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县消除疟疾工作自评报告.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896564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溪县消除疟疾工作自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松溪县消除疟疾工作自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松溪县消除疟疾工作自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松溪县消除疟疾工作自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松溪县消除疟疾工作自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松卫2013162 号松溪县消除疟疾工作自评报告南平市卫生局:疟疾是松溪县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流行历史悠久。解放前流行猖獗,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经济落后,贫病交加,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建国 64 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 预 防为 主、防治 结合” 的方针,把疟 疾防治工作摆上党和政府的卫生防病议事日程。疟防工作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及全县几代卫生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长期不懈,反复斗争,特别是 80 年代实行联防以后,取得一定成效,结束了疟疾在松溪猖獗流行的历史。我县消除疟疾工作,在各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福建省疾控中心、南平市疾病预防控 2 制中

2、心等业务部门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 年)和省卫生厅福建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_2015)的精神,严格按照松溪县消除疟疾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建立了较健全的县、乡、村三级疟疾防治网络和疟疾监测系统,疟疾防治工作已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网络化的轨道。在政府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全县广大卫生防疫人员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消除疟疾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1986 年后疟疾发病率控制在 1/万以下,1998 年至今我县没有发现本地新感染病例,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建设发展,保障了我县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现将松溪县消除疟疾工作自评报告

3、如下:一、基本情况: 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地处东经 1183355北纬 2724-2751,西北与蒲城相 邻,西南与建阳毗邻,南连政和,东界浙江省庆元县。县内高山连绵,丘陵起伏,溪流相交,平均海拔254 米,全县境内面积 1053 平方公里,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 18.2.年平均雨量 2008.7 毫米,全县以农业为主。主产水稻、茶、林。共 2 个镇、6 个乡、1 个街道办事处,102 个行政村,7 个居委会及 1 个国营农场,总户数 49053,总人口 164532人,常住人口 121000 人,居民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汉、畲、满、回、苗)2012 年全县 GDP 达 28.

4、87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3 配收入 15227.3 元,农村人均纯收入 6320 元。全县共有 8 个乡镇卫生院、1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 所综合性医院、1 所中医院,1 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 所妇幼保健院。二、疫情分析:(一)历史流行概况:1、第一个流行周期(1950-1960 年)建国初期,由于未加强疟疾防治机构、未建立疟疾疫情报告,全县疟疾发病呈上升趋势,1950 年发病率达 128.64/万,至1955 年达 349.85/万,形成第一个流行高峰。后经狠抓治疗及预防服药,1956 年降至 35.25/万。自 56 年起连续五年发病率控制在 50/万以下。2、第二个流行周期(1

5、9611970)1961 年由于林区开放,公路建设,外来人群进入,发病率达 114.84/万,形成一个小高峰。经采取抗疟措施,到 1965 年疟疾发病率降至 4/万以下。自 65 年起连续六年发病率控制在 5/万以下。3、第三个流行周期(1971-1985 年)1971 年疟疾在我县呈散在性发病,分布 30 个村,年发病率 14.80/万,72 年后逐 渐扩散,先是花桥乡的塘边、路桥村、祖墩乡的刘源村、郑墩乡的新铺村、南坑村爆发,到 1973 年全县爆发,发病人数达 28149 多人,发病率达 2555.08/万,形成第二 4 个流行大高峰。是历史记载发生流行最严重的一年,疫情分布全县 182

6、 个行政村,发病率在 50%以上有 22 个行政村,最严重是刘源村年发病率达 77.6%,特别是茶平乡东湾芦自然村农忙时,劳动力全部患疟疾,由邻村派人支援,进村后也病倒大半,严重地影响工农业生产。74 年采取以灭源为主的“一治、四抗、二灭、一防”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得到缓解,特别是 1978 年后,采取杀灭嗜人按蚊为主的综合抗疟措施,疫情得到迅速控制,发病率逐年下降。1986 年降至 1/万以下。1989 年后进入疟疾后期管理,发病率明显下降,发病范围逐年缩小。1991 年后疟疾发病率控制在 1.3/十万以下。1998 年后无当地感染病例,进入灭疟后期管理阶段。(二)流行虫种及媒介分布情况:1

7、、流行虫种:通过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引起我县疟疾发生和流行的主要虫种是间日疟源虫。2、媒介分布:我县从 1984 年起,在疟疾流行季节 69 月份,进入疟区开展疟蚊调查,捕人房帐内吸血按蚊,共查 39 个村,4419 只蚊子,都是中华按蚊,进一步说明我县传疟媒介是中华按蚊。三、防治历程我县疟疾防治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5 (一)开展抗疟技术措施的探索阶段(1950-1970 年)解放后,在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的重视下,1957 年成立县卫生防疫站,逐步开展疟防工作,采取灭源措施,结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958-1959 年我县第一次开展两年内疟史病人的调查,查出 10

8、20 人,用百乐君、阿的平抗复发治疗,19601966 年主要开展现症病人治疗及有疟史者进行抗复发治疗,疫情有所下降,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1965 后连续 6 年发病率控制在 4.40/万以下。(二)抓综合性防治措施阶段(1971-1979 年)七十年代,是我县疟疾流行最为严重的一个时期, 1970 与政和县合并,县防疫站被撤销,75 年又分县,加上“文革” 动乱,忽视防疫工作,疫情缺报、漏报严重。大批易感人群移民、知青、下放干部进入松溪县,酿成疟疾大爆发流行。1973 年发病人数达 28149 多人,发病率达 2555.08/万,是历史记载发生流行最严重的一年,极大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面对严重

9、的疫情,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成立了疟防专业队,1974 年采取以灭源为主的“一治、四抗、二灭、一防” 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得到缓解,特别是 1978 年后,采取杀灭嗜人按蚊为主的综合性抗疟措施,疫情得到迅速控制,发病率逐年下降,至 1979 年发病率 1.99/万。 (三)灭疟后期监测管理阶段(1980-1999) 6 1980 年1985 年,我县年平均发病率在 5/万以下,1986年起年发病率在 1/万以下,进入后期监测与管理阶段,我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根治传染源,加强疫点管理凡发现病人和疟原虫阳性者,及时给予伯氯喹 8 天系统治疗,并做好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10、及病灶处理,19801989 年共发病 407 例,治疗 407 例,治疗率 100%,抗复发应治 416 例,实治 408 例,治疗率 98.08%,疫点人群血检 520 人,周围人群预防服药 670 人,1984 年起对 174 例现症病人及时进行个案调查,内源性发病 120 例,外来输入传染源 54 例,占总病数的 31%。2.灭蚊措施,在疟区开展传疟蚊媒的防治,是防止疟疾传播的重要手段,在流行季节的 6-8 月份,我县组织专业队,深入疫区开展灭蚊。几年来对重点疫区采用 DDT 加敌敌畏喷洒灭蚊。有 28 个行政村 1433 户 7737 间、27 个牛栏,994 个猪栏。3.传疟蚊媒调

11、查我县是疟疾流行的老疫区,为摸清我县传疟媒介的种类分布,给灭疟提供依据,在省地对我县部分村调查的基础上,我县从 19841989 年,在疟疾流行季节 6-9 月份,进入疟区开展疟蚊调查,捕人房帐内吸血按蚊,做成蚊和卵鉴定。共查 39 个村,捕获按蚊 4419 只,都是中华按蚊,进一步说明我县传疟媒介是中华按蚊。 7 4.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随着对内搞活经济,城乡物质、生活的交流,基本建设项目的增加,外来流动人口的进入,几年来我县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集中地工地进行管理,对外来传染源进行根治,及疫点处理,1983 年以来,治疗外来病例 81 例,发热病人和工地人群血检 895 人,检出阳性 37

12、例,阳性率 3.25%,预防服药 548 人。5.开展“四 热 I”血检,清查残存传染源发热病人血检是灭疟后期监测的主要工作,是搜索残存传染源,净化疟区的重要措施,我县逐年提高血检的数量和质量,1989 年共采集“四热 I”病人血片 7660 张,检阳性 4 例,检出率0.06%,自然村血检覆盖率 98.93%1980-1989 年,对发热病人血检 33082 张,检出疟原虫 252 例,检出率 0.76%。近年全县大部地区连续几年无当地感染病例,通过血检不断净化疟区,巩固防治成果。(四)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的调查和处置情况。我县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患者姓名:陈春妹,女,74 岁,职

13、业:农民,住郑墩镇青山村,患者从 1997 年 10 月 23 日开始到 25 日,每天上午反复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症状,于 10 月 25 日下午到郑墩卫生院门诊就诊,诊断为疑似疟疾,收入住院观察,在第二天上午采血检验,检出间日疟原虫,确诊为疟疾,按间日疟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氯伯 8 喹治疗后已治愈;该病人无外出史。四、消除疟疾阶段的工作进展(2010-2013)(一)保障措施1.组织管理:(1)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2010-2013 年 6 月 28 日按照福建省消除疟疾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为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松

14、溪县消除疟疾工作实施方案,并将方案下发到各相关单位。(2)队伍建设。成立了领导小组,消除疟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疾控中心,县消除疟疾领导小组每年召集有关部门和人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传达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消除疟疾项目工作,落实各项防治工作任务。为更好落实疟疾防治工作,成立了县消除疟疾专家技术指导组;县疾控中心负责做好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等工作;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落实了专(兼)职人员,建立健全相应组织和各类防治人员岗位职责;建立了松溪县“三热“病人 镜检中心;县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了负责疟疾防治的科室,配置 1 名医师专门从事疟疾防治工作,并建立健全相应人员(3) 督导检查 强化督导,狠抓落实。县

15、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有关领导每年 1 次不定期带领县消除疟疾技术指导组人员对 9 各承担相关任务的医疗单位现场督促检查,强化各项措施落实。重点督导医务人员的疟疾相关知识培训、三热病人采血镜检、疟疾宣传和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方面内容,积极帮助解决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敦促其抓紧项目工作落实。2.经费投入:2010-2013 年共收到公共卫生专项经费 1.93 万元,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合理分配使用资金,确保专款专用。3.资料管理:从 2010 年开始,每年年初制定好消除疟疾工作实施方案、做好年终工作总结;每年年底按时上报各类工作报表,并把各类资料按类别归档。(二)消除措施1.发热病人血检,开展血检质量控制

16、。我县 2010 年 7 月为乡镇卫生院配置检测试剂,对 “三热“ 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开展显微镜检查疟原虫。从 2010年开始,每年年初向县属各医疗卫生单位下发松溪县“三热” 病人血检任务。2010 年 1-12 月全县共对“ 三热” 病人 1262 人进行采血检验,未检测出疟原虫;“三热” 病人的血 检数占全县人口的 1%,其中 5-10 月 “三热”病人血检数 为 1011 人,占全年血检人数 80.03%;2011 年 1-12 月全县共对“ 三热”病人 260 人进行采血检验,未检测出疟原虫;“三热” 病人的血 检数占全县人口 10 的 0.21%其中

17、 5-10 月“ 三热”病人血检数为 223 人,占全年血检人数 85.77%;2012 年 1-12 月全县共对“三热”病人 260 人进行采血检验,未检测出疟原虫;“三热” 病人的血 检数占全县人口的 0.21%其中 5-10 月“ 三热”病人血检数为 260 人,占全年血检人数 100%;同时,开展发热病人血检质量控制工作,县疾控中心检验科每年开展 1 次对所有疟疾病例的血片进行抽查复检,2010 年 10 月-12 月间开展 1 次对所有血片进行抽查,每个医疗机构抽取 20的阴性血片,全年共复查 256 片血片,占全年血片数的 20.29%;2011 年 10 月-12 月开展 1 次

18、对所有血片进行抽查复检,每个医疗机构抽取 20的阴性血片,全年共复查53 片血片,占全年血片数的 20.38%;2012 年 10 月-12 月开展 1次的对所有血片进行抽查复检,每个医疗机构抽取 20的阴性血片,全年共复查 57 片血片,占全年血片数的 21.92%,较好地做到血检的质量控制。2.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疟疾防治技术水平。县疾控中心分别多次派出专业人员参加了消除疟疾人员师资培训和省 CDC 疟疾检验 技术培训。为更好地落实消除疟疾目标任务,我县 2010 年、2011 年、2012 年分别制定了松溪县疟疾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计划,我县 2010 年 7 月 30 日召开消除疟疾项目启动及培训会议,开展项目培训,对全县 8 个乡镇卫生院、1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 所综合性医院、1 所中医院、1 所疾病预防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