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在改善民生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3920213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在改善民生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体育在改善民生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体育在改善民生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体育在改善民生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体育在改善民生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体育在改善民生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李永胜、刘儒、马文保、 孙坚 、王晶晶体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民生议题,它一头连着个人健康,一头连着国家强盛,体育是实现国民健康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国民生活质量、 营造健康的精神家园、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维系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体育具有民生性,它与民生的关系十分紧密,尤其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化时代,体育的民生性特征更加凸现。体育既要满足全体国民强身健体的基本健康需求,又要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实现“ 惠及十几亿人口 ”的体育权利诉求, 还要在体育生活方面帮助实现“人民生活更加殷 实” 的国民

2、幸福目 标。从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高度来看,体育 发展必须与民生要求相吻合。因此,从 “民生”的视角探讨体育的功能、地位与作用,从改善民生、增进民众福祉、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的战略高度对我国的体育事业与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既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又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一、体育与民生体育关乎民生福祉,体育与人的健康需求、健康理念、健康行为、健康状况及发展愿景紧密相关,体育活 动直接影响人的体质状况与发展水平,进而影响人的生活品质与个人幸福,体育与民生具有深度相关性,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要深刻把握这种内在逻辑关系,必须从体育的本质与功能演变谈起。1

3、、体育的本质与功能演变体育是基于人的本能天性的身体活动,是满足人类肉体、感官和精神审美需求,以完善和发展人性,充分表达生命活力的特有生活方式。体育的本 质与核心是身体运动,它是人们为满 足或实现自身的健康需求、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即政治、经济 和文化需求等)而 进行的一类有意识、 规 制化的主动性身体运动。体育根基于人的身体,作为源自于身体运动的社会活动,体育有着极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它是紧密联系着人的身体与社会实践的一种特殊人类活动。由于人的身体是肉体与灵魂、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生物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统一,所以基于身体活动的体育行为必然呈现为灵魂与肉体、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自然与人文等

4、多行为的复杂交融与彼此互动过程,成为凝结着人的生命冲动、理性行为、思想智慧、 审美倾向与发展愿景等多种影响因素的社会过程。可以 说,基于身体运动的体育是人得以全面展现自身、实现自我乃至超越自我并驾驭自我的2最为全面而彻底的表现方式。作为一种活动方式,体育属于人们在自觉意识支配下以身体运动为主要手段通过对自己的身心进行改造和重塑,以满足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求的特定实践活动。所以,体育是一种人为的和为人的社会存在(社会活动),它的存在就是为了个人及人类更好地生活(快乐、健康、自由、幸福地生活),并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由此我 们完全可以说,体育的本 质就是通过自觉的身体运动,改善人的生活,促进人的

5、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幸福。由于“身体”的社会性、精神性、文化性、 实践性特征,因此,以“身体” 为现实载体和物质支撑的体育不仅仅指向个体,而且指向群体、社会共同体以及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社会网络),它更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意义,包含着特定时代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与理想追求,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正如国际奥委会荣誉委员、 2008年第 29 届北京奥运会评估和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先生所说:“通过体育,我们能够实现很多东西,就像我以前说到过的,体育可以帮助青少年预防肥胖;在很多国家体育对妇女运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体育捍卫和平。通过体育,我们能够创造各种各样的社会价值。对残疾人来说,在中国,体育的作用也

6、很重要。2008 年奥运会让残疾人在这个国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也得到了更多的保障,很多设施都因为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举办得到了改善。所以,我认为,体育是我 们这个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当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的本质特征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服务,体育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如胡锦涛同志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的讲话中所说:“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发展体育的最终目的毕竟在于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追求幸福完满的生活服务。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

7、全民族身体素 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 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体育作为由现实的人自觉参与并具有强烈的群体组织性与人际互动性的社会行为,它是社会结构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制度与习俗等),深深地嵌入在社会结构之中。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行动过程,直接影响社会 变迁和发展。它 还是一种特殊文化 现象,受到社会制度的型塑与制约。一言以蔽之,体育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体育的变迁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折射出民族、国家、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轨迹,体育的功能演变在一定意义上表征着社会的进

8、步与文3明的演进过程。所以,要考察当代中国体育功能的演变过程,必 须把它放在一个更为广阔、深远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研究。建国以来,体育的功能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变迁与发展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历史演变过程。建国初期,1952 年 6 月,毛泽东 主席发表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 人民体质”的重要题词, 为体育运动确定了基本价值定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党和政府适时提出了“体育为 国家建设和国防服务”的功能目标,突出了体育的群体功能(社会功能)。文革时期,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左” 倾思想指导下,党和政府确立了体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的社会功能目 标,突出体育

9、的政治化功能,这与当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是以政治挂帅为特点的特殊社会氛围是一致的。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通过对“文化大革命 ”的全面深刻反思与批判,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政治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领域,确立了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在“ 拨乱反正、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指 导下,党和政府确立了体育“为国争光,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功能目 标,更加突出了体育的经济功能,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21 世纪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党和政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知识经济时代历史趋势, 进一步确立了体育“以人 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目标,使体育功能由过去某一方面的单一功能拓展为以

10、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多样化功能目标。从上述体育功能演化的历史轨迹中,不难看出,我国建国 60 多年来体育功能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从面向社会(增强人民体质)、政治(为政治服务)、经济(生 产)到面向人本身(生活、幸福),从面向群体(增 强人民体质)到面向个体(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人的健康与幸福),这实质上体现和反映了体育从抽象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外在工具性功能逐渐向其具体的、内在的、人本化(人性化)的目的性功能(属性)的回归过程。它从一个方面折射出我国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生动、 鲜活历程。社会 发展的终 极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 每一个人的自由、解放和幸福。体育在关注人的生

11、活,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功能发挥过程中,充分彰显出对人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意识。可见 ,体育功能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其民生意 蕴 及其意义日益凸现,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越来越全面地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 经济 社会发展中直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2、 民生概念的内涵4民生概念是一个颇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渊源。 “民生”一词源于左传 宣公十二年中的“民生在勤,勤 则 不匮” ,意思是说民生是百姓的生计,生 计是人的谋生之道,而谋生之道在于勤劳,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实现

12、物质的丰富。 2另外, 訄书 商鞅中说:“国政陵夷,民生困敝,其危不可以终一哺”。在近代,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民生概念有过精辟的论述,他 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存在,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3所谓民生问题,就是指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即一个社会成员,如何从社会和政府那里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以支撑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问题。 4当然,民生 问题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一个 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社会问题,所以,民生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常常呈 现为不同的阶段性。改善民生通常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是使国民获得基本生活资料(衣食住行等),满足

13、基本生存条件;第二阶段是不断提高国民的物质生活质量,丰富国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满足国民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权利诉求。因而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例如在温饱 型阶段与小康型阶段,民生诉求与基本内容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民生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利益追求、基本 权利实现与多样化需求的满足,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关系到人的尊严和自由全面发展。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民生问题的内涵就由原先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上升到了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高度统一的多样化需求的满足及公民各项基本权利诉求的实现,其核心内容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这就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

14、战和更高的发展要求。3、民生与体育的关系民生与体育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1)体育具有民生性,它是民生事业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这是因为, 首先,体育是人民的生存需求、健康需求,也是国民的健康权利。 体育的根本宗旨是通过身体运动实现人的身心健康和自由全面发展。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一切活动都是以身体为载体并通过与身体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因而身心的健康就成为一切社会活动的根本支撑与内在动力,成为人们生存的基本需求。身心健康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是人类的共同追求,社会公众的个人身心健康自然成为人的个体性存在的必然要求。体育作为人们自觉积极的身体运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状

15、态和健康问题。国人身心健康既是人们的基本追求和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其基本权利。可以 说 ,体育 权是健康权的一部分,5它属于基本的人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诉求。因而,体育必然成 为民生问题(国民生计)的基本要义与重要内容。2009 年 4 月,国 务院颁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 年), 这是我国第一次制定的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文中从文化权利和健康权利两方面指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健全群众体育组织,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和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组成部分, 这就明确昭示了体育权作为公民文化权利和健康权利的双重角色定位,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国际体育宪章第

16、一条也明确指出:参加体育活动是所有人的基本权利。每一个人为了其人格的全面发展, 拥有从事不可缺少的体育活动的基本权利。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也提出: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而不论其种族、性别、宗教与政治信仰、 经济或政治地位如何。当今国际体育运动的最高纲领奥林匹克宪章指出:“从事体育运动是人的权利,每一个人都 应有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事体育活动的可能性”。可见,公民是否拥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是其生存权、健康权、发展权的重要保障和体 现。其次,体育也反映人们的教育诉求,它是公民教育 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活动,更是一种教育活动、教育手段、教育 过程、教育实践,一种健康

17、文明的生活方式,一种积极向上和快乐进取的生活态度,一种社会文明的生动鲜活载体,具有教育性,构成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人 们渴望健康快乐优雅生活的教育诉求,构成公民教育权的一部分。体育以增强体质为主,并与德育、智育、美育相互补充和交融渗透,通过体育进行进道、益智、促美的教育,从而可以把各方面教育集成整合为全面和谐的教育,促进国民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教育的培养,体育生活的训练,体育文化的熏陶,体育文明的滋润,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所以说,体育成为人们要求获得全面教育的 权利、追求自我完善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内在组成部分。(2)

18、体育对其它民生事业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体育与教育、就业、医 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活动同属于社会事业,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不仅如此,由于体育事业的特殊性关乎国民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因而在社会事业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起着支撑性作用,它和各项社会事业都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能 够广泛渗透到社会事 业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独特的作用。体育与居民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休闲方式、文化 娱乐、生活 态度、精神风尚、社会氛围等直接相关,直接影响到民生状态与国民幸福指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6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生活品质

19、问题成为民生问题的核心,体育在促进和改善民生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更为凸现和迫切。概而言之,体育作为一项独立而重要的社会事业对其它民生事业起着支持、辅助、配合和推动作用,它 为各项民生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人口素质保障。(3)民生事业的发展也会对体育事业发展产生强大的社会需求,拉动并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已 进入改革开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教育、就业、医 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民生事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形势的发展对人的身心素质、意志、品格、技能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内在驱动力,迫

20、使体育事业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改善民生的战略高度进 行创新与改革,以 满足社会 发展的现实需要。此外,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人们 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及 对自身发展和幸福生活的关注,国民对体育的需求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并不断产生新的体育需求,从而为 体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这些都会极大地推动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正是由于体育与民生的这种深度关联性,产生了体育与民生的耦合互动、相互促进关系。鉴于此,学术界有学者提出了“民生体育” 的概念,用于生动、形象地描述和表达体育与民生的这种良性互动关系。有学者把“ 民生体育”界定为“政府以民本思想为基

21、点,以公民身心健康为宗旨,以惠及社会每个公民的健康权和幸福感为任务所提供的在社会上举行的一系列体育活动”。 5也有学者认为,民生体育是指“政府以民生 为出发 点,发挥主导作用,以满足公民最迫切的体育需求为己任,以公民身心健康和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不断地解决体育领域内民生问题的一系列活动” 。6还有学者指出,民生体育是指“重视以人为本的体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使人拥有生命、 谋求生存、享受生活、创 造生机、融入生态、最终获得幸福的体育,民生体育事业 是处处讲究公平、人人享受健康、共同占有体育 资源的体育”。 7可见,民生体育的 实质,是关心群众的生计,观照群众生活与体育诉求,让每一个人享受健康、快

22、乐与幸福的体育。正如胡锦涛同志在 2008 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总结和表彰大会上指出的:“体育是人民的事 业,要着眼于 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 让 人民分享体育发展成果,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理论是对现实实践的提7炼、总结、概括和升华,民生体育 这一概念正是回应 生活实践要求,对体育与民生紧密呼应、相互促进、耦合互动、良性循 环关系的理性概括与 逻辑表达,深刻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潮流。民生体育为我国体育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它为体育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体育科学发展的 战略规划开辟了新的路径。、 体育在改善民生中的战略地位与

23、作用体育不仅具有民生性,而且以其广泛而强烈的渗透性融入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润 物细无声”地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对增强人的体质、意志和精神,改善民生,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均衡发展, 实现人的幸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深刻认识体育的民生功能,有助于我 们全面了解和深刻把握体育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坚持体育发展的正确方向,使体育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和发展服务。1、 健康是民生之基,体育是构筑民生健康工程、提高人口素质的奠基石。健康是民生的基础和根本,体育关乎人民的身体健康,体育塑造民众的社会健康,体育还创造文明健

24、康的社会生活方式,体育有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影响公众生活质量。(1)体育是民生健康系统工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国民健康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首要目标。国民健康的根本载体是人的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体育运动对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具有良性促进作用,它是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影响人类体质好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遗传基因、 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医疗卫生等等,可见,民生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然而,体育 锻炼则是改善体 质的重要因素,尽管不是唯一的因素。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身体锻炼都能直接间接地通过修饰、改 变人类基因的表达及表达产

25、物的功能,从而对提高体质水平能够起到积极可靠的作用。就人的身体而言,影响人的健康因素是多方面、多维度的,其中包括饮食结构、医疗保障、环境卫生、体育 锻炼等等。饮食结构是健康的物质基础,是第一性的;医疗保障是健康的补救措施和经济保证;环境卫生是健康的外部条件和影响因素;体育锻炼则是健康的主动塑造者和积极维护者,是其内在决定因素,可持续发挥作用,具有前瞻性。 对于人体而言,体育无疑是促 进身体发展、增强 国民体质的最积极而有效的手段。正如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所指出的那样:8“一切实际体育工作重点放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基本任务上”。科学研究还表明,科学的体育运动促进身体健康的功能作用主要表现

26、在:第一,改善和提高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能力,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均衡,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内部器官的调节作用,使各器官和各系统更加灵活协调,从而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第二,体育活动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 动系统的机能。运动可以使骨骼结实,抗 压性增强;运动使肌纤维增粗,肌肉代 谢能力增强,血液供应增强,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第三,体育活动能促进循环器官技能的提高。进行体育活动时,心脏机能和血液循环都得到锻炼和促进,使心肌逐渐增强,心壁增厚,心脏 容积增加,使心脏每博输出量增加,并使安静时

27、心跳频率减慢。第四,体育活动对 人体的呼吸系统影响很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呼吸肌增强,胸 围、肺活量增大。一般人在安静时每分钟呼吸为 12-18 次,而 经过训练的运动员为 8-12 次。需要激烈运动时,就能更好地发挥呼吸器官的机能,以保证活动时的能量物质供应。第五,体育活 动可以提高人体的体能,使人更具有活力。 8例如,体育活 动可以帮助神经系统刺激肌肉活性,使肌肉运作时更有效率。运动还能使人感觉精神变好, 变得更有活力。此外,体育运动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 强人们抵抗和预防各种疾病的能力,改善身体运行的状态。以当今社会拥有头号杀手的癌症为例,科学家们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脂肪组织

28、的形成,可预防癌细胞的生成。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在最近的一次运动健身与肿瘤防治主题演讲中指出:“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病人在 积极的临床治疗和医学预防的基础上,配合体育运动锻炼,能明 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治愈率,延长生命,增强预防作用,减少发病率”。 9(2)体育是实现“积极老龄化”,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人口素质包括教育素质和健康素质两个方面。我国已于上世纪末(1999 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老龄事业与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止 2012年底,我国老龄人口数量达到 1.94 亿,占 总人口的 14.3%。2013 年我国老年

29、人口(60 岁以上)将达到 2.02 亿,老龄化水平将达 14.8%。对于老龄化社会而言, 劳动者的健康素质尤其重要。20 世纪 70 年代,国 际上提出了“ 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它是指老年人在晚年保持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将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时间推迟到生命的最后阶段。 “积极老龄化”则是世界卫生组织在 20 世纪990 年代后期采用的一个概念,它指对老年人个体来说,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在机体、社会、经济和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来参与社会。就老年群体而言, “积极老龄化” 的基本要求就是“健康具有生产能力” 。由于体育所具有的强身健体的本质功能,因而它成为

30、继续保持老年人工作能力,发挥其余热的重要手段,对维持老年人“有生命能力的健康 ”起重要的保障作用,也是维持其生命质量(即健康又长寿)的有效途径。而对于从业阶段的年轻人来说,体育锻炼在增强其体能、激发活力、消除疲 劳和紧张、 维护其健康等方面的保障作用更为突出和明显。实现健康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从国际经验来看,由于体育对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具有独特的作用,体育健康投资已经成为近年来发达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这是因为,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构成现代社会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内容,而在健康资本的诸种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体育健身、营养、医 疗、卫生、免疫等)中,体育健身投资对提高人

31、力资本投资效率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体育健身投资的收益时间最长,伴随人的一生,其投资和获益的时间跨度最长久;体育健身投资的投资回报率很高,它促进身心健康,甚至可以抵消一部分的医疗卫生保障资金,主 动积极的体育锻炼往往更易于人们从医疗、卫生、保健、 营养等被动的投资中摆脱出来;体育健身投资还可以显著提高教育投资回报率和投资水平,现代社会中,健康投资的增加意味着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品质的改善。从反面来看,体育运 动不足导致的健康损失会损害人力资本。而且,与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事 业相比,老龄化社会中体育对延续劳动年龄人口中生产劳动年限和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具有更为直接而有效的作用,这对于

32、缓和并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劳动年龄人口供应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步伐的矛盾很有好处。据人口学家预测,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将从 2013-2015 年开始减少。未来 10 年内,中国 20-40 岁年龄段的人口可能减少 1 亿以上,从而形成巨大的劳动力缺口。 为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当前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体育事业作为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进行新的战略定位。这充分表明,体育在促进和实现“积极老龄化”,提高人口素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此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3)体育有助于构建国民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护并促进国民健康生活。科学研究表明,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影响现代人身体健康状况的最大的决定性因素。所谓生

33、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各阶级、各民族、各社会集 团及个人生活活动的全部特征的总和,它包括劳动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劳动条件、 劳动时间、10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等)、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消费水平、消 费结构、消费观念等)、精神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 10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随着科技 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已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大为改善,劳动时间缩短, 劳动效率提高,工作节奏加快,劳动态度更加主动、积极,就业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中享受和发展型消费资料比重上升,消费观念中过度消费、奢侈性消费、攀比性消 费、炫耀性消费等不良消费

34、观念盛行。精神生活方面,由于现代紧张繁忙的工作节奏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风险增大,造成人 们的精神压力增加,但 现代人尤其是城市人口蜗居于钢筋水泥所构筑的狭小生活空间中,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释放不良情绪的渠道狭窄,从而使各种精神疾患增加。此外,城乡人口的密集,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生产分工的细化, 农村城市化和现代化,城市通 讯交通的日益发达等均大大缩短了时间和空间,使人们的身体活动过度地依赖于交通通讯、网络等现代技术装备,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每天又摄入大量高能量、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整日疲 惫地为生存竞争而奔命,主动积极的身体运动,特别是户外运动越来越少,与大自然亲密接

35、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身体运 动严重不足,出现了现代社会的各种“文明病”。体育改变的不仅是身体机能对抗疾病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能够建立起现代人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克服现代文明对人自身健康造成的新威胁,尤其是现代生活方式所带来的“ 身体运动缺乏症”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缺乏经常性的身体运动将导致人的身体素质下降,而身体素质下降又会使人患上因缺乏运动而诱发的疾病或其他一些现代生活方式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抑郁症、超重和肥胖病等等。2010 年中国慢性病检测的结果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 30.6%和 12.0%,现在我国国民的死因 80%都是慢性病,而慢性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营养的改善得到很好地预防和控制。从 现实实践来看,参与体育运 动是全体公民最为迫切需要的一种自然、高效、低碳、环保、相对安全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自我娱乐、自我保健、自我排解、自我教育、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有益活动。实践证明,现代社会大约 70%的疾病其实都是可以通过健身运动加以预防和干预治疗的。要切实维护人体的健康与可持续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体育运动的保障与呵护,现代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体育运 动、体育健身等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健康、文明、快乐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人 们在参与运动 、享受乐趣、体验运动中排解心理压力、缓解心理紧张、释放消极情绪、放松身心、调节身心平衡、舒展人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