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政治地理学课程标准英文名称:Political Geography 课程编号:413011240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学分数:1 一、课程性质地质学基础属地理科学专业的人文地理学,在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属于专业模块课程,是专业方向系列课程中必修考查课程之一。二、课程理念政治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本课程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又是一门介于政治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及其过程与地理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政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从地理空间角度,结合有关学科知识,认识国家间与国家内的空间政治格局,及其与有关因素的
2、相互关系。政治地理学的作用是使学生掌握政治地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历史发展,国家的起源与发展、民族和民族主义,国家的空间特征,国家政治体制、区划、政党与选举地理。综合国力,国家的政治地理学理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地缘政治学的各家学说,20 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与未来前景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政治地理学课程体系是地学理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科学本科学生在学习了自然和人文地理大部分专业课程,并在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有所拓展,而且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各家政治理论去解读当今各地各国以
3、及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分歧与争议,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个体的专业背景和接受能力,采用课堂讲述法、学生讲述法、课堂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学科的课程特点,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学习方法。政治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地理学的对象、性质、历史发展,国家的起源与发展、民族和民族主义,国家的空间特征,国家政治体制、区划、政党和选举地理,综合国力,国家的政治地理学理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地缘政治学的各家学说,20 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与未来前景等。这些内容的选择,可为认识国家的政治地理特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形势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是创建新世纪复合型人
4、才的有力支持。本课程的学习更应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因为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大家对事物、事情以及事件的看法各有不同,大家的认同性也不一致,这不能简单以对错进行引导,而是采用更加鼓励和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个人观点,体现“研究型”学习的意义。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实践性的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本身需要一方面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养成与人合作、小组讨论、共同提高的基本学习模式,因为缺乏与人的交流,思想就会被窒酷被束缚,从而陷入钻牛角尖而不可自拔的状态。课程
5、的考核应能促进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本课程要求他们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具体掌握和相关理论和概念,达到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并能树立科学与技术互动的观念,理解当今各种政治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其中一些热点政治问题,因此,本课程的考核目标重在使学生理解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并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能针对具体课题的技术路线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本课程的考核不仅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应能学生政治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考核指标应是多元的,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既要考核学生掌握课堂重要内容、知识点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结合
6、课外大量阅读各种政治资料;同时结合重点教学内容布置课外阅读文献和大作业,让学生自己查阅整理文献、分析讨论相关问题,锻炼小型综述论文的撰写能力,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2三、课程目标总目标:通过对政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授,以及当今政治地理学说和政治历史发展,使学生了解当下政治热点问题、现有各种学说的优劣问题;使学生掌握用基本的政治地理理论去分析当今国际热点政治问题,使得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掌握通晓世界政治难题的起因发展;教会学生运对未来发展有科学的发展眼光去客观分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分目标:序号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文化素质目
7、标01掌握国家的概念、组成要素、本质和职能;了解国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民族的概念、民族主义的概念,政治地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了解民族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弄清民族与国家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政治地理基本理论和当今流行的地缘政治关系学说。02掌握领土的概念、组成;了解首都的功能、影响首都定位的因素;掌握核心区的类型;掌握边疆、边界的概念,弄清边疆与边界的联系与区别,了解边界的纠纷与解决途径。了解我国现存的边界争端,理解我国现采用的边界争端的处理思想。03掌握国体与政体概念、弄清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国家结构的类型;掌握行政区划的原则,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与现状,了解美国等国家的行政区划;掌握政
8、党的概念,理解选举地理的有关知识。我国与西方国家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和特点,各自的优劣,未来的走向。04掌握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的概念和内涵;了解西方殖民主义拓展的历史背景与条件;了解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统治情况;了解帝国主义对世界的分割与控制;理解地缘政治条件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影响。对现在非洲面临的各种宗教和民族问题、边界争端等问题,思考西方殖民是造成现在矛盾的主要因素。05掌握地缘政治学的概念;理解拉采尔“国家有机体”论、马汉“海权”论、麦金德“心脏地带”学说、斯皮克曼“边缘地带”学说;了解德国的地缘政治学;了解冷战后的地缘政治学及其进展;理解地缘政治格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运用地缘政治学理论
9、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可对当今世界政治形势作出判读。06了解两极体系的形成、发展、分化与瓦解过程;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了解当前存在的国际组织,及地缘政治问题;了解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发展前景。讨论政治地理学的社会意义。养成学生参与社会问题讨论的意识,并能以理性的、积极的态度关注问题的解决。四、课程内容拓展性内容序号 基础性内容 提高性内容深度拓展 宽度拓展301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地理学的性质;学习政治地理学的意义;研究政治地理学的方法;政治地理学在西方与我国的发展;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与发展;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行政区划;掌握政治地理基本理论和当今流行
10、的地缘政治关系学说。02国家的定义;组成国家的要素;国家的本质;国家的职能;民族的定义与起源;国家的起源;民族主义;民族与国家的依存关系,如何看待民族极端主义;早期国家在各地的出现和发展;我国民族问题与西藏、新疆问题。03领土的范围、大小、形状、位置;首都的功能;首都定位的因素;核心区;特殊领土与边疆地区;边界的纠纷与解决;了解我国现存的边界争端,理解我国现采用的边界争端的处理思想。04国家的政治制度;国体、政体、国家结构;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政党与选举地理; 我国的选举法改革的探讨我国与西方国家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和特点,各自的优劣,未来的走向。05综合国家的概念;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
11、:领土、资源、人口、经济、流通、政府、军事力量等;综合国力分析方程;当今世界各国采用的方法分析当前综合国力排名。了解我国现在日益强大国力与相对薄弱的军备的状况,并思索我国的未来发展之路。06拉采尔的基本理论;哈特向的“国家职能说” ;琼斯的“统一场论” ; 地缘政治各学说的基本观点;战后地缘政治观的进展;德茨的国族成长的论述;地缘政治学概念及其复兴;战后分裂的世界时期的地缘政治学;冷战后的地缘政治学进展;未来国际关系的制衡之道;07西方殖民主义对世界的瓜分;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因后果;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地缘政治条件;殖民体系瓦解与第三世界的兴起;各主要参战国地缘政治特点及所采取的策略;各国策
12、略的比较;西方扩展的背景与条件;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统治;帝国主义对世界的分割与控制;对现在非洲面临的各种宗教和民族问题、边界争端等问题,思考西方殖民是造成现在矛盾的主要因素。408当今地缘政治的格局的变化与前景。两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地缘政治格局与经济发展。 两极体系的分化与瓦解;运用地缘政治学理论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可对当今世界政治形势作出判读。五、课程实施1、课时安排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 体教学手段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1 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历史及范围 2 2课件2 国家与民族 2 2 课件3 国家的空间特征 3
13、3 课件4 国家的政治制度 2 3 课件5 综合国力 2 3 课件6 国家政治地理理论 2 3 课件7 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 3 4 课件8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 2 3 课件9 两次世界大战 4 4 课件10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 2 2 课件合计 24 242、教学建议为达到政治地理学课程的总目标,建议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进行组织教学。理论教学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扩展学习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学,并且,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辅导答疑。尝试“研究型”教学方法,在讲解主要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基础上,结合关键问题和实际应用举例,进行课堂讨论和讲解,指定文献供学生课后自学
14、,通过布置大作业锻炼学生整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上,尽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每节课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并辅助以板书、视频等。尽可能全程录像,供网上学习。开设课程网站,提供 PPT 教案、教学录像以及其他扩展性学习的教学资料,实现网络教学和资源共享。本课程主要是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和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后布置一定量的思考作业,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和图书等各种媒体手段,进行查询文献并分析总结,本课程由于开设单位较少,缺少更多的教材支持,但国际热点就是本课程讨论的热点,所以越来越方便快捷的新闻网络对本课程的开展实施是一个巨大的支持。教学过程一定要根据学
15、生的具体情况、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条件综合考虑进行。每节课的教学策略都应不同,因此,总的建议是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前置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多种方式(讲授、自学、讨论等)组织教学。从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政治地理学主要研究国家的领土疆界、首都、行政区划等政治现象,5国际政治关系的格局及其发展变化,为国家的政治决策、国际事务等工作提供依据。其研究的内容包括:国家和政治区域的面积、形状、功能、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领土特征,疆界的进退变动,以及社会性质、政治体制、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构成、资源的开发、产业结构及其地理布局、公民的生活水平情况;首都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建立及其作用;国际政治关系的地理背景
16、,根据对于领土(包括领海、领空)主权和国界划分的理论研究以及有关国界变动的史实考证,确定在本国与邻国以及其他国家之间关于边界问题的争端中的立场和依据,探讨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协作,包括军事冲突、外交斗争、国际移民、贸易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分析比较世界各个国家集团的组合和演变,以及公海问题等。本课程的重点政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难点是应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对重点,难点问题一是采取直观教学使抽象理论形象化,二是通过案例教学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案例分析中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同时培养学生关心政治与国际形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将思考题穿插在具体章节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预习课程内容,引导
17、学生积极思考。课堂上,在讲授课程内容的同时,结合最新进展和生产实际精选代表性的科研文献作为教学补充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课下,提供补充文献和相关网站供学生进一步课外阅读,培养学生查阅、分析科研文献的能力。结合当前的国际热点问题,对热点新闻进行拓展,对教材以外的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大胆给出个人观点看法,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采用启发诱导、讨论互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避免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3、学业考核与评定(1)成绩评定方式的主要构成及比例:采用百分制评分,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 30%、期末成绩 7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课
18、堂表现、回答问题情况、作业、课外大作业的成绩组成。(2)考试形式与时间: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期末考试形式主要采用思考题随堂考的方式;时间 120 分钟。六、教材建设选用及参考书目建议使用教材:政治地理学:时空中的政治格局 ,王恩涌 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参考书目:1、 政治地理学 ,张文奎 等,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2、 现代政治地理学 ,王正毅,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3、 中国政治地理 ,周介铭 主编,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 系统政治地理学 ,美M.I. 格拉斯纳,H.J.德伯里杰,宋保平 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5、 政治学概论 ,赵宝煦 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