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妙用古诗词魅力 增加生物教学效果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中国古诗句隽永凝练,是最具有概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恰当地将一些相关诗词遣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活跃学习气氛,凝聚教学魅力,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运用诗的深远的意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藻类植物一节时,我运用了“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问学生诗中描述的是什么现象,经此一问,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春天的意境中。 2 运用诗句高度的概括性,为课堂教学画龙点睛。如被子植物的作用,异花传粉需要媒介,传粉媒介不同,花的形态构造亦有各异。借助唐代吴融杨花:“不斗?华不
2、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点出虫媒花和风媒花的各自习性。讲完蜜蜂后,朗诵一首“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让学生去猜,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在讲寄生虫这一节时,我引用了毛泽东的诗词“千村薜荔人遗矢,万物萧疏鬼唱歌”作引子,问学生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学生普遍答不出,我便为学生讲解毛泽东当年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接着导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间接点出血吸虫的危害。 在讲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我引用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2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句子,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之后再点出温度能影响桃花的盛开,让
3、学生明白环境影响生物的活动的观点。 3 运用诗的形象性来对比教学,能使学生吐故纳新。如讲家蚕这一节时,我引用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吐完丝真的死了吗?推出教学内容。当讲到家蚕的变态发育,蚁蚕经过五龄以后,要吃大量桑叶,好作茧化蛹,一首蚕妇吟:“子规啼归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真实道出了养蚕人的辛苦。通过诗化的语言,既增添了知识性和趣味性,也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教育。 4 利用诗的含蓄之美,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如在讲枫叶为什么不是绿色而呈现红色的现象时,我引用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向学生讲明植物叶片中的主要色素会随着温度、
4、日照而发生变化。在秋天,会随着气温降低,日照时间减少,植物的细胞液呈酸性,叶绿素含量会减少,花青素含量会增多,因而叶片呈红色。通过诗化的语言,增强了教学的效果,又让学生领略了古诗的艺术魅力,一箭双雕。类似的古诗词还有: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物质的循环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温度这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3“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植物的无性繁殖。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晴蜓款款飞” 动物的觅食、交配、产卵等行为。 5.运用诗境写生的感染力,增强学生情感共鸣。如讲鸟类的迁?际保?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引出候鸟知识,
5、使学生对“唯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的春燕倍加珍爱。讲述保护鸟类的意义时,用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绝句,勾画出“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萧鼓几船归”的生动场面,让学生随着诗人的视野,走进诗境中的现实,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体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唤醒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 总之,教师认真整理并深入挖掘富含生物教育教学价值的诗词,应用于生物教学,在增加生物教学的情趣、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渗透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古典诗词的感染下,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爱上生物课堂,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