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总论.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4125963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49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预防医学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预防医学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预防医学总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预防医学总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妇女保健学 总论 福建医科大学营养保 健系 妇女保健学 -绪论 n 定义 n 研究内容 n 研究对象 n 妇女保健工作重要性 n 中国妇女保健现状和发展 妇女保健学 -定义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方法 生理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 研究女性生命周期中不同 时 期的 生理 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提出保健 对 策 保障 增 进 女性生殖健康水平 提高出生人口素 质 妇女保健学 -研究内容 n 1、生命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生殖 系统变化,生殖生理、心理及行 为特点在正常 /异常情况下的保健 需求 妇女保健学 -研究内容 n 2、影响女性健康的生物、心理 、社会等方面各种危险因素及其 与生殖健康之间相互

2、关系 妇女保健学 -研究内容 n 3、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病、多 发病流行病学特征、早期诊断、 预防措施、治疗原则 妇女保健学 -研究内容 n 4、利于提高防治水平和监测质 量的适宜技术 n 5、妇女保健服务的监督和评价 方法 n 6、促进女性健康的保健对策和 管理方法 妇女保健学 -研究对象 n 个体: n 采用临床医学方法使女性一生的 个阶段和特殊生理时期的保健需 求得到满足,并对疾病进行筛查 和早期诊治 妇女保健学 -研究对象 n 群体: n 采用预防医学方法研究影响女性 健康的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 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目的 妇女保健学 -特点 n 临床与保健相结合 n 面向群体和落实

3、到个人 n 连接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桥梁 n 降低女性因生育、生殖功能紊乱 所至疾病、伤残、死亡 n 提高女性总体健康水平 初级卫生保健目标 人人享有 卫生保健 n 1978年 阿拉木图宣言 :社会 公正和人人享有健康的权利,参 与以及团结。 n 卫生保健以人为本 n 与 30年前相比,人们更健康、更 富裕、寿命更长 n 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 - n 初级卫生保健,过去重要,现在 更重要 30年的进步 -举例 n 如果儿童死亡率仍与 1978年相同 ,那么 2006 年全世界儿童的死 亡人数将达到 1620 万,而实际 死亡人数仅为 950 万。 n 这个 670 万的差别相当于每天拯 救 1

4、8 329 名儿童。 WHO的数据 n 每年估计约有 50万名妇女死于妊 娠或分娩 n 1000多万名婴儿在 5岁前夭折 n 其中 40%发生在出生后 1个月内 n 上述死亡案例中至少 2/3可以通过 已证实的、有成本效益的干预措 施来防止 n 每年可预防大约 700万妇女、儿 童的死亡 WHO: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健康伙伴 关系 n 创建于 2005年 9月,合并下属 3个伙伴 n 安全母亲和健康新生儿伙伴 n 儿童生存伙伴 n 健康新生儿伙伴 n -目标: n 强化和协调国家、地区、全球行动, 提高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健康 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健康伙伴关系 n 成员: n 80多个国家代表

5、、联合国和一些 多边组织、非政府组织( NGO) 、卫生专业协会、基金会、学术 研究机构、双边捐助机构 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健康伙伴关系 n-提供内容: n 国家支持 n 大力宣传 n 有效干预 n 监测与评价 中国妇幼卫生服务三大问题 n 一、 70%以上可以避免的 孕产妇 和婴 幼儿 死亡大多发生在农村和 边远贫困地区; n 二、出生缺陷成为一个严重的公 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n 三、乳腺癌和宫颈癌的发病率呈 上升趋势。 妇女保健工作重要性 n 女性健康直接关系到子代健康和 出生人口素质 n 女性是家庭健康的监护者 n 女性是社会劳动者 半边天 n 女性是生理脆弱人群 中国妇女保健现状和

6、发展 n 1949-1957年时期 n 1958-1965年时期 n 1966-1976年时期 n 1977-1989年时期 n 1990-1999年时期 n 2000年以后 1949-1957年时期 -第一次 全国妇幼卫生座谈会 n 推广新法接生 n 团结 改造旧产婆 n 培训新法接生员 n 减少产褥热和新生儿破伤风 n 禁娼、治疗性病 1958-1965年时期 -三年自然 灾害时期 n 进一步防治子宫脱垂的通知 n 关于女工劳动保护工作的报告 n 关于女学生经期卫生与劳动几 项原则规定 n 关于当前妇幼卫生工作若干问 题的意见 n 关于加强新法接生工作,消灭 新生儿破伤风,降低产妇感染率

7、的通知 1966-1976年时期 -十年动乱 n 农村新法接生率普遍下降 n 城市医疗质量下降 n 极个别地区的妇幼保健机构继续开展 工作 四川彭县 n 1971年 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 告 n 1975年国务院批转 关于全国卫生工 作会议的报告 ,提出把计划生育、 妇幼卫生工作提到重要日程 1977-1989年时期 围生保健为重点; 计划生育规范化;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n 1980年 妇幼卫生工作条例(试 行草案) n 人才培养 -同济、上海医科大学 增设 “妇幼保健班 ”、 “妇幼保健研 究生班 ”、 “妇幼保健系 ” n 全国城乡孕产期保健质量标准 和要求 1977-1989年时期 围

8、生保健为重点; 计划生育规范化;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n 1986年全国 150多个 30万人口以 上的城市普遍开展 “孕产妇系统管 理 ” n 1987年建立 18个城市参加 “围产 信息保健网 ” n 1988年杭州召开全国农村孕产妇 保健管理经验交流会 1977-1989年时期 围生保健为重点; 计划生育规范化;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n 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办法 n 农村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设 置装备基本要求 n 农村助产人员管理条例 n 家庭接生常规 1977-1989年时期 围生保健为重点; 计划生育规范化;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n 认真做好计划生育指导工作的 指示 n 关于提高节育手术质量的通知

9、 n 节育手术常规 n 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条理(试行 ) n 计划生育技术人员考核标准 1977-1989年时期 围生保健为重点; 计划生育规范化;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n 建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出 生缺陷检测网 n 1979年始,卫生部与 WHO、 UPDF、 UCDF、 WB等国际组织 合作,实施人才培训、围生期保 健、妇幼卫生示范县、扩展县合 作项目 n “母婴安全 ”、 “儿童优先 ”世界潮流 与概念引进 1990-1999年时期 法制管理新阶段 n 1991.3 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 世界宣言 n 九十年代行动计划 n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 要 n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19952

10、000) n 1994.10.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 婴保健法 1990-1999年时期 法制管理新阶段 n 1990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人 口基金会资助、 WHO参与执行 加强中国基层妇幼卫生 /计划生育 服务 合作项目实施 n 27个省、自治区中 300个老、少 、边穷县进入项目 n 6所部属医科大学技术支持 1990-1999年时期 法制管理新阶段 n 妇幼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开始 n 同济、西安、华西、白求恩、北京、 上海 妇幼卫生系 n 1992年, 21所医院、妇幼保健院评为 首批 爱婴医院 n 1996年,全国 5岁以下儿童、孕产妇 死亡、出生缺陷三网合并,全国 116 个市(县)

11、部分地区进入 n 妇幼卫生年报信息系统(北医) n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华西) 1990-1999年时期 法制管理新阶段 n 1996 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 “ 九五 ”规划和 2010年目标纲要 n 提出今后 15年应坚持以下指导方 针: 1996 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 “ 九五 ”规划和 2010年目标纲要 n 1.实现两个 纲要 和 “2000年人 人享有卫生保健 ”战略目标 n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n 3.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 婴保健法 1996 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 “ 九五 ”规划和 2010年目标纲要 n 4.以保健为中心,保健和临床相 结合,面向基层

12、,面向群体 n 5.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 指导,实事求是 工作原则 1996 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 “ 九五 ”规划和 2010年目标纲要 n 6.树立大卫生观念,强化政府行 为,注重多部门支持与协作,充 分利用一切妇幼卫生资源,动员 社会个方面积极支持与参与,促 进妇幼卫生事业发展 n 7.妇幼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及整 个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 2000年后时期 - n 2001 20012010年中国妇女儿 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 n 2002 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 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 n 2004 卫生部关于开展免费婚前 保健咨询和指导的通知 n 2006 卫生部关于加强预防爱滋 病

13、母婴传播工作的指导意见 全世界妇女保健的发展趋势 n 1975“联合国妇女十年( 19751985 ) n 1987年, “国际母亲安全 ”会议,建立 “ 母亲安全 ”项目 n 1994年, “国际人口与发展 ”大会, “生 殖健康 ”新概念的提出, 开罗宣言 n 1995年,北京世界第四次妇女代表大 会, 妇女健康 为大会主题之一 全世界妇女保健的发展趋势 n 国际社会一直呼吁: n 妇女的健康、快乐和尊严应受到 重视。 n 保证母亲安全应成为全球性的行 动 n 妇女健康直接关系到子代健康和 人口素质 全世界妇女保健的发展趋势 n WHO认为影响妇女健康的 8个内容是 : n 1.营养 n

14、2.生殖健康 n 3.工作和劳动环境保护 n 4.传染性疾病 n 5.非传染性疾病 n 6.滥用药品 n 7.精神卫生 n 8.家庭暴力 据 WHO统计数据: n 全世界每分钟: n 380名妇女妊娠 -其中 180名为非意愿性 n 110名经受妊娠合并症 n 40名进行不安全流产 n 1名孕产妇死亡 今后一段时期内,生殖健康仍 是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 n 2006年, WHO 提出全球生殖健康的 17项监 测指标: n 总和生育率( total fertility rate) n 孕产妇死亡率( maternal mortality rate) n 围生儿死亡率( preinatal mo

15、rtality rate) n 低出生体重率( pervalence of low birth weight) n 妇女贫血患病率( prevalence of anemia in women) n 孕期保健覆盖( antenatal care coverage) n 避孕率( contraceptive prevalence) 妇幼保健机构组织 n 妇幼保健行政、专业、基层机构构成图 卫生部 妇幼司 省卫生厅 妇幼处 市(州)卫生局 妇幼科 县(区)卫生局 专、兼职干部 国家妇幼卫生中心 省妇幼保健院 市(州)妇幼保健院 县(区)妇幼保健院 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中心(站 ) 村卫生室 生殖健

16、康与妇女保健 n Reproductive Health指人类在生 殖系统、生殖功能和生殖过程的 各个方面处于健康和良好的状态 n 1988年, WHO 人类生殖研究特 别规划暑( HRP)率先提出生殖 健康的概念, 1994年 4月由 WHO 正式定义。 生殖健康的 WHO定义: n 在生命所有阶段的生殖功能和过 程中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 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和虚弱。 n 1995年世界卫生大会再次强调 WHO的全球生殖健康策略的重要 性,并提出 “2015年人人享有生 殖健康 ”的国际卫生奋斗目标。 WHO生殖健康的内涵: n 人们能够进行负责、满意和安全的性 生活,而不担心

17、传染疾病和以外妊娠 ; n 人们能够生育,并有权决定是否、何 时生育和生育间隔; n 妇女能够安全地通过妊娠和分娩,妊 娠结局是成功的,婴儿成活并健康成 长; n 夫妇能够知情选择和获得安全、有效 和可接受的节育方法 与以往的 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内容 相比较 n 生殖健康 涉及的内容更广泛、更 刻,更重视保健服务的质量、服 务对象的需求与参与程度、人的 健康和保健权利、人们对性和生 育的决策能力,以及健康的社会 性和科技整合性等方面。 生殖健康是人类健康的核心 n WHO新的生殖健康概念关注多方面: n 母亲安全 n 计划生育 n 性健康与性传播疾病 n 儿童生存与发展 WHO新的生殖健康概

18、念涉及以下 多个学科领域: n 妇幼保健 n 妇产科 n 儿科 n 胚胎发育学 n 遗传学 n 流行病学 n 社会学 n 心理学 n 法学 n 伦理学 生殖健康与妇女保健 n 妇女约占总人口的 50%,属于弱 势群体 n 从整体说,生殖健康是男、女两 性的共同需求,但由于生物和社 会文化等因素,女性在生殖健康 方面所承受的负担、责任和危险 要比男性大的多,原因如下: 女性在生殖健康方面所承受的负担、责 任和危险要比男性大的多的原因如下: n 1.妇女承担特殊的生育功能,受 到与妊娠、分娩有关的健康威胁 ; n 2.妇女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 点使之容易感染性传播疾病; n 3.计划生育方面,妇

19、女多数处于 从属、被动地位,承担避孕主要 责任和负担; 女性在生殖健康方面所承受的负担、责 任和危险要比男性大的多的原因如下: n 4.不孕症应为夫妇双方的共同责 任,而事实上妇女却不公平地担 负了大部分的责任; n 5.在性问题方面,受社会、宗教 、文化的影响,妇女一直处于被 动和从属地位,多数没有支配权 和自主权。 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 n 1.社会文化、经济水平 n 生殖健康与文化 /经济水平之间是 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并共同发展的; 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 n 2.妇女的地位和权利: n 社会制度起决定作用,并与经济 状态、文化教育水平、环境因素 、卫生保健知识紧密相关

20、n 上述两个属于社会因素对生殖健 康的影响,将在后面祥述。 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 n 3.环境因素: n 影响生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已经明确的环 境内分泌干扰因素有 70多种,如: n 放射线 n 抗肿瘤药物 n 苯及其衍生物 n 铅、锰、汞、镉、钴 n 有机溶剂 n 麻醉气体 n 细胞生长抑制剂 n 人工合成雌、雄激素 n 其他 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 -环境因素 n 环境因素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n 不良妊娠结果 n 增加妊娠并发症 n 通过胎盘使子代致癌 n 精子质量下降 n 其他 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 n 4.产科因素: n 99%孕产妇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 家; n 其中 90%以上是可以避免的

21、 n 发展中国家 15-44岁女性疾病负 担 12-30%是与妊娠有关疾病引起 n -发达国家 n 每年 14%新生儿, 1%孕产妇死亡 ; 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 -产科因素 -五种产科原因导致全球 75%孕 产妇死亡,它们是: n 产科出血 n 产褥感染 n 妊娠高血压 n 难产 n 不安全流产 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 n 5.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 n 近 20年,无论在全球还是在中国,生 殖道感染 /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均呈快 速增高趋势,流行趋势严峻;尤其是 HIV/AIDS。 n 世界银行将此类疾病列为发展中国家 年轻女性疾病负担的第二位主要原因 。 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 n HIV/AID

22、S感染的女性通过母婴传 播感染子代; n 全世界每天大约 1500名 15以下儿童新 发 HIV感染, 90%以上在发展中国家 ; n HIV/AIDS导致的全球健康危机和疾病 负担成为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新挑战 。 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 n 6.生育调节: n 生育年龄、生育间隔、意愿生育 n 有效的避孕是实现生育调节的重要措 施 n 发展中国家: 已婚妇女避孕率从 20世 纪 60年代 10%左右上升到目前 60%以 上 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 -生育调节 n -最常用的避孕方法: n 女性输卵管结扎 n 宫内节余器 n 避孕药 n 避孕套(安全套) 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 -生育调节 n 生育调节存

23、在的问题: n 许多发展中国家,避孕普及率有很大 差异; n 相当一些国家(非洲)不能提供有效 、满意和可接受的服务,知识和信息 极为不足; n 多数成年男性认为避孕是女人的事情 ,与男人无关; n 许多计划生育服务没有将男性列为服 务对象,男性不愿意承担避孕节育的 责任。 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 -生育调节 n 非意愿生育 /人工流产 n 1/4-1/3的孕产妇死亡与非意愿生育有 关 n 全世界每年约有 5000万人选择人工流 产 n 不安全人工流产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在有些国家高达 20-30% n 有些发展中国家孕产妇死亡 30-50%由 于不安全人工流产并发症所致 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 -生

24、育调节 n 不安全人工流产并发症: n 盆腔感染 n 大出血 n 子宫穿孔 社会因素对妇女健康的影响 n 常见影响女性健康的社会因素: n 1、社会地位 n 2、经济状况 n 3、文化习俗 n 4、教育水平 n 5、就业 n 6、地理区域 n 7、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 n 8、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社会地位 n 历史和传统文化陋习影响导致: n 女性在社会、家庭、经济、就业 、受教育、文化 -受歧视地位 n 医疗保健服务缺乏 n 生活质量较差 n 健康不利状况 2、经济状况 n 孕妇死亡率: n 经济发达国家 Vs 发展中国家 n 5-10/10万 Vs 200/10万 n 国民人均收入与

25、婴儿死亡率呈负相关 n 家庭年人均收入与孕产妇死亡率呈负 相关 n 妇女有独立的经济收入,死亡率低 3、文化习俗 n 发展中国家 -重男轻女 n 弃女婴 n 女胎选择性人工流产 n 家庭中不公平待遇: n 营养不良率高 n 承担家务劳动 n 入学率低 n 疾病就诊时间延长 /迟 4、教育水平 n 教育水平与疾病死亡呈负相关 n 全世界文盲比例:男:女 =1: 2 n 低教育水平影响就业、经济收入 n 接受保健知识能力差 5、就业 n 15-19岁就业率,女性高于男性 n 意味着女性的高失学率 n 早婚、早育 n 多子女 n 孕产妇死亡率、发病率高 n 性传播疾病发生率高 6、地理区域 n 农村

26、及偏远地区妇女健康状况较城 镇女性差 n 孕产妇死亡率高: n 城市 20-40/10万 Vs农村 50-150/10万 n 偏远地区大于 200/10万 n 与妊娠分娩有关疾病发生率高 : n 贫血、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产伤 7、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 n 卫生保健服务系统提供: n 健康促进、预防疾病、 医疗和康 复服务 n 发展中国家 : 卫生资源短缺,不能 对大多数人群提供最低限度的卫生服 务,包括妇幼保健 。 7、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 n 我国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的 45%在死 亡前没有得到任何医疗保健服务。 n 孕产妇死亡危险增高原因: n 家庭到医院距离大于 5公里 n 没有进行产前检查

27、 n 产前检查次数少 n 高危孕妇未能提前住院分娩 7、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 n 产科服务和管理质量低劣,使严 重的产后后遗症增加 n 感染 n 产道损伤 n 子宫脱垂 n 尿瘘 n 。 8、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n 社会因素之间互为条件、相互作用 n 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 n 贫穷、社会不安定、生态环境恶化互 为因果 n 贫穷导致 n 文化落后、愚昧无知、 n 难以接受健康教育和合理的生活方式 n 卫生设施缺乏和利用不足 8、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n 政治制度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及卫生政策起着重要作用 n 一些发展中(古巴、巴基斯坦、中国 )国家的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与同等国 家相比要高的多

28、n 原因 政府和社会重视卫生事业 n 提供基本卫生服务、食品、普及教育 n 社会因素是使易感人群 发 生躯体 和心理疾病的促 发 因子 综合性妇女保健措施 n 1、将妇幼卫生纳入社会大系统中 n 2、各部门协调与合作 n 3、开展社区妇幼卫生服务 n 4、改变医疗卫生服务取向 n 5、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 意识和能力 心理因素与妇女健康 n 一、女性心理特点: n (一)生物学因素 -女性性腺内分泌 激素影响 n -育龄期不同生理阶段情绪变化 : n 情绪不稳、易冲动、焦虑、抑郁 (一)生物学因素 -女性性腺内分泌激 素影响 n 5-HT、月经过少、泌乳 催乳素 n 催乳素 焦虑、抑郁、

29、精力下降、 应激耐受性下降 n 雌激素 维持多巴胺、 5HT、乙 酰胆碱活性 n 孕激素 雌激素受体数量 抑 郁 心理因素与妇女健康 n 一、女性心理特点: n (二)社会文化因素: n “三从四德 ”、 “女子无才便是德 ” n 被动顺从、依附性 n 易妒忌 n 心胸狭窄 n 自卑 n 虚荣心 常见妇女心理问题与保健要点 n 一 .经前期综合征 n 二 .孕产期常见心理问题 n 三 .更年期常见心理问题 一 .经前期综合征( 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n 从排卵后出现到行经后消失的一组躯 体和精神症状,在经前最为明显。 n 发生率 30-40% n -易感人群:

30、 n 25-35岁 n 个人 /家族抑郁症史 n 偏头痛史 n 产后抑郁症史 n 吸烟、饮酒习惯 一 .经前期综合征( 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n -心理症状: n 情绪不稳定、烦躁、抑郁、焦虑、睡 眠障碍、甚至自杀念头 n -躯体症状: n 头痛、乳房胀痛、腹泻、便秘、下腹 痛、双下肢水肿 一 .经前期综合征( 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n 发生原因: n 1、雌 /孕激素比例失调: -雌激素 、孕激素 、催乳素 n 5-HT、多巴胺 催乳素 孕 激素 雌激素 焦虑、抑郁 一 .经前期综合征( Premenstrual syndr

31、ome, PMS) n 2、人格因素 n 敏感 n 多疑 n 易自责 n 易紧张 一 .经前期综合征( 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n 3、社会文化背景 n 对月经的了解和态度 n 负性生活事件 n 长期生活在不和睦家庭中 n 长期性生活不协调 二 .孕产期常见心理问题 n (一)妊娠期常见的心理异常表现: n 孕早期:味觉、嗅觉敏锐,对食物爱 好改变明显; n 恶心、呕吐明显 - n 缺乏家庭温暖 n 流产、引产史 n 孕晚期:害怕分娩过程,无着落感 n 如果伴有产科并发症,抑郁、焦虑不 安感更加明显 (一)妊娠期常见的心理异常表现 : n 多疑敏感者,常表现对躯

32、体情况 的过分关注,如: n 夸大躯体不适 n 怀疑胎儿畸形或死亡 n 怀疑丈夫对自己不好 /有外遇 (一)妊娠期常见的心理异常表现 : n 治疗与保健要点: n 孕早期:不主张轻易采用精神科类药 物治疗; n 向丈夫、家属讲解妊娠期身心变化的 知识,使孕妇得到丈夫、家人的支持 、理解和精神安慰; n 症状较重者,与精神科医生一起制定 治疗方案,并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二 .孕产期常见心理问题 n (二)产后心理异常: n 1、产母郁闷 /产后心境不良: n 从分娩开始到产后 10日内出现的短暂 、轻微的心境不良状态。 n 发生率: 15-80% n 产后 3日: 84.% n 郁闷持续 24小时

33、: 65% n1、产母郁闷 /产后心境不良: n 主要症状为: n 郁闷、哭泣、不安、轻度情绪紊 乱、易疲乏、焦虑 n 一般持续数日,预后良好 n 极少数发展为产后抑郁 n (二)产后心理异常: n 2、产后抑郁( postpartum depression): n 是介于产后抑郁性精神病和产母抑郁 之间的一种精神状态。 n 指产后 6-8周发生的抑郁,病程较产母 郁闷长。 n 用 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测定,日 本为 3.1%,英国为 20%,中国为 17.9% n 2、产后抑郁: n 产时及产后存在并发症,如: n 滞产、难产、剖腹产、产钳、 n 及产后乳头皲裂、乳腺炎的产妇容易

34、发生 n 有精神病家族史者,产后容易发生 n 曾患经前抑郁、经前期综合征者也易 发生 n 孕期遇到一些应激生活事件,如: n 夫妻分居 /关系不融洽、亲人死亡、失 业、住房拥挤、经济困难 n 人格特征与血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 n 多数妇女在孕期和产后第一个月都有 心理 “退化 ”的表现,即行为变得更原 始和孩子气; n 特别是当母亲所扮演的角色不适合时 更容易发生。 n 重视产后保健,即使发现产母郁闷和 产后抑郁的产妇是保健重点 。 三 .更年期常见心理问题 n 心理异常表现: n 1、抑郁状态 n 2、焦虑 n 3、偏执 n 4、神经衰弱 n 躯体症状: n 潮红、潮热、出汗、胸闷、气短、心

35、 悸、腰背关节痛 三 .更年期常见心理问题 n 解决方式 -更年期门诊: n 让她们认识和了解到更年期是一个自 然的生理过程,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 ,症状会自然消失或减退 n 采取认知疗法和放松疗法 n 对焦虑、抑郁精神症状严重者要及时 转诊 n 对躯体症状明显者采用激素补充疗法 环境因素与妇女保健 n (一)环境因素的概念: n 对人类而言,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 间及空间内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n 环境因素按其属性可以分为: n 物理性: 躁声、振动、电离辐射、非 电离辐射。 n 化学性: 种类繁多、成分复杂 n 生物性: 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 、生物性变应原

36、 环境因素与妇女保健 n (二)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n 1、自然环境与健康: n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它 提供人类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 n 但是,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 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或土地中 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会引起该地区 居民的特异性疾病 地方病,如:克 汀病、克山病 n (二)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n 2、环境污染与健康: n 人类为生存的需要,对自然环境加以 改造而形成新的人工化环境,如:修 建水利工程、人工岛 n 工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排入环境 n 如果这些废弃物的浓度超标,超过环 境的自净能力,破坏生态环境,影响 人体健康 -环境污染。 (二)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37、 n 3、环境因素对健康作用的特性 : n 双重性: n 气温、紫外线、微量元素 n 多样性: n 母体形式直接作用 n 代谢转化后形成新污染物 n 同时存在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会有 : 相加、协同、拮抗、独立作用 n 3、环境因素对健康作用的特性 : n 选择性: n 不同元素有相应的靶器官 n 非特异性: n 对机体影响在出现特异性症状前,先 有非特意性表现,易被忽视; n 剂量 -反应关系: n 人群易感性: n 遗传因素、年龄、 n 营养、健康状况、生活行为 (三)环境因素对妇女生殖健康的影响 n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38、, EEDs) n 指 存在于环境中,并能干扰体内天然 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作 用、代谢或消除的外源性物质。 n 尤其是环境雌激素( environmental estrogens),是造成女性生殖系统相 关疾病与肿瘤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 n 环境雌激素进入人体后,会通过多种 机制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 致: n 生殖功能障碍 n 生长发育异常 n 出生缺陷 n 代谢紊乱 n 某些肿瘤: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 膜瘤 (四)环境与优生 n 1、影响胎儿发生发育的环境因素: n 妊娠期感染 风疹病毒 ,导致: n 先天性白内瘴、 n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聋哑 n 1945年广岛

39、原子弹爆炸, 放射性污染 致:小头畸形、智力低下 n 孕妇早孕期间服用 “反应停 ”,导致 “海 豹儿 ”(胎儿短肢畸形) n “环境优生学 ”产生 (四)环境与优生 n 1、影响胎儿发生发育的环境因素: n 已知有致畸作用的环境因素如下: n 物理因素: n 电离辐射、躁声、高温 n 生物因素: n 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 n 化学因素: n 500多种 n 2、环境因素影响胚胎、胎儿发 育的途径: n 呼吸道 n 消化道 n 皮肤 n 环境污染物的低浓度通过食物链生物 富集到高浓度进入人体内。 n 职业接触浓度高于生活环境中浓度。 n 母婴传播途径: HIV n 3、 环境因素与优生有关的作用特点 : n 1)环境因素可通过母体胎盘进入胎 儿,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n 2)生殖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影 响,都可导致生殖功能障碍或不良妊 娠结局;如: n 性功能障碍、月经失调、不孕、 n 流产、死胎死产、先天缺陷、 n 儿童期肿瘤 n 3、 环境因素与优生有关的作用特点 : n 3)环境因素对男女生殖细胞都有影 响; n 4)环境污染物对儿童发育有远期影 响; n 5)有些化学物可以通过胎盘使子代 致癌; n 6)环境污染物有致突变性 n -出生缺陷原因: n 遗传因素 25% n 环境因素 10% n 遗传 +环境 65% Happy Christma s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