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开放式教育试点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论红楼梦诗词在创作上的作用学生姓名:张海涛学 号:1236001410228指导教师:钟国平专业层次:专科年 级:2012 年春学 校:赣州电大兴国县教师进修学校2013 年 11 月2试论红楼梦诗词在创作上的作用摘要: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红楼梦它那行云流水般的诗词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其中所展示的美学思想、时代精神、艺术才能,是蕴藉含蓄、博大精深的,因此,多方面的探求红楼梦诗词在全书中的功能作用,是很有意义的。关键词:红
2、楼梦诗词作用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都是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成为故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思弄明白,或者影响到故事情节的完整。特别是那些隐寓人物命运的诗词(判词)以及书中人物创作的诗词,既切合人物的思想志趣、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社会地位,又巧妙地关合他们的身世、经历、命运和结局。这些个性化的诗词是作者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与刻画小说人物的描述性文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已经深深地融入每个人物的形象之中,以致于割舍某些诗词,就会有损于某个形象的完美。因此,对这方面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全书的理解和评价。一、托言寓意红楼梦在开篇声明他是“真事隐去” , “假语存焉” ,但
3、细心的读者在读完这部古典之后,总能从字里行间探测到“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的意味。红楼梦中的贾府,到了贾宝玉这一代,己经是到了日暮西山的穷途了。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外面的骨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空来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之间为权利势欲剧烈争夺,加快了兴衰荣辱迅速转递的历史进程。 红楼梦是这幅时代画卷高度概括。也是作者自身大量的经历和自己家庭的荣枯变化的真实写照。红楼梦问世以来,人们对他有爱情小说、政治小说、历史小说、社会小说、伦理小说.等不同的理解,甚至于恋爱悲剧、家族兴衰之外,读出了遗民排满、清宫内斗、儒教宋学、易经八卦、谶纬
4、金丹之类的内容,具有高度的现实的典型性和概括性,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因此,我们说红楼梦美学思想3的核心实是一个“真”字。二、以诗写人在中国文学中,有些小说也夹入一些诗词赞赋,虽则在形容人物、景象、事件和渲染环境气氛上也有一定作用,但总不如正文之重要。但是红楼梦诗词区别于其他小说诗词的重要特色就在于诗中有人,以诗写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一部诗体或诗化的小说。所以红楼梦我们就很难说它的诗词不是正文,而是可有可无的闲文。“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只有感叹身世遭遇的林黛玉才能发出这样的哀音;“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恐怕也只有林黛玉才能发出这祥的间话。咏物抒情,恐怕没有谁能比
5、黛玉的身世和气质与菊花更适合的了。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这不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还是谁?“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这不是活画一个情窦初开,渴望获得爱情,而又担心变化莫测,情思绵绵,难以入梦的林姑娘的复杂的情思吗? 转贴此外, 红楼梦的诗词在人物的描写上也特别注意表达人物的思想志趣,使个性特点更加集中与鲜明。常用的方法是托物明志。薛宝钗的临江仙中的“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便是她精神志趣的形象写照。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发展到此时,眼看“抄检大观园”的决战即将来临,林黛玉的“木石前盟”已经明显地成为败局。薛宝钗通过写柳絮词表明了对贾府形势的看法,希望封建
6、主义的“好风” ,把她送上更高的“青云” 。同是咏月,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明白地暴露了贾雨村这个政治野心家一心想爬进封建官场,高踞于劳动人民之上作威作福的丑恶的理想和志趣。香菱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则表现了她相信自己的才华像月光那样难以被掩盖沉没,透露出她希望跻身于小姐们的“风雅”之林,享受高层次精神生活的愿望,和须眉浊物的贾雨村的志趣真有天壤之别。三、谶语入诗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前八十回原作中,利用各种形式,在故事情节尚未写到之前,尤其涉及人物命运方面,婉转地进行些许预示。未然的预示,被后来的事实所印证,那预示便称其为谶语。4红楼梦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7、,立新场情传幻境情”中,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所见的十四幅画面,以及一边看字面、一边聆听仙姑唱的十四首曲子,这些字画、曲子分别概括了十二钗及晴雯、袭人、香菱等人物的命运;如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
8、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其次,相应故事情节的灯谜、酒令,不少句子寄寓着谶语。例如,薛宝钗的灯谜“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李纨的灯谜“观音未有世家传”;探春的灯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蒋玉菡的酒令“灯花并头结双蕊,妇唱夫随真和合”等等;此外,在人物间的言谈话语以及书中点戏的剧目之中,总有耐人寻味的谶语隐藏其间,不胜枚举。 四、入世出家在红楼梦的诗词中,蕴含着多种精神精华,如儒家世俗哲学精神,道家生命哲学精神
9、,佛家宗教哲学精神等。其一、匡时济世的儒家精神红楼梦第三回评价贾宝玉的两首词西江月,从某种程度上对宝玉进行了批判:“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很明显,这是对不能研读儒家精典,无法匡时济世之人的讽刺。而下一首的上半阙“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更是对不能“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能之人的愤然和失望。王熙凤“机关算尽” ,因她具有治家的才华,作者在判词中也给予了她较高5评价:“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说她是只凤凰,可惜生在了末世,但她的治家才华,还是令人爱惜羡
10、慕的。对王熙凤的赞赏,即是对儒家“家国一体” 、 “入世有为”儒家哲学精神的肯定。其二、淡泊名利的道家精神红楼梦第一回中,一个疯狂落拓、麻鞋鹑衣的跛足道人吟念的好了歌 ,就是对世俗人生求功名钱财、恋姣妻儿孙思想的讽嘲与批判。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是道家对误入尘世凡人的一种点化:人应该脱离红尘,淡泊名利,使精神得到解脱。 红楼梦中的十二支曲子,如“终不忘,世
11、外仙姝寂寞林” 。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画梁春尽落香尘宿孽总因情!” “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以上是从十二支曲子中每支里抽出的一句词句,都不同程度地宣扬了一种道家虚无思想。其三、看破红尘的的佛家精神佛家认为:红尘人生是苦海,不管是“富贵场”还是“温柔乡” ,都是
12、朝花夕露,过眼云烟,人生在世,就是一场梦幻。 红楼梦贯穿了一系列梦与幻的组合,暗示了人生如梦、到头来万境归空的意念。红楼梦诗词中,许多篇章中都有佛教色彩,如怀古诗中的钟山怀古 ,劝人应惩恶行善,修炼自身;淮阴怀古 ,表现了佛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的思想条律。 红楼梦十二支曲子 、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 飞鸟各投林等诗词,都或浓或淡地具有佛家精旨,用来启悟世人心灵:世人应轻视欲念,跳出凡尘,全心向佛,自我解脱,心胸豁达,看开事理,在有限的生命中争得精神的愉悦。6宝玉的参禅偈 ,完全是佛家的思想精神。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这是对人生苦海的
13、厌倦,对超凡入圣的渴求,他愿心领神悟,静心修行,明心见性,立地成佛。林黛玉的葬花辞 ,就有佛家的清空出世、看破红尘的色彩。如“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些都带有佛家的谶意,以植物的生长衰亡预示人的命运,警示红尘迷者,人生如梦,四大皆空,表现了人生的悲观与失望,表现了内心的苦闷与渴望精神解脱的祈求。红楼梦的诗词大都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出现的,成为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这些诗词,小说原有的情节也就失去了它的丰富性和完美性。总之,曹雪芹娴熟地运用诗词的表现手法,不着痕迹地说明了创作的动机和缘由、展开故事的架构和情节、营造故事的场景和氛围、塑造人物个性和形象、预示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体现了悲凉凄美的意境,起到其它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参考文献:1曹雪芹 红楼梦 上海古古籍出版社 1991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6 年3刘耕路,红楼梦诗词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94王蒙 红楼梦启示录 安徽教育出版.2010 年.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