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互补及其现代意义1毕业论文题 目:浅谈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互补及其现代意义 学 院: 政治与行政学院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完成日期: 2013 年 4 月 3 日 浅论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互补及其现代意义2中文摘要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中居于社会思想文化的正宗和主导地位,是政治、教育和道德领域的指导思想;道家崇尚自然无为,与社会现实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具有隐士派和浪漫派的风格,但它对社会文化生活各个层面具有深远的影响。林语堂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一直以来对于儒道思想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独立地分析二者的意义与影响,本文侧重于探讨儒道思想之间的关系,研究儒道互补本身所具有
2、的价值,在对文献和资料的分析整理过程中把握儒道互补的精髓,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并思考二者互补的现代意义。关键词: 儒道互补 人文化成 返朴归真 现代意义浅论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互补及其现代意义3ABSTRACTThe social thought of Confucian thought in two thousand years culture of authentic and dominance, is a guiding ideology in the field of politics, education, and moral; Taoism advocate natural, ke
3、ep a certain distance of the social reality, hermit and romantic style, but it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all aspect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life. Lin yutang said: “both sides of the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is a Chinese soul.“ Has always been to Confucianism thought research tend to be more independe
4、nt analysis of both the meaning and effe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and Taoist though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udy of complementary Confucianism is the value of itself,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of literature and data sorting grasps the essence therapy-remainig complementary, m
5、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to understand, and think about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of the two complement each other. Keywords: complementary Confucianism humanity into art in modern meaning 浅论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互补及其现代意义4目录一、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对比 (一)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 (二)道家思想的基本特征 (三)儒道思想的对比 二、儒道互补的历史渊源 (一)战国时期 (二)魏晋时期 (三)宋明时期 三、儒道互补
6、的深层剖析 (一)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表现形式 (二)儒道互补是中国人性格形成的深层基因 四、儒道互补的现代意义 (一)有助于现代生态社会的真正建立 (二)唤醒现代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三)解开现代人的精神困惑 五、参考文献 六、致谢 浅论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互补及其现代意义5浅议儒家与道家思想的互补及其现代意义一、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对比(一)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逐步发展成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可以用“人文化成”四个字概括,“人文”即人伦的文化,以人为中心,庭伦常为基础,形成仁礼之学。 “化成”即教化成
7、善,重视自我修身和教育,关注个人后天的气质变化。儒家对宇宙各种现象有自己的解释,而且相信人间各种道德礼节,也都源于形而上的宇宙自然规律,人只要通过践行这些道德礼节来达到天人合一。儒家提倡积极的入世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内圣外王”为最高境界。(二)道家思想的基本特征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道家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是道家思想中最为重要的范畴,道家认为, “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基础,又是统领、支配天地万物和人的总规律、总法则。道家的基本特征为“返朴归真” ,道家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纯朴的
8、,社会的原始状态是和谐的。社会文化的发展使人丧失了天然的纯真,只有回归本然,人性才能纯和,社会才能太平。道家道家主张超越世俗的物质欲望,倡导淡泊名利、俭啬寡欲的人生态度。(三)儒道思想的对比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祖周易演化而来,可以说是源起同根,但在发展过程中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在天人关系上,儒家强调人的作用,所以要助天行道;道家强调天的作用,所以要顺天体道。在社会关系上,儒家较多地继承了周代以男性血缘为纽带的宗法伦理文化,尊宗敬祖,以孝为本,强调男主女从,表现出男性文化的鲜明特色;道家较多地保存了古代母系氏族文化的遗风,具有更多的平等性和古朴性。在社会理想上,孔子主张重建周礼;
9、老子主张回归到更古远的“小国寡民”的时代。按照牟宗三 1先生的说法,春秋时期“周文疲弊” ,要解决这个问题,才有诸子百家兴起。儒家用“仁”改良了周礼,为使周礼重新焕发生命力。道家批评周礼,为了使人性获得自由自在的发展。1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生于山东栖霞,祖籍湖北省公安县,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浅论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互补及其现代意义6他们的理路不同,但是都追求人性的健康化,都希望建立一个没有战争、欺压和苦难的合理社会,他们的终极目标是相通的。二、儒道互补的历史渊源 (一)儒道互补的起源 儒道两家皆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夏、商、周三代文化,皆是基于发达的农业文明和理性智
10、慧而产生的学说。儒家的入世哲学和道家的超然意识形成了一种张力,彼此冲突、制约、互补,共同推动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儒道两家思想可以互补,是因为儒道两家有明显不同、恰并相对应。这种不同,有时候是并行而不悖,有时候是相辅相成,有时候是相反相成。从发展趋势看,早期互相批评的成分多,后期互补的成分多,而且越来越多。孔孟以后的儒家不断吸收道家的自然主义和超越精神,但一直保持着儒家以伦理为本的精神。老庄以后的道家也逐渐肯定人伦之常道,但仍然保留着以自然为本的基本精神,所以两家虽然互补,却始终没有合一,因为两家的核心理念是有差异的,而且形成各自有特色的文化传统,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二)儒道互补的三个重要历史
11、时期1、战国时期儒道两家思想的第一次大规模、深层次互相影响和互相补充,发生在战国中、后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中。这一时期,道家在政治和伦理思想上吸收了儒家的仁义学说和礼制文化。道家接受儒家关于仁、义、礼的伦理学说,主要表现在黄老之学的代表作品黄帝四经 、 慎子 、 管子中。由于儒家思想的这种补充作用,使得道家思想开辟了广大的政治伦理空间,从而同现实的政治需要结合得更为紧密,更易于直接运用于政治实践。儒家的孟子 、 荀子 、 易传 、伙学 、 中庸则是在哲学上接受了道家的宇宙论和理论思维。这一时期道家哲学对儒学的补充作用,对儒学本身的发展甚为重要。由于这种补充作用,从孔子到学 、 庸 ,在宇宙论、
12、自然观、认识论等哲学思维方面,早期儒家可谓由无到有,并呈逐步丰富的趋势。因而可以说,战国时期儒学由于对道家哲学思维的引进和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早期儒学的面貌,并为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巨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2。2、魏晋时期魏晋玄学被世人称为新道家,它的“新”也正在接纳儒学,而且是在更深的层次上接纳儒学。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何晏、王弼、郭象等,他们对于儒道两家的经典如周易 、 论语 、 老子 、 庄子都很推崇。他们讨论的中心理论问题是“有”与“无”的关系、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前者是后者的哲学表现。 “有”即是现实世界,在当时主要指名教社会;“无”即超越的本体,它在人性上的体
13、现便是自然真性。玄学家一方面肯定“有” ,肯定名教的价值;另一方面又认为“有”须以“无”为本,即是说名2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P133-134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浅论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互补及其现代意义7教须建立在自然真性的基上。王弼提出“将欲全有必反于无” 3的命题,将儒家入世精神与道家超越意识有机结合起来。郭象论述了“内圣外王之道” ,内圣者“无心玄应,唯感是从” 。同时又是外王者:“戴黄屋,佩玉玺” , “历山川,同民事” 。这样的得道者, “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 4郭象主张用道家哲学提升精神境界,用儒家礼理社会卜由此可知,正是儒道互补铸造了玄学的理念
14、和精神。3、宋明时期 宋明道学是儒家哲学理论的高峰,被人们称为新儒家,包括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宋明道学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与汉魏的儒学,在“道”的最高概念指导下,建立了以理或心为本体的哲学系统,使儒家学说超越了之前的方法论层面,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宋明新儒学的兴起,是同大规模吸取道、佛两家的思想分不开的。对于宋明理学中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关系,人们很容易忽略宋明理学中儒道互补的方面。在道、佛两家中,儒学对道家思想的进一步引进和吸收,对于重建儒学新体系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宋明学者的研究共同接近了儒道互补这一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层底蕴。佛学传人中国的早期是借助于道家思想而流传,通过阐发玄学而得以
15、立足,并日渐兴盛。道家思想日益渗透于佛理之中,故道、佛两家在学理上相通之处甚多,后期佛家的禅学中更是多有对道家哲理和人生观的采撷。因而宋明理学之吸收禅学,在某些方面也可以看成是道家思想对儒学的折射,禅学作为一种中间关系,是以道家补儒家的一条重要途径。总之,儒道互补是宋明理学得以重建儒学新体系的主要渠道。也可以说,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所逐步确立的儒释道互补的文化结构中,儒道两家思想的交融互补居于首要的方面。如上所论,早期儒学所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主要来自黄老之学,而后期儒家所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则主要来自老庄之学。由于儒道两家在早期所显示和代表的文化路向后来各自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传统,这两种各具特色的
16、文化传统又形成了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的内在互补机制,在长期并存中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张,因而两家思想始终也没有合一。任何一个丰富悠久的民族的文化传统都会在历史传承中形成自己鲜明的特点,儒道互补对于中华文化就是这样,它不仅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体内容,也塑造了中华文化特有的气质。 三、儒道互补的深层分析就儒、道两家而言,道是他们所共同阐发的一个范畴,并且在各自的思想体系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与作用。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 ”道既为一切存在的本根,也即为一切存在之变化云为、生成毁亡的本质主导者。反者道之动道自身的这种本然性运动呈现为世界现象之全体的普遍运动,一切通过现象而呈现出来的事物
17、,既从它的本根所产生,最终又回归于本根,复归于无极。因此可以说,道不仅是万物之母,亦是万物在存3 见王弼老子注第四十章4见郭象庄子注浅论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互补及其现代意义8在过程中一切变化的原理。这样看来,道在老子思想中是作为世界现象之本体的。天道作为一种本质的观念、作为一种人事之合理性的终极根据的观念,确是包含于孔子的思想之中的。只不过在他看来,道作为一种本质的规定性在将其合理性呈现于自然世界的同时,亦将这种终极的合理性作为一种本质的规定性而赋予人本身,仁既是人道的集中体现,同时亦是天道的集中体现,人道的践履与天道的实现在过程上是同一的。子曾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8、” 5(一)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表现形式儒家的入世传统表现出一种刚健的进取精神,主张参与社会,担当责任,决不做旁观者。 易传里有“刚健中正”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说法。 论语赞美“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孟子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座右铭,便是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表现出贯通古今、胸怀宇宙、悲天悯人的宏大气魄。同时,儒家也讲刚柔相济、阴阳互补,但仍以刚为主,以刚制柔。道家正相反,其“返朴归真”的传统主要体现出女性的阴柔的谦和精神。老子说:“柔弱胜刚强” , “上善若水,水善
19、利万物而不争。 ”他称颂水德、坤德,以柔弱不争、顺应自然为宗旨,属于女性智慧,可以弥补男性文化有刚少柔的不足。儒家思想薰陶出一批仁人志士,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砒柱。道家思想则培养出一批隐逸之士或社会生活的旁观者批评者,他们使社会增加了自我调节的能力。中国哲学的主流是阴阳哲学,如易传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有阳与阴两重性,乾道自强不息,坤道厚德载物,两相结合,便是刚柔相济、阴阳互补。(二)儒道互补是中国人性格形成的深层基因儒家思想具有求实务实精神,理念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专注于今世人生的事业和德行修养。道家思想更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它要把人的精神从世俗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从宇宙
20、大化的高度看待这个世界。而儒道的这种互补变形成了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儒道两家并非各自单独地对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影响。这一情形从根本上反映了儒道两家文化互补的特征。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哲学明显具有“入世而又出世” “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 6的特征道家精神和孔子精神是中国人思想的阴阳两极,中国的民族生命所赖以活动,两者共同形成了“中国人灵魂的两面它们不但仍然是笼罩中国人思想的两大主流,相信将来还有很长的一段时期会是如此。 ”儒道互补的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人格形成,是一个民族大多数人性格结构的基本核心,是该民族的社会性格,影响到其成员共同的理解方式和价值观。 “入世”与“出世”的有效融
21、合,可进可退,收放自如,形成了中国人积极的进取精神、重视家庭伦常和突出情感精神生活的性格基因。5 见论语学而篇6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浅论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互补及其现代意义9四、儒道互补的现代意义(一)有助于现代生态社会的真正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社会实践已充分表明,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典型的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不负责任的愚蠢行为,教训极其惨痛,代价极其昂贵。在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在再走过去的老路,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在综合发展的基础上,重视生
22、态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天人合一”是儒道两家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的共同,主张这一思想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主流的地位。儒道两家对和谐世界有着共同的认同,但他们在实现社会和谐的途径上又有不同的主张:儒家重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入世来实现和谐。在政治上,孔孟都主张德治、仁政和王道,主张用礼乐、忠恕的中庸之道,即对人的教化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社会的和谐。这对现代的教育理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只有回归自然,回到自然本真的状态来才能达到和谐。这里的自然是指本来如此,自然而然,也就是顺其自然。天人
23、合一的儒、道理念强调突出了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在中国的历史上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二) 唤醒现代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当今的中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想、思潮的融入,使得很多国人对于民族国家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特立独行的人、难以接受各种社会变化的人越来越多。儒道思想绝不仅是某些思想家们、精英阶层的书籍理论、思辨体系、道德文章,它已经从文化思想内化为心理,不仅极大地支配和影响这人们的思想、理解和认识,而且也作用于人们的信仰,构成了内在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儒道两家一则追求圣人,一则尊崇圣人不仁,在理想人格的追求上截然相反,但在士人或仕或隐的社会角色转
24、换中,儒家积极进取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与道家安时处顺逍遥自适的出世态度,共同为士人提供了进退得宜的心态调和。儒道思想在同一个体或整个民族群体精神中的融汇,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补。在这样兼容并包的思想体系中,任何一种新的思想都可以被吸纳并在交流激荡中达成新的共鸣。比如两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就被吸纳进当时士人的思想体系中,融会了中国的儒家伦理思想及道家的回归自然,产生了中国特色的禅宗就是最典型的一例。正是儒道这种外向开放的质素,使中国的文化格局兼容并包,使中华的民族精神豁达开放,这就为当代人信仰方式的多元化、自由化、个体化提供了依据。(三)解开现代人的精神困惑 据美国精神病学的分类统计资料,精神疾病类型
25、在 20 世纪 50 年代才有 112 种,浅论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互补及其现代意义101968 年是 163 种,1980 年是 224 种,到了 1994 年就已经有 374 种了。在精神病专家看来,精神疾病无处不在。如果说 80、90 年代是 10 个人里面有 1 个精神疾病患者的话,那么到了 21 世纪已经达到 2 个人里面就有 1 个人患精神疾病的程度。媒体也不断在报道中国人的精神病问题。新华社记者从中华医学会了解到,如果还是保守地估计,国内各种精神疾病患者已经达到 1 亿人以上了。这着实让人害怕,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生活的周围真有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平常我们的一些生活经验似乎也在印证这样一个
26、说法。除了病态的精神问题,一直不为中国人重视的心理问题同样困扰着当今社会,或多或少的心理、精神问题已经几乎成为了现代人的通病,这不禁让我们困惑,为什么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会出现这么严重的精神问题呢?严重的精神问题,来源于病态的生存状态,扭曲了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创新的动力,但由于我们长期接受儒家群体价值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影响,对于人的个性和独立价值的关注在个人的社会性增强后却逐渐减弱,认为个体的价值只有在群体的关系中才能得到承认和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个人一旦脱离群体边失去了价值依托,意识不到自我的意义,甚
27、至会感到无所适从,当前对于主流价值观的过度追逐,如公务员考试热的现象便源于这种思想。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唤醒了人们的独立意识,要求承认个体的利益和独立性,但是传统的群体观念却把个人固定于某一个团体,无法保证独立个体的正当自由。事实上,如何正确看待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是现代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在这方面,儒道互补的价值观念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尽可能多地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他们提倡的是进取型的人生道路。但是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人类为现代文明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社会进步的艰难和曲折性让人不得不停下来思考,对人类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问题和对人性本身的扭曲与伤
28、害,缺乏思想准备或没有足够的重视,没能提出解决方法。在这方面,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人物锐眼独具,这也是为什么老子的地位在世界上更高的原因,他们极早地预见到了这些我们今天的现象,并且提出了自然主义的原则,用回归自然的方法来避免、克服和矫治现代人出现的种种问题。道家主张人类社会应该不断地进行回归本心的运动,保持和谐与宁静,而要使社会和谐安定,关键在于净化人类的心灵,使人性返朴归真。人的自我的本色与真实,永远应该是人生进取的出发点,社会发展和人生进取不应以丧失自然和谐和真正的自我为代价,而应不断地进行这种返本复初、回归自然的调谐运动,经常回头看看,提醒自己不要偏离得太远,如此才能避免和减少由异化造成的危害,使社会和人生都得以健康地发展。儒道思想的互补使人更清醒地面对这个世界,这个急剧蜕变的社会。在儒家的功利主利思想的基础上,加之以道家的自然超脱意识的调和,可以缓解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同时又不用偏离理性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