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 2010 年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校长 何建国(2010 年 4 月 14 日)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从 2005 年开始,学校每年都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总结前一年教学工作的成绩和不足,部署当年的教学工作任务,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王燕昌副校长代表学校作了报告,有总结、有思考、有目标、有措施,很全面,也很具体,接下来就是如何将会议的精神贯彻好,将今年的各项教学工作任务落实好的问题。只有任务细化了,责任明确了,检查跟进了,工作落到实处了,才能达到会议的预期目标。下面,我谈五个方面的意见,请同志们思考。一、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我曾经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过这一话题,今
2、天还要讲,似乎是“老生常 谈” ,但我 觉得不仅我的工作 岗位要求我必须明确这一认识,而且我真的认为它确实极为重要。大学是社会的产物,大学的功能必然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必然具有时代要素和社会性特征。自从大学诞生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只是一个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场所。19世纪初,洪堡所倡导和实践的“学术自由 ”与“教学与研究相统一” 的理念,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使大学功能第一次放大和2拓展。20 世纪初,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社会服务思想的成功运用,使得大学从此走向社会的中心,承担起了更为直接的服务社会的功能。由此可以看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随着社会进步
3、和大学演进有一个功能递增的过程。大学是靠培养人才起步的,也是靠人才培养使自身得以不断发展、功能得以不断拓展的。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培养的功能始终没有削弱、更没有消失,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我们常用“纲举目张”比喻做事要抓主要环节。如果说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目” 的话,人才培养就应当是“纲” ;如果说科学研究和服 务社会是大学园地里两颗璀璨的珍珠,当我们需要用一根金丝将其串成项链的话,那么这根金丝就是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法” 明确规 定, “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大学首先是一个教育机构,培养人才是其根
4、本任务,也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许多高校已自觉地将其作为基本的办学理念,这既是坚守和弘扬大学传统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大家都知道西南联大的故事。这所产生于特殊时期的特殊大学,在短短八年极其艰苦、极其艰难的办学历程中,能够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铸就不朽的丰碑,除了她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了一批包括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 “两弹一星 ”元勋等让中国人引以自豪的科学家、政3治家、社会精英等栋梁之材。因此,一所大学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和终极服务,应当是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武汉大学顾海良校长认为,只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是高水平大学。宁夏大学在 50 多
5、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先后培养了 9 万余名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他们奋战在各条战线,为学校赢得了声誉,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宁夏大学也因此得以不断发展和提高。目前,学校正在加快推进战略转型和“211 工程” 建 设,面对新形势,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不应当由于转型而被边缘化,而是在新形势下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对于一所大学而言,人才培养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它体现的是学校基本的办学理念,必须毫不动摇、常抓不懈;人才培养也是一项良心工程,事关国家未来、寄托着许多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关涉学生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必须提高认识,铭记责任;人才培
6、养又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推进;人才培养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必须形成“联动 ”机制。我要特别强调 的是,我们经常讲要“全 员 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就是说每个部门、每个学院、每个教职员工都有育人的责任和义务,需要全校上下一条心、一股劲、一盘棋,不遗余力、不留遗憾地做好工作。决不能把人才培养只看作是教学单位的任务,只看作是专任教师的责任,只看作是教务部门的事情。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和关4键在学院,各学院最熟悉本院的学科规律、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最清楚本学院学生的情况。所以,各学院要主动学习,坚持改革
7、创新,结合本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潜力等因素,落实好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这是学院实体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对各学院的信任和期望,大家要用好这个自主权,发挥能动性,努力把我校的人才培养做成“精品工程” 。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而合格人才的培养却并非仅仅靠一句口号和某个高端认识就能完成,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优秀的师资队伍。但是,当这一切条件都基本具备时,我们仍然不敢保证一定能够培养出优秀或者合格的人才!为什么?在座的各位绝大多数都有过大学经历,大家不妨回想一下,我们每个人对于大学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也许有青春的浪漫、成长的烦恼
8、,有获取知识的满足、发现问题的快乐,但是我想一定还有对好老师精彩讲授的难忘记忆!正是这样的记忆让我们的大学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也许正是这样的记忆使我们的思维豁然开朗。试想,如果这样的记忆不是对于某一个老师而是许多老师,我们所神往的西南联大的教育辉煌还会是梦想吗?同志们,这里其实没有多少深奥的道理,如果说一定要讲出道理的话,我看只有一个硬道理: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也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如5果大家认同这个道理,那么就应当建立这样一个认识:为了培养合格人才,必须明确教学才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我们要创造一种环境,营造一种氛围,使得我们的老师能够“有尊严” 、“有能力”
9、在 讲台上坦然面 对莘莘学子。侯外 庐先生在担任西北大学校长期间,十分重视教学工作。他认为大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需要建立制度,并亲自为改革课堂讨论提出了“有准 备、有 发言、有争论和有总结” 的“四有”和“ 定时、定地、定题、定教师参加”的“ 四定”等办法。这是一个大学校长对于教学效果的目标认识,也是一个好老师进行高质量教学的有效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型大学都在强调,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要以高质量的教学工作为基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近年来,特别是通过两轮本科教学评估,学校进一步树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建立健全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同时
10、,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空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更加宽广的教学平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整体合力,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我们一定要着眼长远、从长计议,尤其要结合学校战略转型和“211 工程” 建设目标,构建更加 坚实的人才培养体系,抓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要特别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检查力度,各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不能减、措施不能变,坚决避免领导抓教学精力投入不足、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学生学习精力投入不足的现象,努力使学校教学工作在新的6形势下迈上一个新台阶。三、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
11、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他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总书记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应当成为我们高校教师认真体会和努力实践的方向。大学的多种功能决定了,今天的大学教师,其职责并非是单一的而可能是多元的。而且,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面临的各种诱惑还是很大的。同时,由于目前一些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问题,部分教师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个别教
12、师对教书育人缺乏热情、激情和精力投入;社会环境和学校评价体系中,对于那些安心教书、潜心育人、热心教研,甘愿为人才培养付出辛劳而不计个人得失的老师的整体关注氛围也不够浓。这些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却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效果,甚至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潜在而致命的打击,这是特别需要我们关注和深思的。我们说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那么能够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和承担这一中心工作的,是教师而不是其他,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7有人认为, “教师是大学精神的主要承 载者、守护者与传承者,大学精神首先是大学学人的精神,教师要把大学精神传给学生,让具有大学精神的学生去引领社会、引领未来”。
1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在教与学这种特殊的知识传播与接受过程中,教师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无不得益于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一句话,大学的根本任务和教学的中心地位决定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应当居于基础和主导地位,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杨振宁教授认为,大学的教授不上课,应该是科学家或者研究员,不应该称之为教授。南开大学的陈省身教授作为世界级大师,90岁时还坐着轮椅去讲课,不仅仅说明他个人精神可嘉,而是证明了他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这些例证说明,从事教学活动是高校教师的天职而非一般工作职责。教师既然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那么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能够细心体会“三尺 讲
14、台比天大” 的道理。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听起来是个十分响亮的称号,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其中所包含的责任与要求。所谓“学高 为师,身正为范” ,其实阐明了教师这一职业的高尚性和艰巨性。当然,在知识层出不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对教师“学高” 的要求可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丰富 ”,对于其教学技能的要求也可能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叠教案” 或者“黑板上耕田,纸上谈兵” 的满堂灌式教学,而是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一定的创新经历和恰当的教学方法。总之,现代8大学教师的教学必须适应现代创新人才培养之需要。为此,希望老师们不断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丰富创新经
15、历,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教书育人本领,真正做到既愿教又会教且能教。学校将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师德建设,强化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改革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机制,让教师乐于、勤于、善于育人。四、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三个重要关系,不断促进学校整体事业协调发展随着学校战略转型和“211 工程” 建设任 务的落实,我们的发展目标要求学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在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方面有更多实质性突破。为此,我认为要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三个重要关系。第一,处理好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关系,突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和研究生教育的先导地位。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学校
16、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重要体现。要成为一所高水平大学,就要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研究生教育要适应“211 工程”大学的建设要求,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引领学校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基本的办学层次,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我们要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和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必不可少,也是我们发展的重点,但支撑这一重点的则是稳固而优质的本科教育。因此,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休戚相关,密不可分。9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尤其是提高本科生的教育质量,为发展研究生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处理好教学
17、与科研的关系。对于高水平大学或者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言,教学与科研应当是相辅相成的。教师通过科学研究丰富和提升其教学内容;同时,经过教学验证的科学研究才能更有生命力和推广价值。因此,教学与科研是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两个支柱,二者必须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对教师而言,科研成果、研究过程和研究体会,都是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并以此为依托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培育优势特色专业;依托科研项目及成果,拓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供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为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提供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8、,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离开了高水平的科研,教学内容无法更新,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通过教学,教师可以发现问题,在与学生接触、交流的过程中激发研究的思想火花。如果不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高校就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只能等同于科研单位,教师也不能称其为教师,只能称其为研究人员。教师要自觉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第三,处理好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关系。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生命线和中心工作,而有效服务社会,尤其致力于服务地10方经济社会发展,又是高校的基本任务,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不可割裂的。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这一重
19、要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围绕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凝练学科主攻方向,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本身也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表现。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现在强调学科建设和对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也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对地方人才贡献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和智力支撑能力的主要任务。通过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搭建校地互动平台,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是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五、牢固树立三种意识,努力开创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的是长期努力,认真坚守,为此必须牢固树立三种意识。一是质量意识。质量是生命线,是发展的根基。将提高质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是我们的义务,更是责任。抓质量贵在一以贯之、锲而不舍,时刻将“质量”二字放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就像高楼大厦不能建在砂石和瓦砾中一样,教学质量必须从一砖一石抓起,必须强化环节控制,做到有始有终,不留死角。我们的本科教学经过几年的“ 迎评促建”和“质量工程”建设,已经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效果也开始显现出来。现在的重点是,要按照“ 211 工程” 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体系。尤其是作为教学管理第一线的各学院,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