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 (2014年,长沙 )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草案)( 2017年,上海)1. 早期胃癌: 癌组织仅局限于胃粘膜层或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微小胃癌:病灶最大径 5mm,小胃癌:病灶最大径 5-10mm2. 胃癌前状态: 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临床概念,与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胃、Menetrier病 (肥厚性胃炎 )、恶性贫血等 癌前病变:病理学概念,已证实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即异型增生 =上皮内瘤变定义与术语3. 上皮内瘤变: 低级
2、别上皮内瘤变 =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4. 整块切除: 病灶在内镜下被整块切除并获得单块标本5. 水平 /垂直切缘阳性: 内镜下切除的标本固定后每隔 2 mm垂直切片。标本侧切缘有肿瘤细胞浸润称为水平切缘阳性,基底切缘有肿瘤细胞浸润则称为垂直切缘阳性6. 完全切除: 整块切除标本水平和垂直切缘均为阴性定义与术语7. 局部复发: 术后 6个月以上原切除部位及周围 1 cm内发现肿瘤病灶8. 治愈性切除: 达到完全切除且无淋巴结转移风险9. 残留: 术后 6个月内原切除部位及周围 1 cm内病理发现肿瘤病灶10. 同时性复发: 内镜治疗胃癌后 12个月内发现新
3、的病灶,即内镜治疗时已存在但被遗漏的、术后 12个月内经内镜发现的继发性病灶11. 异时性复发: 治疗后超过 12个月发现新的病灶。大部分病灶出现在胃内原发病灶的邻近部位,且病理组织类型相同定义与术语危险因素人口学 生活饮食 遗传因素保护因素 早期胃癌诊断率其他因素 年龄: 40岁性别:男性高盐饮食、腌熏煎烤炸食品、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Hp感染 家族聚集倾向遗传性胃癌散发型胃癌地质、饮用水等环境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人群对胃癌防治知识的认知度早期胃癌诊断率 遗传因素 感染因素 水果和蔬菜、维生素 C、类胡萝卜素、维生素 E及微量元素硒、食物冷藏技术HP与胃癌研究现状 Hp划归 I类致癌因子
4、Hp感染可使胃癌发生风险增加 2倍 不到 1%的 Hp感染人口最终发展为胃癌, Hp 感染并非胃癌发生的充分条件 。 胃癌发生是细菌毒力因子与宿主炎症相关的遗传学背景、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Hp 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根除 Hp 将是减少胃癌发病率最有希望的策略。 根除 H. pylori能否降低胃癌死亡率,有效减少萎缩及肠化,以及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后预防异时癌发生,均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胃癌报警症状消化道出血 呕吐 消瘦上腹不适 上腹 肿块 贫 血病理学p 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以及少见类型或特殊类型癌,其中管状
5、腺癌可进一步分成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腺癌1. 黏膜内癌( M-carcinoma)M1:上皮内癌和(或)黏膜内癌仅浸润固有膜表层M2:癌组织浸润固有膜中层M3:癌组织浸润固有膜深层或黏膜肌层2. 粘膜下癌( SM carcinoma)SM1:癌组织浸润黏膜下层上 1/3SM2:癌组织浸润黏膜下层中 1/3SM3 :癌组织浸润黏膜下层下 1/3组织学类型( WHO 分型)浸润深度分类筛查 筛查对象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以下符合第 1项和 2-6项中任一项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1) 年龄 40岁以上,男女不限2)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3) H.pylori感染者4)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5)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6)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 等)u不应因无报警症状而排除筛查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