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综合治理复习.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567086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害虫综合治理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害虫综合治理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害虫综合治理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害虫综合治理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害虫综合治理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态系统:是在某一特定的景观的地域或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动态系统 ”害虫综合治理: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3R”:抗药性,农药残留,再猖獗经济损害允许水平(EIL):防治措施引起的产品价值增量与防治费用增量相等时,与之对应的害虫密度 M 即为 EIL物理防治:是从生理学或生态学角度,利用光、惹、颜色、温度、声波、放射性等防治

2、害虫的技术。生物防治:在害虫防治过程中有时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基因产品等控制有害生物,包括以虫治虫、微生物治虫及其他有益动物的利用、利用不育昆虫和遗传方法防治等。经济阈值(ET):是应采取控制措施时的种群密度,是一个报警水平,是防治行动的指标。潜在害虫:其种群平衡密度(EP)一般不超过经济阈值(ET ) ,在IPM 管理体系中该类害虫不是真正的有害种类。偶发性害虫:平衡密度(EP)低于经济阈值(ET ) 。它主要是受到异常气候或杀虫剂的使用不当引起的。周期性害虫:平衡密度(EP)低于经济阈值(ET ) ,种群密度较有规律的超过 ET。常发性害虫:平衡密度(EP)常在经济阈值(ET )上

3、下波动,属主要害虫,要密切注意。最严重(关键)害虫:平衡密度(EP)在经济阈值(ET )以上。其种群密度始终在 ET 以上。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即包括了多个层次和水平:基因、细胞、器官、种群、生态系、景观。农业防治:是利用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包括选用抗虫品种) ,根据农田环境与害虫间的关系,有目的的改变某些因子,控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以达到保护作物、防治害虫的目的。协同进化: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密切的生态关系但不交换基因的生物的联合进化:通过生物间相互施加压力,使一方的进化部分的依靠另一方的

4、进化而实现的。生境:农田生态系统:是指用于人类农业栽培目的而经过改造和单纯化的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是以农作物为核心,人为地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改造而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的干扰、设计下实现的,由所有栖息在作物栽培地区的生物群落及其所有周围环境所组成的单位。作物抗虫性:指不同作物品种以各种机制防卫昆虫侵害的能力。生物农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自然控制:在不受到生存环境激烈变化或人为措施干扰下,其密度以平衡密度为中心来回变动的过程。主要

5、包括:(1)天敌;(2)植物的抗性;(3)有限的资源(害虫的食料,生存空间等) ;(4)周期性的灾害气候及其它为害因子(热、冷、干、风、雨等) ;(5)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动物与植物间,害虫的不同种间,害虫与天敌) ;(6)自然死亡。害虫抗药性:是使用杀虫剂等手段使害虫对这些手段反应降低,减弱杀虫剂对害虫防治效果的现象。IPM 理论基础 :IPM 基本观点 :生态学观点,经济学观点,环境保护学观点IPM 主要任务 :深入理解对害虫的种群数量自然控制的规律,明确引起害虫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以寻找有效的生态学途径来控制其为害。IPM 核心内容 :IPM 的特点 :允许害虫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下继续存

6、在;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强调防治措施间的互相协调和综合;强调害虫综合防治体系的动态性;提倡多学科合作IPM 的原则和方法 :应符合 “安全、有效、经济、简易 ”的原则,安全是前提,有效是关键,经济是要求,简易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而达到的目标。安全对人畜、天敌的安全;使环境不受损害和污染。有效指能有效地控制害虫种群密度在经济阈值之下。经济要求尽可能降低消耗性的生产资料和人力,即尽可能降低防治费用。简易只有因地制宜和简便易行,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利于推广。方法:分析各种害虫(或复合体)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测定害虫的经济阈值;发展可靠的检测技术;作出压低关键性害虫平衡位置的方案。

7、解决实施 IPM 的限制因素的对策 :受到生物学、生态学和技术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与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因素有密切关系。对策:1、要加深对害虫-作物系统的理解, 2、开发切实可行的害虫治理技术。3、健全害虫治理的推广服务体系。4、害虫综合治理实施者的培训和提高。(1)直接培训农民,即建立农民田间学校。(2)培训农民技术员,让他们直接指导农民 5、建立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和体系。植被多样性对害虫发生影响的三个假说:关联抗性假说,天敌假说,资源集中假说农业防治的理论基础:既从环境方面创造不利于害虫生长发育的条件,又从影响其内在因素的作用方面(作物营养、抗虫性等)使作物免予受害。另外还可以利用农业措

8、施直接杀死害虫。农业措施:改变环境使之不利于害虫:土地的利用、田园卫生、耕翻措施、回避技术、水肥管理、诱杀田和诱杀物的田间设置;控制环境促进天敌发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内容和特点:包括:(1)遗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4)景观多样性;(5)人类文化多样性。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可能因素:时间、空间、竞争、捕食、气候、生产力害虫自然控制因子有哪些:天敌、植物抗虫性、周期性、有限资源、种内和种间竞争。论点:气象因素,密度制约因素,环境因素,环境条件与密度因素结合的论点,种群的空间、时间、数量联合结构系统。害虫综合治理时主要的监测内容包括:作物与害虫的物候相关关

9、系;当地主要害虫和益虫的发生型;单项措施的有效性及可能采取的具有兼治效能措施的估计;天气监测。化学防治的优缺点:优:1.是害虫达到或超过经济阈值时最好的应急措施;2.杀虫剂具有广泛灭虫特性,使用灵活、方便;3.田间防治效果受自然因素影响小;4.杀虫剂是工业产品,便于大量生产,成本低廉。缺:1.害虫易产生抗药性;2.对生态系统的有害干扰;3.污染环境;4.影响人体健康如何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合理使用杀虫剂,如交替用药,农药混用等。正确认识 IPM 中的化学防治 :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把化学防治与害虫综合防治的其它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从生态、经济、环境保护二个方面的角度出发,注重化学农药

10、的合理、适时使用,控制使用,加强对化学农药的管理,开发新型无公害农药,充分发挥化学农药“速效、方便、简单、经济”的特长,以促进害虫综合治理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利用作物抗虫性的优缺点:优:1.对害虫表现专化性,对益虫不表现抗虫性;2.抗虫性具有累积效果;3.持久性;4.相容性;5.与环境协调;6.潜在经济效益大 7.应用方便。缺:1.培育一个抗虫品种所需时间长;2.遗传性局限性;3.生物型问题;4.相互矛盾的抗虫特性。生防特点:安全、持久、经济,但天敌专化性强,且不说每种天敌都能把害虫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如何协调生防与化防:在 IPM 体系中,利用作物抗虫性与化学防治协调运用,防效较好。

11、单独使用抗虫品种不足以将害虫控制在 EIL之下,但可降低害虫种群数量,使害虫的增长速度减慢,从而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要求。是否需要用药,或用药次数和用量的多少,决定于抗虫品种的防效。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化学防治:1.提高中、长期预测的准确性。2.制定动态的复合防治指标。3.筛选药剂品种、优化防治策略。4.改进技术5.改进植保机械、减少农药投入量。优先考虑单独或联合使用的三种基本控制措施:1.改变害虫环境,以便增强各生物防治的因素的效能,破坏害虫繁殖、取食和隐蔽场所,或使其变成无害的种类。2.采用抗虫或拒虫品种, ,不一定要求高抗,有事甚至抵抗品种也很有效。3.考虑引进或建立新的自然天敌种群(包括

12、寄生者、捕食者、病原微生物等) 。害虫为害程度与作物的损失关系:A 直线关系:(1)当害虫直接危害作物的收获部位时,植物的损失与害虫为害程度近似呈直线关系。 (2)一些与产量有密切关系的部位受害,也为直线关系。B S 型曲线关系:不直接为害收获部位,往往会出现该情况。如收获的为果子或种子,受害部位为叶子,作物对低受害水平有补偿能力。但这种情况较为复杂,因为为害时间或为害部位不同。C 超越补偿作用:有些作物受害较轻时,不但不减产,反而起到间苗和控制徒长而使作物稍有增产作用,即超越补偿作用。如果树、马铃薯、甘薯等。综合治理方案制定的基础:农业防治的优缺点:优:不需要过多额外投入,符合“经济、安全、

13、有效、简易”的原则,防治效果持续时间长,易于其他措施协调,推广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可在打范围内减轻有害生物的发生程度。缺:1.某些农业防治技术措施与丰产技术有矛盾。2.农业防治需要有较大规模,才能收到显著效益。3.农业防治收效较慢,且在许多情况下仅起辅助作用,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多为预防性措施,当害虫大量发生严重危害时,不能及时解决问题。4.一些农业防治措施往往控制某些害虫的发生为害,但也引发了另外一些害虫的发生。生物防治的优缺点:优点: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仅杀伤或抑制防治对象,能参与生态环境的调控,保持生态平衡,起到长效的作用。缺点:1.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

14、防治速效,2.人工繁殖的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昆虫种类不多,3.多数天敌对害虫的捕食和寄生有选择性,作用范围较窄。生物农药的优点:1.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 2.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3.可以诱发害虫流行病。 4.可利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 化学防治的优缺点:优:(1) 、化学防治见效快;目前其它 IPM 措施都不能有效的控制害虫为害时,即不能在短时期内将害虫种群密度压低到 EIL 以下时,化学防治仍然时必要的。 (2) 、使用方便,受环境影响小;IPM 中的其它措施一般要求的技术较高,防治效果容易受环境影响;(3) 、化学农药是工业产品,便于大量生产,成本较低,而且在使用时要求较少的劳动力。缺点:(1) 、引起“3R”问题;(2) 、污染环境,产生残毒,对人畜产生不良影响; (3) 、农药对生态平衡产生有效干扰。 (4)干扰生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