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善-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原理与技术概述 (PPTminimizer).ppt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788777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236 大小:39.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文善-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原理与技术概述 (PPTminimizer).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6页
郭文善-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原理与技术概述 (PPTminimizer).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6页
郭文善-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原理与技术概述 (PPTminimizer).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6页
郭文善-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原理与技术概述 (PPTminimizer).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6页
郭文善-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原理与技术概述 (PPTminimizer).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麦高产优质栽培 原理与技术概述,郭 文 善 (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小麦研究所 江苏扬州 225009),序、江苏小麦生产的发展,小麦是江苏省第二大粮食作物,1990年种植面积曾达3599万亩、1999年总产曾达1071万吨 1990年 3599万亩 258 Kg/亩 929.7万吨 1999年 3378万亩 317 Kg/亩 1070.8万吨 2000年 2932万亩 272 Kg/亩 796.4万吨 2001年 2569万亩 274 Kg/亩 704 万吨 2002年 2574万亩 250 Kg/亩 644 万吨 2003年 2430.6万亩 250 Kg/亩 608.7万吨 200

2、4年 2401.76万亩 286 Kg/亩 687.7万吨 2005年 2526.66万亩 288 Kg/亩 728.5万吨 2006年 2602.31万亩 314 Kg/亩 817.8万吨 2007年 3058.65万亩 318 Kg/亩 973.8万吨(新国统) 3053.52万亩 318 Kg/亩 970.6万吨 (省统) 3249.9万亩 365 Kg/亩 1185万吨(13市) 2008年 3109.6万亩 321 Kg/亩 998.2万吨(省统) 3228.1万亩 373Kg/亩 1202.9万吨(13市) 2009年 3116.4万亩 322 Kg/亩 1004.4万吨(省统)

3、3282.8万亩 377Kg/亩 1239.1万吨(13市) 2010年 3139.6万亩 321 Kg/亩 1008.1万吨(省统) 3416.3万亩 373Kg/亩 1275.2万吨(13市) 2011年 3168.6万亩 323 Kg/亩 1023.15万吨(省统) 3461.55万亩 376Kg/亩 1299.98万吨(13市),“十一五”小麦增产量占粮食增产总量的77.9%,新世纪以来江苏省粮食生产情况表,江苏省统计局,创造了一批新的小面积高产纪录:2007年昆山市kg /亩(5.19亩 ) 高邮市达71kg /亩(8.483亩 )2010年柳新农场663 kg /亩( 3.471亩

4、) 大中农场亩631.3kg /亩(3.066亩),2011年8个县(市、区)小麦亩产达400公斤以上,分别为:海安县459公斤,宝应县440公斤,高邮市428公斤,兴化417公斤,泰兴市414公斤,江都405公斤,沛县403公斤,姜堰市403公斤。首次出现亩产过450公斤的县(海安县459公斤)泰州市、扬州市小麦单产首次在省辖市中突破400公斤,小麦单产达到410公斤。,大中农场抽测3块田平均亩产为670.1公斤,是本年度验收的最高产量,最高田块亩产达689.9公斤,自上年之后再次刷新了我省小麦亩产最高纪录。,2.主要经验 (1).主体品种突出 江苏省近年来先后育成了扬麦系列、宁麦系列、扬辐

5、麦系列、徐麦系列、淮麦系列以及连麦系列、镇麦系列的30多个小麦新品种,这批品种的单产水平明显提高,品质显著改善,在我省小麦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沿江、沿海地区弱筋小麦主体品种为扬麦13号、宁麦13号、扬麦15号、生选6号;沿淮及淮北地区中强筋小麦主体品种为郑麦9023、矮抗58、济麦22、徐麦30、烟农19、淮麦20;淮南中筋小麦主体品种为扬麦16、扬麦11、扬麦14、宁麦14等。上述14个主体品种面积达2600万亩以上,占全省小麦面积的近80%。 。近几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优良品种覆盖率稳定在90%。,(2).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及应用取得丰硕成果、 高产技术普及率高,

6、近年来,我省在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围绕品质调优理论与技术,在优质弱筋和中筋、强筋小麦调优栽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晚播小麦高产配套技术、小麦抗逆应变对策、小麦生产信息化技术等方面也取得显著成绩。,(3). 气象灾害频发,但总体上未严重影响小麦生产。 江苏小麦生产过程中,干旱、湿害、冻害、后期高温逼熟等气象灾害频发,但由于应对措施基本得当,未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是推广应用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因茬、因墒、因种、因苗、因境”进行栽培技术管理:“因茬”因腾茬早晚确定小麦播期与播量和选用相应的技术体系;“因

7、墒”因土壤墒情和播期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因种”因品种生态型、品种特性、专用类型确定播期、播量、施氮量和运筹比例。“因苗”因个体健壮程度、群体变化特性调整施肥策略,应用叶片SPAD值用于拔节期实时诊断,根据叶片不同SPAD值推荐氮肥施用量。 “因境”根据逆境发生状况推介运用不同的减灾、避灾和缓解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实现 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逆境能稳产的目标。,(4)投入增加 “十一五”时期平均每亩小麦投入纯N、P2O5、K2O为16.68公斤、5.99公斤、5.53公斤,分别比“十五”时期增1.89公斤、0.78公斤、0.57公斤,分别增12.8%、14.9%、11.4%。 2010/20

8、11年度全省小麦平均每亩施用纯N、P2O5 、K2O分别为17.95公斤、6.35公斤、5.80公斤,为“十五”时期以来最高的一年。 本年度拔节孕穗肥施用量折纯N 5.6公斤,占总施N量的31.2%,有效减少了小花退化数,增加了每穗粒数,延缓了功能叶衰老,提高了粒重,为灾年夺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小麦产量形成规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当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每亩穗数,每穗粒数,粒重,产量,小麦产量及其构成,扬州 高邮 “扬麦14” 攻关田 现场实产验收亩产571公斤,产量结构:每亩穗数30.08万,每穗粒数43.69粒,千粒重43.71克,苏州 昆山 “扬麦13” 攻关田

9、现场实产验收亩产563公斤,产量结构:每亩穗数30.99万,每穗粒数43.01粒,千粒重43.38克,2010高邮577Kg/亩,29.04万穗/48.3粒/43.5g,江苏省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全省统计定案数/13市统计合计数,2007、2008年江苏淮南、淮北麦区高产攻关田专家实收亩产(折标准水分,公斤/亩),粒数增20.4%,穗数增8.5%,粒重增4.8%,增产41.2,粒数增15.2%,穗数增13.4%,粒重增2.6%,增产48.0,淮南红麦18个典型,淮北白麦8个典型,三类高产田,穗数穗型不同,产量差异显著,穗数过多、穗型小,产量500Kg/亩,穗数过多、穗型小且差异大、倒伏,产量

10、低于500Kg/亩,穗数多、独秆穗、穗型小、产量低于400Kg/亩,平均穗数适宜、分布不匀,产量500Kg/亩,穗数较适宜、穗型较大但大小穗差异大,产量550Kg/亩,穗数适宜、穗型大且整齐、产量高于600Kg/亩,大中高产田,高产小麦产量结构,一、穗数形成规律 高产小麦的适宜穗数因品种特性而异,单产6000kg/hm2以上,大穗型品种如扬麦15、16为420480万穗/hm2,穗数型品种如陕农229为750万穗/hm2左右,穗粒并重型品种如徐州24、25号为600-660万穗/hm2。,(一)实现适宜穗数的途径 穗数=主茎穗+分蘖穗 =主茎穗+基本苗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 =基本苗数单株茎蘖

11、数茎蘖成穗率 适宜穗数应当在播种时根据品种阶段发育类型与栽培特性、土壤肥力、产量指标、播种期及气候条件等确定合理基本苗数基础上,通过培育合理的茎蘖动态、提高茎蘖穗率来实现。培育过程可分为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前促进植株生长、无效分蘖叶龄期至拔节控制生长、拔节至孕穗期促进生长三个时期。,1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前促进生长 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的叶龄通式为:N-n-tN+3 主茎总叶数 11叶、5个伸长节间的春性品种,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为5;主茎总叶数 13叶,5个伸长节间的半冬性品种,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为6叶期。 作用:在有效分蘖叶龄期群体完成预期穗数所需的总茎蘖数,为足穗奠定了基础。冬前形成壮苗,为春季

12、地上部的生长创造坚实的根系条件。分蘖期的壮苗,促进了分蘖节维管束数的分化,为大穗奠定基础。,2、无效分蘖叶龄期至拔节期控制生长 主茎11-12叶的春性品种一般处于68或79叶期,主茎13-14叶的半冬性品种处于79或810叶期。 此期控制地上部生长可:控制无效分蘖发生,压缩高峰苗数,提高茎蘖成穗率;为提高有效及高效叶面积率创造条件;能有效地控制基部节间的伸长。,3、拔节至孕穗期的促进 作用:(1) 巩固有效分蘖成穗,提高成穗率、最终实现适宜穗数的目的。(2)促进可孕小穗数和可孕小花数的增加,减少退化,提高可孕花结实率,增加结实粒数,最终实现大穗。(3)促进上三叶,特别是剑叶和倒二叶的生长,提高

13、高效叶面积率。(4)促进上部节间的伸长,提高穗下节间长度占株高的比例。,(二) 茎蘖成穗率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在适宜穗数范围内,群体的茎蘖成穗率与每穗实粒数、粒重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亦随成穗率的提高而增加,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三)高产群体的茎蘖成穗率 小麦的茎蘖成穗率应由30%左右提高到4050%或更高,如控制得好,可能可达到60%以上。,(四)高产群体适宜的茎蘖动态指标 高产群体的茎蘖动态是在播种时根据品种阶段发育类型与栽培特性、土壤肥力、产量指标、播种期及气候条件等确定合理基本苗数,播后加强管理,促进早蘖、大蘖的发生与生长,在冬前有效分蘖成穗可靠叶龄期(N-n-tN+3)内使群体茎

14、蘖数达到预期穗数值,在有效分蘖终止叶龄期(N-n),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1.3-1.5倍,从有效分蘖终止叶龄期起,即开始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最高茎蘖数不超过预期穗数的2-2.5倍,茎蘖成穗率40%-50%。,(五)每亩穗数=主茎穗+分蘖穗 主茎穗与分蘖穗比例?,在满足穗数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基本苗,提高分蘖穗的比例,尤其提高3、4穗以上植株的比例(春性品种),减少1、2穗株的比例,就可改善穗群组成,提高单穗和穗群的总库容量和生产能力。,二、粒数形成规律 每穗粒数决定于小穗、小花的分化数和结实率。小穗分化数于基部第一伸长节间开始伸长前决定,小花分化数于剑叶出生前决定。小花退化主要集中于花粉母

15、细胞减数分裂期孕穗期。,每穗结实粒数与分化小穗数相关不显著(r=0.2023),而与结实小穗数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9659*)。结实小穗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小穗结实率(r=0.9396*),与分化小穗数相关不显著(r=0.1842)。增加结实粒数的关键之一是减少小穗的退化,提高结实小穗数。,结实粒数与分化小花数的相关不显著(r=0.07162),而与可孕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7724*)。同时亦与可孕花的结实率(结实粒数与可孕花数之比)呈极显著正相关(r=0.8580*),提高结实粒数的又一关键是减少每穗小花退化数,提高可孕小花数与可孕小花结实率。,可孕小花数=分化小花数*分化小

16、花的可孕花率 可孕花数与分化小花数相关不显著(r=-0.1344),可孕小花数y与可孕花率(x)呈极显著正相关:y=14.74+0.7841x(r=0.7947*)。 增加可孕花数的关键是减少不孕小花数。 综上所述,提高每穗结实粒数的关键是主攻每穗发育小花数,减少小花退化,增加可孕小花数。,三、粒重形成规律 粒重主要决定于生育后期。籽粒灌浆物质来自于开花前茎鞘等器官贮藏物质的运转和开花后光合产物的输送,在高产条件下,后者在籽粒灌浆物质中的比例更大,即粒重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开花后光合物质生产量及向籽粒的运转率。,1粒重形成过程 籽粒粒重决定于两方面,一是籽粒中胚乳细胞数目的多少,二是单个胚乳细胞的

17、充实状态。,通径分析表明,籽粒胚乳细胞数目对粒重的影响最大,单个胚乳细胞重量次之。因此,提高粒重首先要提高胚乳细胞数,其次提高胚乳细胞的充实度(单个胚乳细胞重量)。,2.粒重与花后物质生产关系 籽粒重与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关系表明,粒重与每粒占有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y=3.2941+0.9969x(r=0.8275*),表明粒重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开花后的干物质积累量。保持后期较大的绿叶面积、维持叶片较高的光合功能是实现高产的重要基础。, 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一、产量形成与物质生产及分配 小麦产量的90以上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来自土壤中的无机盐类不足10,因此提高小麦产量的根本途径是

18、提高对太阳光能的利用率,提高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光合面积光合生产率光合时间)消耗经济系数即: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二、不同时期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一)开花期以前群体干物重与产量呈二次方程关系,(二)开花至成熟期干物质增加量与产量的关系 小麦籽粒产量的大部分来自于开花后的产物,产量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群体间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相关达极显著程度 Y1723.12+0.9905x (r=0.8560* )。, 小麦高产群体结构与质量指标,一、高产群体质量指标 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是指能反应个体与群体源库关系协调、具有高的光合效率和经济系数的群体的主要形态特征与

19、生理特性的数量指标。,1、开花至成熟期群体光合生产量是小麦群体质量的核心指标 小麦籽粒在开花后形成并灌浆充实,其干物质的70%90%来自开花后积累的光合产物 ,产量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而提高,而花前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因此产量水平的高低主要决定于群体花后光合生产能力,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反映了群体的优劣, 是群体质量的核心指标。,2、适宜LAI是小麦高产群体质量基础指标 提高开花至成熟期的群体光合生产量,其基础的生物学条件是具有大小适宜、功能持续期长的群体叶面积。3、在适宜LAI条件下,提高总结实粒数是增加群体花后光合产物的重要生理指标 小麦籽粒数的多少反映了库容量的大

20、小,因此总结实粒数多少和粒重高低是群体质量的重要指标,提高总结实粒数既是进一步高产的形态指标,也是提高群体结实期光合生产量的生理指标。,4、粒叶比是衡量群体库源协调水平的综合指标 粒叶比反应了源的质量水平和库对源的调运能力,是库源关系协调水平的一种数量的表示方法。在适宜LAI基础上提高总结实粒数和粒重,实现产量的不断提高,从库、源关系上必须通过提高粒叶比来实现。在适宜LAI基础上,粒叶比愈高,群体质量愈高,产量水平愈高。每公顷7500kg以上的群体,其适宜最大叶面积指数为6.06.5时,粒/ cm2叶及粒重(mg)/cm2叶的指标分别约为0.35及12.5;当最大LAI指数适宜值为77.5时,

21、粒/ cm2叶和粒重(mg)/ cm2叶的指标分别约为0.3及11.0。,5、茎蘖成穗率是群体质量的诊断指标 在适宜穗数范围内,茎蘖成穗率愈高总结实粒数愈多、粒叶比愈高、花后积累量愈多,最终产量也愈高,说明在攻取适宜穗数的同时,可以通过提高茎蘖成穗率来全面提高群体质量指标,茎蘖成穗率可以作为群体质量的诊断指标应用,小麦高产群体培育中,应控制高峰苗数,在实现适宜穗数前提下,使茎蘖成穗率达40-50%甚至更高。,二、小麦高产群体调控程序 1、根据当地生态、生产条件、品种的阶段发育类型、栽培特性、以及产量指标与适宜穗数指标,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 2、在适宜基本苗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的发生,在分蘖成穗

22、可靠叶龄期群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值; 3、在实现上述茎蘖数基础上,控制无效分蘖发生,减少无效光合生产,降低高峰苗,高峰苗不超过预期穗数的2.0-2.5倍; 4、控制最大LAI在6-7,并于孕穗期出现并封行; 5、开花后控制LAI下降速度。,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品质形成规律(略), 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一、小麦生产的基本技术思路,1 以尽可能少的基本苗 实现最佳穗数适宜基本苗(播种量)、适期播种、高播种质量、适量的基肥,1 以尽可能少的基本苗实现最佳穗数2 以减少小花退化数为重点 增加每穗粒数 控制中期用肥、施好拨节孕穗肥,保持后期较大的绿叶面积、维持叶片较高的光合功能是实现高产的重要基础。,

23、保持后期较大的绿叶面积、维持叶片较高的光合功能是实现高产的重要基础。,1 以尽可能少的基本苗实现最佳穗数2 以减少小花退化数为重点增加每穗粒数3 以防早衰为中心提高粒重 适宜基本苗和行距、高播种质量 控制中期用肥、施好拨节孕穗肥 控制地下水位、防湿防旱(尤中后期),二、2011-2012年度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一)小麦难以适期播种,江苏小麦的70%以上为稻茬麦,近几年稻茬麦区推广的水稻品种大多偏迟熟及直播稻面积较大、腾茬晚、季节越来越紧,不利于稻茬小麦适期播种和提高播种质量。,淮北中熟中粳稻区里下河,沿海迟熟中粳稻区沿江,丘陵早熟晚粳稻区太湖中熟晚粳稻区,图引自王龙俊,12月4日苗,叶龄偏小

24、(淮南),12月4日苗,叶龄正常(淮南),1月4日苗,叶龄基本合适(淮南),1月4日苗,叶龄偏小(淮南),12月7日苗,叶龄偏小(淮北),12月7日苗,叶龄偏小(淮北),1月5日苗,叶龄正常(淮北),1月5日苗,叶龄偏小(淮北),2月13日苗,叶龄正常(淮北),2月13日苗,叶龄偏小(淮北),(二)水稻秸秆全量还田与小麦播种质量和壮苗矛盾突出,稻草复盖于表面-壮苗,1月6日苗 (淮南),(三)小麦品种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2011年夏熟全省小麦品种60个以上,超过省发布的“四主推”目标推介的数量的2倍以上。从县域范围品种布局看,约有15个县品种数达5个以上,有3个县达10个以上,最高的达18个。

25、尽管主体品种种植比例高达80%,但大量“小”品种的存在,不能适应优良品种区域化布局的要求,难以做好良种良法结合,也阻碍了专用小麦产业化发展。,(四)、秋播及播后气象条件具有不确定性 去冬今春干旱、夏季多雨,秋季气象条件如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各地需尽早制定各种针对性措施,应对干旱、多雨等极端条件。,水分基础:,(引自国家气象中心:毛留喜),目前墒情:,(引自国家气象中心:毛留喜),预计9月至11月,多雨区位置偏北,降水呈北多南少的分布,华西地区北部秋雨偏多,南部偏少。,秋季降水:,(引自国家气象中心:毛留喜),预计秋季,除京津冀鲁陕的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

26、期或偏高。,秋季温度:,(引自国家气象中心:毛留喜),预计秋季(911月)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温度条件利于腾茬和冬小麦、油菜冬前形成壮苗。、华北东部、西北大部等地降水偏多,利于冬小麦适墒播种。部分地区土壤过湿可能影响腾茬和冬小麦、油菜适时播种出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可能出现伏秋连旱,不利于冬小麦、油菜适时播种。,9-11月展望:,(引自国家气象中心:毛留喜),三、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A 精种-“三分种、七分管” “七分种、三分管”,1. 根据生态生产条件及市场需求确定适宜品种,丰县,沛县,铜山,邳州,睢宁,新沂,东海,赣榆,连云港市,灌云,灌南,宿豫,沭阳,泗阳,泗洪,

27、徐 州 市,宿迁市,淮阴,涟水,响水,滨海,盱眙,洪泽,楚州,淮安市,金湖,阜宁,射阳,建湖,盐都,大丰,东台,盐 城 市,宝应,高邮,仪征,邗江,江都,扬州市,兴化,姜堰,泰州市,泰兴,靖江,六合,江浦,江宁,溧水,高淳,南京市,海安,如东,如皋,通州,南通市,海门,启东,句容,丹徒,扬中,丹阳,镇江市,张家港,常熟,太仓,吴县,苏 州 市,昆山,吴江,江阴,锡山,无锡市,宜兴,溧阳,金坛,武进,常州市,苏北灌溉总渠(淮河),长 江 口,一级区划,淮北中筋、强筋白粒小麦品质区:常年面积1200万亩,亩产310kg,总产370万吨。,里下河中筋红粒小麦品质区:常年面积500万亩,亩产320kg

28、,总产160万吨。,苏南太湖、丘陵中筋、弱筋红粒小麦品质区:常年面积350万亩,亩产250kg,总产85万吨。,沿江、沿海弱筋红(白)粒小麦品质区:常年面积650万亩,亩产300kg,总产195万吨。,江苏省目前推广应用的专用小麦品种主要有: 春性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扬麦13、宁麦13、扬辐麦2号等; 春性中筋小麦品种:扬麦16、扬麦11、扬麦14、宁麦14、 扬辐麦3号、镇麦5号、 镇麦4号、镇麦6号等, 半冬性中筋小麦品种:徐麦30、淮麦23、淮麦22、 淮麦24、济麦22、连麦1号、连麦2号、 郑麦9023、百农AK58等; 半冬性强筋小麦品种:淮麦20、烟农19等。,2 根据小麦专

29、用类型,确定适宜的播种时期 弱筋小麦应尽可能在适期范围内播种,不宜迟播! 适宜播种期应掌握在10月25日-11月5日 中强筋小麦适宜的播种期应较上世纪八、九十年 代推迟5-7日! 淮北麦区半冬性品种播种适期为10月上中旬,淮南麦区春性品种播种适期在10月25日至11月初。,(1)春性品种冬前冬后叶龄安排总叶数 冬前叶龄 越冬 返青 拔节-孕穗 11 15 6 7 811 12 16 7 8 912 有效分蘖期 无效分蘖期 巩固有效蘖及促大穗期(2)半冬性品种的冬前冬后的叶龄安排总叶数 冬前叶龄 越冬 返青 拔节-孕穗 13 17 8 9 1013 14 18 9 10 11 14 有效分蘖期

30、无效分蘖期 巩固有效蘖及促大穗期,3 根据茬口与土壤墒情确定适宜的播种方式 小麦降苗扩行条播是适期适耕条件下高产的播种方式,但由于水稻收获期的推迟,迟播小麦面积不断增加,需因茬口做好稻茬小麦套种、机械均匀撒播等技术的推广应用。,稻茬免(少)耕机条播技术,低割粉碎,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精量播种,腰沟,稻板茬免(少)耕机械均匀撒播技术,稻板茬免耕直播技术,稻板茬免耕直播技术,淮北麦区掌握在水稻收获前1012天套种,淮南麦区掌握在水稻收获前710天套种。套种前12天稻田应先灌跑马水,及时排干,保持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90100%,田面无渍水时套种。,稻田套播麦技术,套播小麦-壮苗,晚播独秆栽

31、培技术,适用于小麦播种迟于播种适期10天以上的田块,如江苏省淮北地区 11月初后、淮南地区11月中旬后播种淮北地区 11月初后播种基本苗以30-35万、淮南地区11月15日后播种基本苗以22-24万为宜,要特别注重提高播种质量尤其是均匀播种,尽可能机条播,行距淮北地区15cm,淮南地区15-20cm。,晚播独秆栽培技术,淮北地区亩施纯氮1516公斤,淮南地区亩施纯氮14公斤, N:P2O5:k2O均为1:0.6:0.6;氮肥中基肥占30%,分蘖肥(3/0-5/0叶期施用)占15%20%,拔节肥(倒3叶施用)占20-25%,孕穗肥(剑叶露尖施用)占30%。P、K肥的基肥:追肥为5:5,施肥在倒3

32、叶期施用,追肥宜用多元高效复合肥。,4 根据播种期,确定适宜的基本苗,弱筋小麦基本苗一般掌握在210240万/ha,行距2025cm,中筋小麦150180万/ha,行距25cm左右, 强筋小麦120180万/ha,行距2530cm;稻田套播:弱筋小麦基本苗一般掌握在240300万/ha,中筋小麦210270万/ha,强筋小麦240万/ha左右。晚播小麦基本苗应适当增加。,ES=R(N-n-tN+3)r,备注:扬麦11和扬麦16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91.8、90;目标亩穗数3032万。,苏中小麦播期试验田间出苗情况表 (江苏高邮作栽站,2007 ),播种适期过后,每晚播1天,播种量可增加1斤左右,

33、晚播麦田最大播量也不应超过3545斤。,播种质量要求: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播种质量要求: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播种质量要求: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播种质量要求: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播种质量要求: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播种质量要求: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播种质量要求: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播种质量要求: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播种质量要求: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播种质量要求: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

34、播种质量要求: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B 调肥(巧施肥)-重施拨节孕穗肥(中强筋小麦)/施好拨节肥(弱筋小麦),小麦高产技术关键,5 合理确定施肥结构与运筹方式,弱筋小麦一般掌握总施氮量180210kg/ha,以基肥:平衡肥:拔节肥为7:1:2的氮肥运筹方式为宜;中筋小麦一般掌握220270kg/ha,强筋小麦一般为240300kg/ha,氮肥施用比例宜采用基肥:壮蘖肥(或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1:2:2的运筹方式(大面积生产中可采用基肥:壮蘖肥(或平衡肥):拔节肥5:1:4)。在土壤肥力高、适当降低施氮量条件下(187-210kg/ha)亦可采用基肥:壮蘖肥(或平衡

35、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1:3:3的运筹方式。,根据土壤基础地力水平,中筋、弱筋小麦宜采用氮磷钾配比为1:0.40.6:0.40.6,强筋小麦宜采用氮磷钾配比为1:0.60.8:0.60.8,磷钾配以基肥:拔节肥5-7:3-5为宜,品质、产量协调性较好,经济效益较高。拨节肥以施用复合肥为佳!,1强、中、弱筋专用小麦氮素积累、运 转及氮效率的差异,(1)强、中、弱筋三种类型专用小麦实现目标产量水平和品质指标,植株吸氮量不同。,这一结果为强、中、弱筋三种类型专用小麦分别确定氮肥适宜用量提供了定量参数。,(2)强、中、弱筋三种类型专用小麦含氮率和氮积累动态变化趋势一致,积累高峰期均在拔节至开花期(

36、占总量53.93%79.21%)。植株含氮率和积累量: 拔节前 弱筋小麦 中筋小麦 强筋小麦 开花期和成熟期 强筋小麦 中筋小麦 弱筋小麦 实现强、中筋小麦优质高产,关键是提高中后期植株含氮率和积累量,而弱筋小麦实现优质高产,须提高生育前期植株含氮率和积累量,适当控制中后期植株氮的积累。,强、中、弱筋三种类型专用小麦百公斤籽粒吸氮量与籽粒产量之间呈抛物线型关系,与蛋白质含量之间呈直线关系。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实现高产和优质,百公斤籽粒吸氮量有一个最适值和适宜的范围: 强筋小麦 皖麦38 2.93.2kg 最适值3.2kg 烟2801 3.03.2kg 最适值3.2kg 中筋小麦 扬麦10号 2.

37、62.9kg 最适值2.9kg 淮麦18 2.8kg 弱筋小麦 宁麦9号和扬麦9号 2.42.8kg 适宜值2.5kg左右,不同品种、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NUR变化在3080%之间,但氮肥当季利用率和籽粒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生产中不宜追求过高的氮肥当季利用率,宜有一个适宜的范围。,强、中、弱筋三类专用小麦实现优质高产的氮肥利用率指标分别为: 强筋小麦 皖麦38 68%(58%78%) 中筋小麦 扬麦10号和淮麦18 55%(50%60%) 弱筋小麦 砂壤土种植宁麦9号 50%(45%55%) 高沙土种植扬麦9号 35%(25%40%),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优质高产适

38、宜施氮量估算,氮素形态对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强筋小麦烟农19、苏徐2号、秦麦11以酰胺态氮(CONH2N)处理蛋白质含量最高、且均符合蛋白质含量14.0%的优质强筋小麦国家标准(GB/T17892-1999), 硝态氮(NO3N)处理蛋白质含量最低,故宜优先选用酰胺态氮肥;弱筋小麦扬麦15、宁麦9号、扬农9817以铵态氮(NH4+N)处理蛋白质含量最低、且均符合蛋白质含量11.5%的优质弱筋小麦国家标准(GB/T17893-1999),而酰胺态氮(CONH2N)处理蛋白质含量最高,且均超过上述国标,故宜优先选用铵态氮肥;而中筋小麦扬麦11、淮麦18、扬麦16以铵态氮

39、(NH4+N)处理有利于提高籽粒中蛋白质及组分含量,亦宜优先选用铵态氮肥。,适时足量施用拔节肥和保花肥,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叶龄余数2.5左右)时追施拔节肥,有利于培育壮杆大穗,一般可施用尿素510公斤/亩和三元高效复合肥10公斤/亩。,拨节期,拨节期,拨节期,拨节期,拨节期,3月中旬,正常苗,可施用拔节肥,3月中旬,正常苗,可施用拔节肥,3月中旬,正常苗,可施用拔节肥,3月中旬,正常苗,可施用拔节肥,叶色需再退淡,群体过小、穗数不足的三类苗、渍害苗和脱力落黄严重麦田,可适当提早施用拔节肥,同时要增加三元复合肥35kg/亩。,拨节期,3月中

40、旬,群体偏小,应适当早施拔节肥,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要做到叶色不褪不施肥,以防止倒伏。,拨节期,3月中旬,过旺苗,拔节肥施不下,群体过大,群体不是很大中期施肥过多,叶片披垂,3月中旬,过旺苗,拔节肥施不下,3月中旬,过旺苗,拔节肥施不下,群体不是很大中期施肥过多,叶片披垂,拨节期,施准保花肥(孕穗肥)增粒增重,掌握在叶龄余数0.80.5时,适时适量施用保花肥可以增加可孕小花数,有显著增粒增重效果。,强筋、中筋小麦的稻田套播麦田和少免耕麦田,更应注意施用保花肥,一般可追施尿素58公斤/亩。,弱筋小麦,施氮比例要前移,应以施用拔节肥为主,一般不追施保花肥。,孕穗期

41、,高产田,C 配套-及时采用抗逆应变技术 应针对小麦生产中常出现的干旱、湿害、冻害、后期高温逼熟等灾害及时采用抗逆应变技术。并做好小麦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表1 花后高温和高温时期对产量的影响,表3 温度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粒重的影响(3335DAA)(mg),高温天数和频率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表3 花后不同高温天数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3337DAA),Too much rain during seedling stage,Damp injury,春季雨水太多,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结果:,地下水位埋深,每下降1cm增产0.98公斤/亩,50cm,130cm,Too much rain bef

42、ore harvest Pre-harvest sprouting,Too dry,Too dry,灌水对烟农2801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冬前灌溉田,未灌溉田,冻害,同一片地,壮苗没冻害,弱苗冻害重,叶尖受冻,冻害,冬春季低温冻害,拔节期低温胁迫下小麦冻害发生率,倒伏,四、 “因茬、因墒、因种、因苗、因境”的 五因栽培技术管理关键,(1)“因茬”因腾茬早晚确定小麦播期和选用相应的技术体系,精量半精量、机条播的栽培模式,免耕直播的栽培模式,套播或晚播的栽培模式,机条播,(2)“因墒”因土壤墒情和播期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均匀撒播(机械或人工)宽幅条播,套播,(3)“因种”因品种生态型、品种特性、专用类型,确定播期、播量、施氮量和运筹比例,改“统一基本苗” “根据品种专用型调整播期播量”“高效增肥,增磷补钾” “控氮补磷增钾” “重施基苗腊肥” “因种因苗调整中后期氮肥比例” 中筋、强筋小麦 拔节孕穗肥 40-50% 弱筋小麦 拔节肥 20%,(4)“因苗”因个体健壮程度、群体变化特性调整施肥策略,应用叶片SPAD值用于拔节期实时诊断,根据叶片不同SPAD值推荐氮肥施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