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匠精神“铸就金融扶贫伟业-陕西省汉中农信实施金融脱贫攻坚侧记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中部为盆地,虽然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之美称,但是辖内 1 区 10 县,尚有国定贫困县 8 个。自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汉中农信机构紧紧围绕全省脱贫攻坚战略总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持谁“”谁扶持“”怎样扶“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强化”四项机制“、打造”五种模式“、把握”六个关键“,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做实、做强、做优金融服务,以”工匠精神“把金融”活水“向精准扶贫进行”滴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汉中地区金融扶贫的新路子。截至 2017 年 6 月末,全市
2、农信机构累计发放扶贫贷款 15.16亿元,较年初净增 4.23 亿元,累计帮扶贫困人口 2.12 万人,市场份额占 98%以上,以实绩和行动践行着”金融扶贫攻坚、信合一马当先“的承诺。一、强化四项机制,搭建扶贫攻坚联动大舞台强化协调联动。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汉中农信积极向地方党政汇报工作,以”信用户“评定和”信用村镇“建设为抓手,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共享,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和金融银监部门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主动加强与财政、税务等部门合作,大力拓展银政、银担、银税等联合增信模式,努力解决贫困地区融资难题。强化组织管理。成立了由市、县两级农信机构一把手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自上而下
3、实行”四级联动“责任制,即省联社汉中办事处负总责,各县区信用联社(农商银行)负责辖内金融扶贫工作动员和实施,各营业网点负责抓落实,各客户经理”点对点“包村对接贫困户,确保金融扶贫思想、工作、资金、管理四到位。强化计划统筹。2016 年以来,汉中农信积极行动,制定了金融支持扶贫五年工作规划,各县区信用联社(农商银行)及时将年度扶贫任务量化分解到各营业机构,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分别下发至包片客户经理,要求限时入户调查,按流程评级授信,明确业务办理时限,确保扶贫贷款及时到户。西乡农商银行成功创建了全市首个”金融扶贫示范县“,实现了扶贫资金与信贷资源的有效对接,为其他县区及同业学习借鉴提供了优质样本。
4、强化专项考核。为实现扶贫贷款”发得出、收得回、用得好、见成效“,汉中农信实行”旬评比、月通报、季考核、年考评“制度。市、县两级政府也将扶贫贷款投放面、贷款投放量、农户贷款比例、贷款增速等指标作为各行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依据。二、打造五种模式,实现金融创新助推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汉中农信以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为载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致富能人、新型农业主体、电商平台等带动作用,不断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将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和精准扶贫贷款”联姻“,让扶贫贷款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实现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目标。使贫困群众走出困境。家住城固县双溪
5、镇西宫村老徐紧锁着眉头望着村前的一条大河感慨道,西宫村有山有水,可咋就是穷呢?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城固联社针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支持村民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贫困户老徐就利用信用社发放的 5 万元贴息贷款饲养山羊,一家人精心呵护,辛勤饲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养殖规模已从最初的 80 只羊繁殖到现在的 130 余只,家庭年收入也增加到现在的 4 万余元。看着生活一天天变好,老徐紧皱着的额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开办中药材合作社是勉县茶店镇村民王建民最大的愿望,在得知信用社精准扶贫贷款政策后,他和其余 4 名合伙人每人申请扶贫贷款 5 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开办起中
6、药材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在信用社的帮助下,与全村 30 余户贫困户建立了产业链关系,与 60 名社员签订长期务工协议。老王通过这种 ”农民合作社“的模式,不仅自己走上致富路,还带动了周边贫困户一起致富。让特色产业充满活力。省联社汉中办事处在对其帮扶的勉县新铺镇铜钱坝村调研考察后发现,该村不但缺资金,还普遍存在缺技术、缺管理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信用社积极探索”银行科技贫困户“的扶贫新模式。通过召开”金融扶贫攻坚暨产业脱贫现场会“,现场向村民宣讲金融扶贫相关政策以及扶贫贷款发放条件,并邀请了市农科所工作人员就食用菌、魔芋栽培、香菇种植等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既解决了资金难题,还解决了技术问题。让搬
7、迁百姓能致富。异地移民搬迁作为一项重大惠民政策,让移民搬迁户得到了实惠,但是”搬得出,怎么才能稳得住、能致富“又成为难题。汉中农信认真调研探索,推出”移民搬迁致富贷“产品,由政府出资成立担保公司存入担保基金,信用社放大贷款担保倍数,以此帮助移民搬迁户购买安置房或发展产业,助推搬迁户实现脱贫梦。佛坪县大河坝镇三河口村地处”引汉济渭“水利枢纽中心地段,村民李高东搬迁到安置点后,佛坪联社的工作人员根据他的资产实力及信用记录精准评级,为李高东发放了 10 万元富秦家乐卡贷款,并帮助他把自家的移民房改造成家庭旅馆,用挪不动的资产引来”活水“。为金融扶贫开启电商模式。留坝县红岩沟村的杨茂华积极探索,成立了
8、全县首家电商模式的”订单农业“合作社。合作社刚起步时规模小、盈利少、垫资大,秋收时,前期签单农户种植的瓜果要立刻采收,却苦于没有资金周转,经营一度陷入僵局。留坝联社在了解实际情况后,通过”信用社企业农户“精准扶贫模式,吸纳贫困户带资入股,在不到 4 个月的时间里,农特产品销售额达 110 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北京、深圳、南京等地,引导 15 人就近就业,间接带动800 余户困难户从事农产品生产。三、全力做好六个关键环节转变作风提高效率。为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和”难贷款“问题,增加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汉中农信针对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从改善柜面服务做起,在每个村、社区挂牌公示”包村客户经理
9、信息“”首问负责“”贷款限时服务承诺“”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和”贷款业务资料清单“等信息,积极接受外界监督。汉台联社与徐望镇政府联合举办刘河村”信用村“授牌暨农户授信发卡现场会,现场为第一批 104 户信用户进行评级授信,授信金额 755 万元。利率优惠助推扶贫。为降低贫困户融资成本,汉中农信深入推进精准扶贫”5321“模式,及时调整精准扶贫贷款利率,实行大幅度优惠。对 5 万元以下、期限 3 年以内的小额贷款,一律免抵押、免担保、执行基准利率,最大程度简化手续,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和成本的问题。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为了让更多农民得到实惠,更大程度支持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汉中农
10、信积极与政府部门、保险公司沟通协调,建立”银行政府保险“三方风险补偿机制。政府提供风险基金,负责贷款风险补偿,银行按照比例放大发放贷款,保险公司对贫困户财产安全、人身安全提供保险服务,政府和银行按照比例互担风险,提供兜底补偿。积极创新信贷产品。针对不同贫困群体,汉中农信量身设计金融产品,提供人性化服务,积极创新基于贫困农户各类产权的金融产品,扩大抵押物品种和范围。西乡农商银行在做好金融精准扶贫”产业贷“”创业贷“”易地搬迁脱贫贷“”教育脱贫贷“”大病医疗周转贷“等五类精准扶贫信贷产品的同时,持续深入推进”惠农一卡通担保贷款“”互助协会担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绿色惠利贷“等贷款新品,有效满足
11、了县域内贫困户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截至2017 年 6 月末,汉中农信累计开发信贷品种 42 个,其中扶贫类贷款品种 11 个,占比 26%。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提高贫困地区小额信贷覆盖率,汉中农信加快建立”双基联动“工作站,有效发挥专(兼)职联络员和平台作用,组织辖内 378 人开展”网格化外拓精准营销“。截至 6 月末,全市已建立农户经济电子档案 68.99 万户,评定信用户 42.75 户。累计授信 45.59 亿元,累计建成双基联动工作站 1960 个,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开展普惠金融。为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汉中农信以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为核心,以物理网点为半径,以惠民金融服务点、助农服务 E 终端为触角,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全市共设立惠民金融服务点 1894个,安装助农 E 终端 1924 台,打通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全市决战贫困、追赶超越、决胜小康的伟大征程中,汉中农信屹于潮头,勇当金融扶贫”主力军“。面对脱贫攻坚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全市 3200 余名农信员工信心坚定,以大无畏气魄,超常规发展,最贴心的服务与地方政府携手同行,攻坚拔寨,为早日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