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验交流绿色信贷助推三农发展的有益探索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超过 9 亿,三农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关系到我国能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自 1978 年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伴随农产品成本不断上涨、生产技术制约、发展与环境配置不协调等一些问题,使三农在当前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的浪潮中面临新的瓶颈与挑战。处在改革新时期,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做好绿色信贷助推三农绿色发展,浙江*农商银行走出了贴合自身实际的*模式。一、绿色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作为扶持地方经济的金融主力军,浙江*农商银行一直紧紧围绕*当地竹叶、茶
2、叶、林业等地方产业特色,融合产业链多方需求,打造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金融产品。2016 年,该行充分把握生产、销售、信用三位一体指导思想,推出用于支持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两山农林贷”绿色信贷产品。该产品通过打造紧密型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依托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建立风险资金池,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农业产业链主体提供经营性配套融资服务。 “两山农林贷”的创新模式,不仅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端、销售端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也为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沟通、销售合作、规模效益等方面搭建了有效平台。截至目前,该行投放的“两山农林贷”贷款 246 户,金额达 2246
3、5 万元,并且放款利率按基准利率下浮 10%执行,大大降低了三农的融资成本。与此同时,当前联合社担保合作业务涉及粮食种植面积已达 15890 亩,农田流转 3300 多户,粮食产量 850 万公斤,果蔬产值 500 多万元,涉及山林经营面积 6400 多亩,山林流转 680 多户,山林开发价值 6000 多万元,有效整合了县域产业资源、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二、绿色信贷支持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发展的重要组成,建设的成效直接映射三农发展的成果。2005 年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被纳入重大历史任务,而美丽乡村的建设则日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浙江省、广东省、海南省等越来越多的省市地区
4、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最佳途径,金融机构做好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工作意味着帮助三农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是中国美丽乡村示范县, “最美农村”的美誉响彻国内外,而在整个美丽乡村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农商银行的资金活水。如*县山川乡高家堂村,从原先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山村发展到如今的“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先后 3 期美丽乡村工程建设都得益于*农商银行的绿色项目资金扶持。事实上,从 2008 以来,该行一直致力县域农村建设,针对性推出“美丽乡村贷” ,先后帮助 118 个行政村完成了美丽乡村改造,累计发放美丽乡村贷款达 7.8 亿元,从农村建设层面为三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三、普
5、惠金融绿色发展2013 年以来,我国提出普惠金融工程的建设,主要任务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低端客户甚至是贫困人口提供机会,即是指小额信贷或微型金融,为贫困、低收入人口和微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于三农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完全吻合。从*县来看, 46 万常住人口中超过 42 万是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根深、面广。*农商银行正是抓住了自身网点多、覆盖面广的优势,大力开展普惠金融工作,为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推行“丰收彩虹贷”绿色普惠贷款,开展批量授信、实行集中签约,采用信用免担保方式,将授信额度提升至 30 万元,全程移动办公上门服务,实现客户办贷“跑 0 次” ,真正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
6、后一公里。当前,该行已对辖内 96086 户农户家庭给予了信用授信,授信余额超过 124 亿元,其中 32945 户农户家庭通过“丰收彩虹贷”获得了家庭经营与消费的资金支持,用信金额达到 37.45 亿元。四、银政合作大力扶持小微转型在*,小微企业占据了所有企业的 80%以上,通过绿色信贷引导和助推小微企业绿化转型成为了*农商银行服务三农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将绿色经济的元素与小微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该行积极对接当地政府,大力争取银政合作资源,与县环保局、安监局、发改委、经信委、旅委、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城投公司等多部门或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达成绿色信息共享、实现小微企业绿色信息互通。并依托自身科技支撑,建成独具特色的绿色信息共享平台,当前已纳入平台信息 15000 余条,为准确识别小微绿色信贷、做出精准支持、做好有效引导提供可行的依据。同时该行还联动有关政府部门,积极展开“市场监管绿色金融”小微企业服务月等各类专题活动,截至目前,该行通过绿色信贷支持小微企业金额已达245960 万元,切切实实为当地小微企业的健康转型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