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恩泽的“催化”人生.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93058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闵恩泽的“催化”人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闵恩泽的“催化”人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闵恩泽的“催化”人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闵恩泽的“催化”人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闵恩泽的“催化”人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闵恩泽的“催化”人生闵恩泽院士:教授级高工,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3 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还获得首届香港“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 ,日本桥口隆吉基金奖。出版专著六部,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2008 年 1 月 8 日。作为 2007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大奖得主,闵恩泽院士从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殷红的奖励证书。他站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中央,精神矍铄,用浓重的四川乡音说:“这成绩是

2、属于大家的。 ” 有一种神奇物质,在它的作用下,石油能变成汽油塑料,还能提取各种纤维,1835 年,一位瑞典化学家将这种神奇物质命名为“催化剂”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石油石化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催化剂从无到有,如今早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其中的成就都无法绕过闵恩泽的名字。 1924 年 2 月。闵恩泽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书香门第,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闵府老宅大门上这幅对联,熏陶着闵恩泽的幼年和少年。18 岁那年,他考取中央大学土木建筑系,当时农业大省四川缺少化肥,大二时,他转到化学系学习。 2那时候,整个国家处在民族危亡之中,科学救国的种子开始在他的心田萌芽。为了学习

3、世界先进技术,拯救贫穷落后的祖国,年轻的闵恩泽选择去海外留学。1948 年春,闵恩泽远渡重洋,来到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攻读研究生,当年就拿到硕士学位,获得全额奖学金,接着又继续攻读博士。1951 年 7 月,闵恩泽在芝加哥纳尔科公司担任副化学工程师。在当时的美国,凭他和妻子两位博士的丰厚薪水,完全可以过上优裕生活,但闵恩泽感到。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急需人才,一腔报国激情使他无法沉湎于异国安逸生活,他跟妻子商量决定回国。恩师和挚友都来劝他们留下:“你们在美国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收入不菲。而中国贫穷落后,何必回去自讨苦吃?”闵恩泽说:“再穷也是我的祖国,我们出国留学的目的,就是学成

4、后报效祖国。 ” 1955 年 10 月,闵恩泽起程取道香港,踏上了阔别 8 年的故土,那一刻,闵恩泽夫妇心潮起伏。热泪盈眶。 然而怀揣报国之志的闵恩泽,做梦都没想到,他的一腔奉献激情却遭到冷遇。当时,中美关系处于紧张时期。这些从美国归来的知识精英,到底是新中国建设人才,还是“美帝特务”尚无定论,闵恩泽纵有雄才伟略,也无用武之地,一腔报负无法施展,他苦恼彷徨。 “回国后,找了三四个地方,一听说我是从美国回来的,竟没人敢要,后来中央大学同窗武宝琛见我无事可做,将我引荐给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徐今强,他听说我的情况后,才拍板要了我。 ”徐今强可谓慧眼识珠,认为闵恩泽是个难得人才,安排他参与筹建北京石油

5、炼制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前身,以下简称石科院),从此,闵恩泽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待遇3微薄,条件简陋,他不在乎;没有正规实验室,就在工棚里做实验。闵恩泽说:“我归国不是贪图享受的,只要能把我的才能发挥出来,能为国家建设尽绵薄之力,就是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 ” “文革”风暴袭来,闵恩泽被隔离审查,凭空飞来的棍子、帽子,打得他晕头转向。往事不堪回首,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但他却说:“对我来说,能从美国回来。是我一生正确选择,我不后悔!” 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停止对中国一切援助,与此同时,国外反华势力也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石油产品及炼油工业所需技术和催化剂,

6、都不再向我们出口,新中国面临车船无法行驶,战鹰飞不上蓝天的危急局面。总理着急,老帅们着急,时任石油部长的余秋里拍着桌子对院领导说:“我过天安门都低着头啊。如果你们再不尽快解决航空燃料技术难题,我就把你们石科院的牌子倒过来挂!” 1963 年春节,余秋里在人民大会堂宴请石化领域专家,闵恩泽夫妇作为重要客人落座第一桌。席间余秋里向闵恩泽下达“军令状”:“一年之内把小球硅铝催化剂交出来!”时值大庆油田开发,要建设年产 250万吨的大型炼油厂,要想把重油裂化成汽油、柴油和液化气,首先必须有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而这种催化剂的制造技术为美国所垄断,国内一直是个空白,要想在一年内解决这个难题,是根本不可能的

7、。所以面对余部长的“军令状” ,闵恩泽心里没底。 不久,陈毅副总理请吃饭。闵恩泽又和余秋里坐在一起,余部长说,小球硅铝催化剂厂,一年之后开始设计。这一次,闵恩泽接下这个重任。可是。催化剂研究与他 10 多年所学专业毫不搭界, “国家需要什么,我4就研究什么。 ”临危受命的闵恩泽,毫无怨言。迎难而上,全身心投入到催化剂这个完全陌生领域,从零开始,边干边学。为了缩短研制时间,闵恩泽带领科研小组,采取交叉作业方式,选择把握较大的“间断成胶” 、“先干后洗”的开发流程,并把“喷雾干燥器”这个难题拎出来提前攻关。 那段时间,闵恩泽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冒着危险,反复实验,有时接连 20 多个小时不合眼。就

8、在为“小球”熬战时,他感到肺部疼痛难忍。咳嗽得厉害,但当时正值攻坚阶段,他是核心人物离不开,他一直咬牙坚持到催化剂试产成功,才返京就诊,得知癌魔已在体内肆虐已久。不到 40 岁的他,切除了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 就这样,闵恩泽用心血捧出了质量优于国外产品的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解决了新中国在石油炼制方面的燃眉之急。作为中国第一代炼油催化剂,从实验室研制到建成投产仅用 5 年时间,而在世界上,这个周期通常是 8 到 10 年,令国外同行刮目相看。 接着,闵恩泽又相继研制出我国炼油工业急需的磷酸迭合催化剂、铂重整催化剂和微球硅铝催化剂,一举攻克了困扰石化炼油工业的瓶颈难题,高大炼油塔

9、昂首挺胸,国民经济的血脉石油汩汩而来,共和国的领袖们释怀了,周总理庄严宣告:中国国民经济建设所需的石油产品,已经实现自给自足。这一切,闵恩泽功不可没,那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他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文革”过后,闵恩泽到国外一看,我们的炼油技术本来已接近世界水平。如今又大大落在别人后面,他为此痛心疾首。回国后,闵恩泽5快马加鞭,争分夺秒,全身心投入到催化剂研制之中,成功开发出钼镍磷加氢催化剂、一氧化碳助燃剂、半合成沸石裂化催化剂,使我国的炼油催化剂品种更新换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0 年,闵恩泽开始研究开发新型催化材料。在广泛调研基础上,闵恩泽选择了非晶态合成金作为新催化材料。并将其与磁

10、稳定床反应器集成研究。当时既没有现成模式,也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但他和科研团队齐心协力,终于攻克了非晶态合 金催化材料表面积小、热稳定性能差等难题,使非晶态镍合金催化剂与磁稳定床反应器。应用于己内酰胺加氢精制过程。首次在国际上实现工业化。这项科研成果,被誉为石化领域“新式武器” ,荣获 2005 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唯一的一等奖。 闵恩泽带领团队,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先后指导研制出非晶态合金、新型择形分子筛等新催化材料,开发成功磁稳定床、悬浮催化蒸馏等新反应工程。实现原始创新,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能生产各种炼油催化剂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进入 21 世纪,世界能源危机日显,耄耋之年的

11、闵恩泽,雄心不减当年。他又把目光转向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开发。研制出“近临界醇解”生物柴油清洁生产新工艺,使我国在这一领域后来居上。他主持的“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和反应工程”项目,掀开了我国绿色化学研究序幕。闵老是四川人,特别喜欢吃川菜,他还诙谐地用“麻辣烫”来比喻创新体会:“创新好似吃麻辣烫 ,又辣又爱,坚持下去,终获成果!” 、“又麻又辣” ,道尽“创新苦与乐” 、 “坚持下去”折射出人生执着。 携手走过半个世纪风雨,同是中科院院士的夫人陆婉珍这样评价他:6“他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并不是他比别人聪明绝顶,而是他一辈子都在不停地钻研这件事。 ”女儿说:“我父亲脑子简单一根筋,三句话不离本行

12、,一天到晚就想他那个催化剂的事。 ”而闵恩泽说:“思考催化剂是快乐的。想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也是快乐的,当课题最终取得成功时,更是快乐的。 ” 与闵先生共事多年的何鸣元院士说:“搞科研的人往往强调兴趣,而闵先生则更强调社会需求,主张把自己的兴趣融入到国家需要之中,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一个人做的事,能够和国家强盛、民族兴旺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 今年已 84 岁高龄的闵老,看上去精神矍铄。其实他身体并不好,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被切除,进入晚年,高血压、胆结石、胰腺炎又接踵而至,折磨着他尽管如此。他从未停止在科研领域的耕耘与播种。自 197

13、8 年以来,他共带出 20 多名博士,16 名硕士,10 名博士后,目前还在培养博士生,他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希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催化领域攀登者,这个责任很重。 石科院院长龙军认为,闵院士的巨大贡献。不仅仅在于卓越的科研成果。更在于他带出一支勇于攻关勤奋团结的科研队伍。为中国石化储备了一个人才库。为让年轻学者脱颖而出挑大梁。他甘当人梯铺路石,每当一项新成果出来后,第一署名的不是闵先生。而是具体负责研究的同志,他说:“当团队的头,首先要学会吃亏。为别人做嫁衣。帮助中青年骨干出成果,比自己出成果更有意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7和创造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他人格魅力影响下。他带领的科

14、研团队和学生中,不少已成为我国石化领域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谈起此次获奖,闵先生说:“我只是个上台领奖代表,这个大奖是几代石化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闵恩泽说:“现在原油很贵,所以一定要把石油充分利用好,除了生产汽油、柴油外。让它生产一些高价值的三大合成材料,这样才能赢利。 ”他打算用此次的奖金,继续研究生物柴油生产工艺,带领大家建起一套年产 5 万吨的生物柴油装置,把植物油和废弃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 “我要做的就是明天、后天甚至后后天,国家长远性、战略性和基础性所需要的事”与此同时,他还在撰写一本总结科研经验的书。他说要把 50 年来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大家,目的是帮助培养创新型人才。让后来者少走弯路。 雄关漫道,而今从头,闵恩泽院士继续用他的智慧、执着和爱国情怀,在催化领域里燃情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