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孟兆_.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499423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孟兆_.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孟兆_.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孟兆_.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孟兆_.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孟兆_.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孟兆祯(1932.9.13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56年 9 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园林绿化顾问组组长,上海市绿化局顾问组组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韩国庆熙大学设计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避暑山庄清朝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在承德开始修建塞外行宫中规模最大的避暑山庄。在清代初期平定吴三桂等三藩之乱后,康熙将战略重点由南方转移到北方,在击败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康熙以 10 万大军在距离木兰围场仅 30 公里的乌兰布通大败厄鲁特蒙古的葛尔丹。在康熙 50

2、岁的时候,他发现了热河这块风水宝地。以承德为中心的塞外行宫和木兰围场就成为清王朝联络北方和西北各民族的重要场所。避暑山庄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经营,到乾隆 57 年,才最后完成。这是中国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构建最精,政治功能最强的塞外行宫。在整个清朝,这里是中国的第二政治中心。几十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大学教授孟兆祯对避暑山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所著的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理法赞获林业部二等奖。问:我知道您对这个避暑山庄做过很多精湛的研究,那么很好奇的就是说在什么样一个原因下,您开始对中国最大的这个皇家园林开始做研究的呢?孟:它不仅是最大的,它是清代它是最大的,它主要是在选择地址和充

3、分利用自然条件方面很突出,就是它选择的是一些,因为它的目的很清楚,就是避暑,那么它很看中这个相地去选择地,我们中国园林有一个理论,叫做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所以相地是造园的前提,那么它花了多长时间呢?大概花了六七年,考察了多大的范围,半个中国,最后选在承德,因为承德离北京只有两百多公里,但是气温呢相差很大,因为它海拔高,所以解决它避暑,特别是在康乾的时候,康乾盛世,所以除了北京建设以外,建了这个避暑山庄,就等于说在那儿办公,就等于把他办公的地方挪到那儿去了,一年大半个时间都在那儿,而这样呢符合他的需要。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帝王在这里度过了许多时光。康熙 56 次驾临避暑山庄,乾隆来过 5

4、3 次。在这里,乾隆皇帝迎接过万里东归的土尔扈特蒙古,迎接过英国的使臣。清朝有两个皇帝在避暑山庄死去,1820 年,嘉庆皇帝在这里病逝。1860 年,咸丰皇帝在避暑山庄驾崩,慈禧太后在这里发动辛酉政变,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道路。问:您觉得当时皇帝选择这个承德来做这个避暑山庄主要的原因是自然条件。孟:这个是很成功的我觉得,他这个选择,他是把理性和感性结合起来。问:怎么讲呢?孟:康熙小的时候就头疼,他发觉他头疼,那个时候避暑山庄还没有开发,但是那一带都是,它在北边有一个围场,狩猎什么的,因为清代很讲究骑术,以骑术创家,所以他感觉到头疼的时候,一到那儿去呆两天头就不疼了,所以这是他自己的亲身感受,另外

5、他做一些调查,调查一些碑碣刻的字,就说明那儿泉水佳,泉水佳,人少疾,绝蚊蝎,蚊子、蝎子都没有,土麦肥,然后通过他亲自的考察,他确定了,我们觉得这种在相地上下的功夫是很大的,而且他下的功夫就构成他造园艺术成功的一个基础,一个前提。问:说到这个避暑山庄的这个造园艺术,您做过了很多的研究,那么您觉得自己最感兴趣的,这其中的造园的研究是在哪里?孟:最感兴趣的,实际上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天调,天人共融,那么这个里面主要的手法就是“巧于因借,津在题意”,避暑,避暑有避暑的文化,有避暑的圣地,要找这个,所以叫巧于因借,借什么呢?借这个地方的优势,意,就是适合做什么,因地制宜,首先把这个地方呢?

6、比如说像避暑山庄的水,我们中国北方整个是缺水的,造园没水不行,但是水呢有各种水,他考察以后啊,所以我们中国有一个概念,就叫山不让土,水不择流,就是说只要做水我都要,你看它东北一条五临河这是最大的水,北边还有一条“培家河”,这也是一条水,那么它的北沿还有一条东西向的十字沟,十字沟在雨季也可以来水。另外整个山庄有热河泉,而且山上还有七八,好几个泉,那么他把这些水都合在一起,那么避暑山庄的水景就出来了,因为山地它本来要有,他把水再做成功了,雨水就形成一个山水相映的环境,另外像一些奇峰,比如像有一个石头叫磬锤峰,咱们俗称棒槌峰,就在避暑山庄的东边,这个峰大概 58 米多高,在元代的时候一般的人射箭射不

7、到,上大下小,而且下面还是有一块空的,形体很雄伟,所以我们中国也定轴线,但是跟外国的轴线,我们是以依山为轴,比如说有一个磬锤峰,我就按照磬锤峰的轴线来做,它不是外八庙吗,其中有一个庙东边的,就是以青垂峰为轴线,而且这个轴线通过来的话,也是避暑山庄南北的中线,而且利用这块石头怎么样呢,在山西那块造了一个亭子,叫做垂峰落照,而且这个水影子呢可以从“燕鱼炉”那个水里面可以看得见那个棒槌峰的倒影,差不多各个主要景点都可以看得见棒槌峰,这才一个峰,还有什么蛤蟆石啊,什么“九篓山”啊,太阳洞啊,就是统统把这些自然的资源,把它保护起来,而且利用起来,我觉得这是它的很大一个长处。那么另外就是在山地造园,在山地

8、造园呢,乾隆在北海,它有一个塔山“四面镜”,现在还在,他就讲,就讲“因山构史奇趣横加”,就是根据山的特点,所以我们带学生去调查研究,考察了很多地方,这些地方呢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我们根据古代的资料到现在来看都是跟地形巧妙的结合,那些地形你看根本是不可建筑的,高高低低的,但是他采取什么呢?化整为零,然后根据地形地貌来安排,顺山随水势,最后出来的比在平地上做的还好,那么这对我们呢就不光是一个园林,因为我们的国土 60以上是山地,那么在城市里面,我们不能说把这些山都推平了我们再建,就是怎么样因山就势,“因山构石”,对我们现代的建设有很大的启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以其东南湖区、西北山

9、区、中部平原区,及其西高东低的走势,构成了中国地形的天然缩影。避暑山庄以及外八庙更以其多民族的特色,其博大的文化形象涵盖了了蒙古大漠、天山南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辽阔疆土。成为形象的中华帝国模型。问:其实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说当时建的避暑山庄它是一个独特的园林体系,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微缩的中国版图。孟:这个是这么来理解,就是他那个帝王他有一种统治欲,就是说他把中国就看成天下了,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都是我的,所以他造的园子,他就要收古今之奇,藏天下之圣,他有这种占有欲,他是一国之主,所以这样的话他就在北方,他就不是限制在北方,他又把江南,其他地方他认为是有名的景,那么他就搬来了,那么这种搬来呢

10、,我认为用微缩两个字还不足以全面反映,我觉得是一种仿中有创。主:仿中有创。孟: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模仿,完全不是模仿,比方我们讲有一个叫做小金山,小金山就是仿的那个镇江的金山市,那你要看它的塔根本都不一样,虽然它在尺度上跟镇江那个差别很大,但是凡是去过镇江的人一看,这个怎么跟那个,神态跟那个金山市一样,所以我觉得它实际上是一种仿中有创,它根据当地的条件来学习人家的优点,烟雨楼也是一样,京剧名票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园林形成了南方苏州园林、广东岭南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的体系。这是一个巧于因借,充满中国意境的艺术世界。无数的能工巧匠和文人墨客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善了这个艺术世界

1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青年时代起,孟兆祯就被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吸引,在广博的中国文化世界里浸淫沉迷了几十年。从少年时代,他就痴迷中国京剧艺术,甚至当年从四川到北京上学,也是抱着学京剧的愿望而来的。十分有幸的是,少年的他结识了著名京剧音乐家、马连良先生的琴师李慕良。并和这位菊坛巨匠结下几十年的友谊。问:您刚才提到这个京剧啊,那么我们以前都在电视里面看过您这个,在京剧票友会上演唱都觉得非常的专业,那么我看您过去自己写的这个文章里呢,讲到很小的时候呢,您就去看过李慕良演奏的时候就特别特别感兴趣,然后一次一次,最后您就自己到后台去找他,去找他的时候呢,您就写了一张纸条递上去,结果李慕良先生在这个开

12、戏之前很短的时间,还特意把您叫到后台去见面,但是您没写您当时在这个纸条里写的是什么?孟:这个我觉得是一个,是这样的,因为后来我通过验血我知道我是 A 型血,人家说 A 型血的人最容易兴奋,所以我感觉到我一辈子啊就很去追求兴趣,我差不多念高中的时候,我一天要拉六个小时的琴,念大学那么忙,我一天要拉四小时琴,特别是那些像“梅尚程荀,马连良”都在世的时候,那看,那个体会很深,像我念大学的时候,我家里面那个时候五几年,一个月给我十块钱,就是整个的生活费,那么那个时候一张程砚秋的戏票要四块五,你还得要交通费,还得要吃饭,那我也看,而且每一次看了以后都觉得太值了,太值了,太值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一些朋友

13、很关心,就是你不要不务正业啊,但是我觉得好像这个文化啊它不分,这个文化有一个触类旁通的问题,我觉得我学京剧,不仅没有耽误我的正业,相反它是互相促进的,它能够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问:您刚才提到那个李慕良先生,我就说您当初呢,其实一开始只是去看戏,很崇拜李慕良先生。孟:崇拜。问:怎么跟他认识的呢?孟:怎么跟他认识,很有意思,根本不认识,因为我想这个新社会啊,这个人跟人的关系应该不一样的吧,就自己写一个小条。问:您那个小条写的什么内容啊。孟:写的是李慕良先生,我是北京农业大学的学生,对您很倾慕,我希望你接见我,写一个小条,从那个后台送进去了,想不到一会儿人家说,李慕良先生请你去,我就上去了,跟李慕良

14、一谈,从那个时候就开始认识了,那才五四年,的确新社会人跟人的关系不一样,他那时候住在“马连良”先生家呢,每个礼拜天都去找他请教,我们那个时候也是穷学生,什么都不懂。问:您第一次跟他见面您说什么。孟:说什么,第一次见面我就说羡慕他的琴艺嘛,觉得他那个琴不光拉得好,而且很有意境,手上也好,很希望跟他学习,那么剧间休息的时间很短嘛,他马上给我签了一个名啊,写了一个电话号码,地址交给我,我就很满意了,这是第一次。园林是综合艺术,对他的品评需要具有很高的艺术趣味,从李慕良先生的琴艺和言传身教中,他体会到各门艺术的妙理。主:您说到这个正业啊,其实呢您从刚才讲,介绍来讲,从很小的时候就对艺术非常非常感兴趣,

15、从方方面面,那么为什么后来学了园林呢,而不是学了艺术呢?孟:那个时候我就是抱着学京剧来的,所以我看那个招考的地方,就是这个学校,北京有的其他地方没有的,只有两个,一个叫航空学院,我对机械不感兴趣,还有一个就是农业大学有一个造园专业,我也不懂什么叫造园专业,因为我在四川长大的,喜欢吃广柑,橘子,我说是不是造园专业是不是种橘子的,报这个吧,结果考取了,一听是这么一个专业,马上就不愿意了,不愿意了,校长还给我做工作,说你这个学科是一个“凝固”的音乐,一听凝固的音乐,又行了,那么后来我结识了著名的京剧音乐家李慕良,他就跟我说,他说你不愿意干这一行,你作为一个业余的蛮好,所以从那以后我就跟他学琴,逐渐的

16、我从里面,我觉得学了不少东西,而且对我的专业都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实际上都是相通的,他们也是讲究综合性,园林也讲究综合性,它的综合性就是“唱连坐谈”,但是有一个重点,以唱为主,园林是以“异景”,以山水为主,具体的很多,包括裘盛戎唱得很好,他说,怎么样能够唱得好,他说你存气,零存整取,跟你银行存活期一样,零存整取,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的理论,我觉得文化并不见得见诸于文字才是文化,有的口述的也是很深的文化,今天的孟兆祯先生一有时间还会到文化宫里去唱京剧,几十年的修为,孟兆祯不仅成为京剧音乐的大行家,而且对他的园林设计启迪良多。问:我们再回到您的艺术,您前面讲到就是说很长时间您都和这个李慕良先生交往很深,

17、那么您觉得李慕良先生对您有什么样的影响。孟:李慕良先生,那这个影响是比较大的,就是通过跟他的这个接触,我觉得从他口里说的一些话,就反映出中国京剧积累的一些东西,首先一个就是他的综合性,他的综合性反映在哪儿呢?反映在这个定一个人才的行当,李先生他为什么能拉琴,他也能唱,而且唱得很好,。另外他超前他总结了几个字,叫心手相一,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什么东西都分一个心和手,跟那个郑板桥画竹子,画兰花,他说要有心中之竹,眼中之竹,手中之竹,画中之竹,分这么几个阶段,你心里面没有,你手上哪有啊,首先心里面要有,所以说李慕良先生,他不仅是一个演出家,他也是一个中国京剧音乐的音乐家,他作曲,唱腔,他设计的,甚至于

18、锣鼓都是他设计的。所以通过跟他的接触呢,我觉得京剧这一行,它特别强调人,“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我觉得从这些方面启发是一种无形当中的,所以我得到一种触类旁通的这么一种启发。问:在您学习这个园林的时候,对艺术的兴趣实际上是占到了第一位,那么园林在您的心目当中它更多的是艺术,还是工程?孟:我觉得更多的是艺术,但是它是一个科学的艺术,它不是像画画,跟那个还是不一样的,它是建设一个空间,一个三维空间,你必须懂得生物学,必须学习生态学,你知道这个植物怎么种植,这些方面,所以说它是一个科学和艺术的综合,但是我觉得最后,我认为是落实在艺术上。问:就是说在落实到艺术上,您觉得在您自己的园林设计当中,对自己的这

19、种艺术修养,在您设计的园林当中的展现?孟:这个我觉得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这个基本的理论就是借景,巧于因借,他把借景的最高境界归纳为四个字,叫做“癔绝灵奇”,癔就是我们精神病的那种癔病有一种,就是说你这个设计里面的思考,思考到什么程度,从旁观者来看说这个人有病吧,实际上他一点病都没有,他就是高度的思考,从而得到了“灵奇”的设计效果,我可以举几个实际的例子,比方像在泰山,上头有一个唐代的“普照寺”,在普照寺里面有一棵松树,这个松树因为有和尚的保护它长得很丰满,枝叶很丰满,而且“曲直求地”,什么时候最美呢?每当“好月”当空,月亮被这个松枝分隔成无数的光束投在地下,哎呀,好看极了,但是这是一个自然

20、美,并不是一个艺术美,那么有一个电影艺术家谢添,讲了一句话也很好,他说什么叫好呢?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以外早期研究中国园林的建筑大师,像梁思成、童隽、刘敦桢都是学贯中西、多才多艺的文化大师,在今天中国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开始产生隔膜。这使不少人对传统的继承感到深深的忧虑。在中国林业大学,为了使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传统,孟兆祯采取了一些奇特的办法,问:我们了解到很多中国老一辈的这个建筑大师和园林大师都有非常深厚的这种中国文化的修养,您本人也是这样,但是实际上现在我们在周围所体会到的,这样一种传统文化的氛围应该说越来越稀薄了,越来越少了,那么我不知道就是说您现在呢,就是说在自

21、己去教学生的时候是怎么样在这种传统文化上去影响他们的呢?孟:现在我们的学生,他是根据教学计划在执行的,但是从我们这个专业来讲,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今后考虑的,就是他入学的敲门砖是数理化,加上外语,但是他最后要用的是中国文学绘画意境,是成这么一个矛盾,所以有些人他数理化很好,他怕画画,那不行,干我们这一行必须要画,因为他是一个设计语言,它一个形象的艺术,比方说像我请原来林业大学有一个叫张军成先生,他对古文很了解,请他开一门什么,中国的这个文学,古代文学,主要就是描写山水的,请他开的课,那么我自己呢,专门给这个研究生开了一门“园冶历事”,这个园冶呢就是明代的一个计成写的一部世界最早的造园专著所

22、以我这个园冶历事就是不但要求同学既能够看懂,同时从我们先生能够见到这些例子当中来印证这个理论,那么这个课大概开了有十几年了,学生的反映很好,包括现在回国的一些,美国的回来,说你那个课对我太有帮助了,现在我觉得这个咱们建设有这么一个不足的,就是突出我们民族特色,因为我们总的目标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那么作为一个园林,这个综合我们要体现到一个综合的国力,那么园林就是综合国力之一,为什么这么说,我在外面有比赛,跟国际大学生设计比赛,我们从我们学校来讲拿了很多的奖,七八个奖,就是包括我自己知道的研究生,知道三个研究生拿到四次,全世界第一等奖,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们的积累深厚,说明我们

23、这些青年学生还能够把这个古代的文化继承来古为今用,说明我们的文化外国他也能够懂,他能够欣赏,不然他怎么能够投票选你呢,但是从我们目前来讲,在建设当中注意的不够,就是如何创造中国的特色,不仅是园林,所以我们现在城市面临的就是千层一面,所以有一些什么现象,有一些时候我们提的口号就不对,比如说有的城市就提出来,要把我们这个城市建成一个异国风光,这个就很难理解,包括我们北京,要把什刹海建成巴黎的左岸,这是北京晚报上公开登的,最近又说延庆要完成一个西班牙的什么一个小镇,今后我们还要建德国的,日本的,说了半天,也是异国风光,这个令人不解的在哪儿,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为什么,因为各有千秋,所以不论城市也好,

24、建筑也好,园林也好,创作之源都是环境,欧洲气侯很冷,我们上海占高温,你怎么去学它呢,它不是一个气侯,现代城市与园林孟兆祯 1999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园林规划和设计学科目前唯一的院士。作为园林专家,孟兆祯经历了园林事业在建国后相当长时间的冷寂。但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园林专业变得越来越红火。孟兆祯也一天比一天繁忙。但是在一片热潮中,孟兆祯却感受到城市建设中面临的许多难题。问:那么现在,您这一生都在研究中国的古代园林,但是现在呢,我们很多人所关心的呢是这种房地产的问题,说今天会买什么样的房子,明天会买什么样的房子,您觉得在现在这个城市的建设当中,城市的建设和这种园林之间的关系

25、,或者说和城市的生态系统之间是不是会有一个巨大的矛盾。孟:对,这个我觉得这个人的生活要求啊,是不断的在提高,不断的在提高,可以说没有资金,你过去几代人,几间小屋的时候,那他一人有个十平方米他就很满意了,现在不是了,你就作为我们这些,过去我们叫集体宿舍,筒子楼,我们住的,到后来发展成什么,有什么好房子就叫什么城,什么宫,现在都没有了,现在都叫什么花园,什么山庄,都叫这个了,为什么缘故呢?就是说现在的人居环境以不满足于人居建筑,而要求建筑外的环境也是生态平衡的,景观是优美的,而且里面最好是含有文化内容的,我们现在基本上不敢吃,你说穿能穿到什么程度,你金刚钻你带满了,你也花不了那么多钱呢,所以唯一没

26、有止境的就是对自然环境和精神文化的追求,现在大概是 660 个城市,那么不到十年以后就翻一倍,这个不得了,1200 多个城市,那么这些城市的园林建设的任务那都落在我们中国人身上,说一个通俗的话,人家一见面就说,你们这一行红了,红的发火,也就是说明人民的需要,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问:您这个园林现在大家不都是说火了,那么过去不火的,冷淡的时间有多长。孟:不火的时间也挺长,大概从这个五几年吧,一直到我们改革开放这一段,相对是比较冷,所谓比较冷不是说没有建设,就是没有发展这么快,你像上海,上海过去的人居公共绿地不到一平方米,现在它好几平方米了,增长很快,怎么增长啊,他必须把房子都拆了,把市中心的房子

27、,他们的做法我觉得很值得学习的。问:好像您对上海的这个园林或者说这种绿化的建设很欣赏。孟:对,上海它有一个人多地少,过去认为改变不了,那么他们这个领导和人民呢就去调查,就是它的热岛效应,什么叫热岛效应呢?就是我们的高度可以用等高线来反映,温度可以用等温线来反映,那么反映出来这个地方是最热的一块就叫热岛,就有热岛的现象,那么这个热岛对于人的生态是很不好,他们上海就通过遥感的调查,这个热岛的高峰在沿岸中路的北端一个点,认识了这个下决心,就把这儿,大概有多大呢?有 20 几公顷全部拆掉,那多密集呀,这么拆掉要花多少钱呢,就是那个地是每平方米一万多块钱,就是买这个地,还不算你引进园林,那他们也建,所以拆了以后,现在已经建起来了,就是在上海的市中心出现了城市和建筑交织在一起的这种景象,这也是世界人们共同追求的,因为在上个世纪末,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国际建筑师的大会,发表了一个北京宣言,这个北京宣言在开幕式里面有两句话最打动我,就是总结上个世纪,就是大建设,大破坏,破坏对自然,对人文里面,对新世纪的展望就是什么呢,就是要把城市和建筑建设在绿色中,这么一句话,我觉得这个反映全世界人的这个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