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4124259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1 田国强 (德克萨斯 A&M 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2004 年 11 月 近些年来,不时看到有人从研究方法到结论对现代经济学大肆进行批判,否认现 代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并宣称要创造出自己的经济学。但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往往 只给出了观点,既没有明确的前提假设条件和分析框架,也没有逻辑推理和严格证 明;既拿不出周密可靠的数据做依据,又不引用基本的经济理论,随随便便就得出 了自己的结论,并将所谓“自己创新的观点”的作用无限放大。另外,我们还不时 听到有人耸人听闻地宣称:自己或某人的理论对现代经济学造成了冲击,他们往往 用中国问题的特殊性来否定现代经济学。这些

2、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众以及学生。 不少人还以为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只能用来研究规范市场制度安排 下的经济问题,从而对现代经济学以及它的分析框架和适应范围持怀疑、批判、甚 至否定的态度,认为不能用现代经济学来研究中国经济及其转型问题。这也就是为 什么一直到现在“ 西方经济学 ” 一直是“现代经济学” 最流行的代名词。许多人直观 地认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仅适用于“西方” 社会,中国的经济学家应该研究适用于 发展中国家的“东方”经济学,甚至“中国特色” 的经济学。持有这些观点和说法的 学者中还有一些著名的“ 海龟 ” 经济学家,由于他们的海外留学背景,使得他们的观 点更具有误导性。笔者认为

3、,其实是这些人对现代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框架和研究 方法还没有弄清楚,不知道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具有非常的普遍性、 高度的规范性和逻辑的一致性。这些观点和说法误导了不少人,特别是对现代经济 学还不太了解的人。并且,由于相对其他学科,经济学与经济社会更休戚相关,甚 至会影响到经济政策的制定,因而非常有必要正本清源,讨论清楚。 当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现代经济学主要研究现代市场制度,而 大多外文教科书的作者和读者对象都生活在市场经济制度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中, 这些教科书一般也不讨论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另外,由于现代经济 学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理论,许多理论似乎导致了截然

4、不同的结论,其中不少理论还 用到了高深的数学,这些让不少人感到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难以 把握,从而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误解或畏惧。在他们看来,现代经济学似乎高深莫 测,难以理解其中许多似乎不一致的理论结论。 笔者作为20多年来一直学习、讲授以及研究现代经济学的一名学者,经历了对现 代经济学从无知到有所悟的过程。写作本文的动机就是为了澄清对现代经济学及其 研究方法的一些误解,帮助读者理解现代经济学最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并讨 论它们在学习、研究、乃至日常工作中所起的现实作用。它们看似简单,但人们对 现代经济学的误解,往往正是没有弄清楚这些最基本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需要 1本文是为

5、上海财经大学作讲座而准备的报告稿。在此感谢(按拼音顺序排列) 艾春荣、陈志武、费建平、甘犁、 李利明、柳永明、谭国富、王一江、文贯中、周晓娟等人的宝贵批评意见和建议,使得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了很 大的改进。 2 指出的是,近年来已有一些学者,包括钱颖一、林毅夫及笔者本人,对经济学的研 究方法作过一些讨论。但谈及分析框架的,笔者只见到钱颖一教授的理解现代经 济学一文,这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文章。尽管本文所讨论的问题与钱文所讨论 的问题基本相同,但侧重点不太一样,分析框架的划分也不太一样。本文特别对现 代经济学中每一个理论基本上所共有的分析框架作了较详细介绍,并且讨论了其基 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现

6、实作用。钱颖一教授和笔者的两篇文章具有一定的互补 性,可结合起来看。另外,文中有些内容在笔者的讲义、书和一些文章中也零散地 讨论过,见田国强、张帆( 1993) ,田国强(1996) 及Tian( 2004)。 本文结构如下:第一节讨论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节介绍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基本组成部分。第三节讨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 究方法和所要注意的要点。第四节讨论现代经济学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的具体 现实作用。第五节总结本文,并给出结束语。 一、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及人们如何进行权衡取舍的学问。正 是由

7、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的无止境性这一对基本冲突才产生了经济学,逼迫 人们作出权衡取舍的选择,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资源,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 人们的欲望。而现代经济学则按照科学的方法并运用分析工具-通过观察、理论和 再观察-来系统地探索人类经济行为和社会经济现象,从而它是一门科学,代表了 科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这种系统探索,既涉及到理论的形式,也为经济数据 的考察提供了分析工具。现代经济学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通 过六十年的蓬勃发展,现已成为一门规模庞大、分支众多、体系严谨、模型化的社 会科学领域,在社会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了解并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8、对正确理解和学好现代经济 学以及对现代经济学的创新和应用都十分重要。它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运用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来研究不同经济环境、不同经济人行为及不同制度安排下的各 类经济问题。经常听到有人批评现代经济学存在着太多不同的经济理论,觉得经济 学流派观点各异,不知道孰对孰错,甚至有人借此讽刺经济学家,100 个经济学家会 有 101 个不同的观点和说法,从而否认现代经济学及其科学性。其实他们没有弄清 楚,正是由于不同的经济、社会、政治环境,才需要发展出不同的经济理论模型和 经济制度安排。经济学家之所以对于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恰恰说明经济学的 严谨和完善,因为前提变了,环境变了,结论自然

9、就要相应的变,很少有放之四海 而皆准的一般性的“ 好” 结论,否则就不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了。 (在这里请读者注意: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可以发展出不同的经济 理论或经济模型,但决不是不同的“经济学” ;创建不同的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所使 用的都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现代经济学中的不同学派、不同理论本身就说明了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 方法的普遍性和一般性。由于不同理论采用了不同的假设和不同的具体模型设定, 它们可用来解释不同的经济现象,并能在接近理论假设的各类经济环境下,给出合 乎逻辑的结论或进行科学的预测与推断。因而,要批评现代经济学中某个理论

10、,就 需要指出理论中所刻画的经济环境和人的行为假设中哪些地方不合实际,模型设置 中有哪些地方不甚合理,所实施的经济机制或经济制度安排存在什么问题,逻辑推 理又有什么问题。即使如此,这样的批评也不能导致对现代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和 3 研究方法的否定,至多只是需要修正对制度环境的刻画和行为假设条件的设定以及 理论模型的设置,但是仍然可以使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并得出新的合理 结果或经济理论。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分析原理和研究方法是无地域和国家界限的,可以用来 研究任何经济环境和经济制度安排下的各种经济问题,从而中国实际经济环境下的 各种经济问题也可通过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来研究。从现代经

11、济学分析框架和研 究方法的角度来看,并不存在独立于他国的经济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现代经济学 的某些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可用来研究特定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的经济行 为和现象。事实上,这正是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威力和魅力所在:它的精髓是要 人们在做研究时必须考虑到,并界定清楚某时某地具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条 件。现代经济学不仅可以用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风俗和文化的人类行为(无 论自私自利与否) 下的经济问题和现象,它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甚至也可用 于研究其他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决策,特别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接人待物与管理方 面的决策。事实证明:由于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一般性

12、和规范性,在 过去 20 年,现代经济学的许多分析方法和理论已被延伸到政治学、社会学、人文学 科等学科。 本文不想对经济学中的某个具体理论作出讨论和价值判断(这并不代表笔者个人 没有这样的判断) ,只是想指出几乎所有的经济现象和问题都可以通过下面要介绍 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和比较。 二、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现代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类似于人们处理个人、家庭、经济、 政治、社会各类事务时所采用的方式。大家知道,要做好一件事情,与人打交道, 首先要了解国情和民风,也就是要知道现实环境和所要打交道人的品行和性格;在 此基础上,决定相应的待人处事规则,从而在权衡利弊后作

13、出激励反应,争取达到 尽可能最佳的结果;最后对所选择的结果及所采用的规则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估比较。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完全是按照这种方式来研究经济现象和人 类行为的。这种分析框架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它首先给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或想要解释的某种经济现象,即经济学家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目标,然后试图回答所 要研究或所要解释的问题。比如,下列问题是现代经济学直到现在仍在试图研究或 回答的一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周期和经济衰退?面对经济周期和经济衰退, 政府应采用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一些国家非常富裕,同时另外一些国家 却非常贫穷,而不是整个世界同时富裕起来?人们生活在其中的市

14、场制度安排是如 何运作的,它有什么样的优越性?市场在什么时候会失灵,如何解决?如何解决经 济外部性问题,是通过政府干预,通过明晰产权的办法来解决,还是通过其它办法 来解决?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解决经济人的激励问题?中国经济学家所面临 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经济制度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如何改革金融 体系和国有企业,如何解决经济效率与公平的两难,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看起来非常不一样,但研究这些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却可以是一样 的。任何一个规范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基本上由以下五个部分或步骤组成:(1) 界 定经济环境;(2) 设定行为假设,(3) 给出制度安排;(4)

15、选择均衡结果;及(5)进行 评估比较。可以这样认为,任何一篇逻辑清楚、层次分明、论证合理的经济学论文, 4 无论结论如何或是否作者意识到,都基本上由这五部分组成,特别是前四部份。可 以说,写经济学方面的论文,就是对这些部分进行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填空式写作。 掌握了这些组成部分,就掌握了现代经济学论文的基本写作方式,更容易学习和研 究现代经济学。 在对这5个部分逐一进行讨论之前,先对制度(institution) 这一术语进行界定。制 度通常被定义为一组行事规则的集合,这些规则与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有关,支 配和约束社会各阶层的行为(Schultz,1968;Ruttan,1978;North,

16、1990)。由于人们 在考虑问题时,总是把一部分因素作为外生变量或参数给定,另外一部分则作为内 生变量或因变量,这些内生变量是由外生变量所导致的,从而是这些外生变量的函 数。于是,按照Davis-North( 1971,pp6-7) 的划分方法,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又可 以将制度划分成两个范畴:制度环境(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和制度安排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制度环境是一系列基本的经济、政治、社会及法律规则的 集合,它是制定生产、交换以及分配规则的基础。在这些规则中,支配经济活动、 产权和合约权利的基本法则和政策构成了经济制度环境

17、。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 之间可能合作和竞争的规则的集合。制度安排可以理解为人们通常所说的游戏规则, 不同的游戏规则导致人们不同的激励反应。尽管从长远看,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会 互相影响和发生变化,但如Davis-North明确指出的那样,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通 常将经济制度环境作为外生变量给定,而经济制度安排(如市场制度安排) 则根据所 要研究或讨论的问题,可以看成外生给定也可内生决定。 2 1、界定经济环境 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首要组成部分,就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或对象所处的经 济环境(economic environment)作出界定。如前所述,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首先要了 解国情、所处的周

18、围环境或现实背景。现代经济学在研究问题时也完全如此。在作 经济问题研究时要从实际出发,对经济环境进行界定。经济环境通常由经济人、经 济人的特征、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以及信息结构等组成。对经济环境的界定可分为两 个层次: (1) 客观描述经济环境和 (2) 精炼刻画经济环境特征。要做好这两点,前 者是科学,后者是艺术。对经济环境描述的越清楚、准确,理论结论就会越正确; 对经济环境刻画的越精炼和深刻,论证起来就越简单,理论结论也越能让人理解和 接受。界定好一个经济环境,就是要将这两个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现代经济学 大多数问题的研究中,经济环境都假定为外生给定的,而不是由理论模型延伸出来 的,否则就无

19、法讨论问题,因为总需要将一些经济因素或变量当作参数给定。 描述经济环境:现代经济学中任何一个经济理论,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所要研 究的对象或问题所处的经济环境作近似地描述。一个合理、有用的经济理论应正确、 恰当地描述其研究对象所处的具体经济环境。尽管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经济环境 往往存在着差异,从而所得到的理论结论多半会不同,但是所采用的基本分析框架 和研究方法却是一样。经济问题研究的一个基本共同点就是要对经济环境进行描述。 对经济环境描述地越清楚、准确,理论结论就会越正确。 刻画经济环境:在描述经济环境时,一个同等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做到既清楚、准 确地描述了经济环境,又精炼、深刻地刻画了经济环

20、境的特征,使之能抓住所要研 究问题的本质。一个现实经济环境包括众多方面,非常复杂。比如,作为经济学主 2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的区分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区分,没有严格的界定。当制度安排作为外生给定时,它实质 上就可看成为制度环境。比如,当考虑经济制度的选择时,市场制度可看成为经济制度安排。但将市场制度作为 给定,来研究人们的行为和经济现象时,市场制度可看成为经济制度环境。 Comment 剑剑剑1: 完全准确的描述 也可能是没有价值的,比如这个世界 一样大的世界地图应该做得很准确, 但却是毫无价值的。 5 要研究的对象-人类,就有高矮、胖瘦、老少、男女、贫富之分,人的智力有高低, 嗜好有差异,品行有

21、好坏等等。不同企业可能采用不同的生产技术,不同的生产要 素组合,生产出不同的商品。如果把所有这些情况都统统描述出来,当然可以说是 非常准确而真实地描述了现状或经济环境;但是如果只是将环境的所有要素简单罗 列,就抓不住重点,或者说,不知道哪些方面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最重要,就会无法 看清问题的本质,而让大量繁杂的事实弄晕了头脑。 3 因此,为了避开细枝末节,把注意力引向最关键、核心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所 考虑的问题,对经济环境进行特征化的刻画。例如,在现代微观经济理论中,为了 研究经济人的选择问题,一个消费者的经济特征(characteristic) 就简单地假定由经济 人的消费集、偏好关系(或效用

22、函数)、初始禀赋和信息结构(如考虑不确定性) 来描 述 4;一个厂商的经济特征则由它的生产可能性集合或生产函数来表示;所有经济人 的经济特征便组成了经济环境。同样,在研究区域经济的时候,需要描述经济区域 环境和刻画其经济特征;在研究转型国家,如中国经济转型问题时,人们也需要刻 画不规范经济制度环境下的经济环境特征。这样,对经济制度环境不规范的转型国 家,我们就不能简单地照搬在规范经济环境下所得出的理论结果,而是需要刻画出 转型经济的具体特征,并且仍然是采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来研 究转型经济问题。有人将钱颖一教授所研究的转型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对立起来, 其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理解现

23、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人们也许比较容易理解,不同的经济环境可能导致不同的经济理论。但不少人难 以理解的是,为什么即使现实经济环境相同,所要研究的问题相同,还会得出不同 的经济理论呢?有些人因此导致了对现代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持怀疑,甚至否定的 态度。其实,许多经济理论间的结论差异往往是经济学家对经济环境界定的差异所 造成的。这种差异不仅可能是客观经济环境上的差异所造成的,而且这种差异还可 能是由经济学家对经济环境界定的主观判断所造成的。如上所述,由于经济环境十 分复杂,在许多情况下,经济学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只进行描述性分析,还需要对 经济环境行为方式进行抽象式的精炼特征化,找出最主

24、要的特征,这往往会让经济 学家带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判断。不同的主观判断,就会导致对经济环境的不同界 定,从而导致了不同的经济理论、经济学派或理论结果。现举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学中有众多的学派:凯恩斯学派、后 凯恩斯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或称为新古典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和新 制度学派等。其实,这些学派之间的对立并不像非经济学家或媒体所渲染的那么大, 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基本分析框架相同、研究方法相同(采用经济模型和市场均衡 来分析市场)及对象相同( 在市场制度安排下研究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变化 规律),它们都相信市场制度,相信从经济运作

25、的长期或总的趋势来说,都会趋向最 优的市场均衡,这些理论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刻画经济环境时的差异所造成的,特 别是对经济系统的冲击或干扰是来自需求方面还是供给方面、关于经济波动的信息 3完全准确的描述甚至也可能没有价值的。比如,将这个世界看成是一幅世界地图应该是完全精确,但它却毫无 价值。 4由于每个人都对商品的消费具有偏好,每个厂商都采用一定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偏好关系和生产可能集应属 于个人的经济特征。然而,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同时决定了经济人的行为方式。例如,假定偏好关系关于自己的 消费是单调递增的,这就意味着人是利己的,这个利己性假设就是行为假设。这样,行为假设和经济特征的区分 就不是那么

26、明确。不过,如果更进一步假定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那么在现代经济的研究中,就 可以将它们看作典型的行为假设。 Comment 剑剑剑2: 这里似乎只提委 托代理理论就行了 6 是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以及对干扰的时间效应是滞后还是瞬间的等诸多假设之间 的差异所造成的。 比如,在回答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周期和经济衰退及应指定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问题时,凯恩斯学派认为关于经济或非经济因素波动的信息是完全的,这种波动主 要是来自于需求方面,并且价格在短期内变化极慢,使之这种波动会破坏 “最优” 市 场均衡。为了避免或减轻经济周期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损失,政府应对经济施行干预, 使用经济政策,特别

27、是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进行刺激或控制,从而抵消各种干 扰的影响。 而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Friedman)认为,现实经济中对波动存在 “信息不充分 ”及“时间滞后”效应,使得自身趋于稳定的经济在经过政策调节之后, 反而变得更加振荡了,因而政府应对经济尽量减少施行干预,只对货币实行控制, 保持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而以卢卡斯(R. Lucas) 和萨金特(T. Sargent)为代表新古典宏 观经济学派在定义经济环境时却假定:波动的“时间滞后” 效应只是瞬时现象;并在 经济环境中添加了具有代表性的基本经济单位(厂商和家庭),从而使得整个理论建立 在坚实的微观经济理论基础之上;经济

28、活动中基本经济单位所需要的经济信息是不 充分的。基于对经济环境的这种界定,并在理性假设下,理性预期学派于是认为, 凯恩斯理论没有把公众对政府政策以及其它经济信息的反应考虑进去,人们往往会 通过“理性预期” 的行为方式,使得政府的经济政策的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因而, 政府应该尽量不干预经济,即使在不得不使用政策去干预经济活动时,要注意政策 的信誉,即政策的连贯性。卢卡斯于199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新古典现已成为 当今宏观经济学的主流。 而刚刚获得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德兰德(F. E.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 (E. C. Prescott) ,也是属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中的重要

29、人物。他们在 1980年代初 期提出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他们对经济环境的界定又有些不同,他们假定:宏观 经济的波动主要是供给方面引起的;价格和工资在短期也是瞬间发生变化。他们进 而认为,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是经济对生产技术及生产率变动的自然且有效的反应, 正的技术冲击引起劳动生产率提高,就业、投资和产出也随之提高,总供给曲线上 移,经济上涨,反之亦然。他们由此认为,经济周期不是对市场均衡的偏离,而是 市场均衡本身暂时的波动,既然是市场均衡,便具有帕累托效率,所以不存在市场 失灵,因而政府没有干预经济的必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尤其是赤字政策一样无 效。 这个例子说明了,在一个领域中,即使研究的问题

30、基本相同,但对经济环境的界 定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学派。像自然科学对自然不断地加深认识 一样,经济理论的发展在许多时候也是如此,并基于人们对经济环境的不断地认识 和重新刻画而不断改进,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原有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 不像国内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经济理论应全部推倒重新再来,他们今天创造一个理 论,明天又创造一个理论,而这些理论根本没有基于前人的工作,请问当今世界上 其他学科有这样认可的理论吗?其实,这些理论根本没有生命力,过不了几天人们 就会将它们忘记了。 第二个例子是当今流行的委托代理理论、最优合同理论、拍卖理论及信息经济学。 这些理论都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

31、况下,市场一般会失灵,因而需要设计某种激 励机制诱导经济人显示真实信息,从而达到次优结果(second best) 。这些理论中关 于经济人的行为假设相同(收益最大化),所研究的问题相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激 励机制设计问题),分析框架基本相同,研究方法相同(提供研究平台,建立参照系: Comment 剑剑剑3: 这里应解释他们 在不同的假设下,各自得到了十分优 秀的理论 7 给出完全信息情况下所得到的最佳结果(first best) 。但由于对经济环境中参与者的 经济特征及信息结构界定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理论结果。这些理论中的各种不同 结果主要是对经济环境刻画的差异所造成的,特别是关于经济人

32、的特征及信息结构 界定的差异所造成。比如,关于经济人的行动是信息不对称(称之为隐蔽的行动 (hidden action),还是关于经济人的特征是信息不对称(称之为隐蔽的信息(hidden information);经济人是风险中性,还是风险厌恶;契约或机制是在经济人了解信息 之前制定(ex ante),之间制定 (interim),还是之后制定(ex post) ;允许共谋还是不允 许共谋(collusion) ;允许重新谈判还是不允许重新谈判(renegotiation);从经济活动中 所得结果的价值是私人价值,共同价值,还是关联价值等方面的差异 5。 这种研究的好处是,针对经济环境各种特征

33、的刻画,给出不同的最优合同,或激 励机制等制度安排。这样,根据现实选择恰当的激励机制。在许多情况下,如何界 定和刻画一个经济环境,都是给出一个经济理论或决定经济制度安排最重要的一个 步骤和环节。由于米尔利斯(J.Mirrlees) 、维克瑞 ( W.Vickrey) 、阿克洛夫(G. Akerlof) 、斯宾赛 (M. Spence) 以及斯蒂格利茨(J. Stiglitz)、在这些领域中作出了开 创性的工作,他们分别在 1996年和 2001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两个例子说明,即使只对经济环境的刻画作出一些改进或变动,也可能产生出 重大的经济理论或学派。当今现代经济学中大多数的研究结果

34、主要就是对经济环境 给出不同的界定而得到的。总之,由于经济环境的不同或刻画的不同,所得出的理 论结果往往会不同。如何清楚、精炼而又客观地刻画所要研究问题的经济现状或经 济环境,并建立一个高度概括的理论经济模型,这不仅仅是科学,也是艺术。 2、设定行为假设 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第二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对经济人的行为方式做出假设。 这个假设至关重要,是经济学的根基。一个经济理论有没有说服力和实用价值,一 个经济制度安排或经济政策能不能让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看所假定的个人行 为是不是真实地反映了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看制度安排和人们的行为方式是不是 激励相容,即人们对激励是不是作出了对他人或社会也有

35、利的反应。 一般来说,在给定现实环境和游戏规则下,人们将会根据自己的行为方式作出权 衡取舍的选择。这样,在决定游戏规则、政策、规章或制度安排时,要考虑到参与 者的行为方式并给出正确的判断,看他们是自私自利还是无私利他,是忠厚老实还 是老奸巨猾,是讲究诚信还是谎话连篇。面对不同行为方式的参与者,所采用的游 戏规则往往也是不同的。如果你所面对的人是一个老实,做事讲诚信的人,你和他 处事的方式或者说你针对他的游戏规则将多半会相对简单。如果你所面对的人是一 个雷锋式的“傻子” ,你和他打交道的规则也许会更加简单,不需要有什么防备心, 不需费什么精力(设计游戏规则) 和他处事,游戏规则也许显得不是那么重

36、要。但如 果要打交道的人是一个难缠、狡猾、无诚信可言的人,你和他打交道的方式可能会 非常的不同,与他相处的游戏规则可能会复杂得多,需要小心对付,并需要花费很 大的精力。这样,为了研究人们是如何作出激励反应和权衡取舍的选择,对所涉及 人的行为作出正确判断和界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如研究经济 选择,经济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和它们的变化规律时,确定经济人的行为方式也非常 重要。 5这里,私人价值(private value)指的是:每人知道自己所得结果的价值,共同价值(common value)指的是:所有人 的结果有一个共同的价值,但他们都不知道价值的大小,但有一个估价,关联价值(af

37、filiated value) 指的是:所 得结果的价值依赖于经济人的私人信息及某些共同的不确定因素。 8 一个比较合理和现实而又通常被经济学家所采用的人类行为假设是,人是自利的, 即人主要追求自己的利益。 “人是自利的” 这一人类行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基 本假设。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如果人不是“自利 ”的,也许就不会有经济学。因为 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来最有效地满足人们无限欲望的学问,而世界 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只要有一个人是自利的,并且他的物欲是无穷的,就不可能实 现按需分配,就需要解决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满足需要的问题,也就需要经济学。利 己性假设即使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

38、个集体、一个家庭或者一个政治家也是适 应的,人们通常所说的,国家有国家的利益,民族有民族的利益,集体有集体的利 益,家庭有家庭的利益,讲得就是这个道理。举例来说,政治家们也有他们自己的 利益。我们当然希望政治家们总是追求整个社会的福利,真正成为人民公仆,但这 往往不现实。许多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也像消费者和企业所有者一样的追求着自己的 利益,希望长久掌握权力,以此得到好处。如果对此有什么疑问,只要看看现实中 官员以权谋私,甚至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的例子何其之多就可明白。 对人类的利己行为假设不仅必要,符合基本现实,并且更重要的是:即使这一自 利行为假设有误,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而相反,如果采用利他性

39、假设,一旦假设 有误,所造成的后果要比前者大得多。如本节开头所指出的那样,现代经济学分析 框架并不排除在利他行为假设下讨论制度安排和个人的权衡取舍选择问题。事实上, 在利己行为假设下所采用的游戏规则多半同时也适应利他的人,并且在利他行为假 设下,所采用的制度安排或游戏规则以及个人的权衡取舍选择问题要简单得多。 但 是,一旦利他行为假设有误的话,所造成的后果比利己行为假设有误所造成的后果 要严重得多,甚至可能是灾难性的。例如,改革开放前所采用的计划经济体制,强 调“一大二公 ”,否认个人利益,在文革期间甚至宣称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到文革 结束时,中国经济几乎处在崩溃的边缘。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是

40、因为当时的制度 安排基于人是利他无私的假设之上的。其实,对人的行为作出正确判断在日常生活 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伤害你最深的人往往是欺骗 性最强的人-你相信他,他却欺骗你的人,你认为他老实,他其实非常狡猾。只要 想一想在现实中将一个行事自私、狡猾的人看作是一个行事简单、一心为公的“老 实人” 来和他行事处世,将会对你造成的什么样的后果就会明白这种假设错误的严 重性。 在现实中,那些经常唱着高调、宣称一心为公但实质上却是非常自私的人,一旦 他们有机可乘,相对于不具有欺骗性的自利人,无论是给国家还是给他人往往会带 来更加灾难性的后果。如果将人基本上都假定为“雷锋式

41、”的一心为公的大好人, 来决定制度安排或游戏规则,给出经济政策建议或作出经济政策,那么你所给出的 制度安排、政策或建议多半不会成功。为什么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搞不好,大多数 的国营企业效益低下,就是由于大多数厂长、经理和他们的上级并不是“雷锋式” 的人物,他们有着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中大多数的行为方式往往与这些制度安排 是激励不相容的,即使能做到激励相容,所付出的代价也太大。这就是为什么笔者 不能同意林毅夫、郎咸平等人认为只要解决公平的竞争环境或让政府监管,国营企 业就可搞好的观点。为什么在现实中我们需要“党纪 ”、 “国法” ,需要各种法律和规 章制度,比如严格的财务制度,实质上是为了预防个人

42、私利膨胀!由于不知道什么 样的人有私欲,没有严格的财务制度,这些人就会任意拿走公家的财产。总之,尽 管现代经济学不排除利他性假设,利己性假设不仅现实,合理,并且假设有误所造 成的风险要小得多。 在经济学中,比利己更强的行为假设是人的理性假设,也就是最优化假设。什么 9 是“ 理性 “? 理性意味着:每个人、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争取自身的最 大利益。对于消费者而言,理性行为就是用自己有限的收入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 欲望。对于企业而言,理性行为就是在给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选择最佳的投入产 出组合以取得最大的利润或经济效益。尽管理性假设不完全真实,但与现实基本接 近,至少从长远来看是如此。

43、比如,作为一个竞争性企业,如果总是不追求利润最 大化,终究它就会被淘汰。另外,前面谈到的卢卡斯所开创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对经济人行为所作出的理性预期假设:经济人会有意识地搜集一切与自己经济活动 有关的经济信息,并对此作出最合理的反应。这一假设意味着大众会有意识地了解 经济环境的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即中国老百姓所说的,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人们往往会通过这种博弈行为方式,将政策的效应抹除 或减轻。理性预期假设看来在当前中国也是比较合乎现实的。博弈论就是一门专门 研究在各种不同行为假设(如纳什均衡行为假设、占优均衡假设等)下人们如何互动, 并作出最佳决策的理论。 需

44、要指出的是,由 198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Herbert Simon)所提出 的有限理性假设并不是对理性假设作完全否定,而只是说明人们有时是健忘的、冲 动的、混乱的、有感情的和目光短浅的,不能真正地总是追求其最优目标。尽管如 此,有限理性假设仍然是指人的行为接近理性,是较弱的一种利己性假设,在面对 这样的主观局限性约束时,人们仍然是权衡取舍,选择尽可能好的结果。当然,由 于有限理性假设与理性假设的差异,经济学家会得出一些不同的理论结果。以前看 到国内一些学者,如汪丁丁教授,用有限理性这个假设来否定现代经济学,将有限 理性假设与理性假设对立起来,认为有限理性假设对现代经济学造成了冲击

45、。其实 这是误解,这些人没有弄懂理性和有限理性的真正差别。就像前面谈到的宏观经济 学派的例子,由于经济环境假设的差异,导致了许多不同的宏观经济学派,但人们 并不认为新的宏观经济学派的产生会对现代经济学造成冲击。科学总是不断地进步 和发展,和理性行为假设一样,有限理性假设也是自利行为假设的一种,只是后者 是前者的推广和延拓,后者比前者更一般化,它包括了前者作为一个特殊情况,根 本谈不上有限理性否定或者推翻了现代经济学。这就如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牛顿 力学的推广和延拓一样,前者比后者更一般化,但不能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或 推翻了牛顿力学。 此外,在假设消费者的行为时,不是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是从最基

46、本的偏好或效用 最大化出发。比如,传统的芝加哥学派就假定消费者行为是由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来表示。这也许是为什么张五常教授不承认存在着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的原因。不 过,在理论上至少存在着满足所有基本公理(假设)的偏好关系和效用函数(如单调性, 凸性及连续性) ,使效用最大化所导出的需求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并且这些公理假 设也比较合乎现实地描述了经济人的消费行为。Mofatt(JME, 2002) 在最近就给出这 样的效用函数。这样,从理论上来说,偏好关系的基本行为假设并不排除会导致出 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事实上,只要商品是劣质品(即,收入上升,消费量反而下降) 并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在现实

47、中是可能发生的),就会得出需求曲线在某个部 分是向上倾斜的。 3、给出制度安排 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给出制度安排,也即游戏规则。 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行为方式的人们,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因应 对策或游戏规则。当情况及环境发生变化时,所采用的对策或游戏规则多半也会相 10 应地发生变化。游戏规则的决定对做任何事情都非常的重要。不同的游戏规则将导 致人们不同的激励反应,不同的权衡取舍结果,从而可能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这 对经济学的研究也同样成立,当经济环境确定后,人们需要决定经济上的游戏规则, 在经济学中称之为经济制度安排。现代经济学的任何一个理论都要涉及到经济制

48、度 安排。现代经济学,特别是最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经济机制设计理论、信息经济 学、最优合同理论和拍卖理论等,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和行为假设,研究并给出大 到整个国家、小到二人经济世界的各式各样的经济制度安排,也即经济机制。 6依赖 于所讨论的问题,一个经济的制度安排可以是外生给定,也可以是内生决定的。 7 从对整个国家经济制度安排的选择来看,经济制度安排可以是市场经济制度、指 令性计划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转轨经济制度或任何其它经济制度安排。标准 的现代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市场制度安排的。研究在市场制度下人们的权衡取舍选择 问题(如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 以及研究在什么样的经济环境下市场均衡存在,

49、并 对各种市场结构下的配置结果作出价值判断(判断的标准基于资源配置是否最优、公 平等等) 。在这些研究中,市场制度安排假定是外生给定的。将制度安排作为外生给 定的好处是将问题单一化,以便将注意力集中于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及人们是如何 作出权衡取舍选择的。 当然,对制度安排的外生性假设在许多情况下不尽合理。如前所述,经济制度安 排应依赖于经济环境和人的行为方式,不同的经济环境和不同的行为方式应给出不 同的制度安排。例如,市场制度在许多情况下会失灵(即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 市场均衡不存在) ,这样人们想寻找替代机制,或其它更佳的经济机制,从而我们 需要将制度安排看作为内生变量,是由经济环境和人的行为方式决定的。这样,我 们经济学家需要给出各种可供选择的经济制度安排。例如,在现阶段转型经济环境 下或过程中的经济制度安排应不同于转轨完成后的标准市场经济制度,即转轨过程 中所采用一些制度安排应与转轨完成后的所采用的终极经济制度安排不一样。尽管 激进式改革理论和渐进式改革理论的最终目标都一样,但渐进式改革理论的好处就 在于它考虑到转型期的这种差别,它不仅在意转轨的目的和结果,更在意转轨的可 行性和可操作性,即在意如何达到目的和结果的实施过程,给出转轨过程中的各种 临时性经济制度安排。 当研究一个具体经济组织或单位的经济行为和选择问题时,经济制度安排更应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