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28364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入差距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收入差距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收入差距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收入差距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收入差距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毕业论文共 27 页 第 1 页装订线一、绪论(一)收入差异的概念收入差异是指居民之间个人收入水平出现的不同,这种差异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收入差异包括劳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差异、不同学历的收入差异,城乡的收入差异、地区的收入差异、行业的收入差异等。一定程度的收入差异,能拉开收入档次,激发人们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才能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得到落实。当收入差距过大,超出了一定的数量界限和人们的承受能力,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二)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

2、总体上看,经济体制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分配关系由单一的按劳分配转变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在短短 30 几年的改革开放期间里,我国取得了经济上的发展、社会上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 1978 年的改革开放到 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 3645 亿元增加到 300670 亿元,年均增长 9%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 381 元增长到 22698 元,后者是前者的 59.57 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343 元增长到 15781 元,后者是前者的 46.00 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33 元提高到 4761

3、元,后者是前者的 35.80 倍。与此同时,一个新的情况产生了,那就是我国收入差异不断扩大。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改革初期(1984 年)的 0.27 上升到 2008 年的 0.469。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从 1978 年的 2.56 上升到 2008 年的 3.3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额从 1978 年的 209 元上升到 2008 年的 11020 元。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之比从1978 年的 1.36:1.09:1 上升到 2008 年的 1.88:1.27:1,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绝对差额从 44 元上升到 2145 元。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收入差异形成给我国经济带来了

4、新的活力,我国经济从此进入快速的发展时期并实现了跨越式地发展。如今,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更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收入差异继续不断扩大,不仅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还会损害以前所取得的成果。本文结合我国新时期的经济形势,对我国的收入差异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对以后我国各级部门的收入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文献综述关于收入差异的文献比较多,包括国外的和国内的。国外学者对收入差异的理论探讨比较多,并形成许多收入分配理论,西方学者研究收入问题比较早,早在一个世纪之前,西方学者们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近十几年,在

5、中国收入差异逐步扩大的背景下,国内专家学者对我国收入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做了不同的研究和分析,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具体的情况探讨比较多,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收入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国外的研究诺齐克在 1976 年出版正义论一书, 他常常注意到财富的分配是不平等的,于是便自然而然地讨论起如何使财富的分配更加平等。他认为强迫一个人为他人的利益工作是不正义的,中央权力机关无权把一切物品集中起来加以分配,没有一个毕业论文共 27 页 第 2 页装订线人、或一个机构有权控制所有的物品。庇古的收入转移理论,庇古认为,增大社会福利的途径之一是收入均等化,即政府通过一些措施把富人的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庇古

6、推论说,只要将货币收入从富人那里转移一些给穷人,就可以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而使社会满足的总量增加。当原来的富人由于不断转移自己的收入而直到不比其他任何人富裕为止时,社会上一切人的收入的边际效用就都趋于相等,从而总满足也就达到最大量。弗里德曼的负所得税论。弗里德曼指出,高经济效率来自高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效率,给低收入者发放固定的差额补助不利于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有损于自由竞争,从而有损于效率。弗里德曼参照正所得税体系设计了一个补助穷人的“负所得税方案” ,让低收入者依据其各自的收入得到政府向其补贴的不同的负所得税。库兹涅茨在 1955 年发表的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平等的论文中,提出了收入差距的“倒

7、U 假说” 。他认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而后是短暂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逐渐缩小” 。在库兹涅茨看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长期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2.国内的研究王小鲁等人对教育与收入差异进行研究,发现教育不平等是导致收入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发现我国目前的教育有重城市、轻农村,重高教、轻普及,重应试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名校、轻普通高校的倾向。刘乐山等对公共产品供给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惊醒分析,认为公共产品在城乡之间的供给差异,对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人力资本积累、生产效率都产生影响,拉大了城乡的收

8、入差距。姚耀军对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认为长期看,城市化对缩小城乡差距有积极的作用。在二元经济中,城乡差距的存在导致劳动力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通过要素报酬的均等化缩小城乡收入差异。李绍荣等人对税收结构与收入分配差异进行研究,发现资源税份额的增加,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最大;所得税类的增加,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最小。以上学者对收入差异做了大量的研究,获得很多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但是,他们也有不够理想的地方。国外学者对理论研究较多,对具体的形成收入差异的原因研究较少,而且,他们对我国的收入差异的具体情况研究的更少了。国内学者对收入差异研究主要运用西方学者的一些理论的方法对我国具体情况做了

9、细致的研究,但是他们大部分研究时间较早,对于中国目前的一些新的情况涉及的很少。笔者根据我国目前收入差异的现状,分析形成收入差异的原因,收入差异扩大会对经济、社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毕业论文共 27 页 第 3 页装订线(四)研究思路我国收入差异分析现状影响建议全国总体的基尼系数行业间的收入差异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东中西部及东北的收入差异对消费的影响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影响对投资影响发展经济打破二元经济结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毕业论文共 27 页 第 4 页装订线二、收入差异的现状(一)全国总体的收入差异图 1 我国全部过基尼系数走势图全 国 总

10、 体 基 尼 系 数00.10.20.30.40.50.6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年 份基尼系数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9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与 1922 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 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基尼系数等于 1,表示收入非配绝对不平等;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 01 之间,系数越大表示收入非配越不平等,系数越小表示越接近平等。对此,国际上对基尼系数有一个划分标准:基尼系数小于 0.2 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平均” ,基尼系

11、数在 0.2-0.3 之间为“相对平均” ,基尼系数在0.3-0.4 之间为“比较合理” ,系数在 0.4-0.5 之间为“差距偏大” ,系数在 0.5 以上为“收入悬殊” ,通常把基尼系数为 0.4 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改革开放前,我国居民的分配总体上是平均主义,收入差异小,基尼系数小于0.3。改革开放之后,打破以前的严重的平均主义,实行“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 ,使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差异也在开放与发展中逐步扩大,基尼系数逐步扩大。从图 1 中可以看出:最近几年,我国基尼系数总体越来越高,2000 年达到 0.4075,超过收入差异的“警戒线” ,

12、2006 年最高达到0.4775。2007 年和 2008 年的基尼系数有所下降,这与我国政府加强收入调节分不开,但总体上我国收入差异水平还是处于高位运行,收入差异问题仍然很突出。(二)城乡之间收入差异毕业论文共 27 页 第 5 页装订线图 2 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我 国 城 镇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和 农 村 人 均 纯 收 入 情 况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1995 2000 2005 2010 年 份收入城 镇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元 )农 村 人 均 纯 收 入( 元 )城 乡 人 均 收

13、 入 之 差( 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9图 3 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我 国 城 乡 人 均 收 入 比 值00.511.522.533.51995 2000 2005 2010 年 份比值我 国 城 乡 人 均 收 入 比值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9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始终保持着一定差距,差距较小。90 年代前期城乡差异明显反弹,中期略有缩小,但 1998 年以后,在波动中呈现扩大的趋势。从图 2 可以看出,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都是提高的,但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明显,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城乡人均收入差

14、额逐年提高的。1998 年,城乡人均收入绝对差额是 3263 元,十年之后绝对差额提高到 11020 元,差额年均增加为 776 元。从图 3 可以看出,城乡人均收入之比,从 1998 年到 2003 年比值增加很快,2003 年之后,比值处于波动小幅上涨的趋势,总体上看比值是提高的,这说明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总体上很大而且有上升的趋势。(三)东中西部及东北的收入差异毕业论文共 27 页 第 6 页装订线表 3 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份 东部地区(元)中部地区(元)西部地区(元)东北地区(元)东西部之差(元)东西部之比2005 13375 8809 8783 8730 45

15、92 1.52 2006 14967 9902 9728 9830 5239 1.54 2007 16974 11634 11309 11463 5665 1.50 2008 19203 13226 12971 13120 6232 1.4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9表 4 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份 东部地区(元)中部地区(元)西部地区(元)东北地区(元)东西部之差(元)东西部之比2005 4720 2957 2379 3379 2341 1.98 2006 5188 3283 2588 3745 2600 2.00 2007 5855 3844 3028 4348

16、2827 1.93 2008 6598 4453 3518 5101 3080 1.8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9我国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主要是东中西部及东北的收入差异,这种差异是历史上不均衡发展战略形成的。如今,我国实行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对缓和我国地区的收入差异有积极的意义,但总体上我国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从表 3 和表 4 可以看出,2005 年到 2008 年,我国各地区的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存在差异。不管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收入最高的是东部地区,收入最低的是西部地区,东西部地区差异明显。2005 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东部地区是 13375 元,西部地区是 8783 元,差额是 4592 元,到2008 年,差额逐渐扩大到 6232 元,年均增加 547 元;东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一直维持在 1.50 左右。2005 年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东部地区是 4720 元,西部地区是 2379 元,差额是 2341 元,到 2008 年,差额逐渐扩大到3080 元,年均增加 246 元;东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一直维持在 2.00左右。(四)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表 5 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平均劳动报酬(单位:元)劳动报酬最高的行业劳动报酬最低的行业行业年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农、林、

18、牧、渔业所有行业平均的劳动报酬最高的行业与最低的行业的平均劳动报酬差额最高的行业与最低的行业的平均劳动报酬之比2003 30897 6884 13969 24013 4.492004 33449 7497 15920 25952 4.462005 38799 8207 18200 30592 4.732006 43435 9269 20856 34166 4.692007 47700 10847 24721 36853 4.40毕业论文共 27 页 第 7 页装订线2008 54906 12560 28898 42346 4.37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之间的收入

19、差距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1978 年收入最大的是电力、煤气、供水,年平均工资为 850 元,收入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年平均工资为 470 元,最高行业是最低行业的1.81 倍。最近 10 年来,我国行业间收入分配总的趋势是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某些垄断行业的收入更高,而传统的资本含量少、劳动密集、竞争充分的行业,收入则相对较低。从表 5 可以看出:2003 年到 2008 年,我国平均劳动报酬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平均劳动报酬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最高的行业平均劳动报酬基本是所有行业平均的劳动报酬的 2 倍左右

20、,而最低的行业平均劳动报酬是所有行业平均的劳动报酬的一半不到。2003 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平均劳动报酬是 30897 元,而农、林、牧、渔业的平均劳动报酬是 6884元,二者的差额是 24013 元,到 2008 年差额逐步扩大到 42346 元,年均增加 3667元。近几年来看,最高的行业与最低的行业的平均劳动报酬之比一直维持在 4 以上,而国际上公认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 3 倍左右。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严重超过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说明了我国行业的收入差异很大。三、收入差异的形成因素(一)不均衡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农副产品统一收购和工业制成品统

21、一销售,政府按相对偏低的垄断价格购销农副产品,而又是按偏高于农产品收购价格收购工业品。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和收入上的城乡差别,导使了农民收入相对较低的局面。农民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农副产品的价格,而农副产品的价格多年来都是偏低的,由此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整体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中央政府实施自东向西、先沿海后内地的对外开放战略,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而中西部地区改革相对落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从而使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差异不断拉大。如今,我国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地区收入差异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2、但是,由于城镇和东部沿海城市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在人力、资本、技术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它们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比乡村和偏远地区好的多。因此,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人们收入水平低,城镇和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快,人们收入水平高,我国收入差异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扩大的局面。(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国初期,我国提出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政府通过户口迁移、粮油供应、劳动用工和社会福利、教育等一系列制度安排,逐步建立起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尤为突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

23、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些因素使得乡之间在资金、劳力、技术发展上的失衡,造成农业与非农业、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发展机会和条件的不均等;而且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优化配置,农村毕业论文共 27 页 第 8 页装订线劳动生产率不能较快地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三)收入分配制度中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存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行政支配性、秩序混乱性及公共福利短缺性等缺陷。首先是初次分配的缺陷主要是起点和机会不公,且缺乏制约。在资源占有和配置、资金分配和融通、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国有与非国有、垄

24、断性行业与非垄断性行业的待遇差别。其次是再分配的缺陷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税收制度与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政策等方面。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缺陷是鲜明的城乡差别,此外是覆盖面不足,受到保障的主要是城镇正规单位职工,而非正规部门和非主流群体基本没有或只能享受部分社会保障。中国目前的税收调节制度还只是主要依靠个人所得税,已开征的财产税还只有房产税一种。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导向不明确,制度的目标不清晰,调节功能微弱。(四)税收法制体系我国税收调节可以说是从无到有,并初步显示出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机制不合理,调节功能还是很微弱。首先,我国法制体系还存在漏洞和

25、空白,许多经济法规尚待建立、完善,在许多问题上尚无法可依。由于法制不健全,导致很到非正常收入大量存在。其次,我国税制结构不合理和税种不健全。我国的税制结构任然以间接税为主,直接税比重相对比较小,而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直接税超过 60%。我国目前的利用税收调节收入差距主要依靠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遗产税和赠与税没有设立。再次,我国税收征管技术落后、征管不严。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实行代扣代缴为主、个人申报为辅的征收方法,自行申报面窄,导致偷税、逃税的现象严重。根据世界经济组织估算,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完税率在 50%左右,而在欧美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完税率在 85%以上,挪威、瑞典等国家近

26、 100%。(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事业也取得较快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调节机制还极不完善,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首先,我国的社会保障面太窄。 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08 年末中国城镇就业人员为 30210 万人,不考虑庞大的农村人口,城镇社保覆盖面也只有72%。其次,保险水平低,社会保障资金数额小。根据中国青年报2008 年 11 月对 6919 名公众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81.5%的人认为养老保障力度小,能领到的养老金太少;48.5%的人认为,不能随居住地变动接续;38.5%的人认为困难

27、企业和中小企业不能足额缴纳。社会保障调节机制是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合理,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无收入能力或低收入能力提供足够的帮做,使得它不能很好地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使得高低收入者之间的差距无形中进一步扩大了。四、收入差异的影响(一)对消费的影响目前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消费的不利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收入差距拉大会抑制总消费和有效需求。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很快,消费增长也增长,但消费增长慢于收入增长,出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趋势;同时

28、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毕业论文共 27 页 第 9 页装订线向虽高,但收入能力有限,收入增长慢,没有消费能力。其次,形成消费断层,不利于消费结构的升级。原来的消费热点已风光不再,而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由百元消费、千元消费向数万元以上消费的升级阶段。而现在收入差距大,消费结构的升级遇到了困难。再次,直接影响消费率的提高,导致内需不足。20022007 年分别是 59.656.854.351.849.948.8,六年共降低 11.5 个百分点,这直接影响消费的增加,对我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极其不利。(二)对投资的影响从经济运行的过程看,消费受抑制,导致商品滞销,从而抑制投资需求。具体而言,收入

29、差距导致消费需求疲软,消费需求疲软又会利用市场中的价格信号,通过产业链迅速传递到上游产业,即投资品产业中,迫使投资品生产厂商迅速调整生产规模。在现实市场中,市场主体是不能及时发现市场信息的,即使能发现市场信息,但生产规模也不能做出及时的调整。这样就会导致消费品销售不畅,生产厂商就不能及时缩小生产规模,从而造成商品供应的相对过剩。有学者对收入差距和投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收入差距在即期对投资有非常强的负面影响,之后影响变为正,再逐渐下降至微弱的负,从长期来看,收入差距对投资的累积影响始终为负。所以,目前我国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最终会严重影响我国投资的水平与质量。(三)对产业结构的升级的影响居民收入差

30、距的扩大通过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对产业结构产生负面影响的。首先对市场需求方面来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使得高、低收入群体存在着消费断层,导致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处于一种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低收入人群还停留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消费水平上,追求彩电、冰箱、摩托车等的消费。另一方面到收入人群,他们追求购买汽车、别墅等高价商品。其次对市场供给方面来说,低收入人群追求的产品是生产能力过剩的产品,这些生产企业又不能退出市场,只好压价竞争,如彩电产业;而高收入人群追求的产品总量少,不允许企业大规模生产,如轿车产业。产业升级脱节,产业技术在低层次徘徊。第二产业的结构发展升级受限制,又进而影响了第三产

31、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四)对社会的稳定的影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同群体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也会发生变化,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收入差异扩大,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容易引发收入群体心理失衡,使低收入群体的某些人心理承受能力达到乃至超过极限,就有可能导致各种极端行为发生,影响着社会稳定。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查中心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最贫困的 20%家庭收入仅占全民所得的 4.27%,最富裕的 20%的家庭收入却占社会收入的 50.24%。收入差距的扩大逐年累积起来就形成了财产差距的不断扩大,使社会分为两个阶层。第一个阶层是拥有大量社会财富的强势群体,包括社会精英、文化精英等;第二个阶层

32、是人口庞大的弱势群体,包括大多数工人、农民和城市待业、失业人员,弱势群体受到医疗、住房和教育压力和威胁,缺乏基本的安全感。由于两个群体之间巨大的利益反差,必然形成利益冲突,导致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其次,民族的收入差异过大,容易引起民族矛盾的产生。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普遍比较落后,收入水平与发达地区有很大的差距。国有 50 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西部地区,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 75%。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处于环境脆弱的石山区、高原区、偏远荒漠区或冰川区,发展经济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 3/4 的地区都是干旱少雨、风沙侵蚀严重的毕业论文共 27 页 第 10 页装订线

33、山地、丘陵、台地及沙漠。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这些地区的民族和宗教问题搞渗透和分裂活动。如果与发达地区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不能尽快改善,那里的少数民族在长期落后的基础上必然会产生离心力。这直接影响着边疆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五、解决措施我国的收入差异主要表现在全国总体的收入差异、城乡的收入差异、地区的收入差异以及行业的收入差异,这些收入差异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不均衡发展战略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延续下来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收入分配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的结果。目前,我国收入差异不断扩大,已经对国民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利

34、的影响,如何解决好收入差异问题,是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十分关注的事情。(一)发展经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力的落后和不发达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我们进行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解决收入差异差距主要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也就是“将蛋糕做大” ,只有不断“将蛋糕做大” , 政府的财政收入充裕,国家的财力才能不断增强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的作用才能发挥得更充分。只有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有助于提

35、高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也有助于居民收入差距趋于缩小。如果经济没有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实现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办法是极其有害的。因为国民收入重新分配时,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加必然伴随着高收入居民的利益减少,甚至减少的比增加的还多,这样居民之间就产生了怨恨,就有可能破坏“效率优先”的原则,将会改变全社会的生产积极性,往往在更大范围内引起生产水平的下降。因此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必须提高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打破二元经济结构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制度创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首先,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走中国特

36、色的城市化道路,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升级,从而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其次,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打破户籍制度障碍。改革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促使劳动力按市场因素自由流动与分配,实现劳动力自主就业、公平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再次,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农村,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进一步完善农地的政策法规,使农户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权统一的承包经营权,提高农民对土地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允许农民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偿转让土地的生产经营权,使农民有个可靠地收入来源。(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合理,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 ,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要根据中国国情,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建立国家宏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