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4.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3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370606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9.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4.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3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物理 4.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3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物理 4.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3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物理 4.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3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物理 4.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3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我们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一类很惊险的杂技节目,或顶碗,或走钢丝,或一个男演员在肩膀上放一根撑杆,一个小女孩子在杆上做出很多优美、惊险的动作,或将椅子叠放得很高,每张椅子都只有一只腿支撑,一个演员在椅子不同高度处做各种动作这些节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保证碗或演员不能摔下来,实际上,演员们的表演都是很成功的,为什么演员或碗不会掉下来呢?因为演员们经过长期的训练,很好地掌握并利用了平衡的条件,那么,什么是平衡和平衡条件呢? 生活中偶然会碰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多人同乘一台电梯,当静止时,超重报警装置并没有响,可是当电梯刚向上起动时,报警装置却响

2、了起来,运行一段时间后,报警装置又不响了,难道人的体重会随着电梯的运行而发生变化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共点力的平衡和超重失重问题。,学点1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平衡状态: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平衡条件的四个推论 若物体在两个力同时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其合力为零,这就是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 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物体在n个非平行力同时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n个力必定共面共点,合力为零,

3、称为n个共点力的平衡,其中任意(n-1)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n个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沿任意方向物体的合力均为零。,(4)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来求解;或将某一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这两个分力势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反之,若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

4、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根据正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数学知识可求得未知力。 相似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通常寻找一个矢量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这一方法仅能处理三力平衡问题。 三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不平行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为共点力。 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别分解到x轴上和y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Fx=0,y,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但选择x、y方向时,尽可能使落在x、y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不宜分解待求力。 提醒:将各种方法有机的运用会使问题更易于解决,多种方法穿插、灵活使用,有助于能力的提高。,【例1

5、】一物体置于粗糙的斜面上,给该物体施加一个平行于斜面的力,当此力为 100 N且沿斜面向上时,物体恰能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当此力为20 N且沿斜 面向下时,物体恰能在斜面上向下匀速运动,求施加此力前,物体在斜面上受 到的摩擦力为多大?,【答案】40 N,C,(5)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在有关物体平衡的问题中,存在着大量的动态问题,所谓动态平衡问题,就是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的平衡问题,即任一时刻处于平衡状态。 解析法:对研究对象的任一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出应变参量与自变参量的一般函数式,然后根据自变量的变化确定应变参量的变化。 图解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

6、析,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画出不同状态下的力的矢量图(画在同一个图中),然后根据有向线段(表示力)的长度变化判断各个力的变化情况。,【例2】如图-7-4所示,一定质量的物块用两根轻绳悬 在空中,其中绳固定不动,绳在竖直平面 内由水平方向向上转动,则在绳由水平转至竖 直的过程中,绳的张力的大小将(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D,图-7-4,2,图4-7-6,TA一直减小,先变小后增大。,如图-7-6所示,半圆形支架,两细绳和 结于圆心,下悬重为的物体,使绳固定不动,将绳的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的位置过程中,分析和绳所受的力大小如何变

7、化?,学点2 超重和失重,()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物体所受重力不会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时(即ay0),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叫物体的视重。 说明:正因为当物体竖直方向有加速度时视重不再等于实重,所以我们在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时,强调应在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下进行。 (3)对超重现象的理解 特点: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运动形式:物体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 说明:当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只是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增大了,是视重的改变,物体的重力始终未变。,【例3】如图-7-7所示,升

8、降机以0.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 升,站在升降机里的人质量是 kg,人对升降机地板的 压力是多大?如果人站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测力计 的示数是多大?,【答案】515 N,【解析】人在和F的合力作用下,以0.5 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 由此可得Fmam(g+a) 代入数值得F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地板的压力的大小也是 ,方向与地板对人的支持力的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下。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的是测力计受到的压力,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就是 。,图-7-7,【评析】人和升降机以共同的加速度上升,因而人的加速度是已知的,题中又给出了人的质量,为了能够应

9、用牛顿第二定律,应该把人作为研究对象。,质量是5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中的体重计上,当升降机做下列两种运动时,体重计的读数是多少?(取g=10 ms2)(1)升降机匀速上升;(2)升降机以4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3,【答案】() () ,(4)对失重现象的理解 特点: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运动形式:物体向下加速运动或向上减速运动; 完全失重:在失重现象中,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状态称为完全失重状态。此时视重等于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为g。 说明:当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只是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减小了,是视重的改变,物体的重力始终未变。,【例4】某

10、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 kg的物体,而在一个加速下降的电梯 里最多能举起 kg的物体。求: ()此电梯的加速度多大? ()若电梯以此加速度上升,则此人在电梯里最多能举起物体的质 量是多少?(取g=10 m/s2),【答案】()2.5 m/s2 (2)48 kg,【解析】()不管在地面上,还是在变速运动的电梯里,人的最大举力是一定的,这是该题的隐含条件。 设人的最大举力为,由题意可得=m1g=60 kg m/s2 。选被举物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2g和举力的作用,在电梯以加速度a下降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2gm2a。 解得电梯的加速度为a=g/m2 ms2-/ m/s22.5 m/s2。

11、 ()当电梯以加速度a上升时,设人在电梯中能举起物体的最大质量为m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3g=m3a。 解得m3=F/(g+a)=600/(10+2.5) kg=48 kg。,【评析】这类题还是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结果应是在加速度向下的电梯里(失重状态)人举起的重物的质量要比在地面上举起的重物的质量大;加速度向上时(超重状态时)则小。,4,图4-7-8,400 N,一个质量是5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升降机的顶部悬挂了一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下面挂着一个质量为mA=5 kg的物体,当升降机向上运动时,他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 N,如图-7-8所示,g取10 m/s2,求此时人

12、对地板的压力大小。,学点3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例5】一气球以10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从地面上升,10 s末从它上面掉出 一重物,它从气球上掉出后经多少时间落到地面?(不计空气阻 力, 取g10 m/s)。,图4-7-10,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0=10 m/s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面高h=175 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少时间落到地面?(空气阻力不计,取g=10 m/s2),5,【答案】7 s,应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是怎样的?,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应用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力”,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对力进行处理,然后结合平衡方程解决,因此解决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 根据问题的要求和计算方便,恰当地选择研究的对象。所谓“恰当”,就是要使题目中给定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的未知量,能够通过这个研究对象的平衡条件尽量联系起来。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分析图。 通过“平衡条件”,找出各个力之间的关系,把已知量和未知量挂起钩来。 求解,必要时对解进行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