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事业史一、名词解释:1、古代:敦煌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原件为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这份报纸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 887 年) ,长 97 公分,宽 28.5 公分,无报头,共 2000 余字,用毛笔抄写,是驻地在敦煌地区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从当时朝廷所在地陕西凤翔发回敦煌的。内容以报告张淮深派出的官员在朝廷为自己申请旌节的进展情况为主。发报人自称夷则,是张淮深派驻朝廷负责官报抄传工作的进奏官。这份报纸被封存在敦煌石窟达 1000 年之久,1907 年才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运往伦敦。1983 年经中国新闻
2、史学者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报纸,并命名为“敦煌进奏院状“。开元杂报:中国古代报纸。 发行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 713-742 年) 。唐人孙樵在其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中,说它的外观是零散的“数十幅书“ ,内容“ 系日条事,不立首末 “,所记载的大都是开元所间的朝廷政事,包括“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 ,“ 某日百僚行大射礼惊天动地安福楼南“,“某日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等等。我国新闻史学家确认开元杂报是一种由驻在首都的官员们向地方传发的封建官报。它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开元杂报“ 只是后人对它的一种称呼。它不是印刷制品。孙樵所看到的,也只是流传于当时社会的它的零散抄件。有关“ 开元杂报
3、“ 的记载,说明中国封建官报起始的时间,不会晚于唐朝。鉴于前此的古代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有关报纸的记载,“开元杂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定本: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判报:封建官报在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称为“邸报” 、 “朝报”、 “邸钞”、 “进奏院状”、 “状报”, “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 “邸报”的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 “邸报”的发行制度:门下省编定,给事中判报,通过进奏院的各地进奏官“报行天下” 。 小报:中国古代民间私办的报纸。起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4、。初创时并无报头。小报只是当时人对它的一种称呼。它有时也被称为新闻。小报的发行者,多数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官、使臣和掌握发行手段的书肆主人。其消息来源是深入皇宫和政府各部门进行秘密的采访活动的“内探“ 、“省探“和 “衙探“。小报所刊载的多数是邸报没有发表的或尚未发表的官吏任免消息、官文书和朝廷政事动态,其中有不少涉及统治者的机密。有一些消息,事后证明并不完全准确。小报有手抄的,也有用印刷手段复制的。读者多为朝野的中下级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宋朝的封建统治者曾对小报进行过禁查,对小报的发行者处以严刑,但都未能禁绝。元朝文献中,仍有关于小报出版和遭到查禁的记载。明朝末年以后,民间报房大量出现,小
5、报获准公开发行,但内容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急选报:目前能够看到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出版于明万历 8 年(1580年)4 月22 日,北京。是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小册子形状,正文六页,黄纸做封面,有报头为“ 急选报 ”三个大字和“四月份”三个小字。正文分四栏,逐个介绍被急选的 162 名官员的姓名、籍贯和被任命的官职。可能出自民间报房天变邸抄:专门报道明熹宗六年 5 月初六(1626 年 5 月 30 日)北京“天变” 情况的邸报。所谓“天变”就是发生在北京内城的特大灾异事件。 天变邸抄对这次灾异的报道,具体详实,涉及面广,采访了不少目击者和当事人,在写法上非常类似现代新闻的“ 倒金字塔”
6、。可能出自民间报房,临时发刊。万历邸抄:明万历年间的邸报抄件,起始于万历元年,止于万历 45 年,中间有缺损,共 32 册,多人抄录,并未署名。抄录中作过整理,有选择、删节,也有增加和综合,因此,抄本并不是当时邸报的原文,而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邸报:中国古代封建官报的通称。在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它有时也被别称为邸抄、阁钞、杂报、朝报、京报、进奏院状、状、报状和除目。邸报起始于唐朝,由各地节度使派驻首都的进奏官负责向地方传发。宋朝的邸报,由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在门下省和上都进奏院的统一管辖下,向地方传发。明、清两朝的邸报,由通政司、六科负责管理,由各地派驻科教的提塘官负责传发。邸报的内
7、容,以官方同意发布的皇帝诏旨、皇室动态、大臣奏疏和有关官吏赏罚升黜等方面的信息为主。只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辗转传阅,并不公开发行。早期的邸报全部是抄写的。北宋以后,邸报的部分文搞有可能采用印刷的方式复制,明神宗以后,才全部实行雕版或活版印刷。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很注意邸报的管理工作,通常派最亲信的大臣负责邸报稿件的审查和传发等事宜。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 998 年)公布的定本制度就是一项对邸报的稿件实行预检的制度。宫门抄:清朝民间报房出版的一种简报。专门报道有关朝廷的信息,包括宫内官员的轮值,大臣的觐见、陛辞,皇帝的起居,节假日的安排,季节性服饰的统一更换日期等内容。文字简练,全部是“ 一句话新
8、闻 “。因为所刊消息来源于清宫东侧东华门的宫廷办事机构,故称宫门钞或宫门抄。通常情况下,一天出一小页,或刊入各报房出版的京报,或印成单页,随报发行,有时也单独发行。由报贩直接送给订户。辕门抄: 清末地方民间报房发行的报纸。多数出版于各省会或督抚等大员的驻地。以报道地方官场信息为主。除上谕、督抚衙门牌示外,还刊有大量有关省内官员任免、请假、转假、销假、禀到、辞行、就医、丁忧、起复、出差和省籍京官的升黜、省内候补官员月考考期,以及重要地方官员及其家属们的寿辰等方面的信息。每两三天或四五天出版一页,用活字版印刷。出版后由报贩直接送给订户。读者主要是地方的官绅。报房京报:清朝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由于所
9、刊载的基本上是有关朝廷政事和官员任免之类的消息,内容和封建官报没有太大的区别,有时也被混称为邸抄或邸报。出版京报的报房主要集中在首都北京,见于记载的先后有公慎、聚兴、聚升、合成、杜记、集文、同顺、天华、公兴、聚恒、洪兴、永兴、同文、信义、连升等十几家,大多设立在北京前门大街西侧的一些小胡同里。报房所出的京报,外观很像一本薄薄的线装书,长宽为 229 公分,日出 4 至 10页,以京报两个字和报房的字号作为报头。有的京报还在报头上加印了图案。因为多用黄纸作封面,故又有黄皮京报之称。清朝的京已全部用活字版印刷,初期多用胶泥活字或木活字,末期也有改用铅活字的。报房出版的京报以盈利为目的,每月报费约为
10、 1 两 2 钱。出版后由雇用的报贩直接送给订户。清末各报房京报的总发行数大约在 10000 份左右。京报一直出版到清朝末年。报房在停出京报后,改作一般报纸的发行工作,维持到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才陆续停业 。报房:明代中叶以后,首都北京等地的民间新闻传播活动日趋活跃,开始出现了民间的报房,主要工作是传抄和发行邸报,此外还从事报录。揭贴:揭帖自宋代已出现,但以之为正式文书名,则始于明朝。明朝内阁中凡有密奏及奉谕对答者,皆称揭帖。其形制与题本大致相同,或长短宽窄略有出入。字如指大。以文渊阁印封缄进御。左右近侍,莫能窥也,应是一种密折形式。其式首称:“某官某谨揭为某事云云” ,末称:“ 理
11、合具揭,须至密揭帖者”,后书某年某月日。清代揭贴较明代略有变化,揭帖更多地被当做题本的副本。清制,官员每上奏题本,例应随本送进副本三份,分别送通政使司交六科各有关衙门。 大清会典事例 卷一 O 四二记:“ 雍正七年奏准,向例直省三章,由司(通政使司)接收,将正本封固移送内阁,副本存库备案。后经条奏,正本副本并交内阁,以致本司无全本册案,无凭稽考,嗣后直省本章除正副本外,亦照各部院之例,随本开具揭帖,送司存案。 ”清代揭贴款式与题本大致相同,通用白纸折,每幅为高 24 cm ,宽12cm,篇幅长度依题本字数多少来断幅。唯将首幅上的“题” 字改为“揭”字。将文中“具题”字样均改为 “具揭” 字样。
12、正文首书其式首称:“ 某官某谨揭为某事云云”,末称:“为此除具题外,理合具揭,须至揭帖者 ”,后书某年某月日。并押官衙印信关防。2、近代: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 年 8 月 5 日由传教士威廉米怜始办于马六甲的一份中文月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其性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内容。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 年 8 月 1 日在广州创刊,是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发表新闻纸略论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万国公报:该刊前身是 1868 年 9 月 5 日创刊的“中国教会新报” ,美国监
13、理会传教士林乐知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笔。后所刊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1874 年 9月 5 日,该报自 301 期改名为万国公报 ,内容也改以时事政治为主。字林西报:1856 年由北华捷报关增出的英文广告日刊,原名每日航运新闻 ,1862 年更名,被视为“英国官报” 。1864 年 7 月 1 日,改组为综合性日报独立出版。此时,报馆组织以改组为字林洋行,故名曰字林西报 。申报:1872 年 4 月 30 日创刊,第 5 号起出日报。由英国商人美查同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商业化程度高,以营利为目的。 申报的办报方针“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
14、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鄂之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 ,还向社会征集“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等各类稿件;重视刊载文艺作品;1884 年增办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万斋画报 ,1872 年出版中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琐记 ,1876 出版了中国最早的白话通俗副刊民报 。我国近代报刊的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 申报已完全具备。 新闻报 ;时务报:1896 年 8 月 9 日在上海创刊,他打响了维新运动东山再起第一炮,梁启超人总撰述,汪康年任总经理。国闻报:1897 年 10 月 26 日创刊于天津,主要创办人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
15、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新闻多而快,论说鼓吹维新,猛烈抨击科举制度和封建和封建君主制,还办有副刊京报 ,旬刊国闻汇编 。知新报: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1897 年 2 月 22 日在澳门创刊,康广仁任主编,铅印,1901 年停刊;这是维新派创办最早,出版最长的一份报纸。特点:1、敢言时务报之不敢言;2、有助于多识,了解各式信息。清议报:1989 年 12 月 23 日在日本横滨创刊,主编梁启超。协助其从事编撰工作的有麦孟华、欧榘甲等。它是戊戌政变后保皇会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其四个特点是倡民权、衍哲理、明朝局、励国耻。 “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办报宗旨。
16、1901 年 12 月 21 日, 清议报出版第 100 册后,因报馆失火停刊。新民丛报:1902 年 2 月 8 日在横滨创刊,是梁启超效仿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主编梁启超。宗旨:在政治上主张走温和的社会改良的道路;在思想意识方面,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梁写的大部分文章文字华美犀利,感情饱满,进一步发挥“时务文体”的优点,给读者较强的感染力,人称“新民文体” 。中国日报:1900 年 1 月 25 日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其主要宣传内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二是与保皇派报
17、刊进行论战。该报规模较大,同时出版中国旬报 ,该刊还曾设专载小品的栏目“杂俎”专栏,第 11 起改名为鼓吹录 。1901 年 2 月旬报出 37期停刊。民报:1905 年 11 月 26 日在东京创刊。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民报的办刊宗旨,孙中山亲自撰写该报的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其革命主张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后被简称为“三民主义” 。神州日报:1907 年 4 月 2 日, 神州日报在上海租界创刊。这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党人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份大型日报。该报由于右任、叶仲裕、汪彭年、杨笃生、汪允中等人发起捐资集股创办,曾经得到孙中山和留日革命学生以及中国公学、健行公学、爱国女校等
18、上海教育界及张骞等名流的支持。 该报起初已于右任为经理。杨笃生为总主笔,主张以婉转的语言和借助“有闻必录”等手法,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抨击清政府的专制腐败,报道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宣传民主革命,从而弥补了自警钟日报停刊后上海革命报刊宣传的空白,受到进步和革命人士的欢迎,发行量也很快过万份。 然而,几个月后因为于右任和杨笃生的相继离去, 神州日报的革命色彩也随之大大减弱,之后几易主笔,报纸的政治立场也随之摇摆不定,又加之战火、政权更迭等诸多外力附加其上,所以屡屡被迫停刊又易地复刊,现在可见的最后一期是 1946 年 12 月出版的 8745 号,最终停刊日期不祥。大江报:前身大江白话报 ,191
19、0-12-14,詹大悲创办。1911-7-17 发表的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 (何海鸣撰写)和 7-26 发表的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黄侃撰写,署名“奇谈” ) 。这两篇短文,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社会已病入膏肓,非有极大之震动,极烈之改革,不能救中国,认为只有“大乱”(即革命)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途径。文章发表后,湖广总督瑞瀓极为震怒,立即以“淆乱政体,扰乱治安”的罪名,派军警于 8 月 1 日查封大江报馆,逮捕詹大悲,何海鸣闻讯后自动投案。舆论哗然,慑于民愤,不得不从轻判处詹、何二人。大公报:1902 年 6 月 17 日在天津法租界创刊。创办人英华,其办报宗旨是在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
20、,启我同胞聪明。在政治上大公报主张要变法维新,保皇立宪。 特点:1、刊登有益于“国是民意”的文章,刊登有裨于“人心学术”的文章,及时刊载迎合市民的低级琐事(评论特色) ;2、以其报风严肃,且具有“敢言” “替劳苦大众说话”的特点;3、重视评论工作,设立论说栏目,评述国家大政方针,抨击贪官污吏,呼吁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并常发表一些带有评论、思想漫谈性质的文字,该报要求民族独立,反对外国侵略,具有强烈的爱国热忱。 京话日报:东方杂志:1904 年 3 月 11 日创刊于上海,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1948 年 12 月停刊,历时 45 年,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性文摘月刊。时务文
21、体:“时务文体”是维新派创造的新型的报章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加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文体在梁启超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 ,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熟练,又被称为“新民文体” 。苏报案:1896 年 6 月 26 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胡璋,原为“日商”报纸,1900年苏报由陈范当馆主,开始具有进步的政治倾向,爱国学社成立后, 苏报与该社联手,这时, 苏报成为革命组织爱国学社的言论机关。 苏报在章士钊主持下,革命言论达到最激烈程度。引起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惊恐与忌恨。派人包围苏报馆和爱国学社。后邹容被迫害致死。章太炎出狱后,东渡日本,担
22、任同盟会的民报主编癸丑报灾:1913 年 3 月,袁世凯派人暗杀宋教仁。国民党系统报刊连续报道真相,声讨袁世凯。袁世凯乘机对新闻出版事业进行摧残。到 1913 年,辛亥革命前后发展起来的 500 多种报刊,只剩 130 种。这一年是癸丑年,故称“癸丑报灾” 。大清报律:1908 年 1 月 16 日由清政府的商部、民政部、法部等参考日本的新闻执法拟定的一部新闻法草案。3 月 14 日奉旨颁行。1910 年,清政府民政部再次修订。1911 年 1 月 29 日,改称为钦定报律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1923 年初,美国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合作,办起“大陆报中国无线
23、电公司广播电台”该台呼号,这是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1926 年 10 月日,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广播,呼号(1920 年月日改名为) ,这是我国政府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3、现代: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 )1915 年 9 月 15 日创刊于上海。它的出现标志着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敬告青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带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针 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在新文化运动中, 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从创刊到 1922 年 7 月止,共 9 卷。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1918 年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 ,1918 年 1 月
24、,第 4 卷第 1 号开 始,实行轮值主编制。主编人有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等。湘江评论: 1918 年 7 月 14 日, 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创刊号上的宣言署名毛泽东,号召“由强权得自由 “,主张以平民主义(德谟克拉西)来打倒强权。主张彻底研究学术,努力追求真理;群众联合,向强权者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 呼声革命“。 宣言指出: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李大钊认为是全国最有份量、见解最深的刊物。 晨报说它“魄力非常充足“。 湘江评论每周 1 张 4 开,约 12000 字,“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深受读者欢迎。第 2 期署名“ 泽东“ 的民众的大联合一
25、文,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指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办法在于民众的大联合。8 月上旬,军阀张敬尧派军警查封湖南学生联合会和湘江评论 。天津学生联合汇报:中国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日报,1919 年 7 月 21 日创刊,主编周恩来。该报设有“ 主张” 、 “时评” 、 “新思潮”、 “新闻”、 “国民常识” 、 “函电”、 “文艺”、 “翻译”等 8 个栏目。其宗旨是:宣传新思潮,报道与评论国内外时事和全国学生运动,指导革命青年学生的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周恩来为创刊号写了社论革新,革心! ,9 月 21 日,该报出至第 62 号,受到北洋军阀警察厅的干涉而停刊。10 月 7 日,该报以 3 日刊形
26、式复刊,其宗旨是:集世界大事作有系统的记载,引着国人注重世界大局的潮流,选录翻译各种有关世界新潮流的讨论和主张,供给现在正求解放的中国。在五四运动高涨时期,该报最高发行量达到 2 万份。1920 年初,该报停刊。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 1922 年上海创刊。1927 年停刊,共出201 期。是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在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 下出版的,蔡和森是第一任主编, 向导集中宣传党的“二大” 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 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青年:1923 年 8 月,团中央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10 月, 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恽
27、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经常发行 1 多份,最多时 2 万份, 1927 年 10 月停刊。政治周报:(1925.12.5 1926.6)国民党中央机关报,创刊于广州,由毛泽东筹办 并任第一任主编,并撰写发刊词 发刊理由 。第 5 期起,沈雁冰、张秋人接任主编。注重用事实说话,通过大量事实报道和评论,揭露国民党右派勾结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阴谋活动,揭示右派分裂的必然性,反击敌对新闻工具的反革命宣传,为维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和巩固广东民主革命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每期发行数达 4 万份。共出 14 期。热血日报:(1925.6.41927)是中共为加强五卅运动的宣传专门出版的,是中共
28、创办的第一张日报,共出刊 24 号。是一张 4 张 4 版的政治性报纸。具有通俗化、群众化的特色,主编瞿秋白布尔塞维克:1927 年 10 月在上海出版,中共中央政治理论机关刊物,组成由瞿秋白任 主任的编委会。为了迷惑敌人的视线,躲避国民党的查禁, 布尔塞维克采取了伪装封面和目录及化 名出版。1932 年出至第五卷第 1 期停刊,共出 52 期。红色中华报 新中华报:作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机关报,1931 年 12 月 11日在瑞金创刊,1934 年 10 月长征开始,同年 3 月红色中华报出至第240 期,暂时停刊。1935 年在陕北瓦窑堡复刊,第 325 期改名新中华报 。红色中华报初为周
29、刊,后改为三日刊、双日刊。解放日报::1941 年抗战时期在延安创刊的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它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 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影响最大的报纸。该报在整风改革中走 在了新闻界改革的最前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 、 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的第 一任社长是博古(秦邦宪) ,以后是寥承志。历任总编是杨松、陆定一、余光生。新华日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 年 1 月 11 日在汉口出版。同年 10 月 25 日迁往重庆。1947 年 2 月 28 日被国民党封闭。主编潘梓年。新记大公报:1902 年
30、创办于天津,由英敛之主持。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英敛之主持,是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第二阶段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第三阶段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1926 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第四阶段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目前, 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它已成为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诚言”事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专门成立“出版处” ,编印出版诚言 ,出过 3 期,共散发和张贴 110 万份。群众把宣传品
31、上的“ 诚言”涂改为“谣言” 、 “贼言”等,上海申报 和新闻报刊登诚言 。引起上海人民的极大愤慨。在爱国力量的舆论压力和说服下, 申报 刊登向全国人民道歉的启事。 “诚言事件”,标志着帝国主义报刊欺骗宣传的再次破产;同时也说明,中国任何报刊都 必须坚持反帝、爱国的方向,否则必将为人民群众所唾弃。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 年 12 月 30 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 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 XNCR. 这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是当时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发展中 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也成了人民广播事业诞生的纪念日。该台创办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史量才之死:193
32、4 年 11 月 13 日下午 2 时许,在沪杭公路海宁县附近,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谋杀案。被害者是名闻海内外的申报老总史量才。 申报处处和蒋介石唱对台戏,是蒋介石向戴笠正式下达了对史量才“秘密制裁” 的命令。新生事件:1934 年 2 月, 新生周刊创刊,杜重远任编辑兼发行人。它重新举起抗日的火炬,实际上是生活的继续。1935 年 5 月, 新生刊载闲话皇帝一文,泛论古今中外的君主制度,其中说到现阶段日本的天皇空有其名而无实权。日本驻沪总领事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和无理要求。国民党政府当即查封新生周刊社,判处主编杜重远徒刑一年零两个月。国民党中央还电令其各级党部及新闻出版界,加紧查禁抗日言
33、论,取缔抗日运动。这就是中日反动派合伙制造的“ 新生事件” 。拒检运动:抗战胜利后,国统区新闻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争取新闻自由的浪潮。其中以 1945 年八九月间发起的“ 拒检运动” 声威最大。 8 月 7 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社机构的支持下,不顾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 拒检运动”的序幕。重庆 16 家杂志社拒检声明一发表,立即得到了整个文化界的支持与响应。9 月 1 日记者节这天,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评为笔的解放而斗争 。此后,由重庆出版界发起的拒检运动扩展到成都,并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拒检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使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局面。为了缓和国内
34、外矛盾,国民党当局被迫于宣布自 10 月 1 日起废止战时新闻检查制度,但留了一个尾巴,即收复区在军事行动尚未完成以前除外。至此,拒检运动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中央日报:1926 年在广州筹办,1927 年 3 月在汉口创刊,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文版英文版各日出一大张。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孟余兼任社长,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影响下曾为国民革命做积极的宣传,但“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后,反共拥蒋。后停刊至 1928 年在上海再次出版,后又在南京出版。中央广播电台:“ 中央广播电台 ”(简称“中央台”) 1928 年在南京建立。1932 年 11月该台的发射功率由 500 瓦增加为 75 千瓦,呼号改为
35、XGOA. 1932 年南京的中央日报 、中央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台等中央宣传机构均有改革。中央通讯社:1924 年成立于广州,1927 年 5 月迁南京,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管,由萧同兹为社长,中央社实行“ 工作专业化” 、 “业务社会化”、 “经营企业化”的方针在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设立分社或通讯员办事处,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了国内新闻来源。还收回了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同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等外国通讯社签定了交换新闻合同,从而垄断了国际新闻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国的国家广播电台。它的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 12 月 30 日在延安创办。1949 年 1
36、2 月 5 日,由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了广播电台。新华社:红色中华社:简称“红中社” ,是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主办的一个新闻机构,1931 年 11 月成立于江西瑞金。红中社的新闻广播呼号是 CSR.1931 年 11 月 7 日这一天,就被定为“ 新华通讯社” 诞生的纪念 日。1937 年 1 月, “红中社”改名“新华社”后,仍旧使用这一呼号。二、简答题:1、近代:简述王韬的报刊思想及循环日报基本情况?1874 年、香港、王韬创办并任主笔,早期国人自办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 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以“ 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 为宗旨,要为振
37、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王韬:1857 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64 年兼任近事编 录的编辑工作。 1874 年创办循环日报 。 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 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中国日报的基本情况?1900 年 1 月 5 日
38、在香港创办,孙中山选择香港作为办报的基地。陈少白主编,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早期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 传三民主义。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在港重要的舆论阵地,而且是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1913 年被袁世凯查封,它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日报早期宣传内容: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和反对封建制度;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 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报道革命党人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 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荼毒京津的罪行,号召人民起来救国;
39、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 鼓吹录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 中国日报特点: 不仅是革命党人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这种既 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后为多家革命派的报馆所继承。何为“竖三民”?同盟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派在国内创办了大批报刊,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是于右任创办的几家报纸。1909 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 。该报以“ 为民请命” 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量揭露清廷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事实,出版 92 天后被封。20余天后,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 。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集中报道并声援正在开展的抵制日货的运动。后因盛赞刺杀伊
40、藤博文的爱国志士安重根,出版一个月后被封。一年后,于右任创立民立报 ,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 ,公开预言革命胜利的到来。 民呼日报、 民吁日报 、 民立报都用“民” 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 竖三民” 。 “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早期留日学生的革命报刊活动基本情况?民国初期报业出现的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中华民国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的自由新闻体制一是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中,二是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
41、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三是废止亡清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颁布促进新闻事业的新法令。上述法律、法令确立了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新闻内法制原则,标志着自由新闻体在中国的形成。 “暂行报律”事件 : 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暂行报律 。基本内容: 出 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 “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 应受惩处;“ 调查失实,污 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后引起上海报界和章太炎反对,孙中山知道此事后,就下令撤销暂行报律 。 “暂行报律 ”事件反映了孙中山的尊重舆论和办事策略,也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矛盾 与斗争。 1912 年 3 月 12 日,南京临时政府颁
42、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其中规定 :“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人民群众的言论出版自由,第一次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自由新闻体制确立后,新闻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有人把武昌起义后的半年称为“ 报界的黄金时代”全国的报纸有 100 多家猛增到 500 家,总销数达 4200 万份。黄远生提出的新闻记者的“四能”主要指什么?黄远生对新闻记者提出的“四能” 要求,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邵飘萍的主要新闻活动?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 。早在学生时代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1 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 ,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 ,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日本留
43、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1916 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 、 时报和时事新报 ,撰写时评。袁世凯死后, 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的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1916 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 年在北京创办京报 ,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这一时期负有盛名的新闻记者还有刘少少、徐彬彬、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等人。 1917 年 11月 10 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第三天, (最早)北京晨钟报 (李大钊) 、上海 民国日报等报纸就以大字标题报道了这个消息。2、现代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 )1915 年 9 月 15 日创刊于上海。它的出现标志着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 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上中主要的宣传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批判封建的旧道 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自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