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抗震救灾报道中的作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91793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在抗震救灾报道中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互联网在抗震救灾报道中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互联网在抗震救灾报道中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互联网在抗震救灾报道中的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互联网在抗震救灾报道中的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互联网在抗震救灾报道中的作用2008 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汶川地区发生了 8.0级(最初测定为7.6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各种媒体先后行动起来,一起投入了抗震救灾的报道工作,各种传统媒体充分地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互联网同样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超越了传统媒体。互联网对于新闻报道而言有传统媒体所无法发挥或无法很好发挥的特殊作用。我们并不否认互联网可能成为谣言滋生的平台,可能成为庸俗甚至低俗文化泛滥的场所。但是,毫无疑问,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善用互联网这一已经变得不太新的“新媒体” ,它也有可能成为一个汇集民意的空间,成为社会的一个巨大的心理减压阀

2、,成为一个有效遏止谣言的舆论场,成为一个重要的情报采集地,成为一个在虚拟空间中健康发展的网络公民社会,成为一个构建和传播良好国人形象、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民众、媒体、政府使我国的互联网在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中发挥了史无前例的积极作用。 汇集民意与心理减压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网络技术、熟悉了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发布的技术手段,因此,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表达自己思想、宣泄自己情2绪的重要场所。加之,中国网民众多,更使互联网上的民意具有非同寻常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汶川地震之后,全国各地网民充分表达了对政府抗震救灾行动的支持和赞赏,充分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充分表达了万众一心与

3、地震灾害作斗争的决心。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互联网中的主流民意,对于社会稳定、人心凝聚和稳步有效推进抗震救灾工作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心理减压阀,巨大灾害发生后,社会心理通常会遭受巨大的创伤,同时,焦虑、紧张的程度也会加剧,很容易引发社会混乱。在这次巨大的地震灾害发生后,人们通过互联网充分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悲痛,充分表达着对灾区人民的深深同情与关切,充分表达着共同抵抗灾难的决心,充分表达着对祖国与人民的热爱。在各个主要新闻网站上,对灾难新闻的反馈留言往往高达数百万条,网友们抒发心情的诗歌也不断涌现。这一事实说明,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互联网确实成为一个巨大的心理减压阀,为

4、巨大灾害之后形成健康的、积极的国民心态作出了贡献。 情报采集地与遏止谣言 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谣言的内核形成的可能性会增大。灾害之后的人们在心理上易产生特殊的心理需求,通常会迫切期望获得能够对未来做出解释的信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权威信息模糊或缺乏,就可能为谣言的“内核”提供滋生的土壤。当谣言“内核”产生后,会经过补3充、修改、扩散等过程,最终形成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谣言。汶川地震发生后,由于政府在全力救灾的同时,坚持快速持续地发布权威信息,互联网也得以迅速对权威信息加以采用,从而与传统媒体互相配合,遥相呼应,使得谣言难以有足够的时间滋生与扩散;同时,政府全力高效的救灾行动与快速、透明的信息发布也

5、赢得人民的理解与信任,广大网民在互联网中与政府坚定地站在同一条战线上,齐心协力抗震救灾,使互联网在地震之后很快成为了一个有效遏止谣言的舆论场。 互联网上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在各种信息中,隐藏着许多高价值的情报。但是,由于很难判断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即使是具有很高价值的情报往往也会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政府、企业等组织机构如果能够有效甄别网络中各种信息的价值,采集具有高价值的情报,对于进行危机管理将大有益处。在本次抗震救灾中,出现了一个典型事例。5 月 14日上午 10时,网上流传起一篇题为希望大家顶起来!的帖子。很快,帖子在各个 QQ群中广泛传播。在该帖子中,网友称,距离汶川县城往成都方

6、向仅 7公里的七盘沟村山顶特别适合空降。5 月 15日,在该帖经过近 2000次的转载后,四川省抗震救灾临时指挥中心军方指挥人员电话联系上了发帖人茂县女孩张琪,核实情况后参考帖子信息,成功空降汶川。 传播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政府在快速、持续地发布权威信息的基础上,使互联网与传统媒体4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整合特点,可以使网民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的网络信息发布心态,从而可以有效遏止谣言,促进虚拟空间中网络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爱心群、抗灾吧、照片、爱心留言、抗灾诗歌在网上呈井喷状态涌现。同时,网友们共同呼吁:灾难时刻,不要在网上传播虚假信息扰乱视听,让网络成为抗震救灾的又

7、一条爱心通道,这一时期,网上戏谑的、无俚头式的留言急剧减少。可以说,在这次抗震救灾进程中中国网络文化环境的大大改善,中国网民的网络公民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极大促进了网络公民社会的发展。 对于个人而言,利用互联网发布信息或对信息作出反馈具有明显的个人性。这一特性,使作为事件亲历者或目击者的个人可以自由、及时的采集信息、捕捉画面并在互联网上发布,从而有可能使报道的真实性和人性化更加凸显,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许多人拿起手中的笔、手机、相机、摄像机记录了地震发生后和抗震救灾进程中许许多多普通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以文字、画面等形式在互联网中广泛发布并流传。在这些记录中,世人可以看到在地震废墟中一个个不

8、屈的生命,可以看到舍己救人的伟大的母亲和教师;可以看到灾区人民悲伤的眼神,可以看到全国各地人民挂满泪水的脸庞;可以看到无情的灾难摧毁了人们的家园,可以看到在灾难降临时中国人的英勇互助;可以看到质朴的农民为受灾的同胞无偿送去一车车一担担的蔬菜,可以看到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舍身忘死地奋战在抗灾救援的第一线;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基层党员干部在失去亲人后依然在废墟中拯救人民的生命,可以看到国家领导人不顾5余震危险与灾区人民站在一起。互联网中的许许多多普通人的故事,使全世界看到了在巨大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中国军队以及中国政府的表现,使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中国在巨大的灾难中书写了一个巨大的“人”

9、字,互联网上无数网民发布的信息,更使这个“人”字与成千上万个活生生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 毫无疑问,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进程中,互联网凸显了整合信息方面的特点与优势,有效地汇集了民意,缓解了巨大的地震灾害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创伤,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抗震救灾的斗志,激发了无私互助的爱心。网民在网上的积极反应,也为抗震救灾行动直接提供了有效信息。无数的网民以空前严肃的态度在互联网上发表着自己的言论,使谣言难有立足之地。同时,互联网与新闻社、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相互配合,快速、持续发布地权威信息,也使谣言没有兴风作浪的机会。互联网对遏止谣言、稳定人心、凝聚社会力量抗震救灾功不可没。灾害之后的中国互联网空间,甚至使人们看到了虚拟空间中健康发展的网络公民社会的美丽图景。它也向世界展示了在灾难面前坚强不屈、无私互助、众志成城的中国人形象,展示了中国国家形象中人性化的一面,向世界宣告中国是一个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伟大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