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51825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必修4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兰炼一中 姚 蕾,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是在上一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以怎样的状态存在和发展,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这些问题依然没有跳出“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如果说第二单元是从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角度,回答了“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那么,本单元则侧重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用思想方法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世界是怎么样的”壮丽画面。这一内容从学科逻辑的角度来说,属于辩证法的范围。因此,本单元也可以看作是第二单元的续篇。本单元

2、在全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上承第二单元“我们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下启“如何认识社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全书的终结和归宿,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进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2本单元特点,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全面观点、矛盾观点是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基本回答。因此,本单元共设计了四课、一个综合探究。第七课讲联系的观点,第八课讲发展的观点,第九课讲矛盾的观点,第十课讲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综合探究讲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基本结构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即联系

3、、发展的观点(第七课、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即创新(第十课)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3本单元的内容结构,二、课程标准要求,1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含义与特征。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基本特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理解联系的多样性。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发展的普遍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矛盾同一性和斗

4、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观与书本知识、权威思想的关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3)运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

5、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运用

6、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分析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深刻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分析为什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同创新意识息息相关。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2.从能力目标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否定观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3.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

7、标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自觉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自觉反对和抵制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教学重点及难点,(一)联系观点1联系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3联系的客观性:4联系的多样性5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6系统和要素,(二)发展观,1物质、运动、静止与发展2发展是有规律的3发展具有普遍性:4发展的含义实质:5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6事物发展的状态:7事物发展的原因,(三)矛盾分析法,1矛盾含义2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3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4矛盾普

8、遍性和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5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6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四、学法指导,新旧教材教学内容的变化联系观:删除了“因果联系“;增加了“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系统优化方法论”;简略了“联系普遍性原理”“联系客观性方法论” ;深化了“联系客观性原理”“联系多样性原理”,发展观:,删除了“物质、运动和静止”(放在唯物论部分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1和2” ,“事物发展的原因”(只在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中有所提到);“量变与质变的方法论1和4”;简略了“发展的实质”“新旧事物的标准”;加深了“创新

9、部分”(单列到第十课学习);基本不变“发展的含义”、“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矛盾观:,基本不变“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简略了“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删除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具体方法论要求”;,创新:增加了“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具体要求”;深化了“创新的作用”;综合探究部分:“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这”与老教材没什么变化。,五、教学策略建议,1要加强对教材的深度解读。2要收集相关试题。3重视含义教学,加

10、强对重要概念的解读。4加强具体观点举例分析及练习,注重基本理论的科学完整表述.5教学时要更加注重方法论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方法论方面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6在哲学教学中注重引导打开学生的思路,不能光拘泥于“哲学本身”,同时鼓励学生平时多关心社会多思考,多在生活中运用哲学。,提出教学建议,(一)结合教学难点.(二)结合考试形式,结合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联系的多样性的原理及方法论” 2.“系统优化原理及方法论” 3.“对立统一原理”建议:1.要加强对教材的深度解读. 2.要收集相关试题.,结合考试形式,先以联系观为例,来看一下三道题。,1.十七大代表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韩庆祥教授认为

11、: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前提与基础,生态文明反过来又会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两个文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三个文明”的关系?,答案:1.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客观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2.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三者是紧密联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前提与基础,生态文明反过来又会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两个文明。3.正确处理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把握好事物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之互相协调,相互促进,推动

12、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10分),答案:1.整体和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分)。2.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4分)。3.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统一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地方将获快速发展;作为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4分)。,3.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壮大电子通讯、汽车制造、

13、现代冶金等支柱主业,精心培育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引领的产业群,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滨海新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的原因。答案:1.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滨海新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滨海新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整体经济质量提升. 3.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滨海新区抓好各类产业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三种考法,1.考察辩证法的总观点本身.如 “联系的含义” “矛盾的含义”.2.考察总观点下的分观点.如“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系

14、统优化” “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矛盾特殊性原理”等.3.与非辩证法观点一起考,辩证法内容只是作为其答案中的一部分.,针对第二类题目:如具体考到联系观中新增观点“系统优化”部分时,学生基本上不能科学合理地表述. 建议:加强具体观点举例分析及练习,注重基本理论的科学完整表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广州标致车引进国外生产线后,企业不注意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企业汽车的国产化率很低。而上海大众企业,从引进国外生产线的第一天,就注意对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截至2006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已超过9

15、5%,奥迪的国产率超过了70%,捷达国产化率超过80%。正是凭借这么高的国产化率,大众汽车在中国的产品成本大幅度下降,赢得了价格优势,也赢得了竞争优势。同时大众汽车还进行了大范围的技术创新,使引进的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使企业走在了别人的前面。,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在生产发展中,不能照搬照抄,而必须进行技术创新。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一个国家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江泽民,这位老人是谁?1992年,他

16、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怎样的诗篇?,歌曲赏析,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一度是困扰我们的理论和实践难题。1991年初,邓小平创造性地指出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1992年,他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论断从根本上否定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掀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篇章。,思考: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列举我国现代在理论、制度上的创新事例。,新时期历

17、次思想解放(理论创新) 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冲破了“个人崇拜”。 1992年破除姓“资”姓“社”,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1997年冲破姓“公”姓“私”,冲破了“所有制崇拜”。 2000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三个代表,思考:故事中的犹太人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故事赏析,聪明的犹太人,1946年,一个犹太人和他的儿子来到美国经营铜器,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不对,作为犹太人的儿子,你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手看看。”儿子先后把铜加工成铜鼓、簧片和奥运会奖牌,最高时一磅铜卖到350

18、0美元。,1974年,美国人为了清理翻新自由女神像所扔下的废料,向社会招标,但好久没人应标。但他看到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铝和木材,未提任何条件,当即接标。他把废铜铸成小自由女神像;他把木头加工成底座;他用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像上面扫下来的灰尘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三个月,这堆废料在他手中变成了350万美元,比父亲当年所说的一磅铜的价格整整高出1万倍。,(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与建立在感性直观基础上的古代科技相对应的是模糊直观的思维方式,与近代经验自然科学相对应的是形而上学的

19、思维方式,而与现代理论自然科学相对应的则是辨证的思维方式。,思考: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为什么?,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你能就以上关系举出一些事例来吗?,比如,在改革开放前,我们没有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平等意识、开放意识、维权意识。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思维观念形成 了,思考问题的角度 和水平都发生了变化,人们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恩格斯,名言赏析,你还能举出哪些推动人类文化

20、进步的创新事例?,课堂探究,纵观中外历史不难发现,人类文化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劳动创新的结果,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从齐民要术到农政全书,从山海经到西游记,无一例外。,(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创新是如何推动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形成和发展的?,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的形成离不开哪些方面?,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思考,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21、,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思考:为什么说任何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4.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任何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没有创新,我们就失去了追寻真理的可能; 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没有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变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

22、展和变革的先导。,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2)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1)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经济角度,政治角度,文化角度,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它们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关系:,内容:,补充,1.创新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所以必须从变化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创新的哲学依据,辩证法:,一切事物是

23、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创新就是要反对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思想观念要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 ) 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动力A. B. C. D.,2.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

24、 )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C.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单项选择题,A,A,3.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持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能否()A.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特色B.不断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C.不断推陈出新、博采其他艺术精华D.深入群众、贴近生活,4.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就不会有焕然一新的面貌。如果没有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可能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今天的中国也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这段话说明了理论创新()A.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能够知

25、道人们的行动,决定着实践的发展C.是领袖人物的事情,一般人望尘莫及D.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虽然近代以来我们落伍了,但是中华民族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成就的民族之一。”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的、无条件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A. B. C. D. ,探究题,2005年11月11日,我国发布了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在设计手法上并没有沿用历年奥运会吉祥物的创作思路,而是有了新的突破。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

26、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并首次把动物和人的形象完美结合,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运用哲学知识,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创新精神的?,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其实质是“扬弃”。(理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在设计思路和手法上都较之前有所创新和突破,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又弘扬了奥运精神,首次把动物和人结合起来,强调了以人为本,人与动物、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理念,符合时代的要求。(材料),参考答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