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具象岩画的视角看纯粹形式分类的图形意义摘要:本文从岩画及其图形涵义、具象岩画之于形式分类的意义、形式分类的学理蕴涵等几个方面探讨具象岩画形式分类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岩画类型研究的形式化策略,同时为图式形态的一般分析提示了一种形式化角度。 关键词:图形;形式;分类;岩画 中图分类号:J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6)07-0187-02 一、岩画及其图形涵义 岩画是一种在时间上处于早期阶段,或者在图形表达能力方面尚处于较为初始阶段的人类族群的视觉图相遗存。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岩画被认为是石器时代先人的创造,另有许多地区的岩画,虽非出自于古代初民,而是更晚近时期的
2、人类产品。但它的创造方式却依然处于较为原始的图像文化阶段。岩画通常是在较为平整的岩石表面通过涂色或者刻制等工艺方法创造出来的。在图形表达方面较为单纯而质朴,属于一种较为原生的图相。 岩画作为初始状态的视觉呈现,它的图形构成方式和组织原则更显原生质态,少有分化的枝蔓和规则的粘连,功能和属性区分自然显现,2较为醒目。另外,岩画的特殊性并非意味着特异和反常,与我们现行的视觉图形亦非南辕北辙。它在许多情况下可能白成体系,但在更基本的方面却有着图形的通性。从纯粹的组织构成方面来看,岩画已经清晰地包含了某些最为重要的图形法则。对于岩画图形作单纯的形式分析,从目前来看尚不会对岩画的图像研究造成负面作用,相反
3、却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晚近艺术的图形发生机制,有助于认识和理解图像艺术的复杂程序,尤其有助于理解其结构组织过程所遵循的与自然语言编码范式完全不同的图形逻辑范式。 形式分类研究需要将岩画的形态呈现置于更具技术意义的“图形”概念之上,而避免使用与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图像、形象、画面等称谓,原因在于几个方面。 对象的原初性:岩画在图形功能、原初目的等方面不同于所谓“成熟和发达”的晚近图像作品。后者主要针对于已经高度自动化的人类辨识经验、欣赏习惯、艺术想象和美学期望,而岩画图形却包含许多前视觉化的意义,它涉及对象参照系统内部构成关系与形状划分方式、单位矢量属性、图式转换、要素加权表达等各种图形本初组织问题
4、的离散映射,所以通过岩画能够透析出图像艺术早期阶段的图形原则,而这一切需要在一个更基本的层面上使用强调内在结构状态、构成原则和组织方法的“图形”概念,以强调岩画形态上的发生转换、结构上的多重性和逻辑上的多项蕴涵。 方法的形式优先:我们对于岩画的研究,既不是传统美术史和美术批评意义上的内容辨析、隐喻洞察、源流考镜,不是考古学意义上的材3料记录说明、样式描述、类型归属,也不是文化人类学或者艺术人类学意义上的田野调查作业等等。我们关心的是岩画的形式方面,亦即岩画图形在各种水平上的单位划分、边界条件、元素组织方式和逻辑法则,关心由岩画形式分类所导引的图形运算。 “图形”概念能够较为准确地表达这一系列形
5、式分析和逻辑研究的学术用心。这是它区别于既往图像研究的内在要求。 后续数学化研究的自律:形式分类是图形后续数学化研究的基础工作。为避免不断开展的纯粹形式研究工作与图像学和图像志研究、与基于感官认知等心理学框架的李格尔式形式研究、与沃尔夫林风格研究、具有语用学风格的奎因艺术语言分析等相混淆,同时力求与社会学、历史学、传记学、修辞学、意识形态等方法相区别, “图形”概念可以表达其独有的符号逻辑和拓扑涵义。 二、具象岩画之于形式分类的意义 平行关系:具象岩画中图形意义的直接呈现,有助于表达形式分类与内容分类之间的理论差异,有利于将形式分析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阶段性结论与内容方面的经验直观相互比较,而这
6、种比较反过来又使得那些形式化分析的各种阶段性结论在获得详细的运算支持和严格的逻辑检验之前,能够取得经验关照和普遍理解。那些较为抽象的岩画形态在基本的构成层面上与具象岩画遵循着近乎同样的图形原则,鉴于抽象岩画本身意义的曲折隐晦和间接表达方式,其图形呈现没有及时而有效地唤4起观者的意会领悟,使得观者无法在意义阐释的各个环节上,将上述那一系列彼此相关的阶段性结论与经验活动进行平行比较,以做出适当的察审和检验,我们在此姑且先以具象岩画作为起始对象,由此获得的基本结论终将被证明在抽象图形中依然继续生效。即使如此,我们的研究也将谨慎地仅从具象岩画的构成形态和图形样式方面着手,避免内容因素轻率进入画面形式分
7、析的任何可能。此外,这种存在于抽象岩画与具象岩画之间方法上的有效性联系同样可以运用于岩画与晚近“成熟发达”绘画之间。 清晰切分:具象岩画各个单位之间关系较为明晰,在图形分节方面不需要先行大量冗长而复杂的专门论证,虽然这种图形对象的空间锁定与论证工作,在任何负有严格逻辑责任的学术研究中乃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目前,将兴趣首先集中于一个较为简单明晰的基础之上,同时假设,这种基础的合理性虽然在目前尚可初步接受却仍须给予后续证明,则不失为一种可以接受的技术策略。这种暂时的关于具象图形的形式分类的基础性研究,此前尚无人尝试,它的理论前景也从未触及。但研究表明,它有利于不同类型绘画作品的形式探索,是一般视觉艺
8、术形式理解的必要基础,是一个在起点上有经验感性参照的抽象分析程序的开端。 技术约定:每一种切分单位都存在于一定的分析层面上。并与其他的概念统一组织,这是由这一层面上的目标特征与技术分析方法之间的相互适应性造成的。在更为精细的研究水平中,原来得到的一系列单位会被进一步切分,并参与构成新的概念网络和方法论框架。这种将图形系统细分和递变的合理性也需要严格的技术论证并有希望通过更专门的5工作获得。对于具象图形而言,种种切分在经验层面上的适宜性仍然是分节系统的技术传递可行性的重要参考方向。选择具象岩画有助于在可以允许的一定的范围之内,先行作出系统分节,同时又可以较为灵活地看待和控制严格技术性保障与具体对
9、象性研究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即使存在出现某些谬误的可能性,由于直觉、经验常识和专业敏感,研究工作依然能够保持相当的方向感和学术质量,为随后的程序化论证提供某种保证。 对接转换:形式分类有助于在几种分类方式之间做出较为自然的转换,为各种研究方法提供对接条件。就传统惯习的方法而言,诸如根据岩画的描述对象划分类型,而称动物岩画、植物岩画等,即题材分类法;或者基于岩画加工制作过程技术特点的分类,而称凿刻岩画、磨刻岩画、彩绘岩画等,即工艺分类法;还有着眼于图像某些特殊标准的分类,如根据岩画的分布区域分类、根据岩画的创作时期分类、根据岩画的民族归属分类等,即专题分类法。第一种方式适用于具象岩画,在充分还原
10、之前,它对抽象岩画无能为力;第二种方式适用于所有岩画,但属于作业角度,不能揭示岩画的内容和组织特征;第三种方式则属于外部的观点。而形式分类,既可以适用于 所有的岩画类型,又可以与许多分类标准发生深度关系。譬如,基于形式分类的各种岩画,其内在形式表达方式蕴涵着时序信息,不同工艺方法在结构关系上的图形影响,不同的形式特征可能反映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理特征等等。 三、形式分类的学理蕴涵 6逻辑本初:分类工作是岩画形式研究的基础。在分类依据、类型划分与形态表征等方面,形式分类可以绕过具体的内容程序,揭示出图形的形态特性、内在要素的形式蕴涵和组织范式。譬如,用连续线条围成的封闭区域之所以能够以其图形面积表
11、达某种客观对象,除了形象本身所包含的审美价值、文化积淀、意识形态隐喻等等之外,甚至除了形象在视网膜成像和视觉信息神经传导的某种生理光学机制之外,图形成分的内在结合关系和外在呈现方式是更为基础性和决定性的首要问题,它需要在图形初始标记阶段就要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定义和解释。 元语言支持:形式分析虽然是造型艺术研究的重要方面,但过去通常只围绕着对象而进行的语用性分析,并没有自觉充分的形式细分。针对于图形系统,分类研究也一直借用其它的分类学结论,没有特有的方法原则和原发性的描写框架,导致形式研究的元语言阙如。应该看到,作为一种基础图形语言方式,形式分类不仅仅是针对于某种具体对象簇的图像格式化,而且也是向
12、后兼容的,既可以有效应用于所谓“成熟和发达”的造型艺术,使之成为广泛有效的宽式研究程序,又可以逐步展开为结构分析、组织分析、生成分析等等系统求解程序,还可助于反演形式理论的元语言系统。 理论原发:图形的形式蕴涵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同的理论用心会指向不同的分析水平,这种水平是由于基础分类学的设计深度所决定的。譬如李格尔基于心理学的艺术意志理论,基于知觉范式,虽然也谈到图像的分节概念,并且将其定位在他的理论体系的基础性层面,但是7他的理论支点终归于认知经验,心理学框架导致他的分节理论只是一种知觉判断技术,并没有对于分节概念所在其中的图像元体产生有效的递归反馈。比较而言,岩画形式分类的学理根据,会
13、涉及到图形切分的逻辑条件、生成机制等各个方面。所以说分类学研究是形式理论系统内部核心概念的发生基地,也是理论发育的思想胚芽。 目前,在岩画既有的研究体系中,形式方式没有成为自觉性分析框架,只是在进行较为个别的、仅仅针对图形特殊细节的描述和说明时才顺便加以使用,远没有发展成为积极的概念系统,更不具有方法论色彩。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形式问题尚未作为图式研究的专门问题被提出来,形式分析尚未建构出一个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能够互相衔接的概念系统和问题序列。针对这种情形,要想从图形组织方式方面人手,既要贯通一种形式的路径,又要赢得方法论上的明澈清晰,若从具象岩画开始,将对象的类型划分建立在形式特征的比较关系之上,那么形式单位的结构功能就会被更直接地理解和把握,类型概念会更方便地与方法论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积极有效的系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