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价格宏观调控:新时期的新挑战和新思路摘要本文论述了在新时期价格宏观调控面临的成本上升、价格上涨、国内外市场价格相互影响增大等新情况和新问题;指出我国正在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时期,步入一个新的高增长与高价格并存的时期,价格宏观调控需要创新;作者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新时期价格宏观调控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时期 价格宏观调控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8)04007605 一、新时期价格宏观调控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我国正在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时期,步入一个新的高增长与高价格并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物价宏观调控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第一,我国正在进入一
2、个高成本的时期,价格的上涨以成本推动为主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较大的物价上涨。其中,前两次都是在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属于需求拉动的物价上涨。而目前发生的物价上涨,则是在最终消费品供给处于基本平衡的情况下,极少数商品供给不足产生的结构性上涨。与前两次较大的物价上涨不同,2本期的物价上涨,除有需求因素外,主要的是由于成本推动所致。我国进入高成本时期具体表现在八个方面。 1、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新的工业化时代也将伴随着高成本。在这一阶段,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速,城市新型消费热潮涌现。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大量消耗能源和其他资源的阶段。据专家分析,大
3、部分发达国家在人均 GDP3000 至 1 万美元之间经历了人均能源消费量快速增长和能源结构快速变化(石油需求比例上升)的过程。我国近两年的情况是,煤、电、油的消耗均呈两位数增长。据测算,到 2020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 36.2 亿吨标准煤,未来 15 年中国将面临严峻的能源问题。总之,资源的供给处于越来越紧张的状况,资源价格将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国工业化已进入高成本时期。 2、农产品价格将保持在高位上运行,生活消费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这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城市化的加速导致耕地减少。19962005 年,我国耕地从 19.5 亿亩减至 18.3 亿亩
4、。平均每年减少 1333 万亩,而且这种逐年减少的趋势在未来也难以逆转,农产品种植面积难以扩大。二是单产提高空间有限。在 19902001 年的 12 年间,我国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仅 7.5,年均增长 0.6。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经营方式,单产很难有重大突破。三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饮食结构的改善和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刚性需求将逐步增加。四是国内土地价格、3劳动力成本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推动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继续成为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五是从保障农民增收考虑,也要保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的势头。据测算,未来 15 年国内粮食生产将难以满足国内需求的增长,
5、产需之间将存在较大缺口。粮食缺口的扩大,表明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3、生产力要素成本上升。从工资收入方面看,要解决职工工资长期偏低和社会保障缺项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在收入分配上偏重于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长,致使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过低,甚至呈逐渐下降之势。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劳动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样,由于工资提高、福利增加、社会保障的完善与落实等,都将使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并将长期作用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今后中国经济将逐步告别低劳动力成本时代。 4、资源使用成本上升。一方面,我国由于资源产品成本构成缺位和成本补偿严重不足,价格长期偏低和被扭曲
6、,需要通过资源价格改革,理顺严重偏低和扭曲的资源产品价格,从而导致资源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另一方面,一些重要原材料和能源产品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依靠从国外进口,而且这些产品的消费对外依存度逐渐增大。据测算,到 2020 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 45 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由现在的近 50增加到60左右。近年来油价大幅度的上涨已使我国在石油贸易中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导致石油关联行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扬,企业生4产成本不断提高。而随着发展中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阶段,形成了全球资源性产品新一轮的需求高峰,进而使国际市场原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呈长期化趋势,并将长期影响我国企业支付成本的上升。 5、实
7、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与环境的治理成本大幅度上升,也会增加生产成本。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至今并未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资源被大量浪费的同时,环境状况长期处于恶化状态,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生态破坏问题突出。我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能源结构仍需以燃煤为主,这样一种能源结构。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污染相当严重,目前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从 1980 年的 3.94 亿吨碳增加到 2001 年的 8.32 亿吨碳,由于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造成的酸雨已使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酸雨区面积比 80 年代扩大了 100 多万平方公里,
8、年均降水 PH 值低于 5.6 的区域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 30左右。此外,水污染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可见,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治理和控制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等将是长期的,其边际成本的增加也将是长期的。 6、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样会使成本上升。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般来说,产品质量提高,要求相应的科学技术的支持,也需要使用相应质量较好的原材料,这必然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 57、物流成本高。由于我国的工业经济布局不合理,导致在其他国家少有的高速公路的高收费。加上与高速公路高收费相匹配的重载卡车的短缺,造成我国物流成本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据
9、统计,我国的物流成本占 GDP 的 20,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超过 l 倍。要把过高的物流成本降下来,也不是短期所能做到的。 8、各种隐性的社会成本也使企业不堪其负。目前,我国企业实际的税费负担较重。一是企业所得税率较高,为 33,而一般发展中国家在25以下,对一些小型企业甚至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二是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收费和罚款较多。现在,不收费的政府部门已为数不多了。据估计,2005 年进入统计的预算外资金可能超过 5000 亿元,没有进入统计的预算外资金也有 5000 亿元。这些“合法”或不合法的收费、乱收费、乱罚款,不可能不在成本上反映出来。三是企业和个人工商户需要用于应付行政审批、执法、
10、融资的灰色和黑色成本较高,这些成本主要用于执法中的吃、拿、卡、要和疏通行政审批许可和融资关系中的贿赂。这部分税外的收费和罚款,估计使个人工商户、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多支出3000 亿元以上。 第二,当前的价格上涨,并不仅表现为狭义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物价”结构性上涨,而且表现为广义的包括资金价格、要素价格、资产价格等的同时上涨。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不仅有结构性的原 因,还有流动性过剩形成的流通货币过多的问题。而产生流动性过多的原因,又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不合理有关。职工工资占 GDP 的比重6下降,资本分配、政府收入、企业(主要是国有垄断企业)利润过高,导致过度投资、消费不足。靠出口来解
11、决产能过剩,对出口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从而产生外汇储备过量、流动性过剩。因此,价格宏观调控不能就物价论物价,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要从供给方面解决结构性问题,又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引至物价上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和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以至流动性过剩等造成物价上涨的问题。 第三,在新时期,国际市场影响价格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1)金融资本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日趋强大,国际上大型基金的购买行为对价格暴涨起着直接推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 8000 多家大基金管理着约几万亿美元的资产,活跃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指数基金,以买入大宗能源、原材料为主,成为市场上的主要购买力量和
12、市场价格形成的主宰。(2)地缘政治风险也对国际市场价格产生重要影响。近几年来,世界主要产油国政治局势始终动荡不定。美国侵略伊拉克、尼日利亚政局不稳、伊朗核问题以及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天然气之争,所有这些地缘政治环境的日益恶化,均左右着地缘政治局势的力量进一步复杂化,使得新石油投资不足,成为影响石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3)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现代交通、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改变了经济环境。各种信息传播迅速,直接导致人们的行为变化和市场交易行为的迅速反应,从而产生出许多过去市场价格形成中没有的因素或未予重视的因素,成为影响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可见,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除了供求因素外,出现了许多新的
13、对7商品价格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价格宏观调控,必须立足于这一现实。 总之,我国已经步入经济高增长与高价格并存的时期。近年来外贸顺差过大、金融创新活跃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固定资产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引发的需求旺盛,国际上游产品大幅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以及从2006 年开始以股票、房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高涨所引发的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都增大了当前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任务的难度。面对这一新的形势,价格宏观调控需要创新思路。 二、新时期价格宏观调控要有新思路 第一,要转变观念。要对新形势的物价有新的认识,科学地确定价格宏观调控的目标。我国现阶段的价格宏观调控正处于新一轮价格上涨周期之中。许多农产品价格和资源性
14、产品价格的上升都是属于补偿性的,解决这部分价格的长期被严重扭曲的问题是回归价值所必须的,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必须的,是适应物价上涨这一客观要求的。价格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抑制物价过快上涨,防止明显的通货膨胀发生,而不是促使物价不合理地下降,去维持所谓“高增长、低通胀”的状况。 第二,价格及其管理体制要更新。 (1)必须更新观念,转“物价”为“价格” ,树立“广义价格”理念。在新时期,商品和服务价格与要素价格、资金价格的关系相当紧密,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的关系也日趋紧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8共同对市场价格总水平产生影响。价格宏观调控的目标不再是一般所说的商品和服务价格
15、,而:是包括要素价格和资金价格在内的广义价格,进行价格宏观调控,也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和影响。为此,在价格宏观调控中不能就物价论物价,而必须着眼于各种价格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把价格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认识、来解决。更不能仅就结构性上涨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忽视其他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还应赋予价格宏观调控部门新的职能、新的手段。在新时期,价格工作不能仅限于对物价的监管,还应把无形资产、生产要素的价格、各种服务的价格以及期货价格等纳入价格的范畴加以管理。成本的补偿是价格形成的基础,成本的补偿和成本监控也要列入价格工作的内容。同时,要赋予价格成本监审等同于审计工作的合法地位。价格调
16、控不仅要掌握国内市场行情,还要及时了解国际市场行情,综合分析预测国内外市场价格变化的趋势。目前这项基础性工作还比较薄弱。为此,要加强和改进价格监测工作,将监测范围延伸至国际上主要商品(期货)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在准确性和及时性方面,加强对全球经济贸易动态和市场行情的分析预测工作,掌握价格调控的主动权。 (2)要建立与广义价格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应对现有的价格主管部门进行机能再造:成立价格管理委员会之类的决策机构,负责综合协调、运用各种政府资源和经济杠杆对价格进行跨部门、超经济的战略调控。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价格管理部门应积极参与财政、信贷、税收、国家定价商品或服务项目投资、工
17、资和汇率等重大宏9观决策活动,工资、利率、税收、汇率、投资的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要与价格总水平统筹协调考虑,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来调节经济总量,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为保证物价总水平控制目标的实现创造宏观环境。 第三,加强和完善价格监测和价格预警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价格监测体系和价格总水平预警系统,在监测、预测市场价格运行态势的基础上,为政府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间接调节提供有效的价格信息,以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要搞好价格事务和信息服务,发挥物价部门在价格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咨询等方面具有综合性、公证性和权威性的优势,为企业及时、准确地提供真实可靠的价格信息,引导企业根据市场供求状况作
18、出科学决策,促进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第四,应注意控制国家管制价格的垄断性行业和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上涨,其中主要是电力、铁路运输、城市公共交通、自来水、煤气等商品价格的上涨。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虽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偏低现象,但经过多次调整,偏低的问题已有所改变。要彻底理顺这些商品的价格问题,不能操之过急,应分步骤稳步推进。特别是在结构调整期间,许多行业都处于困难阶段,缺乏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如果价格上涨过高。资产重组、企业兼并的成本也会上升,会影响结构调整的进程。 第五,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两级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和重要商品物资的储备制度,增强国家对市场价格的宏观调
19、控能力。要不断完善粮食风险基金、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等经济手段,并逐步建立中央价格调节基10金,由中央统一管理,用来平抑各种突发性涨价。同时,要加强重要商品物资的储备制度,通过对市场的吞吐调剂,调节供求,平抑市场价格,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 第六,深化企业制度和价格改革,从制度层面促进成本的节约和价格的平稳甚至下降。一是加快对垄断行业价格管制的改革。主要是:改革目前我国的政府管制价格方式,逐步引入激励性价格管制模式,将成本加成定价法改为投资回报率价格管理方式或价格上限管制方式,同时建立相应的成本约束机制:深化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引进价格竞争机制,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
20、制性障碍。二是加快和深化资源性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改革。促进企业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 第七,要研究调控的新方式。解决结构性矛盾,重点应放在增加供给上。要吸取生猪供给矛盾的教训。既要关注和解决供给短缺的问题,更要关注和解决供给“过剩”的问题,尤其是要把着力点放在“管多”上。管理工作要走出“多了砍,少了赶,不多不少不会管”的怪圈。当农产品出现供给过剩时,通过政府采购、财政支持等措施保障农民增产又增收,以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给,防止供给和价格的大起大落。尤其是在粮食连年丰收的情况下,既要避免发生谷贱伤农并使农民实实在在得到粮食涨价的好处,又要防止粮价上涨给物价上涨带来较大的压力,这是政府当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难题。从长远看,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保护和稳定其种粮积极性,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当然,也还要关注其他农民的利益问题,要把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控制果蔬的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