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视唱练耳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090105 课程类别: 理论课适用专业: 音乐表演专业 授课单位: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学时: 124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詹少杰 2011-2-24学分: 2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无论是理论研究、作曲、音乐表演还是欣赏,都离不开听觉。高师的视唱练耳课程是一门为打好音乐基础,提高音乐记忆力而设置的重要学科,关系着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它通过培养学生对音高、音色、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力度、速度等元素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实际应变能力和独立的音乐思维能力,使学生能独立的视谱、处理和分析所接触到的一切音
2、乐语言,具备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本课程主要包括对学员进行视唱训练,使其掌握正确的音准、节奏、和较好的感情表达能力、具备熟练的视谱技能;训练学员的听觉判断能力,使其更准确的唱出全部大小调式的音级和音程,通过听觉判断各类三和弦与七和弦及转位。通过学习,继续发展学员的音乐听觉;系统训练学员正规的视谱能力,培养学员的艺术趣味,进一步积累音乐语言,使他们在视唱听音方面的技能达到所要求的专业水平,并为学习其他音乐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 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课程的作用 通过学习,发展学员的音乐听觉;系统训练学员正规的视谱能力,培养学员的艺术趣味,进一步积累音乐
3、语言,使他们在视唱听音方面的技能达到所要求的专业水平,并为学习其他音乐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是音乐基础理论课,为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表演专业的其他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主要包括对学员进行视唱训练,使其掌握正确的音准、节奏、和较好的感情表达能力、具备熟练的视谱技能;训练学员的听觉判断能力,使其更准确的唱出全部大小调式的音级和音程,通过听觉判断各类三和弦与七和弦及转位。体现学生音乐基础职业能力,培养音乐素质,为学生学习音乐表演及其他相关音乐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课程设计思路: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在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
4、程的学习中,学生主要解决唱与听的关系。唱既唱谱,需要通过大量的演唱乐谱来掌握音乐的基础语言,训练基本能力。听即听音,练习学生耳力,通过听辨各种音乐、音响来掌握音乐的丰富色彩,提高音乐的理解掌握能力。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出学生学习唱与听的内在潜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课本教材练习的基础上,选用大量单声部与多声部音乐作品作为练习,使学生能结合演唱实践了解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后续)及相互所培养的职业能力职称等。表 1 与前期课程的关系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提供的能力支撑 备注1 视唱练耳 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能力培养2表 2 与后续课程
5、的关系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本课程提供的能力支撑 备注1 视唱练耳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能力培养表 3 课程教学单元设计序号 单元名称要求(学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学时建议 教学载体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教学环境说明 考核评价 备注1 课程单元 1 视唱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识谱基本知识以演唱教材乐谱为主32 讲解、示范、练习教材2 课程单元 2 练耳听音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听音基本技能单音、双音、三和弦、旋律听写32 讲解、示范、练习教材3五、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视唱练耳基本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主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提高音乐素养
6、,培养仓(造意识。为学生学习各自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素质目标:1 、培养正确、良好的音准感、节拍节奏感、调式调性感、训练正确而富有音乐感的视唱能力。2 、训练敏锐的听觉分析能力(包括多声部)。3 、训练和发展音乐记忆及记谱能力。六、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课程内容:一、视唱1 、单声部( 1 )高音谱表、低音谱表。( 2 )两个升降号以内自然大、 J 惆式、和声、旋律 J 、调及民族调式。( 3 )基本节拍:四二、四四、四三拍,简易八六拍。( 4 )基本节奏型: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组合、附点节奏、弱起、简易三连音。2 、多声部:简易和声性二声部乐曲。念读、听辩、听记所学过的各种节拍内各类节奏型。3
7、 、听辩、构唱二个升降号以内上述调式音阶。二、听写1 、单声部旋律听写预备性练习。2 、单声部乐句、乐段、进度与视唱内容相同。3 、和声听觉训练(听辩、构唱、听记)( 1 )和声小调特征音程(增二度、减七度、增五度、减四度)的解决。和声小调内增四减五度音程的解决。( 2 )和声小调内音程连接。( 3 )减三、增三和弦原位、转位及调内解决。( 4 )大小七和弦原位、转位及调内解决( 5 )小七和弦原位、转位。( 6 )包括上述和弦的调式和弦连接。4、节拍、节奏训练念读、听辩、听记较复杂节奏。七、课程实施条件1 教师基本要求对“双师”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经历、职业
8、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2 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的要求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课程对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或实物模拟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4仿真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的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的要求 3 教学资源的基本要求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许敬行主编的视唱练耳 ,书中主要以大量中外民歌,乐曲为主,系统训练学生音准,节奏,音程,和弦,调式等。全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对于音乐学生来说比较适用;网络资源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
9、网站的开发与利用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习资料资源:如教学文件和资料、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书、专业期刊等八、其它说明考试与成绩评定:考试采取抽签乐谱演唱,期中视唱曲 23 条,听音模唱 1 条。成绩评定采用教务处规定平时成绩与期中期末成绩百分比评定。具体评分标准分四档:8095 分,乐曲演唱清晰、准确,较完整。节奏、音准正确,听音模唱准确。7079 分,乐曲演唱基本清晰、准确,较完整。节奏、音准基本正确,听音模唱基本准确。6069 分,乐曲演唱基本完成,听音模唱基本准确。60 分以下,不能完成试唱听音的基本要求。注:以上考核需有其他监考教师。56、课程实施条件1 教师基本要求对“双师”教学团
10、队的基本要求;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经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2 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的要求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课程对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或实物模拟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仿真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的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的要求 3 教学资源的基本要求教材的选用与编写网络资源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的开发与利用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习资料资源:如教学文件和资料、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书、专业期刊等八、其它说明附件二 理论为主课程
11、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 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6学分: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说明制定本课程标准的依据,包括国家、学院有关教学文件、职业教育的理念及准也人才培养目标等。二、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 课程是专业的(公共课程/专业课程/ 拓展课程)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课程基本理念:主要是指导性的思想观念,体现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选
12、取课程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课程设计思路:结合先进教育理念及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参照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具体要求,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基本思路,包括课程框架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项目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等。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后续)及相互所培养的职业能力职称等。表 1 与前期课程的关系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提供的能力支撑 备注表 2 与后续课程的关系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本课程提供的能力支撑 备注5、课程的教学目标阐述学生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在知识、能力(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13、7六、课程的内容和要求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参考相应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七、课程实施条件1 教师基本要求对“双师”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经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2 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的要求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课程对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或实物模拟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仿真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的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的要求 3 教学资源的基本要求教材的选用与编写网络资源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网络课程、多媒体
14、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的开发与利用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习资料资源:如教学文件和资料、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书、专业期刊等八、其它说明附件三 实践为主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8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学分: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说明制定本课程标准的依据,包括国家、学院有关教学文件、职业教育的理念及准也人才培养目标等。二、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 课程是专业的(专业课程/ 拓展课程/实践课程) ,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
15、位、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三、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课程基本理念:主要是指导性的思想观念,参照行业企业的工作过程,选取集中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实践项目设计,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课程设计思路:阐述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设计思路,以工作项目(任务)为载体的结构模式设计思路、及实训内容确定的依据等。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及相互所培养的职业能力、知识、素质支撑职。表 1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序号 课程名称为本课程提供的知识、能力、素质支撑备注五、课程的教学目标经过实践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学生得到哪些方面的实际训练,掌握哪些基本操作技能,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
16、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职业能力目标: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要求六、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以实践项目或任务为单元,详细介绍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实训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说明学生应完成的工作项目和任务,以及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七、课程实施条件1 教师基本要求对“双师”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经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92 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的要求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课程对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或实物模拟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仿真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的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的要求 3 教学资源的基本要求教材的选用与编写网络资源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的开发与利用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习资料资源:如教学文件和资料、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书、专业期刊等八、其它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