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李 毅 覃红 燕 覃 茜 (湖南 农业大学团委 湖南长沙 ) 摘 要: 大学生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关系到 国家 的 前途和 命运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本 文 深入分析“ 90 后”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据此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根据“ 90 后”大学生的特征提出针对性的培养路径建议,以期 达到加强 “ 90 后”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目的。 关键词 :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任何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 价值体系,以此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2、和精神力量,但核心价值观认同又是任何社会凸显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引导社会成员接受社会主导价值重要手段 , 能有效地应对社会成员所出现的价值取向迷惘与价值选择困惑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的思想认同问题关系到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关键问题 。 因此,深入研究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分析不利状态的原因,探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大学生中的 普遍认同与自觉实践路径,是当前亟待研究和必须解决好的现实课题。 一、“ 90后” 大学生价值认同现状 ( 一 ) 理想信念多元 “
3、90 后 ” 大学生成长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 享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全面的信息呈现 使 “ 90 后 ” 大学生对个体的发展能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平和的心态去看待 世界,但 在理想的设定和信念的选择上 ,也 呈现出多元化的一面。理想信念的多元体现了 “ 90 后 ” 大学生对自己人生的 更加积极的把握, 另一方面也 导致 他们 更加 容易出现困惑和彷徨 , 对理想信念没有正确合适的评价标准。特别是 在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 丑 化 深入推进的背景下, 西方敌对势力 采取比较隐蔽的手段, 利用人权、民主等问题 , 采取政治、经济、文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 大学生
4、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 (项目编号: 2010ZDB39);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 E 时代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与培育路径研究” ( 项目 编号 : 12C0159) 。 作者简介:李毅( 1979.03-),湖南耒阳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教育与管理。 化等 非对抗性 手段 , 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渠道 ,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从而使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 信念 产生 模糊认识 。 (二)政治信仰迷茫 当今社会 , 网络 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受到了多元 文化和价值观的 剧烈冲击 ,大学生的信仰也 有模糊化和 多元化趋势 ,模糊
5、和多元化的政治信仰进而 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情感,弱化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甚至存在 个别 宗教信仰现象。 当前, 很多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基础薄弱,认识肤浅,对党的指导思 想缺乏深刻理解,片面认为马克思主义某些结论难以匹配和解释当下的某些实际情况,因此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指导思想抱有否定或者怀疑的态度。 另外,一小部分 大学生政治责任意识淡漠、政治观念模糊 , 在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上趋于世俗和实惠 , 不关心国家大事 , 不愿意参加政治活动,信仰迷茫。 (三) 个性意识鲜明 “ 90 后 ” 大学生的 个性特征鲜明, 在 价值观念问题上 注重个人的独立性 、自主性 ,追求个性表达 。这 既 体现
6、出他们的 成长与 自信 , 对自己的人生有着相对独立的追求和规划 ,对未来 充满自信 ; 同时 , 他们有时 也 较易 走向 极端 , 过分自我 , 缺乏一种对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 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这 不利于 国家整体意识的形成 和自身的健康成长。由于出生在改革开放已现明显成效的时代 ,“ 90 后 ” 大学生成长环境相对优越 , 又由于大部分为独生子女 , 想要什么家人都尽量满足 ,使得 “ 90 后 ” 大学生更倾向于索取和占有 , 而较少奉献和分享 , 体现在理想信念中 , 则更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 , 而忽略他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 90后”大学生 价值 认同原因 分析 (一)
7、西方 意识形态的渗透 西方国家 通过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书籍等 渠道,推销其自身 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 如 文明冲突论、人权至上论、人道主义干预论、新 自由主义等等。加之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 更使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如虎添翼 , 具有空前强大的渗透能力。 一旦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不够坚定 , 分辨能力不强 , 就会 产生困惑 和怀疑, 并对社会主义产生 疑问甚至否定。同样, 势不可挡的经济全球化浪潮 也带来一种崭新的世界主义 思维模式 , 这种思维模式淡化了民族国家观念 、 削弱了国家主权完整 ,而且冲击国家 政治 经济 文化安全。这 些因素对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认同形成造成了 巨大冲击
8、 ,可能一 部分大学生信奉外来的世界主义思潮,进而主张做“世界公民”。 (二) 社会 变革 转型的影响 当前中国正 加速推进 现代化,社会也 发生着深刻变革 , 地区发展差距增大、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失业 增多 、环境恶化、犯罪率、离婚率上升、社会公共资源享用不公平等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和问题集中显现。这些 现象 或多或少会给大学生造成 了 思想错位、价值迷失等。对政治敏感性强且思想理性化的大学生而言 ,他们的政治心态极易出现某种程度的偏颇和失衡 , 他们倾向于简单化地将种种 暴露的 问题归咎于政府 工作绩效 , 进而 演化 成对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认同 问题 。 特别是 近年来 , 大学生就业问
9、题 日益成为大学生 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面对严酷的社会竞争压力,大学生很容易对执政党、对政府产生不信任 。 (三 ) 媒体宣传的 不利 影响 正向舆论 宣传 能够 推动和促进 社会发展, 积聚社会人气、提升 国家向心力;同样 负向舆论 宣传 则 破坏和阻滞社会发展 ,起到离心离德,瓦解社会共识的 作用 。一直以来 ,我国 积极注重民族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但在媒体表达越来越民主,各类媒体注重经济效益和追求宣传效应的情况下,一些社会阴暗面的素材被广泛应用甚至夸张放大,使得党和政府 在一些群众在内心中没有 了 崇敬感、信任感。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以及以权谋私
10、等消极腐败 等 现象 报道 , 缺乏理性分析和深入思考的大学生会 产生一定程度的价值观困惑 , 使他们在彷徨与迷茫的思考中转向崇尚自我 , 主体意识也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 , 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得失。 (四) 高校 教育 措施 乏力 高校 现 有的教育活动存在形式化、狭窄化、乏味化, 影响 范围 不 广、吸引力不 强、 难以 深入人心 等问题 。 多年来,高校在 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方面 进行大量的探索, 但仍然 存在的 “ 一把抓” 、 “一刀切”等简单化、公式化、说教化的倾向。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利益化 的 趋势,以前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11、比如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教 育力度不够等问题的突出 。 而高校在 大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也是内容空泛、缺乏层次递进性、手段落后 、 目的模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要求, 并且过度强调认知、理论与实际脱离, 容易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 , 教育方法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与体验实践 过程 相 分离。 三、 “ 90后” 大学生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 培养 路径 探索 当代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体系 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价值观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
12、,需要探 索 大学生 乐于 接受 各种 路径,引导 大学生 认同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 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 (一) 新媒体引导 路径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逐渐成为主流媒体,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和领域,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实效性强的特点。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已成为与大学生朝夕相处、接触最频繁的信息载体,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增强了对青年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效性 , 信息内容的立体性提升了青年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 , 信息传播的交互性推进了青 年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 , 利用新
13、媒体进行 价值观的引导 , 容易被青年大学生接受,并能够使核心价值观 潜移默化地 内化 为学生的内在意识,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 社会 实践 活动路径 社会 实践 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根据 , 是检验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效的根本标准。只有深入社会实际,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内心得到提炼和升华。高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各类 社会实际活动 。如参观 革命圣地 、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的政治信仰; 深入到农村、工厂做社会调查, 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知 ,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民观,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 阶段,理性分析社会现象;开展志
14、愿服务活动, 增强大学生 自己的公民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促使 大学生 更好地认识社会 , 了解国情 ,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 建立起与人民群众的深厚 感情。 (三) 优秀 文化熏陶 路径 适应大学生旺盛的 先进 文化艺术需求与创造 要求 ,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民族精神的现代文化以及积极向上的流行文艺元素融入到引导活动中,在 引导青年大学生发挥创造力的同时,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大学 校园文化熏陶 环境中,并 将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 现,如“唱红歌”、“经典诵读”、“歌舞剧”、“书法”、“摄影”等各类文艺活动 加以呈现 ,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仪
15、式、标志符号以及重大 节庆日 来宣传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 丰富其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理解途径,并 使大学生在 参与其中感受, 在感受中提升,在提升中 内化。 (四) 榜样 示范 教育 路径 针对大学生 模仿能力强、追求明星等性格特征 , 为大学生树立身边 可敬、可亲、可学的典型榜样,解决以往榜样高高在上 并且 脱离普通 同学 的问题,灵活 运用 榜样示范的作用,从生搬硬套的行为规范到“见贤思齐” 示范带动 ,让 青年 大学生通过对身边优秀典型的学习,从 学 习榜样外在行为习惯 到 内在认同榜样 价值观念 , 进而 践行 社会主义 核心 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汇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以底线伦理到终极价值的转换为视角 J.教育探索 ,201l(6). 2曾竞 .“ 90 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矛盾性特征探析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l(6). 3 李 毅 ,周妮笛 ,何伟光 .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体系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 ,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