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路径.pdf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3840207 上传时间:2019-08-05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路径.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路径.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文摘要 I 中文摘要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党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用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将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不仅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经济的发展,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物质生活的丰富使人们越来越忽视精神理想的追求,利益成为了很多人作出选择的标准和行动的动力。互联网及新媒体带来的传播和交流方式的改变,一点一滴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我国带来了多元的文化冲击。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马克思 主义 大众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新媒体视域下客 观的评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现存的问题,

2、积极的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为 5 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综述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 主义 大众化及新媒体的相关研究。对相关概念作出界定。第一章总结了马克思 主义 大众化实践的历史经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新媒体适合用与推进马克思 主义 大众化的五个优点。 本文的第二章结合 事例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方面分析,如何将学术性较强的内容优化适合于新媒体传播。第三章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着手,分析 在 新媒体视域下 ,行之有效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 的路径 ,对政务新媒体和各类政府平台的建设提出建议,对马

3、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在线教育前景进行展望。第四章从马克思 主义 大众化的环境角度分析,政府和新媒体的各参与主体,都有维护网络环境健康发展的义务和责任,并列出了现存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线教育;政务新媒体 万方数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The promotion of the Marxism popularization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mission of our party. Uniting the people throughout the country by the Marxism p

4、opular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sinicization,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not only to the harmony of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but also for the Chinese dream which brings about a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5、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s facing a series of challenges. Rich material life makes people ignore the pursuit of ideals, interests become the standard of a lot of people to make a choice and action. The spread of the Internet and new media brings changes of the way of communication news transmi

6、ssion, and peoples way of life bit by bit, has also brought us diverse culture shock. And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new media is both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for the Marxism popularization, Under the new media horizon to evaluate the achievements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7、 existing problems, and to look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elaborates the paper research purpose and meaning,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 Summarizes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on po

8、pularization of Marxism and new media studies;万方数据Abstract III Makes definitions of relevant concepts. The first chapter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practice, analyzes five advantages which is suitable of promoting Marxism populari

9、zation of the new media. Second chapter combining specific examples analysis the content of the Marxism popularization, how to optimize the contents of strong academic suited to the new media. Third chapter starts from the way of the Marxism popularization, analyzing how to transform the mode of tra

10、nsmission under the new media horizon,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new media and various e-government platforms, the prospect of online education for the Marxism popularization is discussed too.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nvironment o

11、f the Marxism popularization. Government and each participant, have the oblig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to mainta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ving methods are listed too. Key words: new media; Marxism popularization; Online education; Government n

12、ew media 万方数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V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II 目 录 . IV 绪论 . 1 1.研究目的及意义 . 1 2.国内外研究综述 . 2 3.研究方法与内容 . 5 4.基本概念界定 . 6 第 1 章 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与新媒体的结合 . 7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历史经验 . 7 1.1.1 信仰坚定的传播主体 . 8 1.1.2 关注民生的价值取向 . 8 1.1.3 开放自由的传播环境 . 9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存 在的问题与挑战 . 10 1.2.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存在的问题 . 10 1

13、.2.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式存在的问题 . 10 1.2.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 . 11 1.3 新媒体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 12 1.3.1 与日俱增的新媒体用户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对象 . 12 1.3.2 网络传播的快捷性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率 . 13 1.3.3 网络话题的互动性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 13 1.3.4 网络功能的多样性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表现形式 . 15 1.3.5 网络发展的全面性激活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空间 . 15 第 2 章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优化 . 17 2.1 内容适合于新媒体

14、宣传的成功经验 . 17 2.2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存在的问题 . 19 万方数据目 录 V 2.2.1 内容专业性强 . 19 2.2.2 内容创新落后于实践 . 19 2.2.3 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成效有待提高 . 20 2.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内容的优化措施 . 21 2.3.1 将理论与信息化相结合 . 21 2.3.2 将科学与生活化相结合 . 22 2.3.3 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内容创新 . 22 第 3 章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转变 . 25 3.1 新媒体方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的成就 . 25 3.1.1 政务新媒体的活跃 . 25 3.1.

15、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手机端应用的出现 . 26 3.2 新媒体方式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 . 26 3.3 新媒体平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式的优化方向 . 28 3.3.1 马克思主义新媒体互动平台的建设 . 28 3.3.2 马克思主义新媒体教育平台的建设 . 30 第 4 章 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环境塑造 . 33 4.1 我国在新媒体环境塑造上取得的成就 . 33 4.2 新媒体环境存在问题 . 34 4.2.1 新媒体时代的立法效 率需要提高 . 34 4.2.2 新媒体自由与规范的平衡难以掌控 . 35 4.3 新媒体环境塑造的措施 . 35 4.3.1 加强政府对新

16、媒体的管理 . 36 4.3.2 提高新媒体主体的网络素养 . 36 结束语 . 38 参考文献 . 39 致谢 . 42 万方数据绪论 1 绪 论 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目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 “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 随着 互联网技术 的发展和普及,世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的 开放便捷 和实时互动正使它成为人们联络交流,学习工作的首选工具。然而人们在享受互联网时代红利 的同时 ,也 面临着 极大的网络风险。 每时每刻在这虚拟世界传播的除了世界各地的新闻轶事,还有

17、 不同国家 的 意识形态 ,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不同阶层的价值取向,这些信息在网络上即可对立,也能 融合 ,并可以被任何人自由获取 ,这样一个复杂开放的空间 ,必然使单独的 意识形态对社会的控制 能力减弱 ,使人们的思想中的个性增加,共性减少 。而 网络 上的人和信息隐藏性较强,数量 巨 大难以控制 , 这些情况 使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工作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 是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传播手段,它具有互动 性强、 实时性高 、受众广 泛、实用性突出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 新的平 台 。在新媒体时代 我们 需要创新思维、丰富形式建立科学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

18、传体系,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公众所认识、理解。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第一,总结过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中的 历史经验,以及在新媒体时代相关工作存在的 问题,分析原因和解决方式。第二,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传播规律,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第三,探究新路径中,政府、高校、新媒体企业和用户等各实践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1.2.2 实践意义 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第一,健全政府对新媒体的监管机制,与相关法律体万方数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系的 建设。第二,利用新媒体手段,丰富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 方式。第三,优化马克思主义学术

19、网站及论坛的内容,形式。第四,探索利用新媒体工具对 马克思主义知识传播的方式 进行创新 。 2.国内外研究综述 新媒体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起步于 2000 年后,在中国知网以本文标题中的“新媒体”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条件检索文献,得到 2500余条相关结果,大部分文献发表于 2010 年以后,从 2010 年的 123 篇相关文献,逐年递增至 2014 年的 899 篇,说明学界对本问题愈来愈加重视。学者主要关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新媒体环境下所处的困境, 关注如何丰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新媒体手段的发展和运用等问题。 2.1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当前并没有和本文新媒体视域下马

20、克思主义大众化直接相关的研究论文,但关于新媒体的一些概念、研究以及发展对本文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于新媒体的定义,美国连线杂志称之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新媒体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学者认为相对于传统的报刊、广播、杂志和电视等媒体,运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卫星在电脑手机等终端上传播的传播形式可以称为新媒体。 关于新媒体的发展,国外社交网站的用户数飞速增长,无论是一般的民众还是文体明星,都可以在社交网站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用户互动,根据社交应用公司推特的 2014 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推特用户数为 2.88 亿。而另一巨头Facebook 的最新财报显示,该公司月活跃用户约为 11

21、.9 亿,其中半数以上为纯移动用户。 2008 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候选人奥巴马开通了自己的推特与选民交流,各国政要也通过自己的社交账号,与选民互动,宣传自己的执政理念。而近年来国外的一些骚乱也有部分发起于社交网站上的鼓动,也使得人们意识到新媒体如果放任自由,不加管制,也会产生消极的作用。 关于新媒体教育方面,德国新媒体国际学校开设 17 门前卫的新媒体课程,如沟通网络、媒体技术、视觉沟通、交互作用的设计 新媒体插画教程。英国的伍斯特大学和胡弗汉顿大学在本世纪初建立了先进的数字媒体教学中心,并吸引了万方数据绪论 3 BBC 等公司进行合作。纽卡斯尔大学、伦敦都会大学、朴茨茅斯大学等众多大学也开

22、设了数字媒体的讲授式或研究类硕士课程。网络新闻传播也几乎已成美国所有新闻传播院校的必修课。教学内容包括网络信息收集,网络新闻写作,网络新闻编辑,网络新闻报道中图像与动画,多媒体应用,网站设计,网络受众分析,网络新闻法规与伦理问题,案例分析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学院,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 2005 年 9 月创建了媒体融合专业,旨在培养学生 了 解 新媒体环境 的发展规律 , 并利用现有的 各种 传统 平台 与新媒体协同为公众 制作新闻。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加拿大的西蒙弗雷泽大学,法国的巴黎第八大学等诸多国际知名高校都开设了新媒体、多媒体、超媒体或媒介融合专业。 2.2 国内

23、研究综述 2.2.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相关研究 张博颖在在普及中引领思潮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一文中 提出 ,“ 只重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党和国家政治层面、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联系,而忽视马克思主义与大众生活的实践的联系,是有缺憾的 ” 。冯刚所著的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 众化若干问题的思考认为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大众的内容不应该是空洞的理论,应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国情、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成功。只有与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反映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人们的拥护和支持。

24、王永贵、李栗燕所著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一书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应坚持指导思想一元与价值思想多元并存,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领导地位,并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思 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黄秋生,张多来所著的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文中认为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要求 是语言通俗化 ,深刻的道理要用通俗的文字、群众性的语言和新鲜生动的材料来说明。 2.2.2 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联系的相关研究 在 两者联系的相关 问题上,学者 们 主要是从网络 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利弊,并对存在 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25、分析进行研究。 首先 学 者们普遍肯定了 网络万方数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4 能够发挥 积极 的 作用。有学者认为 在推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网络的互动性提供了马克思 主义 大众化 多维和全方位的 交流渠道, 使得公众对国家政策的认同和理解增加 。较高 的网络普及率和使用率 ,又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 适用范围。也有学者 认为 网络 可以大大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的传播速度,网络的丰富特性也能使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果 得到提升 。吴玉荣在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一文中分析了互联网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的新机遇和形成的新挑战,认为网络传播 “ 会增强意识形态的辐射

26、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网络精神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观念体系增加新内容,网络思维方式。 ” 生活方式将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与发展,网络 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对于网络传播马克思主义所存在的问题,学者们认为长期依靠传统媒介方式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管理体制和经验,仍未有效适应新媒体的特征变化和要求,新媒体的庞大信息量一定程度上稀释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比重,网络是多元意识形态的集聚地,网络 信息的泛滥 容易 使人民群众 信仰 缺失,使得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弱势化 , 西方国家在网络战场上可以 利用其技术优势 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从而实现 网络霸权主

27、义, 对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 造成负面影响 。 在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上,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日益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等特征,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正确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要求我们改善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以网络为主体的各种方式不断深化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新媒体手段可以转换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方式,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彰显亲和力,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改变部分学生思想政治课枯燥空洞的印象。充分运用电视、网络、手机等现代大众传媒方式,广泛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普及及活动。新媒体能拓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 路径,

28、调动起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政府和高校也应从主导和灌输的方式中,将更多话语权交给学生,以引导和探讨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2.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相关研究 吕治国在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一文中总结了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万方数据绪论 5 传播管理规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网络传播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四点对策。季海菊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角度 ,提出了“载体合力”和构建共享社区模式等路径,并对社区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运行机制

29、和模式评估作了详细阐述。周小华在分析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时指出,“各类在线数据库是人们获取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实现人们通过数据库获取信息的方式。其次整合新媒体传播渠道,建立新媒体环境中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对接与融合,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丰富和发展”。刘虎、廖元元在新媒体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文中对新媒体特性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的转 变做了梳理,认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载体创新、坚持实践参与、坚持机制完善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路径。 潘坤的观点认为, 通过学习新传媒的技术,积极参与构建 制

30、度建设, 重视 使用网络语言等影响力逐渐增强的话语体系,着力于马克思主义 宣传网站 的建设,是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 几条 途径。 综上,以往的文献大多是从理论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路径,在当代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加立体和有效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问题仍待解决,本文将从这个角度进行对各个问题进行梳理。 3.研究方法与 内容 3.1 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综合新媒体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成果,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论文的研究提供材料基础。 2、案例分析法。研究现有各种新媒体的平台的情况,如微博,微信,手机端 app,探索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结合的可行性。研究新媒体实际应用的典型事例,作为文中方案的实践基础。 3.2 研究的内容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