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XX年大学生义务支教社会 实践调查报告 20XX年大学生义务支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爱心之家支教团招聘暑期志愿者赴贵州 义务支教,综合考虑自身条件,我觉得自己有信心,有意向,有能 力做好这份工作,特此以满腔热情报名参加了这一活动。在贵州省 黔西县重新镇荆州村唢呐嘎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支教活动。 虽 然 我 的 好 多 同 学 都 借 此 机 会 出 去 打 工 挣 钱 了 , 而 我 是 远 赴 山 区 花 钱 , 但 我 仍 会 无 比 骄 傲 向 地 大 家 讲 述 这 件 事 情 。 这 一 路 上 经 历 的 好 多事情,让我学到好多东西,使我对这个社会有了更清
2、醒的认识, 也让我知道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更使我坚定了服务社会的信念。 20xx 年 xx 月 x 日我们来自南阳师院各个院系的六名志愿者 乘火车从南阳出发驶向武汉,准备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全国赴贵州义务 支教志愿者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我认识了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二 十多 名志愿者,刚开始时,虽然大家都穿着同样的带有爱心之家标 志的黄 色t恤,红帽子和工作牌,但因为各自口音的不同使相互之 间的交流有 些许困难,感觉有些生疏陌生,但后来看到那些孩子们的照片和之前的 志愿者所录制的视频,听到红板小学的瞿老师说的“我们很需要你们”, 想着日后的朝夕相伴,突然觉得大家好亲切。 因为这一伟大 而神圣的爱心行动,
3、天南海北,我们聚在一起,亲如一家。后 来 的 种 种 经 历 和 磨 难 使 我 们 愈 加 团 结 , 情 同 手 足 。 在 与 他 们 的 交 往 中,我明白了真诚宽容的重要性。大家来自全国各地,都携带有自 己家乡的风俗与饮食习惯, 而不仅仅是语言, 如果不能很好的关 注并包容他人的这些习惯,大家是很难相处的, 甚至基本的生存 都将是一大难题,更何谈支教呢。 xx 月 xx 号下午到达贵阳,接着在贵阳进行了两天的卖义报 活动, 报纸由当地的两家报社提供,所得的钱全买成文具带给支教学 校的孩子们。 那两天的卖报活动磨出了自信乐观开朗并且宽容的我, 也使我有机会看到繁华的大都市背后市民们之间
4、巨大的贫富差距。 第一天早晨我被安排在火车站附近卖报,那里有很多穿着破烂的小 孩和老人也在卖报。开始觉得自己好似在跟他们“抢生意”。原本 害羞 的我就更不好意思开口叫卖了,但是山那边孩子们的文具还要 看这些 报纸的销量呢。后来走进一条热闹而繁华的小街沿街叫卖。 那两天的卖报,使我坚信世上还是好人多:有好多人,原本并不需 要那两种报纸,或者已经在别处卖过,了解了我们的行动,硬是要 再买一份, 或不止一份。 那天早上, 有一位从乡下来赶早市的大伯, 他说自己不认的字,却还是买了一份报; 还有一位叔叔,买了一份 都 市报 ( 每份五毛钱) ,却给了两元钱,之后刚走过去几步,又转过身 来把我们叫住,硬
5、塞给我们十块钱。类似的事情很多,不过也有 极 少数的人,你跟着他,磨破嘴皮地跟他解释,他只一个劲的摇头 或 说”不要“,这时我会很气愤,真想骂他,但还是忍了。 x 月 13 号早上卖完报纸,中午我们就驱车赶往支教地重新镇 和中建乡。在重新镇荆州村高家寨路口我们四个( 后来又来了一名志愿 者,她孤身一人从武汉赶来,真的很令人敬佩) 下车,背着行 囊徒步走 向传说中的唢呐嘎小学,开始我们为期一个多月的支教生活。 贵州省黔西县重新镇唢呐嘎小学位于重新镇最边远的荆州村 四 组 ( 大 石 板 ) , 东 北 毗 邻 金 沙 县 安 络 乡 , 西 南 毗 邻 大 方 县 黄 泥 塘 。 全村共有52x
6、 户人家,总人口165x 人,贫困程度在全镇甚至全县 都处于前列。 在崇山峻岭中三条小路交汇处的一小片平地上,唢呐嘎小学与村办 公室连在一起,有办公室一间, 教室四间。 现有师生 200 余人, 其中 少数民族学生占x 0%, 却只有三个复式班。学校有正式教师四 人, ( 有两人即将退休) ,代课教师两人( 均初中文化) 。学校操场只有半打 个篮球场那么大,两个残破的乒乓球台,一个摇摇欲坠的篮球架和两根 生锈的双杠就是这里所有的体育器材。学校没有宿舍, 有一半的学生离学校较远,天还没亮就从家开始走,到学校时已经是开 始上早读课的时间了。有好多学生中午也不回家吃饭,一天就 只吃一顿 饭。孩子们很懂事,下午放学后总是先去山上打猪草或帮 家里做家务, 然后写作业,很晚才睡觉。这里教学条件在全镇可说 是最落后, 但因为有这群勤奋好学的好孩子,唢呐嘎小学今年在全 镇 的期末考试中各科成绩均在前五名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