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ein的客体关系发展观.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565030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Klein的客体关系发展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Klein的客体关系发展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Klein的客体关系发展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Klein的客体关系发展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Klein的客体关系发展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Klein客體關係發展觀,指導老師:蔡順良教授報 告 人:心輔系博二洪怡菁參考資料:左安妮等人投影片報告日期:102/03/04,Agenda,背景介紹 1.原生家庭 2.精神分析背景 3.理論來源理論介紹 1. 幻思 2. 客體 3.心智位置 4.心理機制發展 1. 心理治療觀點 2.成就 3.批評,背景介紹,梅蘭妮克萊恩,客體關係理論之母,Melanie Klein,1882 - 1960,Melanie Klein家庭圖,、家庭背景,1882年 klein出生1886年 二姊席多妮(8歲)結核病過世 klein (4歲)1900年 父親墨里士(72歲)肺結核去世 klein (18歲)1

2、902年 哥哥艾馬尼爾(25歲)心臟衰竭去世 klein(20歲)1903年 嫁給亞瑟 klein(21歲)1914年 母親去世 klein(32歲)1926年 離婚,移居倫敦 klein(44歲) 1934年 兒子漢斯意外喪生,女兒梅莉塔的關係決裂 klein(52歲)1939年 前夫過世1940年 大姊艾蜜莉去世 klein(58歲),二、精神分析背景,1914年 產後憂鬱症+母親過世而掉入深度憂鬱 開始接觸精神分析,接受弗漢奇的精神治療 弗漢奇的鼓勵,開發兒童精神分析領域1924年 接受亞伯拉罕分析,對他產生強烈情感依附 十四個月後,亞伯拉罕因身患絕症而結束分析 klein不見容於德國精

3、神分析學界非正科醫生 (19211926)1926年 受到瓊斯的邀請,決定搬到英國倫敦發展,二、精神分析背景,1926-1938年 Freud之女Anna正發展不一樣的兒童分析取徑 女兒梅莉塔與女婿葛勒弗皆反對她,想要把她逐出英國精神分析學界 Freud到達英國,加速精神分析領域分裂1938 Klein與Anna發生激烈論戰,最後以簽署紳士合約落幕 1942-1943年 精神分析協會,舉辦四次會議,將精神分析分成三個團體 Klein、維也納與獨立學派團體1946年 發展自己的理念,出版類精神分裂症的機制1955年 出版精神分析新方向 出版妒羨與感激,Melanie Klein 失落與精神分析背

4、景,大姐去世前夫過世長子登山意外喪生女兒在精神分析協會公開攻擊Klein離婚,移居倫敦Klein第二位精神分析師Abraham去世 媽媽去世,么子出生長子出生長女出生結婚哥哥25歲過世爸爸72歲時去世疼她的二姐8歲去世Klein不被期待出生,1882 86 1900 03 14 1924 26 1934 1940 46 55 1960,出版妒羨與感激出版精神分析新方向出版類精神分裂症的機制精神分析分成三個團體Klein、維也納、獨立學派Freud到達英國,加速精神分析領域分裂出版哀慟與躁鬱狀態的關聯Freud之女Anna正發展不一樣的兒童分析取徑受到瓊斯的邀請決定搬到英國倫敦發展接受亞伯拉罕分

5、析弗漢奇鼓勵開發兒童精神分析開始接受弗漢奇的精神治療產後憂鬱症+母親過世而憂鬱,64 73,三、理論來源,(一)在精神分析的領域架構中企圖驗證和擴展Freud的概念強調本能驅力來解說動機及人格形成,驅力與衝突主宰內在世界 Freud認為新生嬰兒只有純粹的本我。Klein則認為嬰兒出生就有了一個原始的自我,因此也就有了原始的客體關係(二)大部份觀察小孩子的資料,建立了她的客體關係理論觀察孩子以及創造性的使用遊戲治療反對同時扮演分析師與教師,樂於傾聽孩子與陪伴孩子,理論介紹,Klein強調生命第一年的重要性。對她而言,嬰兒生命的開始並不是空白的,而是帶有減輕焦慮的遺傳傾向,而嬰兒的這些焦慮則來自於

6、經驗到生之本能與死亡本能兩股力量的衝突結果。,(一)幻思 Phantasy(二)客體 Objects(三)心智位置 Positions(四)心理機制 Mechanism,1. 基本假設:嬰兒剛出生時,就擁有一種積極的幻思生活。幻思是本能衝動的心智面向,幻思是形容潛意識的奇想(unconscious fantasies),與意識上的空想(fantasy)不同。幻思不一定與父母實際的行為相同,如嬰兒在幻思中感到乳房的攻擊,不代表現實中母親的乳房對其有所攻擊。,2. Klein認為初生嬰兒具有潛意識的好和壞的形象。,當嬰兒吸著指頭睡著了他們在幻思著自己的內心裡正擁有母親的好乳房的形象。當飢餓的嬰兒會

7、哭、踢腿 他們正幻思著在抗議、在破壞壞乳房。,(一)Phantasy 幻思,3. 隨著嬰兒的成熟發展,和乳房連結的潛意識幻思繼續影響著嬰兒的精神生活,但是新的潛意識幻思也會出現。(後來的潛意識幻思則是受到現實和遺傳傾向的塑造)。 例:戀母情結。因為這些幻思是潛意識的,所以它們也可能是矛盾的。這種幻思有一部分是來自小男孩和母親相處的經驗,而部份來自於想破壞壞乳房而合併好乳房的普遍傾向。,(一)Phantasy 幻思,1.Klein同意Freud所說的人有天生的驅力和本能,包括死之本能。而特定的驅力則會有特定的客體。2.Klein相信從嬰兒的早期開始,是同時在幻思上以及現實上和外在客體連結的。,(

8、二)Objects客體, 客體關係在嬰兒剛出生時就存在了,第一個客體是母親的乳房,對嬰兒來說,乳房被分為好的(滿足他的)與壞的(挫折他的)兩個不同的乳房,這樣的分裂導致愛與恨的斷絕。 從生命一開始,客體關係就受到內射與投射兩種機制,以及內在和外在客體與情境之間互動的影響。 想對某人做某件事時,客體會與自我分離,而客體常是自我的一部分,被暫時視為不是我。 最初是與母親的乳房,之後則是母親的臉和手。在嬰兒的主動幻想中,他們將這些外在的客體,像是母親的臉、手和身體的其他部位,內射(introject)或帶入了他們的精神結構。,3.客體關係,4.被內射的客體(亦即:客體表徵) 外在客體的實際特徵。外在

9、的母親自身的內在(被愛和被關心的感受)內在的母親(幻想的愉悅母親形象:安全感、穩固感、善良感),1.Klein認為嬰兒是持續地處於生之本能與死之本能間的基本衝突,也就是在好與壞、愛和恨、創造和破壞之間。2.為了要處理對於好和壞的這種二分的感覺,嬰兒會將他們的經驗組織成為 positions,它是一種心智位置,是處理內在和外在客體的方式。3.發展中兩個位置(position)概念,位置間是來回發展而非線性關係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 妄想-分裂心智位置 (3個月)Depressive Position 憂鬱心智位置 (6個月1歲),(三)POSITIONS心智位置,P

10、aranoid-Schizoid Position妄想-分裂心智位置,在妄想-分裂的心智位置,嬰兒是以全好或全壞的主觀感覺經驗世界。嬰兒為了保持自己的平衡,將好與壞的經驗分裂開來,將好的經驗內射進自己體內,以形成一好自己的概念,而將壞的經驗投射到外界母親的身上,以形成壞乳房的概念。,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妄想-分裂心智位置,頭三個月在生命最早的幾個月,嬰兒開始與好乳房和壞乳房接觸。這些滿足和挫敗的交替經驗使得存在於嬰兒世界中非常脆弱的自我(ego)感受到威脅。嬰兒天生毀壞性的衝動(死亡本能)-貪婪,使他們產生了藉由咬、撕裂和毀滅的方式來破壞乳房的幻思。被迫害焦慮

11、persecutory anxiety分裂,全有全無的好/壞經驗 ex.不在(壞)、緩解(好)分裂會有正反兩部分的功能分裂使嬰兒有能力開始信任與愛正向:使嬰兒經驗全好的,並內射以建立自我意識負向:導致知覺扭曲誇大,而看不見好的一面,分裂的心理機制運作:,1.為了同時容忍對同一客體所擁有的這些感受,ego會產生分裂(splitting),ego保留部份的生之本能與死之本能,而這兩種本能也都有部份偏向乳房。嬰兒會渴望保有理想的乳房在自己的內在,以保護自己免於被迫害者滅絕。 2.為了控制好的乳房以對抗迫害者,嬰兒採用了Klein所說的妄想分裂心智位置,這是一種組織經驗的方式,而這些經驗包括了被迫害的

12、妄想感受以及將內在和外在客體分裂為好的和壞的客體經驗。,3.嬰兒在生命最初的3到4個月發展他們的妄想分裂位態。在這期間自我對於外在世界的知覺是主觀的、幻思的。因此,迫害感只是嬰兒的妄想(他們並非基於任何外在世界真實的或立即的危險)。 4.嬰兒必須將好乳房和壞乳房隔離,否則會有滅絕好乳房及失去安全避風港的危險。5.在嬰兒的分裂世界中,憤怒和毀壞的感覺通常指向壞乳房,而愛和舒適的感覺則與好乳房有關。嬰兒傾向於將積極的價值依附於營養和生之本能,將負面的價值依附於毀壞和死之本能。 6.將世界分裂為好和壞的這種二分方式為日後提供了一個對於單獨個人矛盾感覺發展的原型。, 口腔衝動想將母親的乳房吸乾、吃光、

13、掏空,搶奪母親身體內的好東西。 肛門與尿道衝動 排除體內危險物質(排泄物),以及自體自我分裂產生壞的部分,都會投射(放進)到母親的身體內。期望能控制與佔有母親(客體)。 而自體好的部份(愛的部份)也會投射出去,但若過度操作,個體會感覺好的都流失了,可能會造成(1)自我弱化或貧乏/過度依賴;(2)害怕失去愛的能力。這兩種衝動引發了嬰兒的迫害恐懼,其對於妄想症與精神分裂症的發生是極為重要的。,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妄想-分裂心智位置,因應被迫害焦慮的方式projection/introjection 投射/內射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投射性

14、認同denial 否認 將某個事物的狀態用另外一個狀態加以表面掩蓋,如挫敗的被迫害經驗可以被想像中的滿足經驗加以掩蓋(an hallucination) ex.未餵食卻有吸吮動作,嫉羨Envy 嫉羨是一種破壞口腔衝動、肛門與尿道衝動的表達,從生命一開始就運作著。屬於死之本能。 嫉羨是一種憤怒的感覺;嫉羨的衝動是要去毀壞它、奪走它。將壞東西放入母親體內,主要是壞的排泄物和自體壞的部份,最重要的是要放入母親的乳房,以便毀壞、摧毀它,最深層的意義上,意味著摧毀她的創造力。 由於嫉羨攻擊一切的好,干擾了正常分裂(splitting)過程,阻礙形成好的客體,如此而導致了個體無法辨識好客體與壞客體的困惑狀

15、態。,Self,外在客體,Projection,Object,壞的客體,Introjection,好的客體,Splitting,壞的自體,好的自體,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妄想-分裂心智位置,Self,外在客體,Projection,Object,壞的客體,Introjection,好的客體,壞的自體,好的自體,On Phantasy,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妄想-分裂心智位置,Splitting,Self,Inter Object,On Phantasy,壞的客體,好的客體,壞的自體,好的自體,Paranoid-Schizoid Pos

16、ition妄想-分裂心智位置,Self,Inter Object,On Phantasy,壞乳房,好乳房,壞的自體,好的自體,Part-Object,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妄想-分裂心智位置,Self,Inter Object,On Phantasy,壞乳房,壞的自體,全有全無關係,憎恨,攻擊,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妄想-分裂心智位置,Self,Inter Object,On Phantasy,好乳房,好的自體,全有全無關係,愛,關注,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妄想-分裂心智位置,1.大約在第五、第六個月開始

17、,嬰兒開始視外在客體為一整體並能同時看到好和壞的方面並存在同一個人身上。 2.嬰兒對於母親發展了較為實際的影像並且瞭解到母親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她好的和壞的一面。而ego也已經成熟到可以容忍一些自己的消極毀滅的感覺,而非只是將他們往外投射。,Depressive Position 憂鬱心智位置,3.此時的嬰兒因為害怕可能會失去母親,因此需要保護母親使她遠離自己之前投射到母親身上的毀滅性的衝動所帶來的危險。同時,嬰兒的ego已成熟到足以瞭解自己缺乏保護母親的能力,而產生罪惡感。對於害怕失去喜愛的客體的焦慮感和想要破壞那個客體的罪惡感於是就構成了憂鬱心智位置。 4.在憂鬱狀態的嬰兒會瞭解到所喜愛

18、的客體和所討厭的客體是同一個人。,Depressive Position 憂鬱心智位置,5.由於嬰兒將母親視為整體而且是處於危險中,於是他們會同理母親的感受,同理心的發展是一種對於他們未來人際關係會有助益的特質。 6.當嬰兒幻想他們已經對先前犯罪念頭作了補償以及當他們覺察到母親會在每次離去之後再回來時,憂鬱的感覺逐漸消失。 7.當憂鬱感覺消失了,嬰兒將會終止在好母親與壞母親之間的分裂狀態。 8.如果憂鬱狀態沒能完整的消散,可能會造成缺乏信任感、對於失去喜愛的人的病態悲傷和一些其他的心理違常。,Depressive Position 憂鬱心智位置,嬰兒期憂鬱心智位置與躁鬱症間的關係 正常哀悼的特

19、徵是個體於內部建立起失去的所愛客體,藉由哀悼的工作,重新復原該客體以及所有他感到失去的所愛客體。 只要發生哀傷,就會喚起早期對於受傷與被破壞之客體的焦慮(關於碎裂的內在世界),罪惡感與迫害焦慮(嬰兒期憂鬱心智位置)被強烈地再活化。 將被哀悼的外在愛之客體成功地重新復原,而且其內射被哀悼的過程強化,意指所愛的內在客體被復原,其哀悼過程的現實感,不只是更新與外在世界連結的方式,更是將瓦解的內在世界重新建立起來。 決定因素之一:在第一年的生命中,憂鬱位態是否被成功修通,以及內射的所愛客體是否被穩當地建立於內部的程度。,妄想分裂心智位置VS.憂鬱心智位置,當嬰兒發展夠順利而進入憂鬱心智位置時,嬰兒可以比較精確地經驗到內在與外在現實。他開始意識到,原來令他感到挫折的對象同時也是滿足他及他所愛的對象,開始有了罪疚的痛苦和憂鬱,而產生了修復的能力。Klein認為妄想分裂心智位置和憂鬱心智位置會反覆來回、持續地出現在生命中,特別當心理發展碰上危機時,這兩種狀態則會交替出現。而分析師的主要治療目的便是讓患者由妄想分裂心理位態,轉移到比較健康的憂鬱心理位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