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络,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命名,部位(手足)+阴阳+脏腑按经气的盛衰排:太阴、少阴、厥阴(阳明、太阳、少阳)分别是 :手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阴侧: 阳侧:,太阴,厥阴,少阴,外,内,外,内,阳明,少阳,太阳,特例:内踝上8寸以下,厥阴交于太阴之前,十二经脉
2、表里属络关系,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十二正经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阴经属脏主里,阳经属腑主表,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详: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膀胱经 (属脏络腑) (属腑络脏),十二经脉的循行与交接规律,循行: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接规律: 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2、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3、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十二经脉循环流注,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
3、阳跷脉的总称 。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 ,故称“奇经”。(与奇恒之腑有密切关系) 任、督二脉有所属腧穴,其余无。(十四经),十五络脉(孙络、浮络),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 。(以络穴命名)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阴经别络于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 任脉的别脉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 浮络和孙络 ,分出浮行于浅表部位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 。离: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正经别出 入: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 出:再浅
4、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 合: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 名解“六合”:,经络的生理功能,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周身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说明病理变化: 通过经络的异常来提示疾病指导辨证归经: 通过病变部位与经络循行来指导辨证归经指导针灸治疗: 通过经络循行、腧穴主治特点来确定针灸操作(取穴、补泻),肺经,云门定位 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寸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配伍 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寸,可灸。,尺泽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
5、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 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配伍 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刺灸法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列缺 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配伍 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 配肺俞治咳嗽气喘。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附注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太渊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主治 咳嗽 ,气喘 ,咳血 ,胸痛 ,咽喉肿痛,腕臂痛,无
6、脉症。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附注 输穴;肺经原穴;脉会太渊,大肠经,合谷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配伍 配太阳治头痛;配太冲治目赤肿痛;配迎香治鼻疾;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配三阴交治经闭,滞产; 配地仓颊车治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原穴。别名:虎口。,手三里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寸处。主治 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配伍
7、 配曲池治上肢不遂。刺灸法 直刺0.81.2寸。,曲池 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配伍 配血海,足三里治瘾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刺灸法 直刺 11.5寸。附注 手阳明经所入为“合”,肩髃 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配伍 配肩髎治肩臂疼痛。刺灸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附注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迎香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面
8、痒,胆道蛔虫 症。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附注 (1)手、足阳明经交会穴。(2)外台:不宜灸。,胃经,四白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主治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配伍 配阳白,地仓,颊车,合谷治口眼歪斜;配攒竹治眼睑(目闰)动。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下关 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主治 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配伍 配翳风治耳疾。刺灸法 直刺0.51寸。附注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缺盆 定位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配伍
9、配肺俞治咳嗽。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附注 图翼:孕妇禁针。,天枢 定位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寸。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配气海治绕脐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便秘、泄泻。刺灸法 直刺11.5寸。附注 (1)大肠的募穴;(2)千金孕妇不可灸。,梁丘 定位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寸。主治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配伍 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刺灸法 直刺11.2寸。附注 足阳明经郄穴。,足三里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
10、,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内关治呕吐;配气海治腹胀;配膻中、乳根治乳痛;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刺灸法 直刺12寸。附注 合穴,下合穴,脾经,三阴交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配伍 配足三理治肠鸣泄泻;配中极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治疝气;配内关、神门治失眠。刺灸法 直刺11.5寸。附注 (1)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2)孕妇禁针。,血海 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
11、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配伍 配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曲池治瘾疹。刺灸法 直刺11.5寸。,手少阴心经,少海 定位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主治 心痛,肘臂挛痛,瘰疬,头项痛,腋胁痛。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刺灸法 直刺0.51寸。附注 手少阴经所人为“合”。,神门 定位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 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配伍 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阳交治健忘、失眠。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手少阴经所注为“输”,心经原穴,手太阳小肠经,后溪
12、 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主治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配伍 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刺灸法 直刺0.51寸。附注 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天宗 定位 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胸椎相平。主治 肩胛疼痛,气喘,乳痈。配伍 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治乳痈。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肩外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 肩背疼痛,颈项强急。配伍 配肩中俞、大椎、列缺治肩背疼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足太阴膀胱经,睛明 定位 在面部
13、,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配伍 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刺灸法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本穴禁灸。附注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攒竹 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主治 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配伍 配阳白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刺灸法 平刺0.50.8寸。禁灸。,风门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
14、,胸背痛。配伍 配肺俞、大椎治咳嗽、气喘;配合谷治伤风咳嗽。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肺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配伍 配风门治咳嗽喘;配合谷、迎香治鼻疾。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肺的背俞穴。,心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 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痫。配伍 配巨阙、内关治心痛、惊悸;配内关、神门治失眠、健忘。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心的背俞穴。,膈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 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
15、,盗汗。配伍 配内关、足三里治呕吐、呃逆;配足三里、血海、肓膏治贫血。刺灸法 斜刺0.5之0.8寸。附注 (1)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肝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 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痫,脊背痛。配伍 配支沟、阳陵泉治胁痛;配太冲治目眩。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肝的背俞穴。,胆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 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配伍 配阳陵泉、太冲胆道疾病。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胆的背俞穴。,脾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 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配伍 配足三
16、里治腹脱、便秘。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脾的背俞穴。,胃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 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胃的背俞穴。,三焦俞 定位 在腰部,当第腰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 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治肠鸣、腹胀。刺灸法 直刺0.51寸。附注 三焦背俞穴。,肾俞 定位 在腰部,当第腰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 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配伍 配太溪、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翳风、耳门治耳鸣、耳聋。刺灸法 直刺0.51寸。附注
17、肾的背俞穴。,大肠俞 定位 在腰部,当第腰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腰痛。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支沟治便秘。刺灸法 直刺0.81.2寸。附注 大肠背俞穴。,小肠俞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寸,平第骶后孔。主治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腰腿疼。配伍 配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关元治腹胀、痢疾、便秘。配肾俞、三阴交、三焦俞、关元、曲泉治泌尿系结石。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寸;灸壮。,膀胱俞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寸,平第骶后孔。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配伍 配肾俞治小便不利。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81.2寸。附注 膀胱背俞穴。,承
18、扶 定位 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主治 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配伍 配委中治腰骶疼痛。刺灸法 直刺12寸。,委中 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配伍 配大肠俞治腰痛。刺灸法 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附注 足太阳经所入为“合”。,秩边 定位 在臀部,平第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寸。主治 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配伍 配委中、大肠俞治腰腿疼痛。刺灸法 直刺1.52寸。,昆仑 定位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腰骶疼痛,脚跟肿痛。配伍 配
19、风池治头痛、目眩。刺灸法 直刺0.50.8寸。附注 (l)足太阳经所行为“经”。(2)针灸大成:“妊妇刺之落胎。”,足少阴肾经,涌泉 定位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与后/交点上。 主治 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配伍 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刺灸法 直刺.寸;可灸。附注 肾经井穴。,太溪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
20、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配伍 配然谷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治肾胀;配支沟、然谷治心痛如锥刺。刺灸法 直刺.寸;可灸。附注 肾经腧穴、原穴,手厥阴心包经,曲泽 定位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主治 心痛,善惊,心悸,胃疼,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动,咳嗽。配伍 配神门、鱼际治呕血;配内关、大陵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阴俞治心悸、心痛;配少商、尺泽、曲池治疗肘臂挛急、肩臂痛。刺灸法 直刺.寸,或者用三棱针刺血;可灸。附注 心包经合穴,内关 定位 腕横纹上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
21、,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配伍 配公孙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满支肿;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配外关、曲池治上肢不遂、手振颤。配患侧悬厘治偏头痛;配建里除胸闷。刺灸法 直刺.寸;可灸。附注 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劳宫 定位 在手掌心,当第、掌骨之间偏于第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主治 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配伍 配后溪治三消、黄疸;配涌泉治五般痫。刺灸法 直刺.寸;可灸。附注 心包经荥穴。,手少阳三焦经,外关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主
22、治 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配伍 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刺灸法 直刺.寸;可灸。附注 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天井 定位 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寸凹陷处。主治 偏头痛,胁肋、颈项、肩臂痛,耳聋,瘰疬,瘿气,癫痫。配伍 配率谷治偏头痛;配天突治瘿气;配臂治瘰疬、瘾疹;配巨阙、心俞治精神恍惚。刺灸法 直刺.寸;可灸。,丝竹空 定位 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配伍 配丝竹空止牙痛。刺灸法 平刺.寸。不宜灸。,足少阳胆经,风池 定位 在项
23、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配伍 配合谷、丝竹空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玉枕、风府、上星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太冲、水沟、足三里、十宣治中风。刺灸法 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附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肩井 定位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主治 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配伍 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刺灸法 直刺.寸,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附
24、注 足少阳、阳维之会。,环跳 定位 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主治 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配伍 配风市治风痹;配太白、足三里、阳陵泉、丰隆、飞扬治下肢水潴留、静脉炎;配风市、膝阳关、阳陵泉、丘墟治胆经型坐骨神经痛;配居髎、风市、中渎治股外侧皮神经炎;配髀关、伏兔、风市、犊鼻、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太溪治小儿麻痹,肌萎缩,中风半身不遂。刺灸法 直刺.寸;可灸。附注 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足厥阴肝经,章门 定位 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
25、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配伍 配足三里治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配天枢、脾俞、中脘、足三里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配肾俞、肝俞、水道、京门、阴陵泉、三阴交、阳谷、气海治肝硬化腹水、肾炎。刺灸法 斜刺.寸;可灸。附注 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艾灸,中医艾灸艾 灸:中医针灸疗法之一。用艾柱为主熏灸 穴位以治病。 艾灸分类:1.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 2.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 3.艾卷灸艾条灸、太乙神针、雷火针。 4.温筒灸铜制灸器。,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
26、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
27、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艾卷灸,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
28、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
29、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火罐疗法,是利用燃烧时消耗罐中部分氧气,并借火焰的热力使罐内的气体膨。胀而排除罐内部分空气,使罐内气压低于外面大气压(统称负压),借以将罐吸着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火罐法其吸拔力的大小与罐具的大小和深度、罐内燃火的温度和方式、扣罐的时机与速度及空气在扣罐时再进入罐内的多少等因素有关。如罐具深而且大,在火力旺时扣罐,罐内热度高、扣罐动作快,下扣时空气再进入罐内少,则罐的吸拔力大;反之则小,可根
30、据临床治疗需要灵活掌握,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闪火法 用镊子或止血钳等挟住乙醇棉球,或用纸卷成筒条状,点燃后在火罐内壁中段绕12圈,或稍作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并及时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即可吸住。此法比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是较常用的拔罐方法,须注意操作时不要烧罐口,以免灼伤皮肤。,投火法 将纸折成宽筒条状,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此法适用于侧面拔,需注意将纸投入罐内时,未燃的一端应向下。若燃烧后罐内剩余纸筒条的长度大于罐口直径稍多时,此法即便是用于仰卧位拔罐,也不致灼伤皮肤。,贴棉法 用直径约为2cm左右的棉花片,厚薄适中,浸少量75%95%的乙醇,贴在罐内壁的中段,以火柴点燃,扣在施术部位上,即可吸住。此法多用于侧面拔,需防乙醇过多、滴下烫伤皮肤。,起罐法,起罐亦称脱罐。用一手拿住火罐,另一手将火罐口边缘的皮肤轻轻按下,或将火罐特制的进气阀拉起,待空气缓缓进入罐内后,罐即落下。切不可硬拔,以免损伤皮肤。若起罐太快,易造成空气快速进入罐内,则负压骤减,易使患者产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