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2题库重点版.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566514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2题库重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国古代文学2题库重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国古代文学2题库重点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国古代文学2题库重点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国古代文学2题库重点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49中国文学史题库【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基本知识1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2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3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的诗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4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5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6魏晋南北朝诗歌以建安时期的创作最为辉煌,其中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7蔡琰的悲愤诗重点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惨绝人寰的遭遇,从中可以看出汉末战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不幸命运。8王粲的

2、代表诗作是七哀诗三首,尤以第一首最为著名,其中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诗句。9王粲的诗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称许他为“七子之冠冕”10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11嵇康散文的代表作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记载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12嵇康的诗歌以四言成就较高,其中幽愤诗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13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其中陆机被钟嵘奉为“太康之英” 。14西晋太康时期涌现了大批作家,著名的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其中“一左”即左思。15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

3、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代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的独特贡献。2 / 4916陆机的拟古诗十二首,基本上都是拟古诗十九首的,在内容上皆沿袭原题,格调上变朴素为文雅,显示出诗歌文人化的倾向。17由西晋末到晋室南渡之际兴起了玄言诗,这种诗几乎统治了整个东晋时期的诗坛。18兰亭之会共成诗 37 首,编为兰亭集 ,王羲之为之撰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此序文笔清新疏朗。情韵绵延,是一篇广为传诵的优美散文。19陶渊明的作品在生前流传不广,梁代的萧统加以搜集整理,编了陶渊明集 。20田园诗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21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

4、清商曲辞里。22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 ,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23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24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并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25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一诗中赞叹的“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指的是谢朓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6讲究声律和对偶的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的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27沈约提出了“文章当从三易”的著名论点,即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28谢朓的山水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历来被人所称道。29鲍照的代表作为拟行路难十八首。30南朝与谢朓并称为“大小

5、谢”的诗人是谢灵运,其山水诗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被历代诗人所赞赏。31谢灵运被钟嵘称为“元嘉之雄” ,他与颜延之并称“颜谢” 。32 “颇学阴何苦用心”中的“阴何”是指梁朝的阴铿和陈朝的何逊,他们都深受“永明体”的影响,诗歌成就较为突出。33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34 “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是由萧纲提出的。35 “徐庾体”是指徐、庾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歌,其中“徐”是指徐摛、徐陵父子, “庾”是指庾肩吾、庾信父子。36庾信是由南人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的拟咏怀二十七首,直承阮籍咏怀3 / 49组诗的抒情传统,尤称杰作。37北魏末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

6、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其中声名较著者有温子昇、邢邵、魏收,号称北地三才。38由于主体意识和抒情因素的强化。魏晋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体物写志的佳作,如曹植写洛神赋 ,构思与手法虽受宋玉神女赋的启发,但主题却发生了变化。39有“元嘉三大家”之称的是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40鲍照的创作除诗歌外,赋与文俱有佳作,其中赋的代表是芜城赋 ,文的代表是登大雷岸与妹书 。41南北朝骈体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是庾信,其代表作是哀江南赋 。42梁代萧绎在金楼子立言篇中对“文”加以重新界定,提出“至如文者,惟须绮毅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 。43任昉与一代词宗沈约并称,有所谓“沈诗任笔”之誉。44中国古代小

7、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45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其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46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中的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47南北朝小说的渊源有三:一是神话与历史传说,二是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寓言故事,三是先秦两汉的历史散文。48南北朝文学批评代表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 、陆机的文赋 、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 。49 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论诗的著作,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50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从文体流变这个新的角度,论述了文的发展。二、名词解释2建安风骨:这是对

8、汉末魏初时期的优秀诗歌创作特色所作出的概括。建安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主要成就在诗歌。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其内涵主要有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 “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浮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4 / 494建安七子: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位作家,因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以七人并举,故称“建安七子” 。除“三曹”和蔡琰外, “七子”是建安诗坛最具代表性的人

9、物。七子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就被杀,因此实际上只有六人参加当时的文学活动,都是曹氏父子的僚属和邺下文人集团的重要作家。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动乱的现实,表现了建功立业的精神,具有建安文学的共同特征。其中王粲成就最突出,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钟嵘诗品列之于上品。因他们同居邺中,故亦称“邺中七子” 。5正始之音: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曹魏后期。政局混乱,因而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因

10、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被称为“正始之音” 。嵇康、阮籍是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7竹林七贤:三国魏正始时期七位名士的合称,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常集于山阳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 。他们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文学创作上。以阮籍、嵇康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阮籍的大人先生传 、刘伶的酒德颂 、向秀的思旧赋等。8太康诗风:太康是晋武帝的年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由于时代的原因,潘、陆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出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

11、,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画,一是拟占,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而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这一时期诗坛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但除左思的作品反映了一定的现实内容,成就较高外,大都有形式主义倾向,内容稍显贫乏,追求词藻的华美,注重艺术形式技巧。9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左思志高才雄,胸怀豪迈,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情调高昂,辞采壮丽,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虽云咏史,实则借咏史来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因而在内容与风格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扬,和当

12、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12田园诗:是指由晋末诗人陶渊明开创的以描写乡村风光、农田劳动生活为主要内5 / 49容的诗歌流派。陶渊明厌恶官场的污浊,亲自参加劳动体验,他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他的田园诗有的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其诗质朴自然而又韵味隽永,反映了诗人的社会理想,对唐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4山水诗:是指以山水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曹操的观沧海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但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则是南朝宋时

13、的谢灵运,他开创了山水诗派。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欤风貌。刘勰说“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山水诗的产生,与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有着密切的关系。16永明体:又称“新体诗”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 ,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王融等。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其过分追求形式的华美,再加上声病的限制,产生了“文贵形似”和“文多拘忌,

14、伤其真美”的弊端。19宫体诗:南朝梁代在宫廷中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这类诗歌共同的艺术特点是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咏物之作在官体诗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这些诗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贫乏,单纯咏物而毫无寄托,只讲究词藻与对偶。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梁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徐、庾父子及陈后主等人,都是宫体诗创作的突出代表。24志怪小说:鲁迅最早将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志怪是记神鬼怪异之事的小说,是在当时盛行的神仙

15、方术之说以及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形成的。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置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等;讲说鬼神怪异的故事,如东晋干宝的搜神记等;记述佛法灵异的,如王琰的冥祥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25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南北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或记载历史人物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 、 “轶事小说” 。志人小说的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谈的风气有很大关系。按其内容也可分为三类:一为笑话,如魏邯郸淳笑林 ;二6 / 49为野史,如东晋葛洪伪托刘歆所作西京杂记 ;三为逸闻轶事,这是志人小说的主要部分,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

16、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部,这类小说篇幅短小,叙事简单,只是粗陈故事梗概而且基本上按传闻加以直录没有艺术的想象和细节的描写。虽有人物性格的刻画,但并不成熟。不过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它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许多方面为唐传奇积累了经验。三、问答题5简析曹植诗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答:曹植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建安之杰” 。钟嵘在诗品中说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具体来说,他一生热衷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的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形成了

17、“骨气奇高”的一面;他的诗歌虽脱胎于汉乐府,但吸收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讲究艺术表现,已完全文人化了,其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形成了“辞采华茂”的一面;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 “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这一切凝聚在其诗歌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谓“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的诗歌成就也主要表现在五言诗方面,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诗歌从“言志”到“缘情” ,从尚质朴到重藻饰,建安诗歌是一个转折点,而曹植的诗歌正是这一转折的标志,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曹植诗歌不仅进

18、一步开辟了文学抒情化的道路,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诗歌艺术,主要表现在:一、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曹植诗歌既有豪气纵横如白马篇者,也有哀怨缠绵如七哀诗者,总体风格是刚健和柔美的统一。悲凉慷慨、风格刚健,是建安诗人的共性,而曹植诗歌精工富丽、骨气奇高,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二、注重对偶、炼字和生色。如公宴诗中“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7 / 49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接连三联对偶,十分工整。其中, “被” 、 “冒”将静态景物赋予动感,足见诗人炼字功夫。曹植这类诗已暗合律诗的平仄,富有音乐性,孕育了新体诗的因索。三、工于起调,善于警句。如七哀诗中的“明月照高楼,

19、流光正徘徊”等,这些警句或在篇首或在篇中,为全诗增色,四、发展了诗经比兴手法,并融合了离骚象征手法,如以转莲比喻流徙生活,以女无所归比喻怀才不遇等。曹植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人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韩退之之文,曹子建、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6试论述三曹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及其诗风差异。答:“三曹”指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曹操以相王之尊,爱好文学,延揽文士,为建安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其次,曹操开学习乐府的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富于创新精神。曹操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所以胡应麟说曹操短歌行等诗是“汉人乐

20、府本色尚存” 。再次,他多以四言诗写汉末动乱,抒发理想和壮志,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使四言诗重放光辉,开创“建安风骨”新诗风。此外,曹操还开创了清峻、通脱的散文新风气。曹丕是建安文学的组织者与倡导者,他留守邺城时,常与文士们相聚宴游,诗酒竞豪。曹丕与这些文人诗酒唱和,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已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其次,他的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自觉的先声,是在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方面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篇纲领性文献。再次,他对古代七言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曹植既不同于

21、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首先,他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推动了建安风骨的形成。其次,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诗人。他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了曹植才获得完成。再次,他注意诗的词彩美和气韵美。钟嵘在诗品中评价他的诗说:“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此外,曹植也是建安文学的积极推动者。在诗风上,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的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占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

22、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8 / 49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风格“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总体说来,三曹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7试分析建安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 (或简述建安风骨的内涵,答案同)答:一、政治理想的高扬。东汉末年

23、的动乱,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曹操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对同时代的文人有着很大的影响。曹丕、曹植也有着“救民涂炭”之志,而“七子”更是都有卓尔不凡的气质。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二、人生苦短的哀叹。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如徐干室思诗中的“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曹操的短歌行是这方面的典型。第三

24、类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这在曹操的龟虽寿等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后两种思想体现了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对后世有志之士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三、强烈的个性表现。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不肯踵武前贤或效法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在诗体的运用上,建安诗人也各具匠心。曹操的四言诗独擅一时;曹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言诗名世。鲜明的个性

25、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四、浓郁的悲剧色彩。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中说他们“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慆荡,辞不离于哀思” 。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他们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的名声。9 / 499试分析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答:以“咏史”为诗题,始于东汉的班固。班固的咏史诗,直书史实,钟嵘评为“质木无文” 。此后文人也都有咏史之作,曹魏时王粲、阮璃有咏史诗 ,曹植有三良诗 。与左思同时的张协也有咏史诗。但班固以来的咏史诗,大抵是“隐括本传,不加藻饰” ,一诗咏一事,在

26、史事的客观复述中略见作者的意旨。而左思的咏史诗,既受前人影响,又有一定创新。具体说来,左思的咏史诗多自抒胸臆,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抒怀的新的创作道路,成为后人效仿的范例,这是左思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陈祚明曾评价为“创成一体,垂式千秋” 。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抒发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如“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又如“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最能表现左思气概。钟嵘诗品置左思于上品,评其诗日:“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他的诗多引史实,故日“典” ;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故日“怨” ;而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

27、恰当,故日“精切” ;他的诗能起到讽谕作用,故日“得讽谕之致” 。总之,左思咏史诗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被称之为“左思风力” ,有再现建安风骨的意思。从咏史诗的发展先后顺序来看,可以说“隐括本传”者为正体, “自抒胸臆”者为“变体” ,然而左思之“变体” ,成就则远远超过了前人的正体。10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由于西晋王室内部矛盾十分复杂,诗人们在政治漩涡中几经沉浮,逞才便成为他们的创作目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潘岳、陆机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出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他们的

28、努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的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了繁缛的诗风。 “繁缛” ,本指繁密而华茂,后用以比喻文采过人。分而言之, “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避繁琐;“缛”指色彩华丽。与汉魏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陆机的拟古诗 ,可以为华丽藻饰的代表。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陆机的拟作猛虎行大大地丰富了原作的内容,文辞委婉曲折。而以繁复取胜。且情、理结合自然,描写景物细致而生动,是陆诗中的上乘之作。10 / 49三、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例如陆机的名作赴洛道中作诗二首除首尾之外,几乎都是偶句,其骈偶化的程度不但为汉诗所未见,而且

29、也大大超过了曹植、王粲的涛作。陆机、潘岳诸人为了加强诗歌铺陈排比的描写功能,将辞赋的句式用于诗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总之,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从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由质朴到华丽,由简单到繁复,是必然的趋势。陆机、潘岳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对南朝山水诗的发展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有促进的作用。13试举例简要说明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和影响。答:陶渊明的作品以风格平淡自然、语言质朴凝炼、意境隽永而为人所称道,尤其是大量以田园生活为内容的作品,更是诗坛上一枝秀丽的奇葩。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人读来初觉平淡,再咏

30、则有“平中蕴奇、枯木茂秀”之感,诗人对于语言文字的提炼运用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之中,使人读之仿佛身临其境,给人无穷的遐想,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如饮酒之五,透过文字我们看到面山结庐、抱膝吟歌、采菊观日的隐者形象。静谧的山林与倦飞的鸟儿与诗人问答,这时作者的心境不是用语言所能描述的。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极力向往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愿望由此也可见一斑。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事物表现手法和意境的延伸把握是非同寻常的,寥寥数字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事的洞彻,表现得一览无余。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把古典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31、,至唐朝已形成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善于表现自然中静态事物的动态之美,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就可以看出陶诗的影子,南北朝诗人谢灵运一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就是他刻意模仿陶诗的杰作,及至后代许多大诗人词人如白居易、苏轼等,无不受到陶渊明诗风的影响。14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派,但有人认为其田园诗没有反映现实,没有反映人民的疾苦,抒发的只不过是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你是怎么看待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请简要谈一下。答: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陶渊明的田园诗没有反映现实,没有反映人民的疾苦,抒发的只不过是士大夫的闲情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