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 年)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适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所亟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以及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十二五” (2011-2015)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
2、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技能训练,为地方振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社会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二、总体目标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跟踪安徽省支柱产业、合肥市重点产业、新兴产业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立足信息技术产业,主动服务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根据办学规模,专业数达到25 个左右。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群的建设,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
3、业办学的整体水平,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以校企合作共建为抓手,加大投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十二五”期间,建成 4-5 个院级特色专业,1-2 个达到省级特色专业水平;建成 5-8 门院级精品课程,1-2 门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水平;建成 2-3 支院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达到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水平;建成一批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1-2 个达到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水平;建成一批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三、专业布局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861”行动计划的通知 、 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 、 安徽省中
4、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等文件精神, “十二五”期间,我院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安徽省和合肥市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依据,3结合学院发展基础,专业布局重点面向电子信息、艺术传媒、市场营销、建筑设计等专业类,形成以电子信息类、艺术传媒类专业为主,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发展格局,逐步向制造类专业拓展。到“十二五”末期,学院的专业数量达到 25 个左右,满足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未来五年内,逐步形成四个专业群,每个专业群都以特色专业或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引领和带动整个专业群发展。2011-2015 年专业布局规划专业群 专业名称 重点
5、建设专业电子信息信息安全技术(590208)计算机应用技术(590101)计算机信息管理(590106)通信技术(59030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590201)物联网应用技术(590129)软件测试技术(590120)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590110)电脑艺术设计(670104)广告设计与制作(670112)图形图像制作(590109)三维动画设计(590118)广告与会展(670116)动漫设计与制作4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技术(560101)环境艺术设计(560105)工程造价(560502)建筑工程管理(560501)建筑装饰工程设计(560102)景观设计(67
6、0130)建筑设计技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620405)营销与策划(620403)物流信息技术(590126)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590112)会计与审计(620206)财务信息管理(620202)电子商务四、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规划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优势,重点建设具有行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示范引领优势的与安徽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如:重点建设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建设 1-2 个需求旺盛、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5 个院级品牌、特色建设专业,全面提高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依托品牌、
7、特色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改善专业建设条件,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五、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措施51专业设置调控。改革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控机制。及时收集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人才需求信息,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2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开发、企业专门人才和能工巧匠上课堂、教师下企业服务或锻炼、企业人员技能再培训、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安排等方面,积极寻求与地方乃至全国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形成多方参与、多方建设、多方评价的管理机制。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继续深化“工学结
8、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将学校的教学活动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灵活调整教学周期,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4课程改革。引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系统设计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养6成教育系统和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系统,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根据人才需求
9、规格的变化调整课程内容,引入企业优质课程资源、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建教学实践环境。通过五年的建设,使我院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十二五”期间,建成具有优秀教学团队、先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质教学资源以及规范教学管理等特点的院级精品课程 5-8 门,1-2 门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水平。5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校中厂” 、 “厂中校”等实践教学模式,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学生校内实训提供实岗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企业车间生产一线,在实习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
10、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确保实习的教学效果,确保学生的生产安全。“十二五”期间,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用于实践教学,建设“校中厂” 、 “厂中校”等形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完善和新建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6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7设,聘请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和岗位聘用的重要内容。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完善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能
11、力,提升双师素质。“十二五”期间,建成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3-4 个,1-2个达到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水平。7教学资源建设与信息化手段应用。按照校企联合、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介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环境、网络课程、培训项目以及测评系统等内容,满足专业建设共性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院校师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支持、人员培训等服务;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提高教学效益;搭建校企信息化教学平台,使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企业兼职教师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8“十二五”期间,加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信息化教学手段改革,建成一批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8教学管理。进一步推进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学管理目标考核工作,把职、权、利进一步下放,增强二级教学部门的自主性和责任性。吸收行业和企业参与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二一一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