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 管 生 成 与 肿 瘤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米 粲 教授 第二节 肿瘤微血管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肿瘤组织微血管数量和形态在肿瘤病理诊断和预后判断上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肿瘤做血管不仅在形态上不同于正常血管,而且在生物学功能上也有其特殊性。一、肿瘤微血管的表现形态肿瘤组织内新生的微血管一般遍布整个肿瘤组织,但分布上并不均一。血管生成最活跃、微血管密度最高的区域被称为所谓 “血管热点区 ”( hot spots), 这也是进行肿瘤微血管密度测定的选择区域。很多肿瘤的微血管新生主要分布在肿瘤生长活跃的边缘。肿瘤的新生血管分布上常常无规律,分支紊乱,管腔不规则,可表现为狭窄、扩张或扭曲。新生血管呈血窦
2、状、条索状、管壁薄,甚至仅有一层内皮细胞,或管壁很厚,但结构上仍然不完善。内皮细胞一般比较幼稚,细胞间常有裂隙,且缺乏基底膜,有时血管外的肿瘤细胞可直接与血管管腔相连。肿瘤内的微血管常常出现周细胞的增生,但又往往缺乏完善的平滑肌层。肿瘤血管的结构缺陷是这些血管具有高通透性的结构基础,也是肿瘤转移的途径之一。不同类型的肿瘤间质血管虽然没有本质区别,但在形态和数量上却有不同:n 生长活跃的恶性肿瘤常富于血管,如内分泌肿瘤、肾癌、骨肉瘤、绒毛膜癌、破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和肝细胞癌等:n 硬癌、软骨瘤和软骨肉瘤中血管甚少。不同肿瘤血管的形态又有一定的差异:n 胶质母细胞瘤中新生血管不仅丰富,而且内皮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增生、肥大;n 绒毛膜癌、肝细胞癌等血管呈壁薄、明显扩张的血窦。以恶性胶质瘤为例,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梭形内皮细胞呈索状排列,树枝状分布,有或无明显的血管腔,呈原始、幼稚的微血管; 内皮细胞增生、肥大,管腔狭小,呈现厚壁血管; 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球形血管壁内血管,呈现 “肾小球样结构 ”; 管腔大、壁相对较薄的较大的微血管,并形成血管心假菊形同结构; 大量管壁退变和钙化的新生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