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七巧的悲剧根源.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29490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曹七巧的悲剧根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曹七巧的悲剧根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曹七巧的悲剧根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曹七巧的悲剧根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曹七巧的悲剧根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湖南师大自考本科考毕业论文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汇款单编号: 考籍号: 250210100012姓名: 罗芳论文题目:浅论曹七巧的悲剧根源考生电话: 13875443242通讯地址:湖南省新化县文田镇茅田村邮编:目录一、在七巧的自我“褪变”中,个人因素是其悲剧的根源第一页(1)七巧的性格使然第一页(2)七巧的情欲未满足第二页(3)七巧对金钱的迷恋第三页二、在七巧与周围人的关系中,爱情与亲情的缺失是其悲剧的根源第四页(1)悲剧的爱情第四页(2)残破苍凉的亲情第五页三、在社会背景对七巧的影响中,社会历史因素是其悲剧的根源.第六页(1)封建礼教对七巧的摧残 第六页(2)社会历史文化对七巧的影响第六页

2、浅论曹七巧的悲剧根源【摘要】:金锁记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因哥嫂的贪财嫁入姜家做了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 30 年。,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 作品真实而完整地展现了一个身心健康的女性如何一步步酿成一出无可挽回的悲剧,本文试通过对曹七巧的悲剧根源微索,找出其悲剧的产生是由个人因素,与他人的关系.社会历史因素造成的。关键词:曹七巧 悲剧 个人因素 与他人关系. 社会历史因素前言:在现代文学史上众多的女性形象中,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无疑是个“ 另类”,文学史家严家炎

3、说曹七巧 “无疑是新文学中最复杂、最深刻、最成功的妇女形象之一” 。有人说曹七巧的悲剧始发于她的亲哥哥将她嫁入姜家,其遭遇让人同情;也有人说曹七巧的悲剧来源于她自己对金钱的贪婪,亲手毁了自己儿女们的人生 ,还有人说是当时的社会一手促成了她的悲剧,百家争鸣,各执其词。诚然,造成曹七巧命运悲剧的原因是多元化的。本文仅对曹七巧悲剧产生的几个主要原因做初步的分析。一、在七巧的自我“褪变”中,个人因素是其悲剧的根源 出生于市民阶级的曹七巧,曾是个小家碧玉,一个麻油店老板的女儿,其实七巧有很多优秀美好的品格,一方面她是一个要强开朗的姑娘,浑身充满着青春气息,向往着清新健康的爱;另一方面她有商品意识,懂得金

4、钱的重要。其实她是适合生存的,还可能会生活的幸福美满。然而她不仅没有过上一个平凡女子简单幸福的生活,反而成为了摧毁幸福的邪恶的代表。我们先从七巧前后的“褪变”中探讨一下她的自身原因。(1)七巧的性格使然一方面七巧的性情外向泼辣,说话口无遮拦。七巧在做姑娘的时候,经常帮着家里做卖麻油的小买卖,此时的她是“麻油店的活招牌,站惯了柜台,见多识广” ,因为卖麻油与外人打交道多,所以不似一般少女那样保守拘谨。她风流泼辣,敢在街上与卖肉的朝露打情骂俏,可见她的本性并不安分。她喜欢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金钱、情欲,为此她可以不在乎他人的评价。然而七巧带着此种性格走进姜家却是格格不入的, “你还没听见她的谈

5、吐呢!当着姑娘们,一点忌讳也没有。亏得我们家一向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姑娘们什么都不懂。饶是不懂,还臊得没处躲!” ,姜家的丫鬟且对她的粗俗言语如此这般低下的鄙夷,更别提那些个正主了,不会说话,不会处事,导致七巧在姜家的人缘差,人们“微笑尽管微笑着,也不大答理她”。 “自觉无趣” ,是七巧在姜家为人与地位的最大特点。她就象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到处挑衅滋事,煽风点火。当她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进入不了这个所谓名门望族的内部,她也不再存抱任何奢望了。经过多次的打击之后,面对小姑姜云泽的尖刻讥讽抢白,七巧己能处之泰然了。 “七巧把两手筒在袖子里,笑嘻嘻的道:”“笑嘻嘻”三个字,一字千钧,凝藏了多少痛苦与辛酸

6、。看似漫不经心的笔触,却点出了人性如何被环境及自身的劣根性压榨失去了人格尊严,以致于自尊感淡化到麻木的地步。 。在姜家她是孤独的,当一个人在生存的范围空间找不到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时,那份孤独是沁入骨髓的;而当周围面对的都是仇恨的目光时,那种惊心动魄的孤独感又不是用语言可以表白的了。曹七巧,就是这样的一个孤独者,内心的苦闷无人倾诉,而同时她的这种性格必然与当时的封建礼教相冲突,在那个父权社会里,女人没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受到这种压抑后,七巧的欲望也会受到压抑,内心的痛楚无处排解,最后演变成了变相的发泄。另一方面曹七巧的疑心太重,总担心着有人对她的财产图谋不轨,打她钱的主意,就连自己的侄儿进城找

7、事,耽搁在她的家里时,她总想着是不是他的父母教唆他来图谋自己的钱,并且叫长安加以防范。而曹七巧性格中最让人恐惧,最让人憎恶的一点就是她强烈的嫉妒心,因为她没有得到幸福,享受到爱情,也没有得到常人的尊重,便想着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她宁愿毁掉,她嫉妒所有比他幸福的人。例如, “她嫉妒新婚的三太太兰仙,嫉妒女儿长安,潜意识里的嫉妒心理驱使她压制女儿的爱情欲望。嫉妒儿媳,用最恶毒的言语来一寸一寸地摧残儿媳的自己进行无情的心理虐待。2”强烈的嫉妒使她残忍的将曾经受过的屈辱与痛苦残忍的报复在了自己女儿和儿媳的身上,她这时的心灵已彻底的扭曲了,彻底的变态了。(2).情欲的未满足曹七巧只是一个平凡的女

8、子,她有正常女人的渴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她的诸多愿望都不能实现,情欲的不满足,性紧张。它是曹七巧也是人类精神活动中最深层和最原始的一部分,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时刻想表现出来。但身在封建礼教牢笼中的曹七巧又不得不将自己的这份情欲强迫留在潜意识的深处,自己的本性不停地受到压抑。于是,她在想方设法地寻找出路,这种潜意识才是曹七巧性格孤癖,行为怪异的动力根源,可是,除了发泄,她没有找到更为理智的办法。到后来,她的行为越发地疯狂,最后导致变态。 “在婚姻生活中她从未有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她对残废的丈夫有着本能的厌倦。“七巧哀哀哭了起来,急得她嫂子直摇手道: 姑爷睡着了吧?惊动了他,该生气

9、了。七巧高声叫到:他要有点人气,倒又好了!七巧哧哧的笑了起来道:坐起来,脊梁骨直溜下去,看上去还没有我那三岁的孩子高哪!”因为缺少正常的夫妻生活,在情欲上受到压抑,曹七巧也曾想勾引姜家三少爷,但这个风流倜傥,沾花惹草的阔少爷虽然荒唐,却打定主意不惹自己家里人,对嫂子严守礼教。在这种长期的死一般的生活中,曹七巧逐渐失去了正常女人的心理,一步步走向了变态。(3)对金钱的迷恋因为金钱欲,在那个金钱至上的时代里,曹七巧孤独、寂寞地与一个残废的男人朝夕相处,正常夫妻之间所存在的体贴、温柔与爱,她都无法得到,在长期枯燥的生活中,她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她的心理在不断的煎熬中逐渐走向了变态。在她的潜意识中,

10、她感受到只有金钱能安慰她,能让她体验到生存的价值,能让她为所欲为,能满足她的一切欲望。因为在她的身上,金钱的烙印太深了,当初姜家就是因为有钱,让人觉得高不可攀;而她的亲哥哥为了钱,不惜把她卖给一个无法给她一丝丝幸福的残废。有了这种意识,她便开始全力以赴地算计着姜家的财产,疯狂的敛钱,在她的眼里,除了钱,还是钱。为了钱,她苦苦的熬着、等着,希望用自己的青春能换取一笔可观的财产。这时的曹七巧,昔日的温情不复存在,在无情的岁月中消磨着自己的精力,十年岁月在一指尖滑过,婆婆和丈夫死了,终于熬到了分家的那一天。在分家时,虽然“孤儿寡女还是被欺负了 ”,但从此她可以摆脱别人的束缚,真正做金钱的主人了,可以

11、对别人指手划脚了。对于极端渴望金钱的曹七巧来说,她觉得走进了自己的理想,但她不知道,这是一条会让她变得更疯狂、更没人性的不归路。尤其是曹七巧的儿女来说,曹七巧是一个“刽子手 ”,但是对于自己来说,她同样也是一个受害者,迫害她的直接凶手是封建婚姻制度。曹七巧不顾世俗的眼光和伦理去努力的争取过幸福,可是却还是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反而成了别人眼中鄙视的人,成了别人金钱梦的一颗棋子。因此,在一切的繁华退去之后,她看清了那赤裸裸的,血淋淋的,残酷的现实:这个世上,只有金钱是最最真实的东西,是不会出卖自己,不会背叛自己的东西。她不顾一切的用黄金之梦来抵挡爱的失落,抗御着着了火的情欲,企图用金钱来弥补自己一

12、生的亏损。生活让曹七巧得出了结论:“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三、在七巧与周围人的关系中,爱情与亲情双方面的缺失是其悲剧的根源(1).悲剧的爱情“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美的反映”,这是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曹七巧的爱情观,她更是在一直追寻自己心目中的爱情。曹七巧渴望爱情,然而却是事与愿违,迫不得已嫁入姜家,姜家二少应该算是曹七巧一生中如鲠在咽的男人了。哪怕他在文中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可他确是促成七巧悲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许在别人看来,七巧是飞上了麻雀变凤凰,却只有她自己了解其中千般苦。自小瘫痪的丈夫,使曹七巧陷入情爱无法满足的痛苦之中。她曾自嘲道,“姜家二少坐起来,脊梁骨直溜下去,看上去还没

13、有三岁小孩高。”年少时对爱情的憧憬,到现在“整天对着一堆腻滞的死去的肉体”。他是曹七巧货真价实的丈夫,但对七巧来说,他只是一个需要她照顾的病人,不能给予七巧关心安慰和疼爱,甚至于连基本的性需求都无法予以满足。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跟本不能称之为丈夫。他太无用了,甚至张爱玲都不愿在金锁记中留下只言词组。然而也正是这个百无一用的男人,却占有了曹七巧的肉体与青春。面对一个得了软骨病的丈夫, 她又能怎么样,对于当时这样一个花季少女而言,这不是最残酷的么?曹七巧不是旧社会的端庄淑女,只是一个卖油的柜台吆喝女,她没有那么多的忍让和大度,唯有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去发泄自己对婚姻的不满。这便是她的所谓“高攀”的可悲

14、婚姻。爱情似乎离得太远太虚幻。 瘫痪的丈夫给不了七巧真正的爱情,她天性中的要强和少女对爱情本能的渴望使她不甘寂寞,于是曹七巧怀抱这对爱情的向往回头望一眼自己身边的男人,注意的焦点放在了丈夫的弟弟“水汪汪的黑眼睛里永远透着三分不耐烦”的姜季泽身上,并且爱得那样深、那样痴。在这个阴沉沉的黑暗氛围中,这个男人不仅对七巧有着男子异性魅力的诱惑,还有着人性真实感情的诱惑。她要爱情,要人间真正的情爱与性爱的满足。 “就在出身低微的轻狂女子身上,爱情也不曾减少圣洁。 ”(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 )七巧“一看见季泽,身不由主的就走了过来”。 “身不由主”,细腻刻画了一个被爱的炽热火焰所牵引的女子在所恋爱的对象面前

15、的情不自禁的微妙心理。对季泽,她不仅有肉的渴望,更有着情的执着。残废丈夫的肉体, “那没有生命的肉体”,使她心中厌恶万分;当她面对一个她所挚爱的健康男性的吸引时,七巧几乎完全失去了理智的束缚。心中万语千言要诉说,抑制不住的激情,万分的愁苦,表现了一个女子极大的哀怨与悲愁,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撼人力量。七巧这时褪掉了外表上的粗俗、虚伪、蛮横,俨然成了一个处在爱的漩涡中挣扎的女子。这时,是任何人也无资格笑她的,人性在这里得到了动人的显现。然而,荒诞的命运并没有给予她满足。虽然,只要季泽说一声爱她,她就会挣脱黄金的枷,跟随爱人浪迹天涯也在所不惜;而最终,季泽只是侃侃地、轻佻地走开了。归根究底,什么是真的

16、,什么是假的?。她被他骗了,但她还是爱他,季泽给她的爱情只有金钱交易,直到她最后的幻想也被自己亲手碾碎她怀疑这个世界,这个除了钱就只有欺骗的世界。 ,于曹七巧无爱的心灵而言,姜季泽是她情感生活里唯一一根救命的稻草。可稻草毕竟救不了命,七巧悲凉的对爱的追求在此刻便被彻彻底底地粉碎,痛断肝肠。他是七巧生命中可爱而不可求的男人,他像雾像云又像风一样在曹七巧脆弱的情感世界里俯冲盘旋,又像雾像云又像风一样猝然消失,无影无踪。七巧对人生的憧憬在社会现实面前就地画了一个圈,结束了。作为女人,她失去了最后的幸福,冷酷的社会连对爱情的幻想的权力都没有留给她。至此,爱而不得为曹七巧而后的一系列悲剧做了思想上的祭奠

17、。(2)残破苍凉的亲情亲情,对七巧来说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她不愿看透却早已看透。她曾是那麻油铺子里掌权的姑娘,生活的自由自在,甚至还带着些许天真烂漫的纯真。自哥嫂将她嫁进姜家以换取金钱财富的时候,她才明白原来这么珍贵的亲情也可以用来进行买卖交易的。而每次哥嫂来访时,目的也并不在于探望她,只是图她的钱,盘算着贪点小利。 “远迢迢来看你,倒是我们的不是了!走!我们就走!凭良心说,我们就用你几个钱,也是应该的。当初我若是贪图财礼,问姜家多要几百两银子,把你卖给他们做姨太太,也就是卖了”。在这段话中,曹大年市侩的嘴脸被刻画地形象而生动。他一面为自己当初贪图财礼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一面又把自己假

18、装为曹七巧着想的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但细品之下,曹大年这几句抢白则是弄巧成拙了。“当初我若是贪图财礼,问姜家多要几百两银子,把你卖给他们做姨太太,也就是卖了”,两个“卖”字便真实地体现出曹大年当初并不是真的为妹妹的终身幸福着想,而是和姜家做了一桩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此刻亲情在金钱面前显的如此微不足道。七巧恨着她的兄嫂,然而这竟是她在世上唯一的亲人了。所以她既怕盼望着他们能来姜家看看她,一诉自己的委屈,哪怕明知道兄嫂只为着来她这讨点好处。 在这篇荒凉的小说世界里,张爱玲向我们展示了令人心颤的金钱利剑斩断血缘亲情的魔力。我们已经习惯于理解亲情中不掺杂任何成分的纯洁性,习惯于理解手足间的情深,从未想过

19、这一观念的认定是来自于普遍的现实还是来自于人们追求的理想,或者它只存在于现实中的一部分人之中,进而成为人们共同的理想。淡薄的亲情在此为曹七巧的悲剧埋下了隐性的根源。曹七巧是不幸的,她的一生,已经没有爱情和幸福可言了,但庆幸的是,她还有一对儿女,而在后来,儿女们对她的不理解也使她的心更加凉了。诚然,曹七巧对女儿的某些做法来的太过偏激。甚至后来对女儿的一些摧残简直让常人无法理解,但俗话讲“女儿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但七巧唯一的女儿长安对母亲有着太多的不理解,对母亲是敬畏而又恐惧的,往往对于母亲对她采取的行径只是逆来顺受直至后来的“同化”“她渐渐放弃了一切上进的思想,安分守己起来。她学会了挑是非,使

20、小坏,干涉家里的行政。她不时地跟母亲怄气,可是她的言谈举止越来越像她母亲了。每逢她单叉着裤子,揸开了两腿坐着,两只手按在胯间露出的凳子上,歪着头,下巴搁在心口上凄凄惨惨瞅住了对面的人说道:“一家有一家的苦处呀,表嫂一家有一家的苦处!”谁都说她是活脱的一个七巧”。女儿不能倾听七巧内心的苦闷,反到还跟自己做对,就连跟童世航的恋爱起先也是悄悄瞒着七巧而让三娘兰仙搭的桥,七巧便觉得做母亲的权利被侵犯了,“你三婶替你寻了汉子来,就是你的重生父母,再养爹娘!也没见你这样的轻骨头!”故此七巧心里及极其愤恨,极其不平,加重了心里的扭曲程度。作为曹七巧的儿子长白,他也没有为母亲挣多少气,“姜家大房三房里的儿女都

21、进了洋学堂读书,七巧处处存心跟他们比赛着,便也要送长白去投考。长白除了打小牌之外,只喜欢跑跑票房,正在那里朝夕用功吊嗓子,只怕进学校要耽搁了他的功课,便不肯去”。如若长白明白母亲的苦,发狠用功考取功名的话,七巧也许会宽了心,不那么没有安全感,也会觉得有所依了。 “长白在外面赌钱,捧女戏子,七巧还没甚话说,后来渐渐跟着他三叔姜季泽逛起窑子来,七巧方才着了慌,手忙脚乱替他定亲”。七巧与季泽的那段往事一直烙印在七巧心头,而今儿子也跟着季泽逛起窑子来,七巧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作为母亲她还是不希望眼睁睁的看着儿子变坏的。但儿子长白似乎没有为她挣上这口气。设若儿女能够多与自己的母亲沟通,开导母亲的狭隘

22、的心理,用亲情来呼唤人性的回归,也许悲情就能减轻一些了。纵观曹七巧一生,悲剧的爱情、残破苍凉的亲情间接诱导了七巧沦落成一个人性的“疯子”,由“被人食”转换角色而变为“食人”,演绎了一场人间悲剧。四、在社会背景对七巧的影响中,社会历史因素是其悲剧的根源曹七巧所上演的悲剧,固然有他自己的思想和性格原因,但是,最令人痛恨的,是这种思想和性格生成的土壤。封建礼教是七巧心理变态的社会性因素。1. 封建礼教对七巧的摧残金锁记故事的展开是在辛亥革命之后,然而此次革命的不彻底,因尔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人们日常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存天理,灭

23、人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社会中,七巧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为得到生存嫁入姜家,用一种奴性的自律方式维护着男权社会的井然有序。不得已而遵从着“长兄如父”的命令。不敢表露自己的悲伤和快乐,不敢表露自己的憎恨和爱恋,更无法将自己的感情对象化。这是曹七巧悲剧命运产生的根源所在。张爱玲通过把曹七巧人性中恶的一面极度释放,揭示出在男权统治下的女性的悲惨命运:没有自由,没有地位,有的只是对男性的绝对服从和服务意识。“家”这个字眼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本来应该是归属的港湾,心灵的向往,但在曹七巧这里,“家”却成了造就她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将她一步步推向毁灭的深渊。她一生中拥有的三个家都未曾给过她温

24、暖和爱。第一个是未出嫁前的曹家,那时的她泼辣单纯有着少女原始的萌动和纯洁的幻想,如果没有以后的嫁入姜家,她会是个小小麻油店里的豆腐西施,过着平凡自足的生活。但曹大年似乎早就在妹妹身上下了赌注,把她卖给了姜家,扔崩一走,不顾死活,造成了七巧悲剧一生的开始,因此她也恨死了她哥嫂,但在世上的唯一亲人也只有他俩了!即使恨,也只能埋在心里,偶尔的一两次发泄也仅能满足一时的快感,真正的命运之轮是七巧无法逆转的。在那样的时代里,不好的家庭出身是曹七巧悲剧命运的始端。第二个家出嫁后的姜家,在姜家她是用八台大轿迎娶过来名正言顺的姜家二奶奶,但姜家上上下下却没有人真正把她当做二奶奶的身份来敬重过她,在这里,她受尽

25、了屈辱和精神肉体上的折磨却没个人能真正怜悯她。封建性质的家庭有很多的家规习俗要去遵守,这就在无形中为人的生存带来很多的压力,也处处束缚着人的行为,七巧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就不可能有一个轻松的生活.她时时处处感到“这屋子里的人都瞧不起她”而异常敏感甚至神经质,加之丈夫“没有生命的肉体”更使她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迫而内心的欲望更加疯狂,强烈到绝望。在这样窒息的环境里,她把她的爱寄托在了小叔季泽身上,她要在他身上实现爱和性的满足,即使季泽结了婚,她也丝毫不避讳她对他的渴望。 ,她努力追求姜季泽,换来的却是拒绝与因金钱扯上的欺骗,这对她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从那时起,她就开始学习将自己所有正常的要求进

26、行压抑。此时“家”对她来说只是一个虚无的东西,她没有从家里得到任何可以让她幸福的东西,相反, “家”给她的只有不停的伤害,而且还成了让她追求幸福的障碍,在这样的家庭中,曹七巧的心理渐渐的发生了质的变化,人性也在永无止境的压抑中发生了扭曲结束语“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曹七巧的悲剧,并不单单是人生一瞥即逝的痕迹,在她身上,我们可以找寻到人生的许多感触。在这惊心动魄的人性的火光中,我们来找寻自己的影子。从曹七巧身上,我们又悟出了什么,我们又该怎样避免这等悲剧的发生呢?我们将用怎样的努力,才能避免人性中的的劣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张扬呢?金锁记这个凄凉悲惨的故事将带给我们更多的对人性、对人生意义深层的分析与思考,对如何做一个新世纪的健康女性有其警醒意义。参考文献:2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四卷)M安徽文艺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