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尹凤香重型颅脑损伤的概念v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昏迷分级 GCS8分,且昏迷 6小时的颅脑损伤,是颅脑外科中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其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复杂多变,并发症多,致残率、病死率较高。只有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恰当的处理及精心的护理,才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一v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意识是判断患者病情轻重及脑功能状态的可靠指标之一,瞳孔是判断颅脑损伤后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脑疝是病情发展最危险的阶段,出现两慢一高即:脉搏慢而洪大,呼吸慢而深,血压升
2、高的表现,多提示颅内压升高。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说明已形成脑疝,对手术来说已为时较晚。所以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病情要有预见性, 1530min观察一次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遵医嘱对症处理。意识障碍的临床分期v 按意识水平下降的程度: 嗜睡、昏睡、昏迷v 伴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v 1 意识模糊: 意识轻度障碍,意识范围缩小,常有定向力障碍,错觉v 2 谵妄状态 :较意识模糊严重,定向力和感知力均有障碍,常有丰富的错觉和幻觉v 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睁眼昏迷 -见于大脑皮层广泛损害和脑干上部的网状激活系统损害,患者能无意识的睁眼和闭眼,光反
3、射、角膜反射存在,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无语言和有目的的动作,四肢无活动或呈去大脑强直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通畅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的关键(二)v .由于呕吐,口鼻腔分泌物,无法吸痰,舌根后坠等均是造成呼吸不通畅的原因,易加重脑水肿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的呕吐物、分泌物,解除舌根后坠。对深昏迷或昏迷时间较长,呼吸道不畅以及痰液粘稠不易吸出的患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后应做好以下护理v (1)气管切开 48h内要注意呼吸情况及气管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有无皮下气肿及皮下血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2)保持气管套管通畅,采用一次性硅胶气管套管,每日更换气管切开敷料
4、 2次,敷料被痰液或血液渗湿时及时更换,防止切口感染,套管口覆盖双层用生理盐水渗湿的纱布,以保持吸入的空气有一定的湿度,并防止灰尘及异物吸入。 (3)随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操作应轻柔,每次吸痰不超过 15s,连续吸痰不超过 3min,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以防交叉感染,并准确记录痰的颜色、性质和量,吸痰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4)每日雾化吸入 24次,定时予气管内滴入湿化液。 (5)病室要清洁、安静、舒适,定时开窗和空气消毒,室内温度控制在 20 25 ,相对湿度在60%70%。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三 )v 有头部引流管的患者回病房后应首先了解引流管的放置部位,引流目的及注
5、意事项。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牵拉、扭曲、受压,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患者外出做检查时应夹闭引流管,以防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性感染。对烦躁的患者要予约束带适当约束 (禁止强行约束,避免颅内压增高 ),以防患者自行拔出引流管 (四)颅内压的监护v 长期以来 , 临床上把颅内压 ( ICP) 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指标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测定。 1891 年 Quincke 首创用腰穿来直接测量颅内压 , 直到 1960 年 Lund2berg 创用了持续 ICP 记录, 目前颅内压监测应用微型压力传感器 , 将颅内压用记录器描记下来 , 对颅内压力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正常成人平卧时ICP 20cmH2
6、O(1cmH2O=01098kPa)出现 ICP 增高时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在颅脑手术后 , 结合病人生命体征、意识可以预测术后出血或脑水肿 , 颅脑术后出血易发生在术后 24h 内 ; 脑水肿一般在术后 48- 72h 达高峰。因此 , 术后 3d 内监测颅内压极具临床意义。( 5)监测血糖的动态变化v 有资料表明 : 脑外伤后血糖升高与脑损害程度和预后呈正相关 , 即伤后血糖值越高 , 脑组织损伤重 , 预后越差。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是应激反应的结果。其机制可能为下丘脑腹内侧核和脑干原发或继发损伤所致。该区域损伤后交感神经 2 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性升高 , 血液中儿茶酚胺增高而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 同时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前者使肝糖原大量分解 , 血糖增高 , 后者降低了血糖的转换功能。又因脑外伤后生长激素增高也可使血糖升高。因此 , 应对新入院者急查血糖后 , 每隔 1- 3d 复查 1 次 , 以便动态观察血糖值 , 了解颅脑损伤程度。对血糖明显增高者用 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加胰岛素治疗 , 控制血糖升高 , 以防加重 脑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