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XXXX 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其趋势 学 生 xxx 学 号 、xxx 专业班级 09 机电四班 系院名称 机电一体化 指导教师 二一二 年 六 月 二十 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摘要:机电一体化概要“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 电子化设计及软 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因此, “机电一体化 ”涵盖“技术”和“ 产品”两个方面。目前,我国从事“ 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并且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因此,建议各主管部 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
2、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 机电一体化” 研究、开发、生 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关键词: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机电一体化,工作任务 一、绪论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并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二、机电一体化概要“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
3、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并且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 “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
4、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三、机电一体化技术
5、发展历程及其趋势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但是直到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才开始有了明显的进展,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机电一体化”这个词是日本安川电机公司在上世纪 60 年代末作商业注册时最先创用的。当时及 70 年代,人们一直把机电一体化看作是机械与电子的结合。国内早期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机械电子学并用,近年来机电一体化则更加流行。80 年代,信息技术崭露头角。微处理机的性能提高,为更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所采用,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有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等。
6、微机作为关键技术引入了飞行器系统后,使机械电子系统在高度控制、排气控制、振动控制和保险气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驱使机械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数据库,连洗衣机和其他消费品也用上了数据库驱动系统。这样,对机电一体化的系统设计方法的探索、成型和系统集成以及并行工程设计和控制的实施日显重要。此外,光学也进入了机电一体化,产生了“光机电一体化”的新领域。进入 90 年代,通信技术进入了机电一体化,机器可以像机器人系统那样遥控和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技术紧密联系的计算机控制的网络化机电一体化日益普及。有些机电一体化机械可两用,有的在性能上更是多用途的,尤其是微传感器和执行器技术的发展,和半导体技术以光刻
7、为基础的方法以及和传统机电一体化微型化方法的结合,开创了以精密工程和系统集成为特点的机电一体化新分支,即“微机电一体化” 。虽然微加工方法尚未成熟,但将逐渐成为集成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之后,机电一体化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发展,稳步进入了 21 世纪。简言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二)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
8、、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 ,有较强的“柔性” ,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 。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
9、 ,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即柔性,又不会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将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也越来越高。这主要得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由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转而变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4.“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
10、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即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 ,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肌体)与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由此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的趋势,但要达到这一目的还需要有一段漫长的道路去走。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我们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
11、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 ,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 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 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基础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下面,我将针对其中的几种产品的进一步发展趋势进行详细说明。(一)数控机床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机床拥有量最多的国家(近 320 万台
12、) ,但数控机床只占约 5且大多数是普通数控(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占 10) 。近些年来数控机床为适应加工技术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技术领域都有巨大进步。1高速化。由于高速加工技术普及,机床普遍提高了各方面的速度。车床主轴转速有30004000r/min 提高到 800010000r/min;铣床和加工中心主轴转速由 40008000r/min提高到 1200040000r/min 以上;快速移动速度由过去的 1020m/min 提高到48m/min,60m/mni,80m/min,120m/min;在提高速度的同时要求提高运动部件起动的加速度,由过去一般机床的 0.5G(重力加速度)提高到 1.5G
13、2G,最高可达 15G;直线电机在机床上开始使用,主轴上大量采用内装式主轴电机。2高精度化。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已由一般的 0.010.02mm 提高到 0.008 左右;亚微米级机床达到 0.0005mm 左右;纳米级机床达到 0.0050.01um;最小分辨率为1nm(0.000001mm)的数控系统和机床已问世。数控中两轴以上插补技术大大提高,纳米级插补使两轴联动出的圆弧都可以达到 1u 的圆度,插补前多程序预读,大大提高了插补质量,并可进行自动拐角处理等。3复合加工,新结构机床大量出现。如 5 轴 5 面体复合加工机床,5 轴 5 联动加工各类异形零件。同时派生出各种新颖的机床结构,包括
14、 6 轴虚拟轴机床,串并联绞链机床等,采用特殊机械结构,数控的特殊运算方式,特殊编程要求。4使用各种高效特殊功能的刀具使数控机床“如虎添翼” 。如内冷转头由于使高压冷却液直接冷却转头切削刃和排除切屑,在转深孔时大大提高效率。加工刚件切削速度能达1000m/min,加工铝件能达 5000m/min。5数控机床的开放性和联网管理。数控机床的开放性和联网管理已是使用数控机床的基本要求,它不仅是提高数控机床开动率、生产率的必要手段,而且是企业合理化、最佳化利用这些制造手段的方法。因此,计算机集成制造、网络制造、异地诊断、虚拟制造、并行工程等等各种新技术都在数控机床基础上发展起来,这必然成为 21 世纪
15、制造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潮流。(二)自动机与自动生产线在国民经济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各种自动机械、自动生产线及各种自动化设备,是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又一具体体现。如:200080000 瓶/h 的啤酒自动生产线;18000120000 瓶/h 的易拉罐灌装生产线;各种高速香烟生产线;各种印刷包装生产线;邮政信函自动分捡处理生产线;易拉罐自动生产线;FEBOPP 型三层共挤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生产线等等,这些自动机或生产线中广泛应用了现代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如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调速器,人机界面控制装置与光电控制系统等。我国的自动机与生产线产品的水平,比 10 多年前跃升了一大步,其技术水平已达
16、到或超过发达国家上一世纪 80 年代后期的水平。使用这些自动机和生产线的企业越来越多,对维护和管理这些设备的相关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三)机器人机器人是 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机器人技术水平的高低反映了这个国家综合技术实力的高低。机器人已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向军事、医疗、服务、娱乐等非工业领域扩展。毋庸质疑,21 世纪机器人技术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成为各国必争之知识经济至高点。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智能机器人的概念。智能机器人是具有感知、思维和行动功能的机器,是机构学、自动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微电子学
17、、光学、通讯技术、传感技术、仿生学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综合成果。智能机器人可获取、处理和识别多种信息,自主地完成较为复杂的操作任务,比一般的工业机器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机动性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智能机器人作为新一代生产和服务工具,在制造领域和非制造领域具有更广泛、更重要的位置,如核工业、水下、空间、农业、工程机械(地上和地下) 、建筑、医用、救灾、排险、军事、服务、娱乐等方面,可代替人完成各种工作。同时,智能机器人作为自动化、信息化的装置与设备,完全可以进入网络世界,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这对人类开辟新的产业,提高生产水平与生活水平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因此,面向先进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和面向非制造业
18、的先进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将成为 21 世纪智能机器人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围绕未来的机器人需要研究开发如下一些关键技术:1.网络机器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完全能够将各种机器人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上,并通过网络对机器人进行有效的控制。这种技术包括网络遥操作控制技术、众多信息组的压缩与扩展方法及传输技术等。2.虚拟机器人技术。许多特种机器人在使用时,遥控是一个主要手段。基于多传感、多媒体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或临场感)的虚拟遥控操作和人机交互,将成为需要共同发展的一项技术。3.多智能体协调控制技术。用于实现决策和操作自治性的、由多智能体组成的群行为控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关键技术,这里包括
19、任务的解释和表达、学习、实时推理和广义反应能力、监控和异况处理、多智能体协调等。4.微型和微小型技术。这是一项由技术驱动的新领域,尽管微型/小型尺寸的机器人实用化还要等几年,但是这个时代即将到来。5.软机器人技术。许多特种机器人,特别是用于医疗和护理、休闲和娱乐等场合时,经常处于与人共存的环境中。现在的大多数机器人,由于在设计时未考虑与人共存,用的是金属等硬材料。软机器人技术要求其结构和相应的控制以及所用的传感器,在机器人意外地碰撞人或相互碰撞时是“ 软”的,增强人对机器人的安全感和亲近感。6.新型机构、新型控制器、新型传感器及体系结构的研究。(四)汽车电子化产品汽车上比较常用的一般有 5 种
20、仪表和 3 种相应的传感器,即电流表、机油压力表、水温表、燃油表、车速里程表等指示仪表和机油压力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和油量传感器。目前,电子化仪表已经取代机械式仪表。这是由于机械式仪表一旦出现故障将很难处理,而电子化仪表则不同。采用电子化仪表不仅可以改进驾驶员的目视性,还有助于汽车仪表的多样化。其总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1.仪表电子化。传统仪表一般是电机式模拟仪表,只能为驾驶员提供运行中必要而少量的数据信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汽车新技术、高速度的要求。汽车仪表的功能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指示,而是通过对汽车各部件参数的监测和微处理机配套,达到控制汽车各种运行工况的目的。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多功能
21、高精度、高灵敏度、读数直观的电子数字显示的仪表已经不断地在汽车上得到应用。因此,汽车电子化仪表将逐步取代常规的机械式仪表。其特点是:电子化仪表能提供大量复杂的信息;满足小型、轻量化要求;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一表多用;外形设计自由度高。基于以上优点,汽车将会越来越多地装用各种用途的电子仪表。造型新颖别致和功能强大的电子化仪表,将是今后车用仪表的发展趋势和潮流。2.仪表指示形式将演变成计算机终端显示器。未来的汽车仪表发展趋势,就是充分应用光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并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仪表的形式将发生根本改变,指示形式将演变成一个高清晰度的计算机显示器。3.仪表功能拓宽。未来汽车仪表
22、的功能将不再局限于现在的车速、历程、发动机转速、油量、水温、方向灯指示,还有可能添加以下功能,即:带 ECU(电子控制装置)的汽车仪表智能化;将防盗系统纳入汽车仪表 ECU 的监管之下。4.仪表将广泛应用于电光学技术。五、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一)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1. 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2.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
23、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3.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我国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我国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 “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
24、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二) 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我国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
25、整作贡献。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我国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六、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一)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并且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各单位的计划由于受各自立足点、着眼点的限制,难免只考虑局部利益,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也有统一考虑不足,统筹安排不够的问题,同时缺少综观全局的有权威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
26、产上撞车!(二)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 “政出多门”是很常见的。因此,我国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 “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即理事会的代表层面和复盖面,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要通过其精明干练的办事机构、经济实体,组织“行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的拟制;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进行发展突破口的选择,抓好重点工程的试点和有关项目的发标、招标等工作。(三)优化发展环境、
27、增大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是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乾地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四)突出发展重点,兼顾“
28、两个层次” 。机电一体化产业复盖面非常广,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抓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计算机)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生产出来的新产品起码正做到机电一体化。结束语本论文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已经按时完成,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
29、的感谢。同时,我还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一资源,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并结合平时所积所学最终使我的毕业论文顺利完成。最后,借此机会向学院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参考文献:1、袁中凡,机电一体化技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2、郑链,信息识别技术,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3、鲁远栋,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陈子银、陈为华,数控机床结构原理与应用,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XXXXXX 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学生姓名 XXXXXX 专业年级 学号 XXXXXX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指导教师评语 初评成绩: 指导教师:年 月 日答辩小组成员答辩情况答辩记录:记录人:年 月 日答辩情况 答辩评语:答辩成绩: 答辩小组负责人:年 月 日总评成绩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年 月 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