丰富节目样式、增加节目参与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以本人所主持的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每晚 9 点半到 10 点半的新闻夜线节目为例,节目中有一个小板块“夜线约见”,每日针对热点问题、热点人物、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国际事件、国际问题、重大政策出台与背景分析等展开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访谈讨论。这种常态化的嘉宾访谈样式在同类新闻节目中也比较常见,如东方夜新闻经6常会围
10、绕热点新闻话题把嘉宾请进演播室,或进行电话连线。 在新闻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可能会更倾向于把注意力投向如何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将新闻真实与深度解析呈现给观众,而这的确是主持人“真诚面对观众”所应直面的首要问题。不过,除观众之外,主持人在节目中还应处理好另外一对关系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无论是权威的学者,还是普通的百姓,主持人都应以平等、尊重为原则与其进行交流,这是主持人工作状态中非常重要的人文情怀的体现。而从广义上来说,媒体工作者在制作节目过程中与人的交流都应体现出这种人文情怀,而不仅仅是主持人面对演播室嘉宾。屏幕上的言语画面体现出的人文情怀,必定会无形中影响到屏幕前的观众。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是
11、一个完美的世界,只有当你走进去以后,你才会发现,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梦想,渴望着展示自己的以前、现在和未来。 ”问题设置要明确,尽可能使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达主持人意图,不可似是而非,令嘉宾产生歧义或费解;问题设置体现开放性,只能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显然不适合嘉宾思路的展开;问题设置围绕中心话题,主题鲜明;问题设置从观众的关切点入手,将自己置于普通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的前期准备不仅是对节目、对观众的负责,也是对嘉宾的尊重,让嘉宾感觉到双方已经存在了对话的基础和平台,表达交流的愿望会自然流露。没有人计算过十分钟的电视新闻访谈需要多长时间、多少范围内的前期准备,但是准备的充分与否将直接与节目
12、质量衔接,主持人的付出嘉宾会懂,电视观众也会懂。 灵活的现场掌控。前期准备再充分也不会与播出时面临的现场状况完全吻合,这是每一个主持人都有的切身感受。在直播节目中这种千变万化的现场感会体现得更为突出,主持人虽有预先准备好的提问设置,但并不清楚嘉宾会如何回答。不管嘉宾怎样说,只按照自己的准备进行顺序提问,这样的主持人不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交流者,因为交流的魅力在于语言和思想的碰撞,在于对话双方不经意中产生的共鸣。在回看节目的时候我们经常发现,节目亮点往往不是预先准备好的问题,而是主持人和嘉宾现8场迸发出来的交流灵感。主持人会在交流中观察到嘉宾的兴趣点,就此深入,引出嘉宾源源不断的思路;主持人会在交流
13、中体察到嘉宾的情感变化,体贴尊重嘉宾感受,悲伤时适当的沉默与安慰将比借题发挥增加其伤感更具人文情怀;主持人会在交流中对嘉宾没有表达清楚的问题追加提问,既然要讨论一个问题就一定要说清说透,否则会有种不解渴的感觉;主持人可以根据嘉宾的表达,适当融入自己理解的简短总结,一两句话便会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而长篇评论会有喧宾夺主、自我炫耀之嫌;主持人会在交流中敏锐把握嘉宾的话语方向,离题的时候拉一把,过激的时候归个位,这种分寸的把握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实践的积累,更需要细腻长久的思考和学习。 在主持人与嘉宾的访谈中,谈话的方式、谈话的内容、谈话的深度和广度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还可以带给观众人与人相处的善意、真
14、诚、爱心,以及人生的思考和话题背后的哲学含义,那将是一个新的高度。盼望更多的主持人可以朝着这个高度和方向努力。 勤勉修炼自我主雅客来勤 从威严正统到微笑亲和,这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电视主持人队伍的一次整体跨越。在这次跨越中,主持人通过口语化的表达、平民化的心态,反映百姓生活,沟通社会各方,成功拉近了与观众的屏幕距离。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无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媒体,还是我们的观众都有了新的9变化。而此时微笑亲和已不能完全代表新时期主持人的特征,真诚、善意、关爱、体察这些具有浓郁人文情怀的表达方式更具感染力,将拉近主持人与观众心与心的距离。 同样的时段,同样的频道,甚至同一个栏目,不同
15、的节目主持人会带给观众不同的收视感受。这当然会因观众的审美差异和喜好偏差有所不同,但是当大多数观众偏爱某一主持人的时候,我们会在这一现象背后有所发现,受偏爱的主持人往往更具亲和力,更富智慧和人文情怀。 有关主持人素养的讨论已经很多,在此不再赘述。不过即使主持人具备了高超的表达技巧,拥有了高雅的形象、纯美的声音,甚至获得了广博的知识和高学历,我们仍然不能说他已经具备了一名优秀主持人所应具备的一切。对他人漠视、不尊重,在节目中一味炫耀自己的才华,明星心态、自我中心等等现象在屏幕上并不少见。因此,本文特别强调主持人的人文情怀,希望当代主持人不断精修自己的内心,把更多善良和美好传递出来,这应成为主持人追求的方向,也将成为主持人队伍整体素质的一次新跨越。“主雅客来勤”,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媒体竞争压力,“人文情怀”将是主持人勤勉修炼自我的必修课。 主持人作为媒体面对观众能动性最强的一个元素,美好的品德、从容的心态可以将荧屏内外的人们沟通、相连,智慧、平等、尊重、宽容将成为主持人所需要的重要品格。生活中,面对亲人,每一个细小言行都可以10传递关爱;电视机前,面对观众,我们的真心也一样,会被读懂。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新闻主持人、主任播音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