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调查报告:关于龙山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建议年暑假,山东聊城大学文学院大学生组建“龙山文化 “调研团, 前往“龙山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茌平县教场铺龙山文化遗 址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调研,之后, 队员们向当地市政协提交关于“龙山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建议-以较场铺遗址为例,受到聊城市政协委员们的肯定和好评.一、较场铺遗址开发和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 遗址的保护措施不当-“肥了庄稼,瘦了文物“,是一种破坏性行为在路上,队员们一直在问“金牛山“会是什么样子呢?来到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堆“土丘“, 周围是农田, 旁边还有一个积水坑.走过泥泞的土路,穿过玉米田,突现在眼前的五六米高的“土丘“ 就是较场铺
2、龙山文化遗址. 据考古学家对教场铺遗址钻探所知, 遗址中有平面呈横长方形的古城遗址,其城址东西长约 1XXX米( 西面到仇陶村中部), 南北宽约 XXX米,面积约万平方米,该城址地面已无城墙遗迹.但是队员们所站的“遗址最高点 “处,周围都是庄稼地,甚至是遗址的最高点处都种上了棉花.较场铺龙山文化遗址被文保部门列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 “, 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而且遗址的堌堆断面有汉代石匣墓. 但现在竟然被开垦成耕地, 种上了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石匣墓已成为空壳.遗址地面高2低不平, 西侧有一深约四五米的大坑, 东侧则是一个沙坑,陶片、鬲足等随处可见.村民们对遗址的前景充满忧虑.一位村民告
3、诉我们, 该遗址向来无人看守, 完全成了一块无人问津的荒草滩 , 在遗址上种庄稼也就不足为怪了.遗址上能不能种庄稼?该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称 , “在遗址上种庄稼对遗址没有影响,只要不种树就行 .“、“如果把遗址全部圈起来,就会和老百姓有土地纠纷“、“ 不能够在遗址上盖间大房子来进行保护吧?“.队员们认为,在遗址上种庄稼,经常垦荒, 会破坏草皮,造成水土流失,从而使外露的文化遗址在自然风化的作用下,破坏更加严重.(二)遗址的文化资源宣传利用不够, 造成一种浪费龙山文化距今约43503950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明, 作为重要的一处古代文化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龙山文化分布范围很
4、广,大部分在黄河流域,由于地域上的差异, 可分为 “山东龙山文化(典型龙山文化)“ 、“ 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 等几大类型.其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城址的发现和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的黑陶的出土.由于 制陶艺术的高超,甚至出现了陶壁只有0.5毫米的“蛋壳黑陶杯“,所以 “龙山文化“也叫它“ 黑陶文化“.山东是典型龙山文化的代表,仅聊城市的阳谷、东阿、茌平三3县就发现了八座城址.有着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的龙山文化, 很多人对此却不了解,甚至龙山文化遗址周围的村民对遗址有一种漠视的态度,龙山文化也就成为了一种名不副实的“空头文 化“.当地文化部门也未积极同大学等有关文化机构联合开发
5、得用这一文化资源,让这一文化资源滋养大学学人、学子等.长此以往,终究会造成龙山文明不能有效传承和发展,甚至消亡.(三) 遗址的开发利用尚未成熟-文物有待开放,旅游业有待开发茌平县文物陈列馆中收集了从大汶口文明、龙山文明、岳石文明到明清两朝和民国时期的大量文物,经过考古专家复原的蛋壳黑陶和在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骨器等生活用品、祭祀用品、战争用品均在其中.由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为了加强文物的管理和保护,几道大门让文物很少公众见面,这也是造成很多人对龙山文化不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文化旅游是其中持久的品牌,对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甚至政治观念革新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意义. 当地旅游业并没有因为龙山文化遗址的招牌而繁荣起来,实在令人感到可惜.二、从较场铺遗址看关于“龙山文化“ 保护和开发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制定制度保护文化遗址4为切实地保护龙山文化遗址,政府、有关机构应该高度重视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建议制定有关制度, 如规定“ 古文化遗址保护与农业生产、工业建设同等重要,单位、个人不得在遗址规划区内开工建设、植种庄稼“等,从而将保护文化遗址落到实 处.文物管理部门等相关机构可以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让他们定期不定期到遗址保护区所在的村居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讲解遗址保护的重要性, 提高村民的自觉保护和共同维护意识.文共 2 页:第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