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概说l 一)概念l 1.惊是惊恐,精神不定,卧起不安;l 2.悸是自觉心中跳动。l 有惊之证在于外,所触动而动曰惊,悸之证在于内,无所触而动曰悸。但惊与悸又互有联系,所以临床上每多并称。惊病可出现悸,而悸不一定有惊。l 3.血证是失血的总称,由于出血的脏腑和部位不同,故又有吐血、咳血、衄血、下血,或瘀血等名称。引起血证的原因很多,外感内伤均能导致血证的发生,但本篇以内伤血证为主。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l 2.合篇的意义 l 惊悸、吐、衄、下血和瘀血,皆与心与血有关,为血脉之病,心与脉的关系密切,故合在一篇讨论。以血证为主,至于胸满,则是瘀血证中的
2、一个证状,不是独立的病名。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一、惊悸(一)成因l 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即为悸。( 1)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l 提要本条从脉象上论述惊与悸的病因、病机。 l 分析:l 寸口脉动 动即为惊动则气乱l 而弱 弱即为悸气血不足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l 从条文中脉象分析,惊与悸本有外来与内生的不同,但从临床所见,两个病症往往相互并见。l 对本条原文也有不同的解说。有人认为动、弱两脉,很少并见于一时,例如陆渊雷认为惊悸列在血证之前,是因为说明亡血的人有惊
3、、悸、怔仲等证而已,与动脉、弱脉无关,不可断章取义。这种见解也可作为学习本条的参考。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二)证治1.火邪致惊l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12)l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l 桂枝三两 去皮 甘草二两 炙 生姜三雨 牡蛎五两 熬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 蜀漆三雨 洗去腥l 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条文 12l 提要:本条指出火劫致惊的治法(心阳虚)l 分析: l 火邪火劫误汗伤阳l 伤寒
4、论 114条日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 qing厕所也)血,名曰火邪 ”。又 119条曰 :“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112条曰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条文 12病机:火劫过汗,损伤心阳治法:救逆镇惊方药:桂枝救逆汤桂枝汤去芍,桂、草相配温复心阳,姜枣调和营卫,龙牡重镇安神,蜀漆涤痰逐邪。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l 临床应用:l 1.惊悸、癫狂、烦躁、失眠及神经官能症,精神病,癔病l 2.多种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肌炎,所致的心悸l 3.用药:以胆星 8g代蜀漆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2.水饮致悸l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13)l 半夏麻黄丸方 :l 半夏 麻黄等分l 右二味,末之,炼蜜为丸小豆大,欲服三丸,日二服。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