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鼻烟壶里的人文密码鼻烟壶,从实用性的角度讲,它早已成为了古董,成为了历史。鼻烟壶,顾名思义,就是装鼻烟的壶。可鼻烟是什么,什么模样,干什么用的,怎么用,别说年轻人,就是大多已六七十岁的老人也说不清楚,没见过,更甭说用了。可鼻烟壶的生产却至今没有停止过,小手工作坊生产的有,规模比较大的工厂生产的也有。原因是这种玩意儿有市场,有人欣赏,有人收藏。实用和欣赏价值已经分离,没有了过往的实用价值,欣赏和收藏价值却一直不衰,让人惊奇,也让人思索。我想,这种现象里一定有一个挺耐人寻味的人文密码待我们去解读。 神奇的一滴水 有人说,中国的文物,庞杂,浩瀚,如汪洋大海,而鼻烟壶只是这文物之海里的一滴水,而这滴
2、水,却不是平凡的一滴水,它是绚烂神奇的一滴水。这话并不过分。 我想讲震寰阁文物商店里发生的一个故事。这是上世纪 80 年代末发生的事。那天店里进来一位老者,穿着打扮和气质一看就是海外华侨。他进来的时候店里没有别人,只有一位年轻的女员工。她主动和老华侨打了招呼,热情地问他需要点什么。当年的琉璃厂文化街有一种怪现象,常逛琉璃厂对琉璃厂很熟悉的老客普遍的心理状态是碰到热情的、会讲英文的避着走,特别是有点“颜值”的,觉得她们就相当于骗子。而进到店里,员工不管男女,一个个冷冰冰面孔对你的,这店一定是国营的,2由国家开的。作为文物店,这样的店反而让人踏实,商品不做假,有信誉保证。这位海外来的老华侨是奔国营
3、文物商店来的,一个有“颜值”的年轻姑娘的主动热情让他犯了疑,发了怵:这是国营文物店吗?“店里有老先生吗?”热情女服务员的年轻也让老华侨心里打鼓,他需要经验和眼力,在文物交易上,他和年轻的没有对话和交流的基础。 “有老师傅,但现在不在店里,有事出去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她感受到了他的鄙夷不屑,但热情不减,希望能为他做点什么。老华侨无奈,又不甘心,就有点想要考考她的意思,拿出了自带的一个物件,递给她看,她拿手里,看了一眼,便说这是嘉道的,如何如何。说的都是专业行家术语,老华侨立即愣怔了,看她的眼神变成了很是意外很是惊诧的眼神。老华侨是来从文物杂项里选玩意儿的,姑娘负责的柜台恰是文物杂项。行家对
4、行家,没什么可说的了,他在她的建议下买了几样自己看着也称心的东西,并自此成了这儿的常客。 年轻女店员所说的嘉道的正是鼻烟壶。当年听这个故事时,嘉道一词我并没有听懂,也没好意思问,后来才知道是说的年代:嘉庆年间、道光年间。这是断代。断代凭的是眼力,而眼力里包含的东西就太多了,知识是必须有的,而断代的知识又不是单纯从书本上就能学来的,所涉的知识面本来就宽,就庞杂,各个时代的特征都要能掌握,料上的特征、工艺上的特征、装饰上的特征等等,其中还涉及皇家生产的,民间生产的,是否为仿品。理论上知道,实物上还要能准确辨别,若嘉庆年、道光年间仿制康熙、乾隆年间的,仿的水平很高,你断为被仿的年代就肯定打眼了。断的
5、能力要有知识的支撑,更能在实际上掌握,那是经验喂3出来的,而含着知识经验细微判断能力的眼力还不能只是局限于一个文物品种,见什么断什么,断得在谱儿,脑子里得装多少东西? 任何文物,都是文物之海中的一滴水。每一滴这样的水里,都含着一个知识之海,文物发展足迹之海。鼻烟壶也一样。 珍珠翡翠白玉汤似的传说 从那时起,我关注起鼻烟壶,一经关注,我见的鼻烟壶就越来越多,认识的收藏界的朋友中有收藏鼻烟壶的,设计鼻烟壶的艺术家工作室和生产鼻烟壶的小作坊、工厂也去参观过,卖鼻烟壶的工艺品店和柜台就更甭说了。 说鼻烟壶还真得说说鼻烟。 我曾经以为,鼻烟就是大烟,或形同于大烟,在毒品类,所以才会从日常生活中销声匿迹。
6、研究过鼻烟历史的却告诉我,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翻阅了一些相关书籍,更知道了我的猜测是对鼻烟的大不敬,是把鼻烟往冤假错案里推。得亏自己是个小人物,说什么都不占分量。 鼻?就是普通的烟草制作出来的烟草产品。吸烟,出现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口吸,吞云吐雾;一种是用鼻子闻。用口吸食的方式至今延续,用鼻闻的方式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随着全民禁烟运动的力度不断加大,吸烟有害健康的清醒认知和对吸烟的自觉管控,吸烟也会成为历史的,只不过它的消亡比闻鼻烟悲壮,很难会像鼻烟那样在文化上留下绚丽的足迹,不会如同闻鼻烟一样在转身中消亡留下华丽,以另一种文化形态继续着生命之路供人们凭吊。 烟草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普遍的说法是
7、自明代万历年间才开始传4入。烟草是 15 世纪的欧洲探险家在美洲大陆发现的,美洲土著人有吸烟的习俗,这些探险家们在掳夺美洲财富的同时也掳夺了美洲烟草和种植技术,吸烟的癖好也成了一种探险成果被带回了欧洲,让吸烟也成为欧洲人的习俗。 鼻烟的起源至少有两三种说法,其中之一比较容易为大家认可的是欧洲探险家们第二次登上美洲大陆时又发现了美洲土著人不仅吸烟,也闻鼻烟,他们的探险活动经南非好望角进入太平洋后首先把烟草和闻鼻烟方式带到了今菲律宾的吕宋岛,又带到了日本和朝鲜,之后分两条途径传入了中国,一条途径是经朝鲜入我国东北,种植下的烟草后来被称为关东烟;一条途径是经吕宋岛进入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还有一种鼻烟产
8、生的传说比较民间,有点“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味道。说在 16 世纪中叶的时候,有个欧洲的烟草商人,烟草没能及时卖出去,在库里积压了,时间一长就开始发霉变味,这无异于眼睁睁看着自己倾家荡产。霉变的烟草发散出一种特别的味道,这味道有点诱人,?人的头脑立即产生了只有商人才有的灵感,他抓住了这味道,变腐烂之烟为神奇,推出了他的烟草珍珠翡翠白玉汤?D?D 鼻烟,改吸烟产品为闻烟味产品了,大肆推广宣传,还真就创造了市场奇迹。这创新的烟草加工产品和闻吸方式,让喜爱烟草的人们都变成了逃难中快要饿死的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都忘不了这美味。它不用点燃,不会产生呛人的烟雾,闻后的效果比吸食烟后的效果还好。 这个鼻烟起源的
9、故事,也许是真实发生过的,也许是什么人杜撰出来的。杜撰也是因为抓住了鼻烟的特点。它是烟草磨出来的掺了香料和5药材的细末,密封在蜡丸里陈化好多年才拿出来用的东西。曾经,鼻烟的普及率极高,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都在用,男人闻,女人也闻,高贵的女人闻,低贱的女人也闻,只不过上下的档次不一样,烟草质量的优劣不一样,配料不一样,味道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拿破仑用的鼻烟,配的是盐、苏打、红葡萄酒、奶油、糖浆、罗望子树的果汁等等。我国,在清朝时,由于皇上的雅好与推崇,鼻烟已风靡全国,皇上、皇后、格格们用的鼻烟,对平民百姓来说那绝对是天价,一两鼻烟,数十两白银,次的也要数两白银,穷家小户无法望其项背,但也有适
10、合自己经济条件的鼻烟。就如同喝茶,你喝你的君山毛尖、大红袍、西湖龙井,我喝我的高末。 用和赏,怎样渐成为两股道上跑的车 鼻烟壶是非常有西方色彩的东西,它身上总也抹不尽的西方文化印痕,就是烟草和吸闻烟草习俗的西方传入说的有力见证。 明万历十年(1582 年) ,中国来了位意大利的传教士,他叫利玛窦。通常的说法是,他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天文、历法、地理、数学等科学知识,向中国人打开了一扇西方的文明之窗。一般的史料不会说到的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 年)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 ,他两次进京,向明神宗皇帝进献了基督像、圣母像、圣经、十字架、自鸣钟、 万国舆图等物的同时还进献了另一种东西鼻
11、烟。是基督圣物先打动了神宗皇帝还是鼻烟那玩意儿先打动了神宗皇帝,才使这位皇帝动了心对基督教网开一面的?装着鼻烟的鼻烟壶使神宗皇帝爱不释手了,那鼻烟壶是玻璃制作的,几百年前对中国皇帝来说则绝对是稀罕物,他接纳了利玛窦,并对利玛窦委以重任。由此西方人摸到了中国人的脾气,想在中6国办事,打通路子,就用鼻烟壶装着的鼻烟做敲门砖,玻璃鼻烟壶可以从皇帝到王公贵胄到大小官员通吃。 皇帝的喜爱和推崇,才使鼻烟在中国普及的吧?上行下效,以至从明万历年后,吸闻鼻烟渐渐成了一种时尚。 鼻烟壶作为鼻烟的盛装器皿,经历了国产化的进程。什么都可以做鼻烟壶的,金子、铜、玉石、水晶、琥珀、玛瑙、珊瑚、象牙、料器、瓷、木头、竹
12、子、果核就地取材就是了。有了吸闻鼻烟的广泛需求,鼻烟和鼻烟盛具也就必然成为社交联谊的媒介,外国人给中国皇上进贡必不可少,国内人能够巴结到皇上的,有资格巴结皇上的,鼻烟贡品只能比外国人还要讲究,还要入眼,还要拿得出手。皇上笼络王公大臣,赏赐的鼻烟也不能糊弄,小官巴结大官,小民巴结官吏,同级别人的礼尚往来,需求和面子既然选择了鼻烟和鼻烟壶就都要从鼻烟壶这种礼品上体现出来,那是身份、地位、实力、素养、品位的象征,礼品的包装、材质的选用,工艺的确定,哪一层哪一面都要顾及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越是特色的越是别出心裁独一无二的价值越高,心诚度也就显得越强,面子也就体现得越足。中国是文明古国,又地大物博,物
13、质和文化的基础使得小小的鼻烟壶的创意空间无限之大,尤其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它最能给鼻烟壶这种小物件添辉加彩,任由灵思飞扬,雕刻烧造工艺、文学书法绘画尽皆吸纳融合,嫁接出新,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鼻烟壶兼具了实用和玩赏两个方面,玩赏性在鼻烟壶的国产化进程中渐渐和实用性脱轨了,超越了西方,让西方望尘莫及,以致独立成为一个新的文化品种,有着独立的文化轨迹,独立到鼻烟灭7绝都没有中断鼻烟壶的生命历程,反而更放异彩,这确实很让人不可思议。 玩赏性居然让鼻烟壶独立成军! 中国人太好玩也太会玩了。 玩鼻烟壶在清代的雍正乾隆两个王朝算是全盛期吧!宫廷里有专门的领导机构,有皇上的认真关注,动不
14、动就御批,钦此,还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赏罚措施,地方的创意设计和生产也十分活跃,出了不少名坊、名人、名作品。 只是不知道鼻烟是怎么消失的,消失得那么彻底,消失得已失去了社会记忆,以致没有鼻烟壶几乎就再也没有人知道曾经有过鼻烟了。 至今不衰的内画壶 在鼻烟壶中,内画壶在收藏界和文玩爱好者中是非常叫彩的一个品种,这是因为壶上的画画得非常不易的缘故吧。我见过的内画壶,给我的印象是,它和外画壶一样,画的题材广泛得出奇,人物有,山水有,花鸟虫鱼有,书法有,外画能取材的,它一样都不缺,而且构图可以和外画一样精细繁杂。带有情节和场面的,不管来自神话、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它都能表现,题款、闲章、名章,画里该有
15、的,它可以一样不缺。而且承载这些的壶体,可以和外画壶壶体一样的小,壶口按比例就更小,内画时,不可能从别的地方入笔,只能从壶口入,在“寸天厘地”的小小空间中,画出乾坤大世界,绝活啊! 不是亲眼所见,你不可能会相信,以为那不过是说故事。太神奇了,不想惊叹叫绝都不可能。 8可以想象得出,内画壶问世时,鼻烟壶赏玩界的震惊度会有多么高,对社会的影响力会有多么大。据专家考证,内画壶出世时,正是外画鼻烟壶开始衰落的时期。作为艺术品的艺术被整体漠视而心不在焉的时候,就意味着粗制滥造开始大行其事了,也意味着从事这个行当的,很多人快没有活路了。振兴,必须独辟蹊径。 艺术的衰落应该和很多事情都有关,政治的经济的伦理
16、道德的,大概也跟追风潮中的贪念和堕性有关,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怎么来钱快怎么干,杀鸡取卵。也有一种情况,就是集体走不出惯性思维的魔圈,跳不出固有的框框,在传统的承袭中很不自觉地被困缚住。都在努力,都在奋争,都在突破创新,都觉得有了成就,但最终却发现,还是在旧巢里跳舞。 内画壶的出世看起来像一种偶然。传说,清乾隆末年,有一个破落书生,贫困潦倒,又嗜鼻烟如命,没钱再买,却又戒不了,熬不住,就翻箱倒柜把过去闻过鼻烟的鼻烟壶找出来,刮里面的残烟。玻璃鼻烟壶,一刮再刮,刮得鼻烟壶内全是乱七八糟的道道。一座庙里的和尚看到了,大受启发,灵感萌动,就找来新的玻璃鼻烟壶,有意识地往里画道子,画图画。画当然是带了
17、颜色的。开始可能画什么都画不成,画什么不是什么,不好画,也粘不住,但画成了画却是不容置疑的,留下来可能就是中国最早的抽象派、印象派作品。玻璃沾上彩就好看,就是画呀!从玻璃鼻烟壶内壁上透过来可以看到的画。 这个传说未必真,但有它的合理性。灵感被偶然性的事件触发,触发的灵感却是必然的所得。和尚是有心人。即便和尚只是觉得这事儿好9玩,但在壶里内画能成为艺术上的一大发现,一次破冰之旅,传播开来,走向新潮,走向发展却非必然莫属。没有这个传说也当有类似的故事在。它把走下坡路甚至濒死的行当激活了,重又新开了一条生命之路。 内画壶的初始作品可能是粗糙的稚拙的,与未来,与今天的内画艺术成就无可比拟,但有生命力的
18、开创就是成就,这个行当里有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家、风格与流派、各流派脍炙人口的作品,必须的、基本的、形成艺术门类特征的那些问题的解决肯定是在初始阶段。可能不是一?筛鋈送瓿傻模?可能完成的时间不算短,是艰难的探索过程,开创者的名字都已被湮埋。内画鼻烟壶有这样几个特征,至今坚守:壶料必须是透明半透明的,除玻璃壶之外,相继入选进入行列的也就水晶、茶晶、琥珀、半透明玛瑙之类。内画壶的笔与众不同,一般的笔不好用,要精细、小巧、带钩,因为鼻烟壶的口小,壶膛相对比壶嘴大,内里还有弧度,还有弯曲,笔要能蘸上色,要能伸进去,该画的地方都能画上。它是背画艺术,是画是写都是反着来的,内反外才正。手工也算一项吧!壶可以用机器制作,画,机器怎么画?内画壶是朵艺术奇葩,它的路还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