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结构说课稿.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140385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第一课时) 新庆初级中学 卢周龙 一、说教材 (一) 、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原子的构成是在前面初步学习了分子、原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课时包含“原 子的构成” 、 “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知识,是后面学习 “离子”以及“化学计算”的必 备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种子和电子构成的。 (2).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史料、图片中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 处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学习的历程,树

2、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的结构。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二、说学情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但是,我县位于偏远地区,学生课外知识有限,而本课题内容较为抽象,远离学生生活经 验,因此在课堂上需要老师尽可能的多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说教法 由于本科内容的抽象化程度很高,所以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动画创设情景, 通过形象的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 象地展示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创设情景,通过探究活动去发现知识,让学 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3、,并形使用科学探究方法的习惯。 四、说学法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情景下,分组进行学习活动,并进行猜想,然后观看多媒体动 画、图片及史实介绍,通过讨论、交流、领悟、相互补充等一系列小组探究方式来逐步完 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对比分析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一)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激发问题 教师播放两个短片:我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的图片资料;长崎、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 废墟图景。学生为原子弹的爆炸威力之大而惊奇,心中产生疑问: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 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教师导入主题:要知道其中原理。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设计意图:发挥

4、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利于下面的探究活动深入下去。 2大胆猜想 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大胆猜想:“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然后自由 发言,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3适时点拨,问题激发 教师针对学生的猜想简单介绍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发展,学生意识到猜想的误差, 求知的欲望被激发:原子究竟具有一个怎样的结构? 4引导探究,问题促思 教师播放部分模拟动画:原子的动画模型(居于中心的一个运动着的“球体” ,几个 “粒子”围绕“球体”在运动) 。学生观看动画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是否对原子的结构有 个新的认识?同学们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又产生新的问题:这些粒子分别是什么呢? 5呈现情景,

5、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原子核和电子的发现史及电性,介绍汤姆生和卢瑟福。投影“ 粒子轰击金 箔”实验的史料图片及文字说明,并请学生分组讨论并试着进行解释。 设计意图:史料的出示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将知识难度 降低。小组讨论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相互评价能力。 6引导探究,阶段小结 教师通过课件中的动画展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原子核”和围绕在周围 的“电子”以及他们各自的电性。指导学生进行小结,得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的,带负电的电子围绕带正电的原子核运动”结论。 7猜想探究,交流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得出的结论进

6、行猜想:原子可以再分,那么原子核是否也可以继续 分下去呢?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观点。 8整体感知,得出结论 教师与学生一起系统地观看“原子结构”动画,要求学生试着用文字简述原子的构成。 设计意图:整个“原子结构”的探究活动中,在猜想、动画启迪、图片诱思、史料佐证等一些列情景 中,组织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激发学生的成就动 机,展现自我。 9拓展思维 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中的表 3-1,并展开讨论:“你能从中获取哪 些信息?”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分析归纳。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也让学生在

7、讨论中培养分析归纳、处理信 息的能力,同时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10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让学生查教材中的资料进行计算:10mL 水面大约有多少水分子?里面又有多少个氢 原子和氧原子?让学生写出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的实际质量并比较大小。教师提问: 原子的质量很小很难书写和记忆。能否有一种简洁的方法去记忆跟使用它呢? 11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提出一些方案,教师点拨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形成原子的 相对质量,然后适时介绍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的事迹。然后进行迁移练习:让学生 练习查询相对原子质量表,并在小组内比较谁查的快而准。 设计意图:讲述原子真实

8、质量的时候,易使学生感到记忆、书写、使用的不便,适时点拨形成原子的 相对质量,从而把知识的难度减小。通过著名科学家的介绍,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习题反馈 (1)课后练习中的相应练习 (2)投影仪出示习题。 1991 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外一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49,相对原子质量为 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A.164 B.115 C.66 D.49 *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 1/1836。根据下表所列的数据可总结 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还能总结出:(1);(2) ;(3);

9、(4)。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铝 13 14 13 27 铁 26 30 26 56 13深化总结 鼓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谈对知识的归纳,也可以谈对本节课的学 习心得。 (二)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2 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构成:由原子核(带正电)和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 1 个单位负电)构成 原子核构成:由中子(不带电)跟质子(每个质子带 1 个单位正电)构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相对原子质量 Mr= 12/12原 子 的 实 际 质 量 的一 个 碳 某 原 子 的 实 际 质 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