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 暑 淹 溺触 电 中 暑 中暑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生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候群。病情与个体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有关。 中暑分 3型 :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中暑高热、日射病、中暑痉挛、中暑衰竭 ) 病因及诱因 病因 :烈日曝晒或高温作业,气温不高而湿度高、通风不良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 诱因 :肥胖、缺乏体育锻炼、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潜在疾病 (糖尿病、心血管病、下丘脑病变 )、药物 (阿托品、巴比妥 )饱食后高温作业、酷暑季节、老年体弱、久病卧床等。 发病机制 中暑高热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过量
2、热蓄积。 日射病 : 烈日曝晒或长时间热辐射引起脑组织水肿。 中暑痉挛 : 高温环境,大量出汗,仅补充水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钠、低氯血症,导致肌肉痉挛,并可引起疼痛。 中暑衰竭 : 因过多出汗,导致失盐失水严重,引起周围血管过度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休克症状病情评估 先兆中署 :在高温的环境下出现出汗、口渴、头晕、眼花、耳鸣、 四肢无力、胸闷、心悸、恶心、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38 ,短时间休息可恢复。 轻度中暑 :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 38 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 :除轻度中暑外常伴有高热、痉挛、昏厥、昏迷。一般
3、分四种类型,常混合出现 重度中暑 中暑高热 :多见于老年人。持续高温数天后大量出冷汗、高热,肛温 4143 ,继而皮肤干燥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数 140次/min,血压正常或降低,烦躁不安,神志模糊、谵亡,逐渐昏迷或抽搐。严重者肺水肿、心功不全、 DIC、肝肾功能损害。 中暑痉挛 :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者。因高温环境出汗较多,大量饮水未补钠盐,使血钠、血氯降低,引起四肢阵发性肌肉痉挛,多见于腓肠肌,可引起急腹痛,一般体温正常。 重度中暑 中暑衰竭 :多见于老年人及未能适应高温者,因大量出汗,外周血管扩张,使血容量不足,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临床表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
4、、昏厥甚至昏迷。 日射病 :因烈日或强烈辐射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脑组织充血或水肿,出现剧烈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剧烈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昏迷、惊厥。体温正常或稍高。 急救护理脱离高热环境,迅速降低体温 先兆与轻度中暑 迅速撤离高温环境,将病人安置在阴凉通风或电扇下,最好移至空调室,脱去外衣,平卧体位。 冷敷或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直至肛温 38 以下。 饮用含盐清凉饮料。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用清凉油、风油精涂擦太阳穴、合谷等。 转送入院淹 溺淹溺的定义:是人淹没于水中,水、泥沙、杂草等浸入呼吸道和肺泡,引起换气功能障碍或反射性喉头痉挛,导致缺氧和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
5、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最后造成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淹溺后窒息合并心脏停搏者称为溺死,如心脏未停搏则称近乎溺死。不及时抢救, 4-6分钟内即可死亡。 美国每年因水意外事故而死亡者近 9000人,其中男性是女性的 5倍,男性溺死高峰年龄段在 1519岁。所有成人溺死者中约 45%伴有酒精中毒。 淹溺以 7、 8、 9三个月发生率最高。发病机制 干性淹溺 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 (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 ),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心脏可反射性地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 所有溺死者中约 10%可能为干性淹溺。 湿性淹溺 人淹没于水中,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 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气体交换,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内的水迅速经肺泡吸收到血液循环。数秒中后神志丧失 ,继之呼吸停止和心室颤动,约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