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omment 中中中中1: 1Cited from Natania Rosenfeld,Outsiders Together:Virginia and Leonard Woolf,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p114.2S.P.罗森鲍姆, 岁月与海浪 ,徐冰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第 167页。3Natania Rosenfeld,Outsiders Together:Virginia and Leonard Woolf,p.114.4Virginia Woolf,Women and Writing,intro.by M.
2、Barrett,London:The Womens Press,1979,p.27.Comment 中中中中2: 1Roger Poole,The Unknown Virginia Woolf,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p.20.12 性别差异表现伍尔夫在 1924年 8月的日记中这样描述过自己与丈夫伦纳德伍尔夫在实际生活中的区别:“有时我认为,我们两个的脑子状态不同。要不是我还有点想象力,并转向写作,我就是一个普通女人了。 ”1这里不是指脑子优劣的问题,而是指男女性别差异的问题,而这个差异,在伍尔夫看来,是不可逾越的。她的脑子与伦纳德
3、的脑子根本就不在同一个秩序中。伍尔夫的脑子是靠想象力的“闪现”(“flash” )运转,而伦纳德的脑子抓住的是纯粹事实。伍尔夫的外甥女安吉利卡嘉奈特(Angelica Garnett)在自传蒙蔽在善意中 (Deceived by Kindness,1984)中回忆伍尔夫夫妇时说, “当她的思想关注人类无意识的、脆弱的、更加敏感的方面时,当她以一种偶然的、聪明的、恰如其分地擦过可能性边缘的方式,关注所述行为举止的各种细节时,伦纳德就在一旁静静等待,然后他会毫不含糊地将同样的事件如实、客观、直截了当地重新描述一遍。并非伍尔夫不懂客观性,她不过是借由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而已。 ”2因此安吉利卡用“火
4、焰” (fire) 、“幻想” (fantasy)等字眼来形容伍尔夫的谈话内容,而用 “事实的、直接的和客观的” (factual,forthright and objective)等来描述伦纳德。3伍尔夫相信,普遍存在的两性差异和男女不同的价值观会被男女作家自觉不自觉地带入写作中。 “没有人会承认,他会把男作家写的小说错当成是女作家写的。不仅因为他们经验上的巨大差异,关键还在于这样一个事实:不是因为男性就描写战争,女性则描写生产,而是各自的性别描写该性别本身。无论男作家还是女作家,他她最初写出的话语就足以说明作家的性别。 ”4女作家的小说与男作家的小说在主题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且他们的创作不
5、仅有情节和事件的差异,还有选材、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上的无穷差异。这些差异一定会反映在小说人物主体和小说形式上。就像伍尔夫自己的写作与其父亲的写作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一样:“莱斯利爵士的理性与他女儿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裂隙,前者是历史学家和功利主义者、编辑和汇纂家,而后者将写出与班奈特、高尔斯华绥和威尔斯的功利主义故事完全相反的小说她父亲代表着一种与她对立的思想和写作模式:一种可以从原则上排除感情、诗意、直觉、暗示、联想和主观性的模式。 ”1伍尔夫的许多散文和随笔都论述和强调两性间的差异,并在小说中不断呈现和探讨男女性别差异。如果她笔下的人物是女性,那一定会受到性别的限制,但如果是男性,就会得到性别的
6、优待。虽然她并未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但是差异就存在于人们的相互关系之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生活经历的不同会导致男女两性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男性注重理性,强调推理;女性注重情感,强调直觉,二者之间常常难以沟通。克拉丽萨(达罗卫夫人 )和拉姆齐夫人(到灯塔去 )都是靠敏锐的直觉来感悟人生的。克拉丽萨虽然不够聪明,书也读得不多(这让我们联想到远航中的雷切尔和夜与日中的凯萨琳) ,但是她有凭直觉了解人和事的天赋, “她唯一的天赋是,几乎能凭直觉一眼识透别人。 ”(达 ,9)她内心深处是如此机敏,如此女性化,不管她在何处,她都能创造出个人的小天地。可以说,克拉丽萨的生活是直觉的生活,而不是推理的
7、生活。她的直觉多准啊!她看穿了只顾从病人身上榨取钱财而不管病人死活的医生布莱德肖爵士,她理解丈夫里查德和年轻时的情人彼得(Peter Walsh) ,她既同情又羡慕(在她憎恨的同时)具有同性恋倾向的多里斯吉尔曼(Doris Kilman)小姐,要是她在公园里遇到了那对受到困扰的夫妇雷西亚和塞普提默斯,她一定会跟他们说话的。正是这些直觉的准确性把大家都吸引到自己身边来,彼得(Peter)和里查德都不由自主地被她迷住。可是,克拉丽萨是一个议员的妻子,单是这一点就足以扼杀她的这些天赋,因此她的朋友萨利塞顿(Sally Seton)才恳求彼得把她带走,把她从休(Hugh)和达罗卫那些“不折不扣的绅士们
8、”那里拯救出来,因为他们只能使她成为一个十足的家庭主妇伍尔夫称其为“家庭天使” 。伍尔夫试图告诉读者,直觉、忠正(integrity)和富于想象力的女性方式比智力活动、推理和逻辑的男性方式更加可取。与克拉丽萨一样,拉姆齐夫人也具有平凡而独到的无价特质:创造美、发现美并维持美的能力。小说第一部的标题“窗” (The Window)明显象征拉姆齐夫人的心灵之窗,夫人凭她敏锐的感觉,由内向外直观地洞察人们的思想情绪。于是,各种人物和事件都由外向内投射到她的意识屏幕上来。拉姆齐夫妇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最突出的表现是那场关于天气好坏的争论。6 岁多的小儿子詹姆斯想去看灯塔,拉姆齐夫人为了不让孩子失望,就答
9、应说,如果第二天天晴,就带他去。而拉姆齐先生却是非常生硬地打破了孩子的梦想,因为他毫不犹豫地否定了第二天会天晴的可能性,两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显露无遗:她想要把这只袜子织完,明天好送去给看灯塔之人的小孩。而拉姆齐先生粗暴地打断了她,说他们明天不可能到灯塔去。他怎么知道?她反问。风向经常会变的。她说的话极没道理,那种愚蠢的妇人之见使他勃然大怒。她却蔑视事实,是他的孩子们把希望寄托在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上,实际上,这就是撒谎。他气得在台阶上跺脚, “真该死!”他说。但是,她说了些什么呢?不过说明日可能天晴罢了。可能明日就是晴天。 (灯 ,3233)以上引文反应出这样的事实:拉姆齐夫人完全不认同拉姆
10、齐先生丝毫不顾别人的感情而去追求真实的做法,认为这是任性和粗暴的行为,是对于人类礼仪的可怕蹂躏。因此拉姆齐夫人迷惑地茫然凝视,她低头不语。她认为男人们缺少某种东西,擅长夸夸其谈,却从不留意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美丽,他们缺乏爱心,缺乏观察力和鉴赏力。夜与日中拉尔夫与姐姐琼(Joan)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不仅两人的表情不同,他们的眼神也不一样。从琼的脸上,可以看出大家庭里做姐姐的那种宽容而且想极力保持好性子的特质。一双令人愉快的棕色眼睛很像拉尔夫,但是表情却不一样:“他似乎只是直接盯视某一个事物,而她却喜欢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每样事物。 ”(夜 ,22)琼似乎有凡事都要从许多不同方面去考虑的习
11、惯,这与前面伍尔夫在日记中说到她自己和伦纳德的情形非常相似,也让我们想起拉姆齐夫人的顿悟与风牛马不相及的都勃炖牛肉(Boeuf de daube)同时出现在她脑海里的情形。在伍尔夫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属男女隔阂最深,女性很难理解男性,男性也很难理解女性。其次,阳刚气质(masculinity)与阴柔气质(femininity)也是伍尔夫关注性别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菲勒斯中心社会中,男孩女孩很早就开始培养自己的阳刚阴柔气质。但是在伍尔夫看来,所谓阳刚气质不过就是虚荣、自负、自大的表现而已,与温柔、宽容、同情的品德形成鲜明的对照。由于阳刚气质需要女性对他们吹捧、崇拜、顺从、宽容和同情,从而成
12、为压迫和奴役女性的根源所在。罗德尼(夜与日 ) 、布莱德肖爵士(达罗卫夫人 ) 、拉姆齐先生和坦斯雷(到灯塔去 )以及帕吉特上校(岁月 )等都是这一类人物的代表。拉姆齐先生心眼儿小、自私、虚荣、个人主义,把拉姆齐夫人折磨得要死。他的事业并不顺畅,他那“卓越的脑袋”已经达到了 Q,这已经非常难得,因为在整个英国没有几个人曾达到过 Q。可拉姆齐先生还想更进一步,他想达到 R,可是 R 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他为达不到 R 而沮丧,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于是他要求得到他人的同情。他就像个缺乏生命力的不幸的男人,就像一只光秃秃的“黄铜鸟嘴” (“thebeak of brass”) ,拼命地吮吸别人的同
13、情。小说多次用“暴君” 、 “自私” 、 “黄铜鸟嘴” 、 “渴血弯刀” 、 “吮吸” 、 “砍伐”等词汇来形容拉姆齐先生对夫人同情的需索无度,尤其是当这些词汇大多由他六岁儿子的意识里表现出来的时候,效果更加突出。作家想传给读者的信息是,就是因为拉姆齐先生对夫人的需索无度,才导致了她的早逝。伍尔夫通过拉姆齐先生来批判和否定男性秩序,认为那是有缺陷的秩序,而拉姆齐夫人的“女性”秩序是值得赞扬和肯定的,她人格的巨大魅力通过第一部分的在场和第三部分的缺席的强烈对比而得到了加强。关于天气的真实情况就变成了一种“男性”的侵犯,被母爱保护的詹姆斯恨他的父亲,恨他的“男性气质” ,因为他觉得这种男性气质侵犯
14、到了母亲。到灯塔去中,另一位不断强调说“女人不能写作,女人不能绘画”的自大狂男性是查尔斯坦斯雷。他也是拉姆齐夫人家宴上的客人,与其他人坐在一起时,他是如此难以沟通,难以取悦。眼看着拉姆齐夫人的晚宴就要被他搅了的时候,是丽莉替拉姆齐夫人解了围,丽莉适时地奉承了他,并扮演了坦斯雷所希望依赖的角色。因为丽莉知道,按照当时的社会礼仪原则,一位女性,不论她的职业地位如何,她有义务去帮助那些想要显示出那像肋骨和腿骨一般深藏不露的虚荣心,满足他要求表现自己的迫切欲望的男性。小说中的男性需要依赖女性来维持他们的虚荣和自信,这一点在家宴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拉姆齐夫人感觉到:“互相谈话、交流思想、创造气氛的全部努力
15、,都有赖于她。 ”(灯 ,87)伍尔夫通过描绘这些关系,提出了令人深思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能否在不牺牲自我的个性特征的前提下,来获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谅解和同情?夜与日中的希尔伯利夫人(Mrs Hilbery )的同情心在整个小说中是作为一种肯定的、统一的力量来呈现的。在这一点上,她和到灯塔去中的拉姆齐夫人有类似之处。小说以聚会开篇,而维系聚会的主要是希尔伯利夫人,虽然她丈夫也在场,但不起什么作用。无论是拉尔夫中途介入所带来的不便,还是他与凯萨林之间陷入令人尴尬的沉默,都是希尔伯利夫人为之解围。笔者认为,伍尔夫要传达的信息是,虽然希尔伯利夫人并非该小说的主角,但她的性格魅
16、力是绝不容忽视的,她那满足别人需求的敏锐也是她丈夫完全没有的。再次,男女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拉姆齐先生的阅读伴随有许多肢体行为,比如踱步、做手势和大声背诵,他哭、烦躁不安、捻头发、拍大腿和大笑不已。可以说,拉姆齐先生对人与书的解读都是侵略性的、介入性的男性化动作,旨在考虑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别人的需要。其声音投射也是指向自己的,它只确保自己的主导地位以及对妻子、孩子们和客人的掌控。拉姆齐先生把妻子读书给詹姆斯听的行为“解读”为“增强”和“满足”他自己的工作能量:“他安全了,他又恢复了他孑然独处不受干扰的状态。 ”(灯 ,34)他转向司各特,是想要确认对自己书本的信任,这种重读
17、的经历也就是对自我的安慰而已,这使他感到“生气勃勃” ,使他忘记自己,虽然他不能真正做到。拉姆齐夫人和丽莉都看到了这一点。拉姆齐夫人认为, “这些辞藻只不过是游戏而已因为如果她说了一半他所说的话,她就会把自己的脑袋打开了花。 ”(灯 ,73)丽莉则想, “他在做秀,这个大人物在演戏” ,而“这是可怕的,是不体面的” 。(灯 ,162)如果说,拉姆齐先生的阅读是分析性的,那么他夫人的阅读则属于经验性的。她的阅读超越了自己,进入到作者的心里,也同情他人的情感。这种阅读是女性特有的方式,小说叙事者也认为,比起拉姆齐先生沿着字母顺序的逻辑进程,她的精神历程要深入得多,深刻得多。两极分化的阅读经验反映出
18、英国传统社会中,男女各自生活与感受的两极分化。男女阅读的感受不同,阅读的内容也天差地远。拉姆齐先生看着夫人读书时,不知道她在读什么。他喜欢认为,妻子并不聪明,也不精通书本知识。他认为她不会理解正在读的东西。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拉姆齐夫人读的是伊丽莎白和詹姆士一世(James I )时期的诗歌,她不仅理解而且把自己的阅读变成了一次色情冒险:“也不要赞颂那绯红的玫瑰” ,她俯首低吟,觉得在吟诵之际,她正在朝着那顶峰、那巅峰攀登。多么心满意足!多么宁静安祥!白天所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景象,全都被这块磁铁吸住了;她觉得她的心灵被打扫过了,被净化了。就在这儿,她突然把它完全掌握在手中了,美妙而明智,明晰而完
19、整,这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髓,她在这儿完整地把握住了这首十四行诗。 (灯 ,127)以上文字说明,拉姆齐先生对妻子的了解非常有限。拉姆齐夫人不仅对诗歌的鉴赏力和领悟力相当高,而且还能与自己的情感结合起来。而这不是拉姆齐先生能做到的。因为他读着司各特的时候,想的是“生活的完整意义并不在于床笫之欢” (灯 ,126) 。此外,两个人阅读的姿态也迥然不同。拉姆齐先生阅读时就像一个战场上的战士,被激励着,而且洋洋得意。而他的妻子读书时似乎处在情色的恍惚当中,犹如一个睡眼惺忪的人, “她正在攀登那些树枝,忽左忽右地向上攀登,伸手摸到一朵花,然后又摸到了另外一朵。 ”(灯 ,127)伍尔夫曾在日记中把阅
20、读描绘成一种性经历,有过“被一本书放倒”的快乐。拉姆齐先生是一个公共读者(“public reader ”) ,仅凭他的手势,我们就能知道他的整个阅读行为和大致内容,但是拉姆齐夫人的阅读显然不同,就像一棵树在风中颤动、摇曳,现在风小了,树叶一片一片地静止下来。这种隐秘的性经历就是她的私人生活,她的诗歌阅读就是某种形式上的“静静的实践” 。与拉姆齐夫人给詹姆斯读渔妇 (“The Fisherman s Wife”)的情景颇为相似的是小说岁月中男女主人公不同的阅读经历。男主人公爱德华(EdwardPargiter)和爱德华的堂妹萨拉(Sara)读了同一本书: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Sophocle
21、s)的悲剧安提戈涅 (Antigone) 。由于他们阅读的方式存在着明显差异,他们所得到的结论也完全不一样。爱德华先是聚焦于文本每个单词的意义,索福克勒斯在别的地方是怎样使用同一个词的,节奏在哪里有变化等等。然后,他把自己的心境也读进了小说,以致把自己的想法与心目中的重要女性角色结合起来,形成了他生活中真实女性的形象吉蒂(Kitty) 。萨拉的阅读过程不同,她的阅读是跳跃式的,随意读一行两行,注意力轻易地在书本和窗外的景象之间交替着,同时始终维持一种读者与文本的关系,虽然书本比窗外的实际场景更有吸引力。拉姆齐夫妇、爱德华和萨拉等角色在阅读方式、内容和感受上的差异也说明,性别差异不仅存在,而且无
22、所不在。作为父权制下的母亲,拉姆齐夫人为儿子詹姆斯朗读的故事渔妇实际上是自己的命运和全体女性的命运,她只有在那时才意识到,她是在用教詹姆斯怎样拒绝母亲的方式帮他度过俄狄浦斯(Oedipus )时期。 渔妇童话中,家庭主妇(渔妇)伊萨贝尔(Isabil)竟然妄想成为上帝,这一点残忍地告诉詹姆斯,父亲都是理智的,而母亲则是为权力疯狂的。事实上,生活中的拉姆齐夫人有时的确扮演着上帝的角色,如充当媒婆并主宰身边每个人的生活,包括她的家人、客人以及她看望过的病人等。因此在读到渔妇受到惩罚时,即让她永久地回到无权无势的小屋,拉姆齐夫人保持着原有的语气和声调,没有显示出任何个人的情感。合上书本时,她凝视着詹
23、姆斯的眼睛说:直到现在,他们还在那儿生活着呢。 ”(灯 ,64)这说明,拉姆齐夫人是知道自己对权力的渴望的,也愿意吸取教训,并将此教训传给詹姆斯。伍尔夫小说的小说世界中,大多数男性人物不仅追逐意义,而且还是发展不平衡的动物,他们的矫揉造作常常强行介入,有时甚至通过暴力介入女性的世界。他们不像女性人物那样平衡发展,根植于现实,与非人类世界保持着几乎完美的关系,拉姆齐夫人、达罗卫夫人、希尔伯里夫人等都带有一种精神健康的氛围:她们总能保持平衡,而这一直是男性担忧的事情。女性的作用也许是为男性与自然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男性心智健全,以免迷失在抽象和占有中。女性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做到了这一点:性、持家、
24、生养孩子等等。13 性别差异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女性游离于父权文化社会的边缘,但因为共同的身体经历青春期、月经、性经历、怀孕、生产和绝经,即女性生活的完整周期而形成了她们自己的生活习惯,肖瓦尔特称之为“女性亚文化”1。从女性视角审视人类古老的文明,伍尔夫发现,它只是一个跛足的巨人。不仅以男性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法律、伦理及历史文化等观念造成了人类意识中心的偏移,更重要的是,整个父权社会结构是残缺不全的。人类的经济活动本该包括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而事实上人类自身的生产作为经济活动的范畴长期被忽视。生孩子的活动和生孩子的女性一概被排除在经济活动之外,排除在价值领域之外。传统政治拒绝妇女
25、的参与,把生儿育女、家务劳动、家庭教育、两性关系、婚姻问题等等都排斥在外。因此,伍尔夫强调女性价值观的差异思想不仅成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础,为后来的女性主义者建立女性文学传统和女性价值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激起了人们对过去的女作家重燃兴趣,对当代女性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伍尔夫的性别差异思想成为当代女性主义的理论来源与基础。如前章所述,1Elaine Showalter,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p.15.波伏娃的第二性以她的性别差异思想为基础提出了“社会性别”概念,系统论述男女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差异,弘扬了伍尔夫的这一思想,开启了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可以说
26、,伍尔夫性别差异思想成为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女性主义发展第二阶段的指导思想。在此思潮中,女性主义者不再满足于在历史线状时间中占有自己应有的位置,拒绝被给予的历史处境,质疑整个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层面。她们不再强调基于男女相似性而要求平等的策略,而是强调两性间的差异,以及基于差异而来的女性意识、女性经历与经验、女性历史与传统、女性独特气质等女性特征,颂扬女性本质,并以差异为名否定男性秩序。他们一方面批评男性占绝对优势的文学传统,另一方面更多地关注男女作家的差异、文学意象的差异、使用实际语言的差异等。美国女性主义者特别关注女性文学传统的重建,使那些被历史遗忘的女作家重见天日。肖瓦尔特的名著她
27、们自己的文学一书,其理论源泉也来自伍尔夫的性别差异思想:不仅该书书名套用了房间书名,隐喻对女性前辈传统的继承,她探讨的内容更是与伍尔夫开创的事业一脉相承,即重建失落的女性文学传统。该书还辟专章对伍尔夫的雌雄同体思想进行了批评。肖瓦尔特认为,女作家开始意识到两性之间的差异是在 19 世纪末期。她提到,有些比较极端的论者甚至认为,男性缺乏内心生活,或至少没有女性内心生活那么丰富,那么多姿。她们认为父权制文化及其心理是荒芜和贫瘠的,不得不利用自己的情感来谋生的妇女自然看重直觉和内心生活,并对秩序井然的公共领域感到一种轻蔑的同情 1。与肖瓦尔特从事同一领域研究的还有吉尔伯特和格巴,她们在女性文学传统重
28、建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们合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和无男人国土以及合编的诺顿女性文学选读等都探讨了英美女作家和诗人在各个历史时期文学中的地位,对她们文献进行了梳理,肯定了她们的成就。由伍尔夫的女同性恋观点发展而来的女同性恋理论在妇女运动这二次浪潮中也得到了充分发展。自 20 世纪 60 年代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开始,一直到 90 年代又衍生出“怪异理论” (“queer theory” ) ,可见其强劲趋势,甚至有“女同性恋解放”运动之称 2。桑塔格认为,所有“真正的”女同性恋都是蓄意的,也是政治的。女同性恋既短暂又难以界定,只是一种意识而非一种模式或风格。女同性恋研究(“l
29、esbian studies ”)兴盛于 20 世纪 7080 年代,她们认为这样可以“摆脱父权制的束缚和压迫,成为所有女性的榜样。 ”3 代表人物有朱迪丝巴特勒(Judith Butler) 、萨拉霍格兰德(Sarah Hoagland,Lesbian Ethics:Toward New Value,1989) 、莎利本斯托克(Shari Benstock,Women of the Left Bank:Paris,1900-1940,1986)卡拉 杰与乔奈格拉斯哥(Karla Jay&Joanne Glasgow,Lesbian Texts and Contexts,1990)等。其中,巴
30、特勒的性别麻烦 (Gender Trouble: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1990)和重要的身体 (Bodies That Matter:1Elaine Showalter,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p.149.2王宁主编, 文学理论前沿第三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 23 页。3同上,第 23 页。on the Discursive Limits of“Sex”,1993)成为该领域的代表作。巴特勒认为,传统上,西方男性被培养成为具有侵略性、保护欲、统治欲的积极的人,而女性则被迫处于防御、顺从、养育和
31、被动的地位。这种文化强制不仅仅过于简单化,具有压迫性,而且还不公平,尤其是对那些渴望跨越性别界限的人、那些希望有女性气质的男性或男性气质的女性来说,更是如此。她将社会性别可看成是一种表演,一种真实的持续的表演。阳刚或阴柔的社会性别对她来说不是自然或本质的,与被广泛认知的男女性别二元论没有直接联系 1。伍尔夫性别差异思想还带来了 20 世纪 70 年代法国女性主义批评的兴盛。法国女性主义者特别重视女性的亲身体验,提倡建立女性话语体系,把“转变话语”作为她们的理论策略。代表人物有克里斯蒂娃、西苏、伊瑞格瑞等。克里斯蒂娃的重点不在生理意义上的“妇女” ,而在文化语境中的“女性” 。2西苏注重女性文体
32、、女性身体话语以及女性本质的挖掘,为女性写作大声疾呼,多次强调女性写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只有通过写作,通过出自女性并且面向女性的写作,通过接受一直由男性崇拜统治的言论的挑战,她们才能确立自己的地位。 ”3伍尔夫曾经说,关于女性的一切是“黑暗大陆” ,因为不曾有人探索过。 美杜莎的笑声也沿用了这一观点:“在有人教会她们名字的同时,她们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领土是黑色的:因为你是非洲,你就是黑色的。你的大陆是黑暗的,黑暗是危险的。 ”4可见西苏是直接继承和发扬了伍尔夫的理论,如果说两人之间存在区别的话,其区别就在于,西苏比伍尔夫更加激进。两性差异也一直是伊瑞格瑞关注的焦点,她认为,性别差异不能被减缩
33、到一个纯粹自然的和超语言的事实,它切入语言,也被语言所切入。大多数情况下,女性在言谈中总是涉及“他者” ,她们偏爱人际关系;而男性则偏爱与世界、与客体的关系 5。伊瑞格瑞尖锐地指出,性秩序并未随着社会进步而进步,一个合适的性秩序文化也并未随着我们的进步而相应地建立起来。 “对女性的剥削是建1Judith Butler,Gender Trouble: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New York:Routledge,1990,p.viii.2克里斯蒂娃的相关著作有:符号学:解析符号学研究(1969)、 小说文本:转换式言语结构的符号学方法(197
34、0)、 诗学语言的革命(1974)、 妇女的时间(1979)、 复调小说(1977)等。3埃莱娜西苏, 美杜莎的笑声 ,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张京媛主编,第 195 页。4同上,第 191 页。5伊瑞格瑞在这方面出版了一系列的著作,如他者女人的反射镜 (Speculum of the OtherWoman,1974)提出了一系列与女性哲学有关但被遗忘的因素:毗邻、距离、触觉、赞美诗、流动、液体、直接、处女膜、鲜血、神秘、歇斯底里、口唇、贞操、子宫等等,这些女人所专有的东西都是女性哲学不应排除的。镜子是理论或话语之镜,它被用来批评性地考察弗洛伊德关于“女人性” (la feminite)的讨论,也被用来挑战拉康乃至西方哲学的工具,因为在其视野中女人不是被看成“缺乏” 、一个“黑洞” ,就是根本不存在。伊瑞格瑞举着这面借来的窥镜, “往回穿过男性的想象” ,查看自柏拉图以来西方哲学传统中男权秩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