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刍议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很多人以为这是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老师或班主任的事,似乎与数学无缘,这是种误解。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德育工作的“空白区” 。笔者以为数学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认真钻研、挖掘教材,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受到了形象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了素质,增强了数学内在美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
2、育呢?我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挥数学美育功能 数学美是蕴含在它内部的抽象概念、数字图形、公式符号、命题模型、推理论证,思维方式的和谐、严谨、奇异的形式,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由于我们在教学中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乏味,激发不了他们的兴趣,更谈不上去创造数学的美,发挥课堂教学的美育功能是数学德育的重要2一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1.展示数学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科学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教师
3、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例,形象直观的教具来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选择地介绍生动形象的数学典故,把趣闻轶事引入课堂内容,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趣味性、思考性强的问题,引人入胜。 2.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知识理解 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它在抽象的理论形式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情内容,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情材料,给学生以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先给他们以直观的形象的认识,再上升理性高度,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师通过
4、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工整的板书、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3.发掘数学之美,陶冶思想情操 如同文学和艺术一样,数学审美教学具有潜在的思想教育功能,它的核心是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开启心灵,引起精神上的升华,产生情感共鸣,起到美化心灵、净化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 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挖掘数学中的辩证法 3一部数学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古时的自然科学处于初始状态,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处于原始、朦胧的阶段,几乎所有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自然科学家,这说明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高中阶段开设了辩证
5、唯物主义哲学,学生对老师挖掘数学中辩证法思想倍感亲切,易于接受。下面列举说明: 1.运动、发展的观点。中学数学中任何个数学概念、判断、推理都有自身的矛盾,都是运动和发展的,如曲体和直线,点与轨迹,无穷小量与零等处于矛盾的形态中,而这种矛盾恰为解决矛盾提供了个过渡和桥梁作用。 2.对立统一的观点。中学数学中的对立统关系处处可见,如“未知与已知” 、 “相等与不等” 、 “常量与变量” 、 “有限和无限” 、 “动态和静态”等。在解某些系数中含有字母的方程可以视未知数为已知数,已知数为未知数。在解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方程时,可以考虑用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求解;在处理含有参变数的问题中,参变数
6、既是变数又是常数。在求解极限间题时,往往是变无穷为有穷来处理,这些方法都是对立统的观点在数学中的具体运用。 3.普遍联系的观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内部的诸因素都是相互联系的。如一个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总是相互制约的;数与形在坐标系中由一个序数牵制着;几何问题可用三角求解;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等等,无不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 4.量变、质变观点。数学的对象是运动的,变化过程是一个量变到4质变的过程。如在圆锥曲线统定义中,随离心率的大小变化而引起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质变;圆的切线是割线的特殊状态;数列极限是数列变化的“极值”等。教授这些内容,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可采用彩色粉笔,电化教具等手
7、段,把其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逼真、淋漓尽致。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无不闪耀着唯物主义辩证法。如在处理选择题时可用验根法,它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排列、组合中的问题有时除以 2 即可,它是一分为二思想的体现;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是抓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等等。 三、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科学人生观 数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我国源远流长,先人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勤奋,对世界的数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踏着先辈们的肩膀,在数学上勇攀高峰。 中国数学史是中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都是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人生观教育的生动素材。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实
8、际,向学生介绍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如数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数论、微分几何等领域的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连续夺魁;数学的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史实和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且也对整个世界的现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5同时向学生介绍由于我们民族思维习惯的缺陷,注重演绎而缺乏归纳,致使我们的研究成了他人的成果。到近代由于科技的落后,数学也处于停滞状态,近二三百年时间,西方的“函数” 、 “微积分” 、 “计算机”等领域蓬勃发展,可我们的许多研究成果因缺乏归纳、缺乏传播,结果在数百年间,或
9、几十年后都以西方人的名字命名为某定理、某公式。通过这些生动例子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发展水平,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他们为国争光的自尊心,树立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总之,中学数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表现出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数学教育不只是具有巨大的智力价值,还具有极大的精神道德价值。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具有诸多渠道,通过这些渠道,教师纠正“重智轻德”的观点,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德育的“渗透点” ,设计教育手段的“出发点” ,既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数学教育在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方面具有极大的意义,在新的世纪应该倍加重视数学的德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