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口老龄化论文: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研究摘要:四川是全国人口大省,人口基数大,相应的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多,而且随着经济水平、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 ,使得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同时 ,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也会导致老年人口在整个人口比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被抚养人口增加,社会负担日益增大,这将严重影响国民收入的分配减少、影响投资和扩大再生产。因此, 对四川省人口老龄化进行研究,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解决养老问题 ,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四川省;老年人口;人口老龄化 一、人口老龄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
2、织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 60 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该地区人口总数的 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和地区 65 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该地区人口总数的 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则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按照联合国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划分标准 ,目前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普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也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据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最新统计结果显示, 截至 2005 年底,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0055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7.7%。而四川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也步入了人口老龄化。据 2007 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表明,四川65
3、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91.8 万人, 占四川省总人口的 10.99%。而老年人口系数越大,说明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就越高。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正如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专家 PS黑威特先生在中国老龄委员会的讲演时所说的:“人口老龄化将重塑 21 世纪的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导致老年人口过多,影响人口年龄结构, 给养老事业造成巨大压力。对于中国而言 ,这尤为突出。一是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很大,60 岁及以上的人口为 14408 万人,占总人口的 11.03%(其中,65 岁及以上的人口为 10045 万人,占总人口的 7.69%);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快;三是我国
4、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这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沉重的压力。 四川就是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下步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然而,我国各个省市由于区位、资源条件以及历史基础等方面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有快有慢, 人口老龄化因此也存在较大差异。四川是全国人口大省,人口基数大, 相应的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多 ,而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必须对四川省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以探求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对策。 二、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提高的现象,尤指已达年老状态的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2000 年底四川省总人口为 82348296 人,其
5、中 65 岁以上 6229433人,占总登记人口的 7.56%,高于联合国标准 0.56%,表明四川省己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2005 年底,四川省 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超过 700 万人, 达到 707 万人,比 2000 年增加 84.1万人,占总人口的 8.61%,比 2000 年上升了 1.05 分点,比全国同期高 0.9 个百分点。2007 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表明,四川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91.8 万人,占四川省总人口的 10.99%(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8,2007 年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整理得出),比 2000 年上升了 3.44
6、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高 1.63 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四川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和老少比均高于全国。可以看出,四川省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老年人口的数量增长速度也较快。 三、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特点及影响 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 2009 年 8 月 26 日在长春召开的全国 18 城市老年大学第 10 次工作研讨会专家提出今年是我国进入老龄化 10 周年,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将出现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介绍说, 我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 311 万人发展到年均 800 万人。由于医疗水平和生活水
7、平的提高,平均寿命增长, 以及我国实行 “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降低,导致老年人口的比重增长速度加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 18 年,而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经历了 115 年, 瑞典经历了85 年,美国经历了 66 年,英国和德国经历了 45 年, 时间最短的日本也经历了 25 年。四川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同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提前到达的局面。 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根据西方人口学理论, 只有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才会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而生育率的下降会直接促使人口的老化,所以,生育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一
8、般来讲,人口老龄化进程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过程,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生产社会化和商品化以及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自发实现的。而我国的老龄化是长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作用的结果,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催化剂, 因而形成了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目前,世界上已经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均 GDP 至少在 1 万美元左右,而我国在进入老年型国家时仅达 1000 美元左右。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特征。而四川处于我国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2007 年人均 G
9、DP 仅人民币 12893 元,折合美元1800 左右,在我国内地排名 24 位,更加突出了进入人口老龄化时经济的不发达。 第三,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 ,经济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具体体现在: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历史欠账较多,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只覆盖总人口的 15%。同时,养老金支出增长很快,目前全国养老金支出已是 10 年前的 3 倍多;养老金严重不足, 全国“空账”高达 8000 多亿元。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养老积累
10、的包袱留到了现在。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其次,人口老龄化程度农村比城市高 ,地区差异大。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表明 ,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中国的情况则不同。目前, 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 个百分点 ,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 2040 年。而四川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多,城乡倒置的情况更为严重。 综上可知,四川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农业大省 ,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四川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的省情下,对四川省人口老龄化进行研究,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解决养老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四、对策 (一) 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
11、系 首先,应该尽快完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虽已基本建立, 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必须尽快加以完善。我国目前的城镇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但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混账” 管理等。应多渠道筹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增加经费投入,逐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在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时,逐做实“个人帐户”,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在加强基金征缴增加基金收入,发挥养老保险基金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 还要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其次,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四川农
12、村的养老主要靠家庭和土地, 目前这两种方式的养老功能都在快速退化。具体表现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老年人口不但不能享受子女的照顾,大多还得帮助子女照顾下一代; 依靠土地收入不高,大多只能保障温饱,而随着年老体衰,病痛增多,无力支付高昂的医药费用。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十分迫切。要立足实际,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和探索创新具有农村特色的养老模式。一是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政府在农村基本养老保障中要承担更多的义务; 二是加快建立农村低保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 ,提高低保水平 ;三是引导农民进行养老保险储蓄;四是发挥土地养老的保障作用,探索“土地养老”模式。 (二)
13、 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目前,我国普遍的养老模式都是依靠家庭养老 ,这给我国的 “四二一”(四个老人,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家庭带来很多的问题 ,而老年人的养老也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因此,急需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 ,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 ,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 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在城镇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 合理规划社区蓝图,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各种服务 ,并为老年人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 ,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
14、体系。同时,为了使老年人有良好的居家养老环境,起居方便 ,小区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方便老年人的需求 ,拥有完善的公共设施,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完善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 (三) 解决好农民工的养老问题 农民工养老是我国的一个特殊问题。就目前情况看,农民工群体养老处于一种尴尬状态农村无法“养老”、城市拒绝“养老” 。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在农民工养老保险上,不管是农民工还是企业主,都持消极态度。从自身利益考虑 ,八成企业不赞成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而接受调查的近 1.5 万农民工中, 也有 83.2%的人不愿意购买目前推行的养老保险。据统计,1.2
15、 亿的中国流动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 15%左右。主要原因在于保费过高、缴纳期限过长、不能有效对接和转移,农民工无法真正从中受益。例如, 现行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规定,连续缴费 15 年以上在达到退休年龄后才能领取养老金。而在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跨省区流动的占 72.8%,务工 3 年换过两个以上单位的占 67.2%,很难保证参保的连续性。可见,这一门槛太高 ,农民工无法达到。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 ,解决好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可以推动整个四川的养老事业。 要真正让农民工“老有所养 ”,就必须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一是保障农民工养老保
16、险缴费连续性相对自由, 应允许其根据具体情况自由决定缴费接续,可设计分段计保,而不能形成“ 断保”现象;二是实行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发放全国流通的养老保险卡;三是农民工养老保险城乡衔接;当农民工因各种原因离开城市回到农村后,应保证其在城市参加的养老保险与农村养老保险相衔接,保障其能够享有基本的养老保障。 (四) 尽快研究有利于减缓老龄化问题的生育调整政策 我国当前实行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为基本理念的人口政策 ,这对控制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性别比失衡等问题。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应该尽快出台新的人口政策, 逐渐放宽生
17、育控制政策,避免人为加剧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和“未富先老” 的进程, 以降低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实现区域之间人口结构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铮.人口学词典M.人民出版社,198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2008. 3、张昌彩. 人口老龄化:影响、特点与对策 J.开放导报,2008(3). 4、李丽.四川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四川大学,2007. 5、黄彦萍. 积极人口老龄化研究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7). 6、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R.2006. 7、王小鹏. 我国将出现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年均 80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