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尼学院第 0 页 共 6 页浅谈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思想与作品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摘 要 :对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做了简介 ,阐述了设计作品分析是提高设计理念、 手法的深层次手段 ,通过对安藤忠雄设计作品的分析 ,以了解建筑空间组成元素及其对空间独特的感悟。关键词:空间 ;材料 ;几何;自然元素;微观世界;抽象盒子;传统;继承;统一;锲入环境;与自然对话引言普切斯的纽约立大学校长比尔莱西说:“他的建筑哲学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创造一种界限,在其中,他可激起一种人反省的空间,他所包装的空间,人们可以在阳光和阴影,空气和水中相互交融,而远离城市的喧嚣。 ”而这位神奇的建筑师就是
2、安藤忠雄,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 。 1.安藤忠雄简介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也是一位从未接受正统的科班教育、完全依靠本人的才华禀赋和刻苦自学而成才的设计大师。他曾与和矶崎新、黑川纪章并称日本建筑界三杰。他是位难得的建筑师,他集艺术和智慧的天赋于一身,他所建的房屋无论大小,都是那么实用,有灵性,他有超强的洞察力,超脱了当今最盛行的运动学派或风格。他的建筑是形式与将要生活那里的人们的综合统一。 安藤忠雄正是以诗意化的空间赢得了人们认同的。在其舒缓平静的空间之中,设计者的静与空悠然而现。他的空间的“静” ,或许正是一种天堂般的境界,在诚实地面对着生命个体的孤独本质的时
3、候,似乎他也能够在其中寻得怡然的自在。 我们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一种源于内心的谦和,正是这位大师所具备的品格。2.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建筑必备三要素:1)可靠的材料;2)几何形式;3)自然。1)可靠的材料也就是真材实料 ,如朴实无华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安藤在其作品中所运用的建材以混凝土为主 ,以玻璃、 木材、钢材为辅。带圆孔的清水混凝土墙面是安藤建筑的显著外表,安藤的建筑一般全部或局部采用清水混凝土墙面作为室外或室内墙面,这种墙面不加任何装饰,墙面上的圆孔是残留的模板螺栓。清水混凝土演奏一曲光与影的旋律。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中,传统手工艺和现代建筑之间并不矛盾,高超的木模制造工艺、优
4、质的混凝土铸造以及严格的工程管理,共同造就了“安氏混凝土美学” 。2)几何形式这种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当几何图形在建筑中运用时,建筑形体在整个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脱界定,自然和几何产生互动。几何形体构成了整体的框架,也成为周围环境景色的屏幕,人们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而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达有密切的联系。借由光的影子阅康尼学院第 1 页 共 6 页读出空间疏密的分布层次。经过这样的处理,自然与建筑既对立又并存。这些几何形几何体相互结合 ,利用分割、 复制、 增殖、 旋转
5、、 平移、 插入、 重叠、 对称、 变形、 反射等各种不同手法组织 ,使空间虚实中有相接相含的变化 ,不论形式变化如何 ,仍在几何学的范畴下操作 ,这是安藤忠雄的基本原则。安藤为了使几何空间更具有生命力 ,改变墙壁的冰冷感 ,将光线引进制造阴影 ,他说他的墙不用挂画 ,因为太阳是一位神奇的画家 ,它时时刻刻会有不同的画作照映在墙上;在安藤的空间里有各式各样光的表情 ,有从上方下来 ,有从侧面射进来 ,更有从隙缝渗透进来 ,产生各种变化 ,所以安藤设计的建筑变成是光的容器。他也利用水的镜面效果来软化建筑的几何性与材料的坚实感 ,倒影的虚像呈现空间的静意。3)自然在这里所指的自然并非原始的自然 ,
6、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 ,如抽象了的光、风和水。向自然敞开空间之胸怀这要通过最抽象的因素来表现。自然光、 风、 雨及白云、 黑夜和四季中天空变幻的色彩 ,都是安藤忠雄建筑中的组成部分;基本的附属建筑与天空和大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时间在演变中流动着;光、影成为大地和人类社会之间的交会点 ,这给建筑增添了深沉感 ,这种深沉感按空间尺度来衡量是不会枯竭的 ,它会超越空间去表明它在真空中存在的可能性。安藤对于自然的看法是强调自然被建筑化 ,是人造的自然 ,是可以控制的自然。安藤认为只有当材料、 几何形和自然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建筑才具有力
7、量 ,呈现出光辉。3.建筑与自然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理念建筑来源于自然必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的复杂的巨系统,系统内的各元素发生相互作用,风、光、水和建筑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会发生相互作用,在融合交互中相互依存、相互依托。建筑与自然有某种天然内在的联系,只有当自然引入到建筑中并与建筑相互联系时,人们才会关注自然要素,那么它才具有意义。4.作品分析:一草一木一长屋住吉长屋中的日本文化观 基地位置:日本大阪住吉区设计时间:1975/01- 1975/08施工时间:1975/10-1976/02基地面积:57占地面积:34总建筑面积:65构造:清水混凝土、钢材、玻璃、石头等建构,
8、地 2层楼,中间庭院1)整体风格住吉的长屋的整体风格通常被人们评价为独特而冷洌深刻,具有抽象、洗炼、自我内康尼学院第 2 页 共 6 页向性压缩的审美情趣,其实是一定程度上禅宗思想简素、朴实的体现。2)平面布局住吉的长屋的平面布局上,建筑师首先用混凝土的墙壁把狭窄而细长的基地围合了起来,从而限定了内部空间作为一个特别的场所和栖居的场所。接下来,把这一似长方形的箱子进行了三等分,前和后为两层,中间部分为向天空开放的庭院。前后部分的二层用无顶的桥连接起来,并有楼梯通向底层庭院。建成平面占地面积34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65平方米。康尼学院第 3 页 共 6 页3)中庭空间流动的枢纽查尔斯穆尔在参观
9、了住吉长屋后曾说, “能在这么小的盒子里生活,日本真是有个神奇的民族。 ”查尔斯的确是慕名而来,然而他却没有发现住吉长屋与传统长屋的对立与统一。住吉长屋虽继承了传统中狭长的特点,却远比传统的要封闭(下图) 。完全靠中庭产生的内部光线来突出建筑的丰富性。关系传统长屋中的庭院往往有两种风格,天井一般的内置庭院和与天然树林相接的自然后院。安藤先生在此处天井式的处理和关西大阪府一带的处理方式一脉相传。在骨子里继承了应有的传统后,建筑却又毫无疑问体现出无与伦比的现代气质,我认为,安藤先生在此处巧妙运用了抽象的手段将所有传统的意向和实体,融入了完全抽象的方盒子之中,不同于康定斯基的抽象体表现,住吉并没有摒
10、弃已经深入人心的,这种日本特有的绥靖即使进入了资本主义还保留了天皇制甚至无法称为君主立宪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一衣带水却又让我们充满误解的国家文化中的独特现代魅力。4)立面、内部空间住吉长屋设置成了严格对称的形式:立面的对称十字分割(图二) ,内部空间对称的功能空间(图三) ,同时平面上矩形相互照应的的对称(图一)与周围环境也取得统一。严格对称,按照彭一刚先生在空间组合论一书中的解释:一可使建筑有均衡感,二可使处于传统长屋区的建筑保留一定传统观念。左为传统的立面处理 右为住吉的处理图一 图二 图三康尼学院第 4 页 共 6 页安藤先生在此如是处理:一者,如此处理的确充满理性和魅力,完整保留了自然的均
11、衡感和韵律,不抛弃环境的影响。二者,在本案如此狭小的空间还做纷繁化处理在安土桃山时利休茶道后便已经消失,自从江户幕府崇文光儒世代开始后,复杂的奢侈体验就已经不在多次出现,在那个时代的日本,不光是建筑、服饰、车辆、艺术品都是以简单内敛之美感动于世。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从古至今的奢侈都是体现于品味中,而不是金钱价值中。这也就是为何“道”和“禅”虽源于中土却在日本传扬光大。这也客观支持了日本多表面与学习而中国多实际与创造。5)材料a.住吉的长屋采用的建筑材料是非常普通的混凝土和钢材,其受力体系十分清楚简单。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和钢筋混凝土现浇得二层过道,经混凝土剪力墙传到基础,十分经济。现浇模拆除后会
12、留下很多矩形图形,安藤就将这些巨型图案作一些简单处理而使其成为内外墙的饰面,淡雅、朴素。b.屋内则采用自然材料,地板为木材或者石材,家具全部采用木质材料,充分体现出日本人对自然的热爱,让住户得到精神上的慰藉。6)引入自然从大街上看住吉的长屋是个完全封闭的混凝土方盒子,天光从开口中射入并照亮了入口,凹入处的垂直和水平的墙板将光线反射到街道上,光线成为这座内向式的住宅与街道相联系的调节器。封闭的外壁用于躲避城市喧嚣,而通过开敞的中庭空间,使用者则可以组织交通,并领略气候和季节的持续变化。将光、风、水等自然要素通过中庭从外部自然界中汲取出来,并引入建筑内部。这些片段的自然要素恰可让人小中见大,一叶知
13、秋,联想到整个自然界的存在,而同时建筑本身的主体性丝毫未受影响。在建筑的永恒中强调出自然要素的存在和变化。7)精神住吉的长屋可以说是安藤在受到禅宗思想的潜在影响,吸取日本传统文化、弥生文化及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手法,现代建筑材料,创作出的冷静而又传统的日本建筑。他准确地把握了“和魂” ,摈弃了形式上对和风和和式的追求,说明了传统文化康尼学院第 5 页 共 6 页与现代建筑之间灵魂和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关系。4.总结无论传统建筑形式如何 ,安藤忠雄皆能抽象解析成几何性 ,发觉存在于空间的自然光、 风、 水、 绿等元素 ,他也知道建筑的技术与材料有其时代性 ,要不拘泥形式 ,唯有找寻原形 ,才能让建筑有生命力。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安藤忠雄重新诠释了传统建筑上恒久却基本的特点 ,如:光影的效果、简约的材料运用、 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然人们也可以对他提出质疑 ,从学习临摹的过程中加入属于自己的见解 ,创造出更生活化、 人性化的空间。参考文献:1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论建筑 M .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0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